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讲课)
商洛市八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一、细胞的发现
• 1665年英,国_人__罗_伯__特__·__虎_克_______首先研制 出能放大140倍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 发现细“胞______”
• 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的莱__登__和_施__旺_____分 别发现植:物__和__动_物__都__是__由_细__胞__构__成_的__。______
C 采下新鲜的野果 , 趁
2、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 , 以下同学做法准确的选项是哪一项: A晓军发现好几株不认识的植物 , 于是把它们拔出来 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 , 一只蟋蟀蹦出来 , 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 , 小梅把它记录下
来B
C小伟的调查记录中有蚰蜒 , 其他同学没有 , 小伟决定把它删除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 , 太恶心了 , 不记录
红、红蜘蛛、松树、榆树、蚯蚓、小鸟、串红、丁香、柳 树、山桃、苍耳、蜻蜓、蚊子、鼠妇、万寿菊。
〔1〕请你帮助他分成两类。 动物 : 植物 : 〔2〕请你告诉大家 , 他们为什么是生物 ?
D 1、在调查活动中除〔 〕外都是不可取的
A飞檐走壁 , 采摘高处的野果 B 避开不喜欢的动物 鲜品尝 D如实记录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种类
呼吸道 传染病
消化道 传染病 血液传 染病 体表 传染病
病原体的原 主要传 始寄生部位 播途径
呼吸道黏膜 飞沫和空
和肺
气
消化道及其 饮水和食
附属器官 物
血液和淋巴
吸血的动 物
皮肤及体表 黏膜
接触
发病 季节
病
例
冬、 春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百 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麻 疹等
夏、 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
环 节概 念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doc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将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2、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调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六、教学过程。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归纳生物特征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多媒体展示:教师展示一系列周边环境的生物图片,如校园里的树木、花朵、蝴蝶、小鸟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引导:教师问:“大家平时在校园里或家里都注意到哪些生物?你们觉得它们有趣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注意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特点。
二、知识讲解(10分钟)定义生物多样性:教师详细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强调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意义:通过举例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如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药物等。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很重要?”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学生互动环节:分组调查(20分钟)分组与选择区域:学生被分成4-5人的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区域(确保安全并有丰富的生物种类)。
调查工具准备:每组准备记录本、相机、放大镜等工具。
实地调查:学生在指定区域内寻找并记录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鼓励他们使用相机拍照,记录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师指导: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分享与交流(15分钟)小组整理:学生回到教室,小组内部先整理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展示。
小组报告:每组选一名代表,使用多媒体或展板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包括照片、记录的生物特征和习性等。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实地调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类等实验技能。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2020年秋鲁科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习题课件(共35张PPT)

_值__不__大__时__,__应__选__择__抽__样__调__查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导练 疑难易错
(2)人口普查时可以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 ) 理由:_虽__然__人__口__普__查__的__范__围__很__大__,__人__口__数__量__非__常__多__,___ _但__其__精__确__度__要__求__高__,__事__关__国__计__民__生__,__故__不__能__采__用__随__机___ _取__样__的__方__式__,__而__应__对__全__国__人__口__普__遍__地__、__逐__户__逐__人__进__行___ _调__查__登__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专练
【点拨】此题体现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运用生物学 的知识和方法,关注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 式,故A选项正确;普查前要制订合理的普查方案,故 B选项正确;普查过程中要如实全面的记录数据,不能 凭个人感觉记录,故C选项正确;由于人口普查,精确 度要求高,事关国计民生重大的调查应该选用普查,故 D选项错误。 【答案】D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课后培优精练
3.当我们对某地区生物分布状况做调查时,首先应
该明确调查的( C )
①目的 ②范围 ③方案 ④对象 ⑤样本 ⑥方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⑤⑥
课后培优精练
4.【中考•广东】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初中生生活方 式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B ) A.调查前应拟好调查提纲 B.只调查与自己熟悉的同学 C.利用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 D.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回顾今天的课,我主要讲授了生物学调查的基本方法、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以及如何进行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调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亲身体验和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对生物学调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和整理分析调查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调查方法。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可能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调查方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物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等。
调查注意事项:保护生物栖息地、不损害生物个体、尊重生物权益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专注度和积极参与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课件

注意事项有 哪些?
选取一部分调 查对象作为样
本。
在调查过程中,如果 调查范围过大,不能 逐一调查时应该怎么
处理?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 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
生物
3、按照用途
生物
植物 动物 其他生物
陆 生生物 水生生物 作物 家禽 家畜 宠物
1、选择调查范围
5、归类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 理,写在笔记本上。
4、调查记录
人口普查
森林资源调查
新知讲解
调查
明确调查目的
选择调
分设计调调查来自和调查对象查范围
组
查路线
记录
整理和 分析
学生活动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目的要求:调查了解校园生物种类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 望远镜、照相机、录音机等
家庭作业
回家后完成练习册相 应练习,明天课前检
查?
