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形象刻画
论《史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史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发表时间:2019-01-23T16:58:21.16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作者:宋玉[导读] 司马迁在塑造典型人物的同时,抓住了特征,写谁象谁,没有重复。
陕西宝鸡市扶风县初级中学722200摘要:司马迁“籍人以明史”,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人文学,使他的《史记》有别于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而自成一家。
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史记》写人更具全面性和典型性,立体的创造了一套叙事写人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立体创造细节描写浓郁的抒情一、《史记》抓住人物特征,全面概括,集中刻画1.从把握特征入手,进行艺术概括。
司马迁在塑造典型人物的同时,抓住了特征,写谁象谁,没有重复,不见雷同,都是独具风采的“这一个”。
如同为帝王,汉高祖的无赖、汉惠帝的软弱、汉武帝的仁厚,写得各有各的特点;同为谋臣,范增性情暴躁、事不成则好怒,而张良沉者镇定,虽临大事却不慌不忙、从容定计;同为战将,白起直言得祸、疏于自全,王翦却老成持重、善于保身。
这些人物都写得特征鲜明,具有典型性。
2.运用“互见法”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司马迁运用“互见法”,集中史事,抓住重大历史事件,突出人物个性,避免了帐薄式记录人物形状的毛病。
司马迁在写每一个人物传记时,都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这一主题去选择和组织材料,对于那些不利于表现主题,或有损于人物形象完整性的其他史实,则放到与之有关的人物传记中去加以叙述,还有的干脆略而不载了,所以《史记》人物传记又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他的集中性。
二、《史记》中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特征1.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在《史记》中,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
如《酷吏列传》写张汤儿时,劾鼠具狱,虽是儿时的游戏,却异常生动地突出了张汤的残酷性格,再如《李斯列传》写李斯少时见厕鼠和仓鼠而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
”以突出其“重爵禄”的思想性格。
司马迁捕捉的细节,并非猎奇,或为细节而细节本身,他总是放在刻画人物或记叙历史事件的总体上做宏观审视,所写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能够反映人或事本质的独特性,从而具有典型意义。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人物刻画艺术一、《史记》人物形象的特征:从司马迁开始,采取以写人物为中心即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这样就更能充分、更集中地刻画人物性格,并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
这就使《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具有浓重的文学特征。
1、历史人物形象化:《史记》写人物不是一般地、概括地叙述,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即通过人物的言行,通过人物活动场面的具体描写,来再现历史人物的生动面貌,这种对历史人物具体、形象地描写,增强了其文学色彩。
《鸿门宴》通过紧张、复杂的情节描写,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天真、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将刘邦的卫士樊哙叫进来,进来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项羽丝毫没有看出来,反而称赞樊哙是个壮士,并赐给酒食。
樊哙又将一番巧言动听的话说给项羽,项羽则“未有以应”。
曰“坐”。
可以看出在刘邦、樊哙的巧言愚弄下,竟然感到惭愧和内疚的情态。
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想利用项伯度过难关。
刘邦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
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逢迎项伯的办法。
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
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表明两个人政治警觉的差异。
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2、人物形象个性化:作者根据他对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主要贡献的认识而对历史材料进行精心地取舍,把能够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详细地记述和描写,把不能表现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摒弃或简单带过,这样就使得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出来,而且一般都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历史解读

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历史解读一、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司马迁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评价,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就《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历史解读展开讨论。
二、《史记》中的人物刻画1.细致入微的外貌描写:司马迁善于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他对汉武帝进行了详细而准确的肖像描写,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2.情感与性格真实表达:司马迁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真实描述,展示出各个历史人物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性格。
例如,在记录项羽与虞姬相见时,他充分表达了项羽内心的无奈与悔恨。
3.对人物特点独到剖析:司马迁注重从各个角度分析人物的特点。
他对于不同历史人物的优点、缺点和行为动机给予了深入剖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物。
三、《史记》中的历史解读1.多角度的历史观点: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呈现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提供了多元而立体的历史观点。
他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并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反映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
2.对历史背景的把握:司马迁基于自己对历史资料的调查研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做出了准确把握。
他通过详细描写当时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
3.思辨与评价:司马迁具有敏锐洞察力,在《史记》中经常进行思辨和评价。
他试图从丰富灵活的视角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以及其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透过他独特的历史解读,使史事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四、结论《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历史解读堪称经典。
司马迁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入剖析,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背景和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
他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与思辨评价相结合,使得《史记》成为了一部把握人物与历史的精彩之作。
参考文献•司马迁(2018). 《史记》. 北京:中华书局.。
古代文学-史记的人物刻画

