不同检测方法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应用评价论文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通常对治疗反应较好,病情较易控制,关节损伤程度较轻。
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
可能对治疗反应较差,病情难以控制,关节损伤程度较重。对于这类患者,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 措施,如联合用药、生物制剂等。
综合治疗策略与个
05
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综合治疗策略概述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糖皮质激素、疾病修饰抗风湿药 (DMARDs)等药物,以减轻疼 痛、控制炎症和延缓关节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 法及效果评估
目 录
• 引言 • 效果评估指标 • 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患者个体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 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 滑膜炎症、关节破坏和功能障碍。
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 女性最为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 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 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的重要性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效果评估是对治疗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科 学、客观的效果评估,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物理治疗
01
02
03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 动,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 范围,预防关节僵硬和畸 形。
肌力训练
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 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冷热疗法
通过冷热刺激缓解关节疼 痛和肿胀。
手术治疗
滑膜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滑膜 组织,以减轻关节炎症和 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论文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论文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ra女性多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年龄为发病的高峰。

表现为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

早期明确诊断ra可以尽早干预治疗,便于缓解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药物治疗最为重要。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ra);类风湿因子(rf);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1 病因及发病机制ra的病因研究迄今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

1.1 环境因素一些感染因素致病原,例如细菌等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诱发活化免疫细胞活化,产生自身抗体,导致自身免疫。

1.2 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1.3 免疫紊乱免疫紊乱被认为是ra主要的发病机制。

2 诊断2.1 临床表现2.1.1 症状和体征 ra的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

受累关节一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多见。

2.1.2 实验室检查 ra患者可有轻至中度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和血清igg、igm、iga升高,患者血清中多数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等多种自身抗体。

这些异常有助于对于ra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2.1.3 影像学检查①x线检查;②核磁共振(mri)mri在显示关节病变方面优于x线;③超声检查。

2.2 目前ra的诊断仍沿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l987年分类标准①关节内或周围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②至少同时有3个关节区软组织肿或积液;③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1个关节区肿胀;④对称性关节炎;⑤类风湿结节;⑥血清rf阳性;⑦x 线片改变。

七项中四项者可诊断为ra,第一至第四项病程至少持续6周[1]。

这个分类标准不足之处是容易遗漏一些早期或不典型的患者,不典型及早期ra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定期复查和随访可以排除可疑患者。

抗CCP抗体、RF、CRP及A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评价

抗CCP抗体、RF、CRP及A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评价

抗CCP抗体、RF、CRP及A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病因至今还不完全清楚,如不及时治疗,一部分患者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

早期发现的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缺乏特异性。

近年来发现的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多项研究提示,抗CCP抗体与更严重的放射学后果相关,但其敏感性不够,因此。

本研究对89例RA患者,55例SLE患者及31例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分别进行了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及抗核抗体(ANA)测定,通过比较,探讨其对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标本:2008年6月~2009年6月因“多关节痛”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75例。

RA 组:RA病例89例,其中女81例,男7例,年龄20~70岁;SLE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5例,其中女52例,男3例,年龄15~63岁;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D)组:共31例,干燥综合征13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3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2例,RA合并骨性关节炎(OA)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4例,其中女25例,男6例,年龄23~63岁。

抽取患血液,肝素抗凝后,提取血浆。

确诊RA的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余疾病的诊断均符合国内或国际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1)标本采集:所有病例均在实验前采集静脉血3ml,肝素抗凝后,收集血浆标本。

所有标本均在-70℃保存至实验时。

①抗CCP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

试剂盒购自欧蒙(德国)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5U/mL为阳性。

②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采用美国DADE.BEHRING提供的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

DAS28-CRP与DAS28-ESR评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比较

DAS28-CRP与DAS28-ESR评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比较

DAS28-CRP与DAS28-ESR评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比较袁钰荔;尹玉月;范惠珍【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两种DAS28评分方法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方面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2017年1~12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9例RA患者,记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他们的DAS28-ESR和DAS28-CRP两种评分,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分析两种评分方法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种评分的分布差异以及两种评分与患者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DAS28-ESR与DAS28-CRP评分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且有统计学意义(y=0.771x+1.805,r=0.821,P<0.001),DAS28-CRP评分(4.73±1.01)分,低于DAS28-ESR评分(5.45±0.95)分,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AS28-ESR与DAS28-CRP两种评分方法在评价RA患者疾病活动度时虽有相关关系却也有显著差异,可能会影响医生对RA患者病情的评估和治疗用药的选择,应予以关注.【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8(018)011【总页数】3页(P5-6,9)【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C反应蛋白;血沉;DAS28;相关性分析【作者】袁钰荔;尹玉月;范惠珍【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科宜春336000;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宜春3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

