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课件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课件
1.农业: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
经 济
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3..手商工 业业 :: 打古 破代官中府国控手制工,业涌发现展大的商特人征 ;。主要诸侯国会
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变
政 衰征。

治 2.战国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
家”各有什么特点? (3)同一时期希腊国家的特点有哪些?
(1)地域。(2)松散联盟,血缘政治;中央集 权,官僚政治,有效控制。(3)城邦,行政选区。
9
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6世纪晚期)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经 济
发明灌钢法。南朝江南开发
政 出现士族(世家大族)与庶族(寒门)之分; 治 九品中正制 ;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
出现白瓷;
经 济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坊市分开,设市 令市长管理);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
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发展为著名商业中心)。

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 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治 2、西汉初郡国并行。3、汉武帝中外朝制等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
秦汉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国家的产生
•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 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 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 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 “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古代“国家”这一概念来源于哪一视角? (2)从这一视角来看,西周的“天下”和秦朝的“国
令市长管理•专)制;主主义要商中业央城集市权(制汉度代建长安立、并洛加阳强、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 成为正统的措施。
•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 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 承明显;汉赋。
• 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二)、魏晋时期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
民族大融合,江南的开发
• 2、政治上:
• (1)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2)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封建制度确立:齐国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 法、楚国吴起变法。
• (3)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
• (4)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5)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总结性科技著作涌现 • “西学东渐”。
• 明清之际,中国出现了某些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兴起
• 文化方面,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 对外关系:“西学东渐” • 未实现转型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
• 政治:长期分裂割据是基本格局,也孕育统 一趋势(民族融合)。
• 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齐民要术》, 江南的开发,
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发明灌钢法。 商业活动:北方发展波动大。南方小幅发展。
• 文化:包容异质,张扬个性,佛道盛行,科技发展。文
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 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
• 一、夏商周(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 • 西周(前1046-前771) • 1、经济:

中国古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24页PPT

中国古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24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国古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
6










景澈。源自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可修改)高考历史分期及阶段特征总结.ppt

(可修改)高考历史分期及阶段特征总结.ppt

︵18。1h︵,
35
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
建斗争的胜利。
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
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世界是重要局部时空坐标
古希腊罗马 时空坐标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开展和近代科学 时空坐标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开展 时空坐标
生产力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及早 期拓展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欧美代议制确实立和开展与社会主义运动 时空坐标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立 时空坐标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时空坐标
︵18。1h︵,
39
十、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开展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00~1800年〕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 阶级开场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1.政治上: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 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 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 坏,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对抗外国侵 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构造发生了变动,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了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中国开场向近代化迈进。 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 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 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按时代划分阶段特征ppt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按时代划分阶段特征ppt

中国史现代史部分
(1949年后)
通史知识坐标
总路 线提 出
1949 53
八 三大 大 字 改造 跃 方 完成 进 针
56 58 60
文 革 爆 发
66
文 革 结 束
76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
78
南方 谈话 十四 大
92
十 五 大
97
分期
政治 建设 经济 建设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 文革
徘徊
新时期
基本构建
曲折发展 曲折发 展十年 动乱 十年
伟大 转折 伟大 转折
健全 发展 新阶 段
起步
中国现代史(1949——今)导论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新民主主义社会(4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56—今) 阶级矛盾(49—56年) 先进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56—今)
大力发展生产力
历史 分期
过渡时期(49—56年) 曲折发展(56—76年)(全面探索十年、“文 建设新时期(78—今)(76—78徘徊时期)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资本 主义 经济 的发 展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 业革命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世纪末)
粗具规模(15-18世纪中期)
形成和成熟(19世纪中期)
连成一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部分
世界现代史导论 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主线是近(现代)化。
近代中国政权更替: 清朝后期(1840—1911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
中国近代史概述
二、两个阶段
1840
约80年
1919五四运动 约30年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高考文科必备)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高考文科必备)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二)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总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时期政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中国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土地制度:井田制;手工业、商业由官府垄断或控制,“商人”的来历)科技文化:中华文明的勃兴(甲骨文、天文学)(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总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政治: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社会动荡;各国掀起改革和变法运动;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显著提高(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形态:小农经济形成,精耕细作技术出现;官府对手工业、商业的垄断或控制被打破,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手工业进步,商业繁荣)科技文化:科技进步(天文学、“司南”);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先秦时期的总体时代特征:⑴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过程中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

