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对立。

情感力度异常激烈。

具有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复杂心理体验,并以狂放,无限,暴烈,模糊,神秘等为基本特征的审美范畴2.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

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呈现为秀丽,妍雅,清新,明媚,轻盈,宁静等风格,具有小巧,平静,舒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

优美的诸多特质是由其审美关系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

3.悲剧:悲剧,又称悲剧性或悲剧美,是指具有值得人同情,认同的个体,在特定必然性的社会冲突中,遭遇不应有却又不可避免的不幸、失败,甚至死亡结局的同时,个性遭到毁灭或者自由自觉的人性受到伤害,并激起审美者的悲伤,怜悯与恐惧等复杂审美情感。

4.喜剧:喜剧,又称喜剧性或喜剧美,是指有这样那样弱点、缺陷甚至虚假、丑恶特性的人或对象,在特定的矛盾冲突或不和谐情境事件中暴露自身的不协调与自相矛盾性,从而引人发笑的审美形态。

作为审美形态的“喜剧”,不仅指戏剧(影视)中的喜剧,也包含喜剧性的漫画,相声,小品,情景剧,综艺节目,民间笑话以及机智故事等。

5.自然美: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美是最常见的,最直观的审美形态之一。

一方面它指一种尊重事物本性,不过度加工的美,即自然而然的美。

另一方面它指一种自然界,大自然之中的事物或形态。

6.形式美:广义:指美的事物的外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狭义:指构成事物外在形式的物质材料(形、声、色)有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和谐)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是客观事物外在形式的美。

通常所说的形式美主要是指此概念。

它是既不直接显示具体内容,又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形式的美。

7.社会美: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产生活劳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审美形态。

凡是社会领域中那些美的现象,都是社会美。

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泛,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凡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某种精神价值与自由的,都可以成为社会美的审美对象。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 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 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复习资料1、美学的历史:“美学之父”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

西方的美学是从柏拉图开始的,他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注意一下康德、布诺等主要的美学家及代表作)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等,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老子开创了道家美学的传统,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意象说、意境说、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清代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2、宗白华和朱光潜的美学贡献: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结合的趋势。

朱光潜:总体上说是传统的认识论模式,即主客二分的模式,但在对审美活动的具体分析时,常突破这种主客二分的模式,趋向于“天人合一”的模式,他提出美在“意象”,其影响最大的著作是《谈美》、《文艺心理学》;宗白华:(1)、立足点是中国哲学,他认为中西的形上学分属两大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他也提出了美在“意象”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个“灵境”也就是意象世界;(2)、对中西美学都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倡导和追求中西美学的融合,而且他认为这种融合东西文化的事业以中国人最相宜,中国学者在实现中西美学融合的道理上可以做出自己独特的、别人不能替代的贡献,他也指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中国学者在学术文化领域(包括美学领域)应该有自己的立足点。

3、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是什么:狭义的美:是我们在审美范畴里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选择题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

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论断,他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真实性;二是形象性;三是情感性。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

席勒第一次“审美教育”的概论。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答: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

这种观点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二、审美需要具有哪两个显著特征?答: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这种追求具有表现为人类渴望发展自己、肯定自己和全面地表现自己生命活动的需要。

三、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有什么作用?答: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审美发生理论的历史回顾答:审美发生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多说法。

1、游戏说,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作家、美学家席勒,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2、生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3、巫术说。

出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的《金枝》。

4、劳动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卡*毕歇尔和普列汉诺夫。

五、悲剧的特点是什么?答: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有: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审美现象就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即审美客体,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2.审美对象的组成是:形式层、意蕴层。

书P8~103.审美主体的组成是:形式层、意蕴层、存在层。

4.审美现象的演变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按顺序)5.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出来之前,美学思想是以哲学的形式或者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的。

6.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一是应当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二是应当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三是一定的研究者及接受者。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是在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的。

8.美学最开始的名称是“感性学”9.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10.美学应当归属于人文科学。

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11.西方美学史经历了“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语言学阶段”。

