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立陶宛的习俗礼仪(1)
不同习俗的国家-人们的问候方式

不同习俗的国家,问候方式有所不同。
在日本、韩国,人们见面时通常要鞠躬(bow),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在俄罗斯、巴西等国,好朋友见面时经常是拥抱对方(hug)。
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里(印度、泰国),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则是行双手合十礼(把手放在胸前,轻轻地鞠一个躬).在波兰,男女之间见面,男子要吻妇女的手致意;而世界大多数国家见面是以握手的方式: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人们见面时要非常有力地握对方的手,但时间很短(a strong,short handshake).而在墨西哥、埃及等国,人们也以握手的形式来问候对方,但时间要略长一些,温柔一些(a softer,longer handshake)。
以下是对个别国家的介绍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
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
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墨西哥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通常,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于准时到达约会地点。
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露面总要比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晚上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待人的礼貌。
阿根廷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
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
在交际中,普遍采取握手礼。
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小姐"或“夫人"相称。
巴西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
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
出席国外宴会的礼仪与禁忌

出席国外宴会的礼仪与禁忌在国外,若应邀出席外国人举办的宴会,应了解和避讳一些禁忌:1.准时出席晚到固然不好,早到也给主人添麻烦。
有时由于交通堵塞,无奈迟到了,应表示歉意。
参加座席式的晚宴和午宴,至多提前5分钟至10分钟到达,迟到15分钟也能得到大家的谅解。
如果到得较早,应该在周围转一转,到时间再进,这是对主人最礼貌的作法。
2.注意向主人致礼在招待会上,主人需站在会场入口处问候客人,客人也要彬彬有礼。
但有些人似乎不懂这些,置主人于不顾,径直走进场内。
这种人是不礼貌的。
在欧美国家,最重视契约,邀请和应邀本身就构成了契约,因此赴约时进场向主人致礼也是一种履约。
3.点头哈腰未必合适问候通常是以握手的方式进行的。
但日本人似乎积习难改,在握手的同时往往鞠躬致意。
外国也有鞠躬的礼节,但那是对国王或教皇等地位很高的人,或是仆人对主人。
一般来说,握手时微笑着平视对方就可以了。
外国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碰到点头哈腰者容易报之以轻视的态度。
4.座次安排有讲究客人就位宣告宴会开始,但对土人来说座次的安排同客人的安排同等重要,是宴会成功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东西方人的文化存在差异。
对日本人来说,邀人吃饭是用美餐款待客人,而社交在其次。
因此,主人从尽心款待客人为客人服务的角度出发,坐在末席。
西方人则将聚餐当作与人交往、加深友谊的机会,主人坐末席客人就会感到气氛不对。
因此,西方人聚餐时的座次是主人坐在离主宾最近的地方,这也是土人对主宾的一种敬意。
5.宴会上不要有“噪音”“喝汤时不要弄出声音”,这似乎已成为宴会礼节中的金科玉律。
西方人从小所受的教育使他们认为吃东西时响声大作不雅,因此当他们碰到对这一点不注意的人时,会觉得他粗俗野蛮。
其实不光喝汤,喝红茶、吃牛排都不该弄出大的响动。
6.撤盘也有学问在西方人的宴会上,最重视聚餐者同一步调,因此绝对不要过早地把吃空的盘子撤掉。
只要剩下一个客人没吃完,把其他客人的盘子撤掉就等于对那位客人催促,因此只要不是人规模的宴会,就要等到主客全部吃完之后再撤盘子。