同学们,这节课 你有收获吗?
同学们,回去预 习下一课。
15.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32.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19.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牛顿 44.有种脾气叫,不放弃。 36.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45.享受着爱和荣誉的人,才会感到生存的乐趣。——莎士比亚 5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 19.梦想不是梦与想。 20.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20.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 17.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 25.一个人是在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反抗中创造成功的。 88.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28.天下绝无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拿破仑一世 88.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29.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70.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申居郧
课件4: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鲁迅先生身边有这么多种生物,我们身边有什么生物呢? 我们应该怎么研究它们呢?
除了上一节学习的观察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调查法
探究一 调查的一般方法是什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 调查对象 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 • 如果调查范围过大,不能逐一调查时应该选取一部分调查对
象作为__样__本__. • 调查过程中要 如实记录 • 对调查结果要进行 整理 和 分析 ,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
4.关于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分成 植物 、动物和其它生物三 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将生物分成 水生生物和 陆生生物 等。 6.小明在校园调查时记录的生物: 草、蜘蛛、龙眼树、芒果树、蚯蚓、小鸟、桂花树、桃树、蚂蚁、 蚊子、老鼠、菊花,请你帮他分成动物与植物两类. 动物: 蜘蛛、蚯蚓、小鸟、蚂蚁、蚊子、老鼠、 植物: 草、龙眼树、芒果树、 桂花树、桃树、菊花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作物 家禽 家畜 宠物
植物、动物、其他
101
奶牛 陆生、水生
106
•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宠物
鹦鹉
农作物
• 小麦 • 玉米 • 水稻 • 高梁 • 大豆 • 棉花 • 油菜
家畜
➢马 ➢驴 ➢ 奶牛 ➢ 水牛 ➢ 耕牛
家禽
▪鸡 ▪鸭 ▪鹅 ▪ 火鸡 ▪ 鸵鸟
宠物
宠物狗 宠物猫 鹦鹉 金鱼
小明设计的“调查安徽省中学生近视率”的几种方案, 最合理的是( D ) A.对省内所有中学生进行调查 B.选省内部分城市中学生作为样本 C.选省内部分农村中学生作为样本 D.选部分城市和农村中学生作为样本
【教案】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且他们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①通过生物栖息地类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情感目标:认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另外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及地球自然环境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提问。
1、自然界中的生物人们通常将它们分为几类,为什么?2、生物具有的哪些基本特征?3、学生回忆、看书等,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二、新课导入:天上是否住着神仙?月宫中是否有寂寞的嫦娥?用课件展示太空画面及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片,学生在欣赏美丽画卷的同时,设问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呢?从而引出课题: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自主学习:知识点1:生物圈1、概念:有的圈层。
2、范围:的下层、整个和的上层。
3、生物圈之所以能适应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等。
知识点2:栖息地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的场所。
2、栖息地型:、、、、等、。
3、或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是。
4、决定栖息地类型的主要环境因素:、、等。
结论: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生存需要,所以不同的栖息地是的。
四、合作探究:探究任务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根据课件上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图片,结合观察学生自己手中的地球仪,明确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讨论:1、这三个圈层各有哪些特点?2、在这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存在?探究任务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观察课件上的几种生物的图片,讨论:1、这些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什么?2、为什么生物圈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发言,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调查全面细致,如实记录,爱护生物资源,个人安全
反馈练习: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1、调查举例:调查是________ 人口普查 等。 如森林资源清查、___________ 2、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和____________. (1)明确___________ 调查方案 (2)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____. 样本 (3)调查范围大时要选取_____________. 如实记录 (4)调查过程要如实_____________. 整理和分析 , (5)对调查结果要进行______________ 数学方法 进行统计。 有时要用___________
植物:
菜畦
皂荚树
植物:
桑葚
油菜花
昆虫和鸟类:
油蛉
黄蜂
油蛉
蝈蝈
蟋蟀(蛐蛐)
文中提到的植物:
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 如皂荚树、菜花、桑椹 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 如菜、树、草。 文中提到的昆虫及其栖息环境是: 蝉(树上)、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 (泥墙根处)、蟋蟀(泥墙根处) 文中提到的鸟类及其栖息环境是: 叫天子(云雀)(草丛中)
故选:A.
科学方法——调查
什么是调查?