国外研究显示,RA患病率为0.5%~1%。

我国RA患病率为0.25%~0.34%[1]。

目前评估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情况尚无“金标准”,DAS28(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评分系统在临床上运用比较广泛且认可度较高。

CDAI和SDAI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CDAI和SDAI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Mar.2012, Vol.7 No.5中国医疗前沿 2012年3月 第7卷 第5期5论 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从使用甲氨喋呤和引进生物制剂后,RA 可以实现早期缓解,疾病活动性的评估可区别出治疗无效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

因此,RA 的治疗过程中必须进行疾病活动性的准确评估。

晨僵、关节肿痛数、ESR、CRP 以及患者和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估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反应疾病的活动性。

然而,疾病活动指数28(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作为国际公认的综合性疾病活动评估指标沿用至今。

近年来,临床的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SDAI)也因其简便、准确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国内除部分综述外,少见有关CDAI、SDAI 的研究报道。

本文以RA 患者为研究对象,就CDAI 与SDAI 对于RA 的评估作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RA 患者220例,均来自2011年5月-2011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门诊患者,诊断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

1.2 排除标准CDAI和SDAI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比较研究刘素苗 张莉芸 陆翔目的【摘要】 目的 证实临床的疾病活动指数(CDAI)、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与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的相关性,初步探讨CDAI 和SDAI 对于RA 的评估。

方法 方法 连续纳入220例RA 患者,评估每例RA 患者的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患者对病情的总体评估(PGA Vas)、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估(PhGA Vas)、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计算DAS28、CDAI、SDAI。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张亮;吴振安;付慧哲【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32)11【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抗体联合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为RA组,同时选择无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体征、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指标检测阴性的健康体检者86例为对照组,选择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的非RA患者86例为非RA组,检测血清中anti-CCP、AKA、RF.结果:RA组患者anti-CCP抗体浓度、RF浓度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P<0.05);非RA组CCP抗体浓度、R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RA组和非RA组AKA阳性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RA组患者anti-CCP抗体的敏感性低于3种抗体联合检测、高于AKA检测(P<0.05);anti-CCP抗体的特异性低于3种抗体联合检测的特异性(P<0.05);AKA检测的敏感性低于3种抗体联合检测(P<0.05),特异性低于3种抗体联合检测(P<0.05);RF检测敏感性高于AKA(P<0.05),特异性低于3种抗体联合检测(P<0.05).结论:anti-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均是RA敏感而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两者与RF结合检测可以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总页数】2页(P35-36)【作者】张亮;吴振安;付慧哲【作者单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39;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39;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J], 黄晶;林花;王永新;姚迪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J], 范俊;郭洪佩;徐瑛3.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J], 雷鑫4.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J], 林丽文;吕慧;吴险5.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J], 林丽文;吕慧;吴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方法评价和其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的相关研究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方法评价和其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的相关研究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方法评价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的相关研究中文摘要目的搂风湿因子(RE)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重要依据之一。

目前较为常用的硷测方法有:乳胶凝集法、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

这三种方法各具特点。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上述方法的比较研究报道(包括比浊法与乳胶法、ELISA法与乳胶法),但国内资料大多只是对检测结果的直接描述,未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一步探讨。

同时,现多数意见认为比浊法的敏感性较高,并保持了与乳胶法相一致的特异性,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发现根据目前的临界值,比浊法存在较多的假阳性。

因此烬实验旨在比较上述三类RF检测方法对RA的诊断价值,并利用ROC曲线得乱比浊法的最佳临界值。

此外,目前在各类RF与RA的活动度、关节侵蚀之间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f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首先测定健康体检者的RF,并以华山医院风湿科在2001.7~2001.12期间具有关节肿胀和(或)疼痛表现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乳胶法、ELISA法和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的RF,金标准为在不依赖实验室检测RF的前提下仍符合1987年ARA所修订的RA诊断标准。

绘制ROC曲线。

第二部分收集类风关患者RAI、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双手x线分期,IgG-RF、IgA-RF、IgM-RF(使用ELISA法测定)、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第一部分IgM-RF与乳胶法、比浊法与乳胶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乳胶法、ELISA法(IgG・RF、IgA-l玎、I掣VI-RF)、散射比浊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39、0.774、0.901、0.786。