(认识论重点看)认识论阶段:①英国经验主义:一切只是来源于感觉经验。

培根、休谟。

②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唯理主义)——人的理性能力是人们认识真理的根源。

笛卡尔。

③法国启蒙主义美学:狄德罗——美在关系。

④德国古典美学——认识论阶段美的顶峰。

康德:美是无功利的自由的,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12.中国现当代美学中王国维(“现代美学第一人”)——美学意境说;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

13.宗白华的《美学散步》14.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5.宗白华的六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艺术境界主于美。

16.审美发生的代表性观点: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17.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①与物质生产有关——一是装饰化的器物,二是器物装饰;②与人类的自我修饰和美化有关——一是固定装饰,二是非固定装饰;③原始艺术——雕刻、绘画、音乐与舞蹈。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于(1750年)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

”3、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著名命题。

4、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立体图形中(球体)最美。

5、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6、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美的本质)的问题。

7、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文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8、提出“美在关系”说的美学家是(狄德罗)9、主张“美是主观的”中国美学家是(吕荧和高尔太)。

主张美是客观的代表是(蔡仪)。

10、陶渊明在《诗品》中被列入“中品”,唐人选诗不先杜诗,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缺乏时间距离)。

11、认为“美”、“艺术”都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美学家是(维特根斯坦)。

12、美感具有(主观性)。

13、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审美心理学上属于(相似联想)。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美学中被称为(移情)。

15、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美学家是(朗吉诺斯)16、“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美学上属于(优美)。

17、《麦克白》属于美学上的(性格悲剧)。

18、古希腊著名的喜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丹青能令丑者妍”这一现象说明(艺术能“化丑为美”)20、艺术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意象世界层)2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出自(人间词话)22、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意象的重建)23、(席勒)首先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

24、古希腊时代,人们对“丑”的态度是(美丑分明,弃丑求美)。

25、《列子。

汤问》载:钟子期听了俞伯牙所弹的琴声后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种意象是26、“美学之父”是(鲍姆嘉登)。

27、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28、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平面图形中(圆形)最美。

2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0、现存文献中,西方最早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的论著是(《大希庇阿斯篇》)。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1/审美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主体、对象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美学的知识学构成,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哲学美学、心理美学、符号学美等。

3/根据美学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相应的分支学科有艺术美学、教育美学、技术美学等。

4/根据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的说法,自然美的原型是原始自然崇拜文化。

5/1750年,鲍姆嘉登出版了关于感性学的著作,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6/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美以社会功利为前提。

7/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是色、形、声。

8/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9/英国的画家和美学家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说:波状线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蛇形线可以称之为“富于吸引力的线条”。

10/节奏可以分为时间性节奏和空间性节奏两个方面。

11/多样统一被称为形式美最高级的组合规律。

12/古罗马的朗吉弩斯第一次明确地论崇高和优美。

13/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14/声音的表情功能和象征功能使它成为形式美的要素。

15/英国的博克认为“惊惧是崇高最高度的效果”。

16/根据康德的说法,优美与爱欲和女性美有关,崇高与攻击性和男性美有关。

17/优美和崇高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各方面的和谐统一,一种是各方面的对立冲突。

18/崇高显得复杂深奥,其中充满了矛盾冲突,甚至包含了丑的因素。

19/崇高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由逆到顺的复合的感受,是一种由恐惧转为愉悦,由惊赞转为振奋的感受。

20/优美和崇高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果从人生实践角度上来说,优美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崇高意味着理想和现实对立与冲突。

21/如果从认识论角度来说,优美表现为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崇高表现为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的互不协调。

22/1853年,罗森克兰兹出版《丑的美学》一书,专门研究丑。

23/荒诞是和崇高一起产生,作为崇高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24/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的夏夫兹博里认为审美经验来源于人的一种天生的能力。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二、名词解释:1.形式说:渊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克莱夫•贝尔认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该学说认为美根源并表现于事物的形式因素,事物内容在审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不起任何作用,因而美的特征主要是直观性和非功利性。

2理念说: 是一种关于美的本质的学说,最早提出美是理念说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该学说从人的精神世界出发,认为美的本质是某种超现实的绝对精神实体即理念,客观事物本身不具有美,它的美是理念赋予的。