东欧主要国家风俗和节日

捷克风俗与节日1、风俗礼仪【社交礼仪】捷克人认为可以没有好衣服,不可没有好风度。
他们不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谈吐文雅,彬彬有礼,而且独处时也不随便,对举止轻浮的人非常讨厌,对公众场合搂肩搭背的现象也没有好感。
在家里,对长辈恭敬,在室外,扶老携幼者随处可见。
现代捷克人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姓和一个名,即姓,名各一词或一节,为了与自己同名同姓而且身份又相近者相区别,有人还要加一个中间名。
称呼时,一般称呼先生小姐。
见面行握手礼。
捷克人受教育程度较高,音乐素养较好,有“每个捷克人都是乐师”的民谚。
在对外交往中,讲究礼仪、穿着、身份对等,平时衣着不太讲究。
在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购物时排队礼让,讲究秩序。
多数人忌讳13这一数字,不喜欢别人了解个人隐私,尤其不喜欢打听女性的年龄。
捷克人不喜欢柳树、柳木制品和菊花。
重视红白喜事,特别重视庆祝50岁生日。
向外宾一般赠送水晶玻璃制品,赠送鲜花的枝数为单数,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热情。
【商务礼仪】捷克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它同世界上一百多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联系,其具体外贸进出口业务由外贸企业负责。
在当地进行商业会晤时,一般要提前多日约定。
谈判前应有足够准备,谈判过程中应有耐心。
【饮食习惯】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传统民族菜是烤猪肉、酸菜和馒头片。
捷克餐口味偏咸,饭菜较油腻。
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
2、节日1月1日元旦3-4月复活节(星期日至星期一2天,具体日期每年有变化)5月1日劳动节5月5日布拉格起义日5月8日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7月5日康斯坦丁和麦托杰耶传教士纪念日7月6日扬.胡斯纪念日9月28日捷克国家日10月28日捷克共和国国庆日11月17日为自由和民主斗争日12月24-26日圣诞节波兰风俗与节日1、风俗礼仪【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
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
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
【礼仪技巧】社交礼仪-立陶宛的习俗礼仪(1)

社交礼仪:立陶宛的习俗礼仪(1)立陶宛共和国(TheRepublicofLithuania)面积:6.52万平方公里人口:371.38万(1995年)首都:维尔纽斯(Vilnus)货币:立塔斯(Litas)汇率:1美元=4立塔斯【简史】立陶宛共和国历史悠久,在5~6世纪就出现了阶级社会。
1240年成立的封建国家”立陶宛大公国”曾下辖现在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地区。
后该公国逐渐衰弱,于18世纪末被沙俄兼并。
十月革命期间曾成立苏维埃政权,后被德国占领,在德扶持下成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于1918年2月16日宣布独立。
1939年,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重新划归苏联势力范围,旋即苏军进驻。
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又被德国占领。
1944年苏军重占。
恢复苏维埃政权,1946年7月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
1990年3月11日立宣布恢复独立,是前苏联最早宣布独立的国家。
1991年9月6日正式脱离苏联独立,并于9月17日加入联合国。
目前立是欧安会正式成员国并己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立陶宛共和国独立后,其政体是议会制。
总统:瓦尔达斯.阿达姆库斯总理:安德柳斯.库比柳斯【自然资源】立陶宛是欧洲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833个,湖泊总面积达876平方公里;河流总长63700公里;森林180万公顷,覆盖率为30%,木材年开采量为500万立方米,年出口量为200万立方米,主要销往德国和瑞典。