ELISA法测定IgM.RF对类风关的诊断价值最高,经检验它的曲线下面积与其他曲线下面积存在差异(P<O.05)。

比浊法的最佳临界值是45刑触l。

第二部分三类RF在不同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PAl组之间存在差异(P<O.01)。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定量检测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定量检测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从 表1 能够 得 出,抗C C P 抗体针对 R A 疾 病患者 临床诊断 的敏感度 以及特异度 分别为 5 0 . 0 0 %以及 9 5 . 8 9 %。R F 针对R A 疾病患者 临床诊断 的敏感度 以及特异度分 别为8 0 . 0 0 %以及8 1 . 7 9 %。 2 . 2敏感性与特异性 :针对R A 患者 ,分别选择抗C C P 以及R F 对其进行 临床诊断 发现 ,在 临床获得 的敏感 性 以及 特异性两方 面 ,抗C C P 抗体
阳性率可见表 1 。
床诊断价值 ,本 文主要针 对我 院收治 的R A 患者 以及非R A患者 ,分别
对 其进行C C P 含量测定 以及R F 含量测 定 ,以探讨二 者之间 的相 关性 ,
现 将临床研究 报道如 下。
1资料 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选 取我 [  ̄ 2 0 1 2 年8 月至2 0 1 4 年8 月6 O 例R A患者 ,将 其设 为A1 组 。同期选择 1 4 6 例 非R A 患者 ,将 其设 为A 2 组 ,选择健康 体检人 员6 0 例设 为A 3 组 。在Al 组 患者 中 , 男1 8 例 ,女4 2 例 ,患者 的年 龄范
结论 针对 R A患者 , 临床选择抗 C G P抗体加以临床诊断, 表现 出较 高的特异性, 但尚未有效明确其与 R F二者之间表现 出的相关性。对此 ,
将二 者联 合 对 R A 患者进 行检 测 ,可有 效将 患者血 清 学 阳性率提 高 。
【 关键 词 】抗 环 瓜 氨酸肽抗 体 ;定量检 测 ;类风 湿 性 关 节炎 中 图分 类号 :R 5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 2 2 文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0 6 — 0 1 0 1 - 0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908 、 1. 345 、 1. 764 、 2. 246 、 1. 102 , 0. 05 ) ;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 =1 . 均P> 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所需时间、
1. 33 ±0. 19 ) h、 ( 15 1 . 24 ±29. 83 ) 6. 81 ±1 . 24 ) h、 ( 899. 67 ± 费用分别为( 元, 均显著少于 ELISA 检测的 ( 121 35 ) t= 7. 989 、 8. 235 , 0. 05 ) 。 结论 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方 元, 两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时间短, 费用少, 有利于医生快速获得检测结果, 确诊病情。 法用于 RA 诊断准确性较高, 【 自身抗体蛋白芯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验室技术与方法; 关节炎, 关键词】 类风湿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Lu Xiang. Department ofRheumatism and Immunology, Yuncheng Central Hospital Yuncheng, Shanxi 044000 ,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utoantibody detection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of protein chip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 RA ) . Methods 81 cases of RA were given autoantibodies ELISA ) , the project included rheumatoid factor( RF )and anti protein chip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Anti - CCP) , anti nuclear factor( APF ) , anti keratin antibody ( AKA )and anti nuclear antibody( ANA ) , recorded the test results, time and cost, the incom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Patients with RA autoantibody protein chip for detection of CCP, AKA , RF , APF , ANA positive rates were 93. 83%, 92. 59%, 90. 12%, 95 . 06%, 92. 59%,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CCP, AKA , RF , APF and ANA positive rates were
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2]
。 RA 患者机体存在
RF 、 AKA 、 APF 、 CCP、 ANA 多种自身抗体, 研究表明, 均属于临床常用的 RA 实验室检验指标, 但由于患 经上述单项检验后灵敏 者早期并无典型临床表现, 度、 特异性较差, 易出现误诊、 漏诊等情况, 将贻误患 造成严重后果 者治疗时机,
· 1 5 00·
ed Pharm, M ay 2016 , Vol. 23 , No. 10 中国基层医药 2016 年 5 月第 23 卷第 10 期 Chin J Prim M
· 论著 ·
不同检测方法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 应用评价