森林资源 水污染 人口普查 _______调查、________、_____ 废旧电池 的回收利用的调 抽样调查、_______ 西安特色小吃 的调查等 查、__________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2、调查时: 要明确 调查目的 和 调查对象 ; 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 ; 如实记录 ; 调查过程中要________ 对调查结果要进行 整理和分析 。 3、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 查时,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 样本 这就是抽样调查。
C、全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范围大,不容易掌控,可 操作性查,适于调查,故符合题意; D、某校教师男女比例,范围较小、容易掌控、不具有 破坏性、可操作性较强,适宜普查故不符合题意.
课后作业:
资源评价:3---6页
8页练习3.请回答下列问题 (1)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2)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 水区,这是为什么?
3. (1)、按形态结构归类: 植物 ;动物 其他生物 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生活环境 (2)、按______________ 归类: 陆地生物、水生生物 (3)、按用途归类: 作物 ;_______ 宠物 家畜 ;_______ 家禽 ;________ _______
生物的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 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课堂小结
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
选择材料用具
选择调查范围 分组 设计调查路线 调查 归类 整理
调查的一般过程 方法步骤 调 查 身 边 的 生 物 生物的归类
写出调查报告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想一想,议一议:课本9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 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shè n );也不 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 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 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 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段文字中说到哪些植物? 提到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栖息的环境有 什么不同?
观察图片思考
水稻
宠物狗
1、按形态结构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调查的 蘑菇归为( B ) A、动物 B、植物 C、水生生物 D、其他生物 2、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D ) A、小军发现了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 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 园外了,小梅把它记了下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壁虎,其他同学没有,小伟决 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了一只老鼠,他觉得太恶心了,不记录
田野。有着“21世纪最佳保健果品”
油菜花图片及介绍
油菜花蜜清热润燥、 舒张血管、行血破 气,消肿散结、和 血补身的功效。常 用于肝胆系统病变 患者及脾胃虚弱者。
科属:花科 Brassicaceae/Cruciferae,芸薹属 Brassica 油菜花原产地在欧洲与中亚一带植物学上 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我国栽培较广,以长江流域和以南各地 为最多。
2.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我们可以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出来.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并联想课本以外的实例完成下列图解.
进行呼吸 排出身体内 产生的废物 对外界刺激 作出反应 生长和繁殖 遗传和变异 的特性,
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人出汗、植物落叶 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 碰触时叶片合拢; 种子的萌发、鳄类通过产卵 繁殖下一代; 猪生九子、 同一株碧桃上的花.
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 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为书塾。 “三味书屋” 中的“三味”是“读经味如 稻粱,读史味入肴馍,读诸子百家 味如醯醢(xī hǎi醯是醋,醢是酱; 调料。)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 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鲁迅。该 作描写了鲁迅12至17岁的事情,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写 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 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百草园的趣味 和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 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4.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 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D ) A、生物用途 C、比大小多少 B、生活环境 D、形态结构
5、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 ) A、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6、下列适于抽样调查的是( C )
A 某班同学的业余爱好 B 自己家里的收支情况 C 全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 D 某校教师男女比例
解:
A、某班同学的业余的业余爱好,范围较小、 容易掌控、不具有破坏性、可操作性较强,适于普查,故不符合题意;
B、自己家里的收支情况,范围较小、容易掌控、不具有破坏性、 可操作性较强,适于普查,故不符合题意;
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的生物。
(机器人能运动,但它不是生物)
( ×)
(2)、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 )
(3)、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 ) (4)、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
(遗传和变异)
(除病毒外,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都由细胞构成)
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 起慢慢形成的。
(2)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这是为什么?
答: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
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 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复习上节课知识:
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营养 (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_ 呼吸 (2)生物能进行__________ 废物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 反应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_ 繁殖 (5)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_ 变异 (6)生物都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特性 遗传 病毒 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7)除________ 。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 做调查记录。 2.能力: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观察下列图片
桑椹(拉丁名:Fructus Mori)是桑科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 桑树的果树,椭圆形,长1—3厘米,表面不平滑。未成熟时 为绿色,逐渐成长变为白色、红色,成熟后为紫红色或紫黑 色,味酸甜。《本草》有“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 可用”的记载。桑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芦丁、花青 素、白藜芦醇等,具有良好的防癌、抗衰老、抗溃疡、抗病 毒等作用。分布区域生于丘陵、山坡、村旁、
学习提纲
1、怎样进行调查? 2、你周边环境中有哪些生物?
在下列实际探究活动中,属于采用调查法的是( )
A.人口普查
B.观察蜘蛛结网
C.测量树的高度 D.小麦杂交
观察法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 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有时需要进行测量; 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 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 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选项中“观察蜘蛛结网”是 观测法;“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测量树的高度” 是观察法;“小麦杂交”是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