除森林、水力资源丰富外,西部地区和波罗的海大陆架有石油储藏(储量为13.9亿吨,年开采量110万吨,全部自用),东南部有铁矿和花岗岩,还有石灰石、粘土、砂石、白云石、石膏、泥炭、矿泉水、地热等资源。
在有限的资源中,建筑材料石膏、石灰石、粘土和砂石较为重要。
立陶宛海岸以产琥珀闻名。
但立陶宛缺乏除了森林和泥炭以外的燃料资源及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
石油、天然气、棉花和金属等几乎都要靠进口。
【经济状况】自独立开始至1995年,生产一直下滑,物价上涨,失业人员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95年生产开始好转,经济止跌回升,但受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1999年立经济又出万现下降。
国外社交礼仪文化

国外社交礼仪文化社交礼仪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不同文化交流的大门。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唠唠国外那些有趣的社交礼仪文化。
在法国,那可是充满了浪漫与优雅的社交礼仪。
法国人见面的时候,常常会互相亲吻脸颊。
这可不是随便亲一下就完事的哦。
一般是先亲右边,再亲左边,亲的时候发出轻轻的“啵啵”声。
有一次,我的朋友小李去法国旅游,他刚到一个法国朋友家做客。
一进门,就被热情的主人拉过去行这种贴面礼。
小李当时可紧张了,脸都红了。
他后来跟我说:“哎呀,我当时就怕亲错了,那多尴尬呀。
这贴面礼就像法国人热情的象征,直接又亲密。
”法国人在餐桌上的礼仪也很讲究。
餐具的摆放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刀叉的位置都有含义呢,如果刀叉呈八字形放在餐盘上,那表示还没吃完;要是平行放着,就表示吃完了。
而且用餐的时候,胳膊不能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意地架在餐桌上,那可太不礼貌了。
这就好比在一个高雅的舞会上,你得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不能随便撒欢儿。
再说说日本吧。
日本的社交礼仪那是出了名的细致。
见面时的鞠躬礼就有很多学问。
弯腰的角度不同,表达的含义也不一样。
如果是轻轻的点头弯腰,大概15度左右,这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打招呼方式,就像咱们平时说“嗨”一样。
要是30度的鞠躬,那就比较正式了,用于跟不太熟的人或者在商务场合。
而45度或者90度的鞠躬,那可就是非常尊敬的表现了,通常是在道歉或者对长辈、重要人物的时候才会行这样的礼。
我有个日本朋友叫铃木,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他的同事在公司不小心犯了个小错误,在向领导道歉的时候,那90度的鞠躬可是深深的,持续了好一会儿呢。
在日本的社交中,送礼物也很有讲究。
礼物不能送太贵重的,不然会让对方有压力,就像给人背了个沉重的包袱。
而且包装一定要精美,精美的包装就像礼物的华丽外衣,即使里面的东西可能不是特别值钱,但是这个包装就显示出了你对对方的尊重。
美国呢,相对来说社交礼仪就比较开放和随意一些。
美国人见面大多是握手或者简单的拥抱。
国外餐桌社交礼仪

国外餐桌社交礼仪在国外,餐桌社交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餐桌社交礼仪,帮助您在国外进行愉快的用餐和社交活动。
1. 准时到达在国外,参加社交活动时,准时到达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您迟到,可能会给主人和其他客人带来不便。
因此,在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后,请尽量准时到达。
2. 着装得体在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时,着装一定要得体。
对于男性,通常需要穿西装或正式的衬衫和领带;对于女性,通常需要穿晚礼服或正式的连衣裙。
当然,具体情况要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文化来确定。
3. 等待介绍在国外,介绍是社交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当您被介绍给其他客人时,应该主动向他们问好并自我介绍。
如果需要,您也可以向其他客人介绍您的同伴。
4. 注意座位安排在国外,座位安排通常是根据身份和地位来确定的。
在正式的场合下,男性应该让女性先入座,主人应该坐在主位上,其他客人应该按照顺序入座。
如果您不确定自己的座位在哪里,可以等待主人或其他客人引导您入座。