陆翔 044000 山西省运城, 运城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DOI : 10. 3760 / cma. j. issn. 1008 6706. 2016. 10. 017 【 目的 比较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 RA ) 摘要】 诊断中的应用 ELISA ) , 价值。方法 81 例 RA 患者分别进行自身抗体蛋白芯片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项目包括类风湿因子 ( RF ) 、 CCP) 、 APF ) 、 AKA ) 、 ANA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核周因子 ( 抗角蛋白抗体 ( 抗核抗体 ( 等, 记录两种检 所需时间及费用,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RA 患者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方法 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AKA 、 RF 、 APF 、 ANA 阳性率分别为 93. 83%、 92. 59%、 90. 12%、 95 . 06%、 92. 59%, ELISA 方法检测 检测 CCP、 CCP、 AKA 、 RF 、 APF 、 ANA 阳性率分别为 95 . 06%、 91 . 36%、 92. 59%、 91 . 36%、 93. 83%,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
, 故早期诊断对 RA 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
研究探讨 RA 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方法与酶联免
ed Pharm, M ay 2016 , Vol. 23 , No. 10 中国基层医药 2016 年 5 月第 23 卷第 10 期 Chin J Prim M
· 150 1·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 关于 RA 新的分类标准。 本研究经运城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对 81 例 RA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 2009 年 ACR 关于 RA 新的诊断标准。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和 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医生对其分别实施自身 ELISA ) , 抗体蛋白芯片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 项目 RF ) 、 CCP ) 、 包括类风湿因子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 APF ) 、 AKA ) 、 抗核周因子 ( 抗角蛋白抗体 ( 抗核抗 ANA ) 体( 等。记录 81 例 RA 患者自身抗体蛋白芯 ELISA 检测结果、 片、 所需时间及费用, 将所得数据 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 1. 2. 2 检测方法 ( 1) 自身抗体蛋白芯片: 血清标 1 20 ( L、 血清: 稀释液 = 血清 15 μ 本需经稀释处理, L) , L 放于 稀释液 300 μ 将稀释好的混合液体 200 μ 蛋白芯片 ( 由深圳市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 , 方槽中 ( 需将方槽布满 ) 将其置于 37 ℃ 环境下温 育 30 min , 经甩干处理后将芯片槽中加入洗涤液 ( 4 滴) , 待重复洗涤 3 次后利用吸水纸对方槽周围 水滴吸干, 加入 2 滴示踪物使其布满方槽, 于 37 ℃ 环境下给予 30 min 温育, 甩干、 洗涤及吸干方法同 之后加入 1 滴显色剂, 于 37 ℃ 环境下给予 8 ~ 上, 12 min 显色, 经甩干处理后利用蛋白芯片阅读仪 ( 由深圳市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 判断结果。 ( 2) ELISA : 于清晨空腹抽取待检者静脉血液作为检 2 500 r / 验样本, 经低温高速离心 ( 离心半径 10 cm , min ) 10 min 后分离血清待检, 仪器选用瑞士罗氏公 Roche ) 司( 提供 Cobas e41 1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 检验试剂盒由德国 Hennigsdorf 公司提供。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 珋 s 表示, 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x ±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 3]
。 因此有学者提出,
若对疑似 RA 患者给予多种指标联合检验可显著增 [ 4 6] 。 疾病诊断正确率随之提高 加灵敏度及特异性, 但有研究显示, 以往临床常用的 ELISA 、 放射免疫测 radioimmunoassav, RIA ) 、 定法( 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 M onoclonal Antibody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法( M aby IFA ) 、 immunoblotting test, IBT) 免疫印迹法( 等 上述方法 方法对疑似 RA 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验, 无 若需完成多种指标检验则将需要大量临床标本, 将显著增加 法同时对多种自身抗体进行有效检测, 检测者工作量, 对待检者也将造成较大取血痛苦, 不 临床迫切需要一种 利于其积极配合检验 。 因此, 操作简便、 快速可靠、 能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的新 平行检测、 自动化 方法。蛋白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 [ 7 14 ] 。风湿病自身抗体蛋白芯片联合检测方 等优点 APF 、 AKA 、 ANA 5 种抗 法能同时检测 RF 、 抗 CCP、 体, 可以极大地减少标本用量和检测时间, 缩短报告 节约大量的检测成本和人力, 只需 1 h 左右就 周期, 能完成检测, 比传统方法的速度提高了数倍, 而且增 加了横向对比的可能性
2 ( ; 双侧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n= 81 ] 表 1 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 例(
检测方法 自身抗体 蛋白芯片 ELISA χ值 P值

CCP
AKA
ANA
Hale Waihona Puke APFRF76 ( 93. 83 ) 75 ( 92. 59 ) 73 ( 90. 12 ) 77 ( 95. 06 ) 75 ( 92. 59 ) 77 ( 95. 06 ) 74 ( 91 . 36 ) 75 ( 92. 59 ) 74 ( 91 . 36 ) 76 ( 93. 83 ) 1. 908 0. 983 1. 345 0. 993 1. 764 0. 987 2. 246 0. 924 1. 102 0. 997
珋 x ± s, n= 81 ) 表 2 两种检测方法所需时间及费用比较(
检测方法 自身抗体蛋白芯片 ELISA t值 P值 h) 时间( 1. 33 ± 0. 19 6. 81 ± 1. 24 7. 989 0. 027 费用( 元) 15 1 . 24 ± 29. 83 899. 67 ± 121 . 35 8. 235 0. 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