美是理念说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过中世纪和近代一些美学家的修补,发展和完善于德国古典哲学,其主要代表有柏拉图、普洛丁和黑格尔。

3.直觉说:是现代西方影响较大的美学学说之一,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克罗齐认为美是一种直觉。

4.美在生活:是由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

他认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5.美的相对性:是有所处的时代,民族,阶级,阶层,地域所来判定的。

6.形式美:广义的形式美是指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狭义的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声音)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节奏)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不直接显示具体的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内容,往往以抽象形式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呈现出审美特征。

7.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格式塔”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考试复习内容
一、名词解释:
1、“有意味的形式”:
这是英国美学家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来的观点,贝尔说:“线条和色彩的关系、组合,这些美学上打动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2、移情作用:
现代德国美学家里普斯(1851-1914),提出美学其实是心理学,美的产生,源自于人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对象中去:“移情作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感觉,而是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中去。


3、绘画:
绘画就是使用身体的技巧,利用自然界中的颜料所呈现的图景。

4、音乐:
音乐是通过音符来表现人的情感,或模仿某种动作、声音的行为。

5、语言艺术:
指以文字语词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即通常所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体裁。

6、审美主体:
就是进行审美活动的人,它是审美活动的实施者、体验者,与审美客体相对。

7、唯美主义:
是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期的一个文学新流派,他主要发生在英国和法国。

在法国,以戈蒂耶为代表,在英国以王尔德为代表。

唯美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为艺术而艺术”。

二、简答
1、美学的任务是什么?
了解美的本质和类型、自然和艺术中美的特征,认识审美的快感、审美体验的发生和作用。

2、审美活动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无功利性。

即是指审美活动没有物质功利性。

第二,主体性。

这里的主体性指的是subjectivity,主体指的是审美的主体,subject,审美活动肯定带有主体的精神特点,这就是主体性。

第三、感性特征。

审美活动的结果是美感,必须要有具体的形象来作材料。

3、西方美学家对于审美主体有哪些认识?请从艺术家角度举例说明。

艺术家是世界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纯粹形式的表现者。

艺术家是白日梦的掩饰者。

艺术家是死在文本中的人。

4、请以王尔德为例,简述唯美主义的美学思想。

第一,艺术有独立性、自足性。

第二,艺术要远离自然和生活。

第三,生活模仿艺术远超过艺术模仿自然。

第四,艺术是说谎。

5、语言艺术的特点。

1、语言艺术比日常的说话更富于形式性,有丰富的意蕴。

2、语言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更富于心理内涵,而弱于感性的体验。

6、人类艺术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请举例。

一、空间艺术,如雕塑,绘画,建筑等
二、时间艺术,如音乐等
三、语言艺术,如诗歌,小说等
四、综合艺术,如电影等
三、论述:
1、纵观中外美学家的意见,美学的对象有哪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美的科学。

1.美学之父鲍姆加滕明确地把“美学作为艺术理论”;
2.我国美学家洪毅然先生认为:美学应当广泛全面地研究自然、社会生活与艺术生活的美,以及人的审美意识的美等诸客观规律,他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

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哲学。

1.柏拉图关于“美本身”的探讨,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美的;
2.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美学实际上是“美得艺术的哲学”;
3.我国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美的本质最集中地放映在艺术中,因此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哲学。

第三种观点,美学是对审美心理或审美经验的研究。

1.英国经验派美学强调,审美活动与其他的活动的差别在于它的独特的心理及生理过程。

2.德国哲学家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认为审美经验的研究应取代传统的纯哲学思辨。

2、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有哪些结论?
从精神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普罗提诺认为一切事物都源一;
2.休姆认为美与万物背后的理念没有关系,美只与人的体验有关,着就将美的问题从形而上学,转移到心理学。

从物质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哲学家伯克认为美是事物的一种品质就是美是事物本身所拥有的,不是外部施加的;
2.亚里士多德认为认为,美的本质在于感性事物的本身,没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如“秩序、匀称与明确”,并归结为“整一”。

西方二十世纪美学对美的探讨
1.移情作用,现代德国美学家里普斯提出美学是心理学,美的产生,源自于人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对象是对象上去。