5. 使用正确的餐具和餐巾在国外,使用正确的餐具和餐巾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餐巾应该放在腿上或膝盖上,不要放在桌子上。
餐具的使用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先使用刀和叉,再使用餐巾和杯子。
在使用餐具时,应该注意不要把餐具发出声响或挥舞餐具。
6. 注意用餐时的姿势和礼仪在用餐时,应该注意坐姿,保持身体的挺直,不要佝偻着背或趴在餐桌上。
同时,要注意礼仪,不要大声喧哗或讲粗话,也不要在用餐过程中随意走动或离开餐桌。
7. 不要在餐桌上大声喧哗或使用手机在餐桌上大声喧哗或使用手机都会影响其他客人的用餐体验。
因此,应该保持安静,避免使用手机或进行其他会干扰其他客人的活动。
8. 注意咀嚼和喝汤的礼仪在用餐过程中,咀嚼和喝汤都是有讲究的。
咀嚼时应该用舌头将食物推出嘴外,然后用牙齿轻轻咬碎;喝汤时应该用汤匙从汤碗的外侧舀起汤汁慢慢品尝。
在喝汤时,不要把汤匙放在嘴里大声吸吮或发出声响。
9. 不要浪费食物和酒水浪费食物和酒水是不道德的行为。
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德国人对黑色、灰色比较喜欢,对于红色 以及渗有红色或红、黑相间之色,则不感 兴趣。
对于“13”与“星期五”,德国人极度厌恶。
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 谈话,被他们看作是不礼貌的。
德国人对纳粹党党徽的图案十分忌讳。
三、德国
(一)、礼节礼貌
在人际交往中,准时赴约被看得很重。
在社交场合,德国人通常都采用握手 礼作为见面礼节。此外,与亲朋好友 见面时,往往会施拥抱礼。亲吻礼多 用于夫妻、情侣之间。有些上了年纪 的人,与人相逢时,往往习惯于脱帽 致意。
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 为不快。在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 国人的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 则大都可行。看重职衔、学衔、军衔, 对于有此类头衔者,在进行称呼时一 定要不忘使用其头衔。
注重浓、香、烂,偏爱酸、甜、辣。 烹饪方法上,多采用焖、烩、煎、炸,不
喜欢烧、烤。 肉食与蔬菜、水果,是意大利人都非常喜
欢的食品。 意大利人大都嗜酒,他们之中不少人鼻子
红红的
(三)、节庆习俗
1月1日是元旦,新年钟声敲响后,他们纷 纷将家中旧物抛出窗外,以辞旧迎新。
3月21日至4月25日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 天为复活节,人们纷纷结伴去郊游、踏青、 聚餐。
过完复活节前一周的星期四是妇女节,妇女们这 一天不但可以坐市长的椅子,还可以拿着剪刀在 大街上公然剪下男子的领带。
元旦,也是德国人的重大节日。除夕之夜,男子 按传统习俗聚在屋里,喝酒打牌,将近零点时, 大家纷纷跳到桌子上和椅子上,钟声一响,就意 味着“跳迎”新年,接着就扔棍子,表示辞岁。
(四) 、禁忌
复活节前40天为斋戒期,之前数天为狂欢 节,一般在2月中旬,此时期有化装游行及 盛大游艺活动。复活节后40天为圣灵降临 节,这一天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海外社交礼仪常识

海外社交礼仪常识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但中外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各国间的礼仪和习俗也迥然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海外的社交礼仪。
那么海外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海外社交礼仪常识,希望大家喜欢。
海外社交礼仪知识一:欧美社交礼仪常识1、欧美国家的人们在社交和旅游、娱乐休闲等公共场合,十分注意礼仪风度和各项礼节,因此,出行欧美旅游、探亲、访友的国人,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以免发生尴尬、不愉快之事。
首先要注意衣着整洁。
纽扣一定要扣好,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胡须应修剪好。
2、和人交谈,要端庄和蔼,彬彬有礼。
双方不可靠得太近,谈话声音不可太高;坐时忌跷“二郎腿”,更不能抖腿部;谈话要专注,忌在大庭广众面前耳语。
初次交谈切忌打听对方的收入、家产、年龄和婚姻;异性之间交谈时眼睛不能老是盯着对方;在路上与妇女交谈应当边走边谈,不能停下站着说话;与妇女同座时不要吸烟;同相识的妇女打招呼,男方应起立,女的可以坐着回答。
3、到人家家里做客,要先脱帽而后入室。
雨天走访,雨具应放在室外,不可穿雨衣入室。
夫妻同到人家做客,告别时应当由妻子先起身告辞。
4、出行坐车,要让客人坐在驾驶座旁边的位置上,以此为上座。