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⑶从世界范围来看,是东西方形成各自特色文明的重要时期。

⑷春秋战国是社会转型时期,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包括秦朝、西汉、新朝、东汉四个朝代。

总特征: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大一统时期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秦始皇确立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武帝废除郡国并行制,建立刺史制度和察举制)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代田法、耦犁、耧车;【手工业】冶铁:发明水排;制瓷:青瓷成熟;丝织:远销亚欧,被誉为“丝国”;【商业】政府“重农抑商”,但秦统一国家、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西汉“开关梁”,开通丝绸之路,都推动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多个商业中心,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对外关系: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科技文化:科技领先世界(造纸术、《九章算术》、浑仪、《氾胜之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法治国,到汉初推崇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思想大统一;宗教兴起(佛教传入,道教兴起);文艺兴盛(【文学】汉赋;【书法】大篆→小篆→隶书)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各朝代阶段特征整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各朝代阶段特征整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西周实施宗法分封制, 利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方式管理中央与地方, 扩大了统治区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推行变法,以秦商 鞅变法为代表,打破了旧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步瓦解, 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雏形。
4/33
2.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体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农业。生产工具上,石器时代为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2.趋势:皇权不停加强,相权日益减弱并最终废除。
13/33
☆选官制度
历史 先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科举制
选官方式或标准 官位世袭 德行、才能 门第、家世 考试成绩 八股取士
趋势
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步发展为才学,选拔方 式由推选逐步发展到公开考试;
商业。商周时“工商食官”,春秋战国出现大量私商, 出现金属铸币,形成都会。
5/33
• 3.思想文化上: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基本形成。 • 上古时期思想文化反应了先人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看法,是当初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反应。 •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
文化领域反应,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在 各领域所形成理论,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础。 • 汉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进化,诗 歌(代表作是《诗经》《楚辞》)是当初含有代表 性文学形式,其它领域也有所建树,含有浓厚农 耕文明特色。
商周时期为青铜工具,春秋末年出现铁器牛耕;耕作方式 上,商,西周时期为集体耕作,春秋时期为个体生产,到 战国时期,“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形态基本形成;土地全 部制上,商西周时期实施井田制,春秋时期出现土地私有, 到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废除井田制,认可土地私有。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夏商西周 时期,手工业基本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官营、 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商周青铜冶炼业发达,春秋出 现冶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黄帝内经》;战国司南,有关火药知识的记载文字: 文学《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 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0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总特征】
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 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 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实行专制 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明中叶 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占主流地位;明朝以前科技文化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中国古代史
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 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
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 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 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
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 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 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 (3)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 科技: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 氏星表》、《甘石星经》;
(3)商业:秦汉统一了货币,但又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活跃,对“市”管理严格,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开,全国性 心形成:长安和五都,外贸发展: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
3、文化上: 秦朝“焚书坑儒”;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时形成以“大一统 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并确立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 。 (1)思想专制,秦朝 “焚书坑儒”, 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 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家,仁政和纲常),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科技、文化、教育、绘画得到很大发展,奠定我国古 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形成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以 内经》、《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天文学(浑仪是 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讲的天文观测工具,地动仪)、造纸术的 《氾胜之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的巨大贡献。秦小篆, 楷书;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的“汉赋”成为主要 裁。绘画门类丰富,壁画、帛画;《夫妇宴饮图》是杰作。
【具体史实】 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 县制);颁布《秦律》。 汉朝: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 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实行察 。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 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 (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 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 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 和秩序);陶器向瓷器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 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 ; 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 宫廷舞蹈; 礼乐文化; 《诗经》; 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 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
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制逐步瓦解,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显著发展,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的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01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 勃兴阶段。 ①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②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③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 夏朝:王位世袭制; 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 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1)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 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 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 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 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 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 、郑国渠; (2)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 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 (3)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 ;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
2、经济上: (1)农业:重农抑商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牛耕逐渐 国;汉代田庄;行“泰半之赋”农学;著作《氾胜之书》;西 犁壁、耧车、耦犁等先进农具和代田法、垄作法;水利:漕
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 和两年三熟制;
(2)手工业: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煤炭作燃料 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
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 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 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 和欧洲的交往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
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