2.美的非本质论,魏兹的魏文章《美学理论的作用》标志美学进入一个非本质时代。

3、象征主义艺术有何特点,请以文学为例论述。

1、强调神秘主义和颓废精神。

波德莱尔的诗——《腐尸1》中,有这样的描写“腐败的肚子上苍蝇嗡嗡聚集,黑压压一大群咀虫。

爬出来,好像一股粘稠的液体,顺着活的皮囊流动。

”这样的描写是极其颓废和恐怖的,在《恶之花》中有很多这样的描写,体现象征主义的颓废精神和神秘主义。

2、使用象征作为表象工具,对现实进行主观变形。

波德莱尔的《H》
3、强调音乐性。

兰波的《我的放荡生活》
四、材料分析题:
“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的、纯粹的、平静的艺术,没有恼人的或者令人沮丧的主题,是一种具有抚慰人的影响力的艺术,一种像精神安慰者的艺术,就像一个靠背椅,身体累的时候可以在它那里休息。


问题:
1、这句话是哪位现代艺术大师的话?马蒂斯
2、请结合实例分析这位艺术大师与印象主义艺术的不同点
印象主义艺术往往表现的是人在一刹那的印象,将艺术家看到的刹那的感受记录下来,如莫奈的《日出》,定格的是在日出后一瞬间的江面上的图景。

但是,马蒂斯的画风追求原始格调,富有幻想意味。

他用快速、粗放有力的笔触造型,用纯粹的色域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律动感,他追求的是“一种平衡的、纯粹的、平静的艺术”。

如马蒂斯的作品《舞蹈》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的女性舞蹈人体,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

这幅画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烦恼和沮丧的内容,而描绘了一种轻松,又充满力量的场面。

整幅画色彩及其简约,只有三种颜色,但却具有极大的精神力度。

他抛弃了运动的原样呈现画面,达到一种更高的美的理念。

五、实践题:
1、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同意。

中国是没有真正地悲剧的。

○1悲剧的本质在于矛盾的人生观。

它首先看到了人的尊严,能力和理智,又看到了人的
局限、脆弱和生命的短促。

中国乃诗之国度,因而诗歌中不乏此类。

但在戏剧中却鲜有所见。

同时,中国封建思想——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与放任之说以及释家断绝尘念、死生轮回之辞——均与人生冲突相左。

与人生冲突的背离,也就是没有冲突,因而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悲剧”。

○2在有过错的悲剧主角和情感净化论上,中国亦是没有悲剧的。

中国戏剧源于世俗生活,
因而保持了民间生活的娱乐性——歌唱、舞蹈、杂技表演等——均被写进戏里。

这样的形式和内容易于迎合观众寻求欢乐和希望惩恶扬善的心理。

而这样形成的悲剧,也就不像伯里克利的雅典,难以搬演严肃的主题,难以以悲剧的形式收场。

最终还是要轮回喜剧的场面上来,像《梁祝》最后的化蝶成双,《孔雀东南飞》双鸟相向飞,都是以皆大欢喜的方式结尾的。

综上所述,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

2、试用美学原理分析,《蒙娜丽莎》为何成为名画,言之成理即可。

1.就审美客体而言:《蒙娜丽莎》作为物态化的艺术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具有相当丰富的感染力,在当时泛滥着神学色彩的艺术领域是很少见的;
2.就审美主体而言:当时的欣赏者多为上层阶级,具有较高的审美判断力与审美意趣,故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主客体能在潜意识领域进行着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所谓的共鸣。

当人们对蒙娜丽莎产生普遍的共适性后,她就被认为是美的了;
3.就画本身的技巧而言:达芬奇使出招牌绝技“晕涂法”,整幅画融合了共40层超薄油彩,这在西方画家中是恨少见的。

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
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画作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4就画本身的意蕴而言:《蒙娜丽莎》一画是中世纪后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描绘世俗妇女形象的成功作品,它形象的表明了中世纪后欧洲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性的解放与复苏,讴歌了人性的伟大。

把人从神权的文化奴役下解放出来。

《蒙娜丽莎》是女人,是情人,是爱人,是母亲,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