一、闾巷之人的入传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其(《史记》)最异于前史者一事,曰以 人物为本位。” 《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 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 显。……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 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游侠列传》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 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 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2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 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 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
如《万石张叔列传》突出石奋祖孙三代 的“恭敬谨慎”。《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 时着意表现他高超的祖传射艺。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3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 文化教养、 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
二、浓郁的悲剧气氛
按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论,有些 悲剧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 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还有一类悲剧人物尽管死得非常壮烈, 但他们的悲剧性不是体现了无法实现的历史 必然要求,而是他们相信旧制度的合理。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按 其品格划分, 又有完美型和缺失型两类。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二)共性特征
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 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 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 恩而 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四是衣锦还乡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三、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 侧出笔法
1.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 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 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人物刻画史记

《史记》章法、句式、用词别出心裁,新异 多变,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返回
《史记》是我国 传记文学的开端, 也是我国纪传体史 学的奠基之作,标 志我国古代史传的 发展达到高峰。
返回
《史记》中的人文精神为后世作家树起光辉旗帜。
《史记》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和语言特点是后 世作家的榜样。
《史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为后世小 说创作积累经验。
《史记》许多故事成为后世小说会各阶层人物。
人物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表现人物个性时,善于分析其形成原因,为 人物性格发展做铺垫。
用多维透视方法刻画人物,展现人物不同侧 面,使人物生动丰满。
运用旁见侧出法,即互见法。
返回
《史记》描写人物时既有宏伟的画面,又 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史记》刻画了大批悲剧性人物,使全书 有浓郁的悲剧气氛。
简析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简析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一、史记人物刻画的历史背景1.1 历史时期与人物特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的历史。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他们或英勇善战,或智谋过人,或品行高洁,或卑鄙猥琐,成为了史记人物刻画的丰富素材。
1.2 史书传统与人物刻画自《史记》开始,中国史书形成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作传统。
作者在人物的刻画上,不仅注重表现其外在的言行举止,更深入地揭示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二、史记人物刻画的艺术手法2.1 肖像描写与人物性格《史记》中的人物肖像描写简洁传神,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凸显了他的英勇;而刘邦的“仁而爱人”,则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这些肖像描写,使得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2.2 语言动作与人物心理《史记》中的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比如韩信在忍受胯下之辱时,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智慧;而刘邦在面对危机时的冷静决断,则显现了他的果敢与坚毅。
这些描写使读者能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三、史记人物刻画的风格特点3.1 生动形象与个性鲜明《史记》的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个性鲜明。
如项羽的英勇、刘邦的智慧、韩信的忍耐、屈原的忠诚等,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难以忘怀。
3.2 细节描写与情节安排《史记》在细节描写和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
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细致描绘,使得读者对人物的个性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情节的合理安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例如,通过描绘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细节,凸显了他的坚韧和智慧;通过叙述屈原被放逐的情节,表现了他的忠诚和忧国忧民之情。
四、史记人物刻画的主题思想4.1 人性的多面性《史记》的人物刻画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
无论是英勇善战的项羽,还是智谋过人的刘邦,亦或是品行高洁的屈原,他们都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举例说明《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举例说明《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史记》是中国古代大型史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通史之一、它由司马迁所著,共纪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从上古到秦朝结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以人物刻画为一个重要的特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评议,展现出了不同个性、品质和行为的多样性。
下面举例说明《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首先,《史记》对一些伟大历史人物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刻画。
例如,《史记》对秦始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既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也揭示了他的残暴和暴政。
《史记》对汉武帝的描写也非常详尽,展示了他的英勇和决断力,同时也批评了他昏庸无道的一面。
此外,《史记》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言论和思想的记录,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见解。
例如,《史记》中记载了司马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项羽本纪》中展示了项羽的豪情壮志和反击世道的思想,《魏公子列传》中描述了魏公子重耳的政治抱负和变法思想等等。