走在街上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可乱扔东西与随地吐痰。
5、到餐馆就餐,如果与别人同桌,须征得先到客人的同意后方可入座,否则,会被视为粗鲁。
在美国的餐馆,若用餐巾擦拭刀叉、盘子,服务员会马上换一套餐具,在服务员看来,顾客擦拭餐具是被认为餐具不干净。
6、男女同行,男的应走在外侧,即靠车行道一边,使女的多一分安全感;开始行走时应让女士先行。
7、出入商店等公共场所,男士应该为女士开门;年轻的应该为老年人开门。
乘车坐船,男士应向女士让座;男女同座不要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
8、另外,还需要注意一些小动作。
如翘拇指,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表示称赞、了不起、第一的意思,而在美国、法国表示拦路搭车;伸食指和中指,在我国表示第二或数目字“2”,在英国则有两种含义,当做这一手势时,手掌朝着对方,表示胜利,若手背朝着对方,则表示侮辱;单伸食指在我国表示数字“1”,还用于提请注意,而在美国表示请对方稍等,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礼仪:立陶宛的习俗礼仪(1)
立陶宛共和国(TheRepublicofLithuania)
面积:6.52万平方公里
人口:371.38万(1995年)
首都:维尔纽斯(Vilnus)
货币:立塔斯(Litas)
汇率:1美元=4立塔斯
【简史】立陶宛共和国历史悠久,在5~6世纪就出现了阶级社会。
1240年成立的封
建国家"立陶宛大公国"曾下辖现在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地区。
后该公国逐
渐衰弱,于18世纪末被沙俄兼并。
十月革命期间曾成立苏维埃政权,后被德国占领,在
德扶持下成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于1918年2月16日宣布独立。
1939年,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重新划归苏联势力范围,旋即苏军进驻。
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又被德国
占领。
1944年苏军重占。
恢复苏维埃政权,1946年7月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
1990年3月11日立宣布恢复独立,是前苏联最早宣布独立的国家。
1991年9月6日正式脱离
苏联独立,并于9月17日加入联合国。
目前立是欧安会正式成员国并己加入世界银行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立陶宛共和国独立后,其政体是议会制。
总统:瓦尔达斯.阿达姆库斯
总理:安德柳斯.库比柳斯
【自然资源】立陶宛是欧洲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833个,湖泊总面积达876
平方公里;河流总长63700公里;森林180万公顷,覆盖率为30%,木材年开采量为500
万立方米,年出口量为200万立方米,主要销往德国和瑞典。
除森林、水力资源丰富外,西部地区和波罗的海大陆架有石油储藏(储量为13.9亿吨,年开采量110万吨,全部自用),东南部有铁矿和花岗岩,还有石灰石、粘土、砂石、白云石、石膏、泥炭、矿泉水、地热等资源。
在有限的资源中,建筑材料石膏、石灰石、
粘土和砂石较为重要。
立陶宛海岸以产琥珀闻名。
但立陶宛缺乏除了森林和泥炭以外的燃
料资源及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
石油、天然气、棉花和金属等几乎都要靠进口。
【经济状况】自独立开始至1995年,生产一直下滑,物价上涨,失业人员增加,人
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95年生产开始好转,经济止跌回升,但受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
机影响,1999年立经济又出万现下降。
1999国内生产总值106.4亿美元,下降2.5%。
其中工业生产下降6.7%,农业生产
下降8.9%。
年通膨率为0.3%。
失业率为8.4%。
到1999年底,外债为18亿美元,外汇
储备为12.4亿美元。
与美元汇率为1美元=4立特。
2000年第一季度,立GDP为32.9亿美元。
外债为21.1亿美元。
主要经济部门简况如下:
1.工业。
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立陶宛工业以电子、仪器仪表、机器制造、化工、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建材、轻工和食品工业见长。
在工业产值中,重工业占57%,轻工业占21.9%,食品工业占21%。