通过这些记载,读者可以对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思想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史记》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批评,展示了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例如,《史记》中对于诸葛亮高度赞扬了他的智慧和清廉,《史记》对韩信进行了负面评价,批评了他的野心和不忠。
通过这种对人物的赞美和批评,读者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最后,《史记》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关系和互动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例如,《史记》中对刘邦和萧何、韩信的合作和矛盾进行了详细描写,《陈涉世家》中展示了陈胜和项羽的情感和信任。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总之,《史记》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以丰富的细节和全面的角度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赞美和批评。
这种人物刻画的特点使得《史记》成为了一部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献,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对于人物史的发展。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刻画
1. 个性鲜明
-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顾全大局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得以展现。
他面对强秦,毫不畏惧,凭借智慧和勇气保住和氏璧,在渑池之会上又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而廉颇的知错能改也通过他负荆请罪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多面性描写
-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
像刘邦,他既有豁达大度、善于用人的一面,如他能够任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成就帝业;同时也有狡诈、无赖的一面,在彭城之战失败后,为了逃命,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女推下车。
这种多面性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3. 人物互衬
二、叙事艺术
1. 结构宏大且条理清晰
2. 情节曲折生动
3. 详略得当
三、语言特色
1. 简洁生动
2. 富有文采
3. 雅俗共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司马迁对儒墨等学派由于 门户之 见排斥这些出自平民的侠客而深感 不公。司马迁在按照惯例为帝王将 相立 传的同时,也把许多下层人 物写入书中,其中包括刺客、游侠、 商人、方士等,使得《史记》所收 的人物非常广泛,并且都刻画得栩 栩如生。
全面性与典型性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 征。不但不同类型 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 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同是以好士闻名的贵 公子,信陵 君和其他三公子在人格上高下之别,而孟尝君、平原君、 春申君也各有各的风貌。同为战国策士,苏秦主要是一位 发奋者的形象,而张仪身上更多的 却是狡诈权谋。张良、 陈平同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但司马迁笔下的张良令人莫测 高深,带有几分神异;而陈平这位智囊却富有人情味,没 有张良那种仙风道气。《史记》同类人物形象之间尚有如 此明显的区别,不同类型人物形象之间更是形 成巨大的 反差,鲜明的对照,人物的个性在差异、区别中得到充分 的显示。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 庭出身、文化教养、 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 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而且对形 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 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萧何是刀笔吏出身,故能 谨守管钥,因势奉法。陈平年青时贫 而好学,所以始终 有读书人的气质,见识高远,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周勃 最初 从事杂艺,没有什么学问,执政之后就显露出知识 的不足,在文帝面前陷入窘境。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 成为将军以后保留那种莽撞豪爽之气,他大塊吃肉,大 杯饮酒,对刘邦、项羽也敢于直言直语、大声大气。写窦 婴是一副老年失势的窘 态,写田蚡则是少年得志的猖狂。 总之,影响人物个性的许多重要因素,司马迁都充分注意 到了,因此,他使《史记》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说话 行事,符合 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
第二节 《史记》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主要性 格特征 • ※通过对比、映衬或烘托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 特征 • ※运用互见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点 •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少时 巨鹿之战 垓下之围 史官论赞
教 学 目 标
※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了解《史记》人物传记的特点 ※了解《史记》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史记》刻画人物形象用到的互见法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第一节 《史记》人物传记的特点
• • • • ※全面性与典型性特征 ※完整性与集中性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悲剧性特征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பைடு நூலகம்格, 同时,他们身上还表 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 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 些共性。这是《史记》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 就,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史记》人物形象的共 性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知恩图报,以 德报 德。苏秦之于宗族、朋友,刘邦之于萧何,陈 平之于魏无知,韩信之于漂母、亭 长,王陵之于张 苍,都是受人之惠而报人之恩。苏秦佩六国相印后, “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 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
•
《史记》中的“纪”、“传”是以 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示 人物的 活动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 面。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 自不同阶层,上自帝 王将相,下 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 应有尽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重 要人物数百名。《史记》的人物传 记之所以有如此广大的覆盖面,和 司马迁进 步的历史观及开阔的视 野密不可分。司马迁本人“鄙没世 而文采不表于后”(《 报任安书》), 希望借助于《史记》一书而扬名后 世,实现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出 于这种心态,司马迁对那些在历史 上虽有卓越表现、终因无人奖掖而 难以扬名 的布衣平民怀有深切的 同情,为他们鸣不平。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史记·项 羽 本 纪》 (节选)
知识拓展
互见法
• “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 性格的重要方法。 • 互见法 - 概述 •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 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 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 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 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 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