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业很发达。
此外,立还利用濒海的
优势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渔业生产,利用不冻港克莱佩达发展运输。
目前,拥有一座核电站
和多座火电站,电能充裕,每年有一半左右的电力供出口。
还有一座炼油能力为1200万
吨的大炼油厂。
2.农业。
农业发达,特别是畜牧业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作物占33.2%,畜牧业占66.8%。
3.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发达,铁路通车3430公里,其中有122公里为电气化铁路,
公路通车里程达4.45万公里,全部为硬路面。
航空运输线有22.5万公里。
水路通航达800公里。
主要海港是克莱佩达,该港为不冻港,包括商港、渔港和国际轮渡港。
4.通讯。
电讯业比较发达,全国居民电话普及率为25%,并能直拨世界各地。
【居民生活习惯】立陶宛民族是个比较细致、谨慎的民族,其生活方式接近西方国家,比较注重生活质量,追求享乐。
休息日爱好外出旅游,喜爱体育运动。
在住宅建筑和装修
上都比较注意追求舒适、安逸。
穿着方面很注重式样、花色,做工比较考究,对面料考虑
不多,比较注重产品的质量。
【对外经贸关系】立陶宛独立以后,其经贸关系的重心逐步向西方转移,大力发展同
欧盟各国的经贸关系,并将加入欧盟作为其对外经贸关系的最终目的。
目前,欧盟同立陶
宛签有自由贸易协定,并已有11国批准了与立陶宛的欧盟联系国成员条约。
与此同时,
立陶宛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三国正朝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积
极迈进。
近年来,立陶宛还密切同北欧国家的经贸关系,利用其地处波罗的海沿岸的地理
优势,大力发展同北欧国家的经贸往来。
立陶宛还重视同中欧国家的经贸关系,已同中欧
自由贸易协定组织(CEFTA)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国签署了双边自由
贸易协定,并争取加入该组织。
1999年立对外贸易总额78.4亿美元,下降17.5%,其中出口为30亿美元,进口为48.4亿美元,分别下降19.1%和16.6%。
立陶宛的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俄罗斯、德国、白
俄罗斯、拉脱维亚、乌克兰、英国和波兰。
立主要出口商品为纺织品、矿产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电器及录音录像设备、交
通运输设备、畜牧产品、食品、木材制品和金属制品;主要进口商品是矿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纺织品、金属制品、食品、饮料、烟草、畜牧产品和木制品。
【对外经贸管理体制】立陶宛经济目前已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其外贸管理体制
为适应其积极加入欧盟的总体经济方针,正在逐步根据欧盟的要求和模式进行转换。
政府
对其外贸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管理。
(1)大力扶植出口及转口业务。
对其出口商品免征增值税,并对转口贸易进行鼓励,设立了多个保税区及保税仓库。
政府还设立了国家出口专用基金,以扶植有前途的出口企业。
(2)大力吸引外资。
将吸引外资作为其对外经贸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立政府
已同3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并于1995年6月13日通过了《立
陶宛共和国外国投资法》,为外国投资者在立陶宛投资提供了法律依据,并确定了一些税
收优惠条件。
与此同时,立政府也积极向外国政府及有关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用
于其重点工程的建设。
(3)货币稳定政策。
实行本国货币立塔斯与美元挂钩政策,即1美元=4立特。
该政策稳定了本国货币,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4)逐步放宽对商品的进出口限制,降低各种关税。
(5)设立自由贸易区即经济特区。
(6)积极加入欧盟并提倡与邻近国家开展自由贸易。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很美的月光,充满希望的照片;当你在黑夜里,找不到希望的时候;不要沮丧,不要觉得不公;总会有一道光为你导航,而你能做的就是坚持到最后。
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