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

合集下载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摘要:质量的通病一旦出现在城市道路中,就会极大地危害到城市道路运行的安全性。

而且维修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大,从而使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所以必须要加强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并对主要的质量通病予以有效的防治。

本文即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原因,并阐述了解决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通病;路基;路面;材料一、市政道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一)道路路基施工存在的问题道路路基是道路的基础也是道路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路基不均匀沉降。

这种沉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压缩沉降,二是路基下部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造成这些问题的现象表现为:1、路基土没有经过压实处理或夯实不合格就回填;2、在沟槽回填施工中,未对沟槽内的残留水处理就回填土,或对于绝对标高较低的土路基不加修整,只顾抢进度,而不考虑路基的盲沟及其他排水设施,使得槽内的回填土含水量过高;3、在再利用废旧的原混凝土旧料时,没有很好的进行破碎,导致用于回填大块的旧料之间的内部空隙很大,不密实;4、施工人员主观上对于路基的横坡的整理及辗压比较疏忽大意,用挖掘机挖土稍加平整后,或者用推土机随意推辗几下,就开始铺筑路面底( 基层) 结构材料;5、在施工中采用土质不均匀,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成分繁多的填土拌合三合土等等;6、路基的防护和排水系统不完善。

所有这样的施工后果是:路基平整度差、标高不准、道路承重层强度不足,最终使路面出现沉降、龟裂和断板等现象。

(二)路面的质量问题以目前广泛应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来说明。

由于沥青材料以及沥青作为胶结料的沥青面层,具有热软冷脆的特性,故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路面不平整,起波浪沥青施工不均形成油垄,经过行车不断撞击而造成高低不平;或产生壅包,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较差,容易产生此现象;坑槽,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容易产生。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市政道路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对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通病及防治对策,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1.路面平整度不佳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常常出现路面平整度不佳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材料质量问题、设计不合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这种情况会影响行车安全,特别是对于摩托车和自行车行驶而言更为危险。

2.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在雨水天气来临时,排水系统运行不畅,导致道路积水,影响交通和市民出行。

积水还可能会侵蚀路面,导致路面损坏。

3.道路标识缺失或损坏市政道路施工中,往往会出现道路标识缺失或损坏的情况。

这会对驾驶员造成困扰,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标识的缺失也会增加对行人的安全隐患。

4.绿化衰败市政道路的绿化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

在施工质量问题严重的地区,往往会出现绿化衰败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度,还会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

5.材料质量不过关市政道路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过关是十分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以上就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的一些典型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市政道路的使用效果,也对市民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通病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1.加强施工监管和质量检查为了有效解决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不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检查。

这需要市政相关部门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力度,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杜绝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操作和不良行为。

还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提升施工人员素质施工人员是市政道路施工的关键,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处理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处理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今,城市道路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施工质量问题屡次发生,导致工程延期、质量不稳定或者用户意见不良。

本文将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1.1 土方工程不合格市政道路建设中的第一工序就是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不合格不仅会影响后续工程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

造成土方工程不合格的因素往往包括机械设备不良、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人员资质不足等方面。

解决方法: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质量良好;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和培训,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资质。

1.2 沥青路面质量不达标沥青路面是市政道路的重要一环,但很多城市的沥青路面质量不达标,经常出现裂缝、坑洼等情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包括沥青材料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环境等方面。

市政道路中常常存在管道工程,而管道工程质量不达标会影响到整个道路的通畅度和安全性。

造成管道工程质量不达标的原因往往包括安装不规范、工艺不规范、管道材料不合格等方面。

解决方法:严格按照工程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管道的安装和施工;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管道材料进行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二、处理质量问题的方法2.1 加强监督和管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监督和管理对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2.2 加强技术培训和提高工人素质提高工人素质和加强技术培训是改善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

提高工人素质要求包括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等方面。

加强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使工人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

2.3 选择高质量材料选择高质量的材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试析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试析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试析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居住环境、经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质量问题和通病。

本文将试析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以期为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1. 道路平整度不达标市政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路面不平整的问题,这会导致车辆行驶时出现颠簸和撞击,不仅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同时也会加速车辆的磨损,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 路面开裂和坑洼路面开裂和坑洼是市政道路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施工材料和工艺不到位。

开裂和坑洼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也给行驶车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3. 雨水积聚和排水不畅市政道路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雨水的排放和蓄水是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但在现实中很多道路都存在雨水积聚和排水不畅的情况,这会导致道路容易积水、行车难度加大,同时也会增加道路损坏的风险。

4.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不规范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是指挥和引导车辆行驶的重要元素,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多市政道路存在标线模糊、交通设施损坏等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也给行车带来了不便。

5. 绿化和护栏缺失城市市政道路的绿化和护栏是城市美观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很多道路都存在绿化不足和护栏缺失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使用的不安全性。

以上问题是市政道路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部门增加了负担。

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加以解决呢?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二、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1. 施工材料和工艺问题市政道路的施工材料和工艺是决定道路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或者赚取更多的利润,常常使用劣质材料、粗制滥造,导致道路质量不达标。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影响着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市民的出行体验。

以下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的一些常见问题:1. 道路平整度不达标: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平整和压实,导致道路表面不平整,存在凹凸不平、坑洼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平整和压实质量,同时对道路表面进行及时修补。

2. 路面结构不合理: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不符合规范的路面结构,使得道路使用寿命减短,出现龟裂、剥离等问题。

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采用符合规范的路面结构。

3. 排水系统不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道路排水的问题,导致道路易积水,影响交通和行人通行。

解决方法是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测和设计,确保道路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排水系统的监管。

4. 道路标线不明显:有些道路标线施工质量较低,导致标线不明显,影响交通安全。

应加强施工单位的技术培训,提高标线施工质量,并加强对标线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5. 道路砖砌不牢固:一些施工单位在道路砖砌过程中,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保证道路砖的牢固性,导致道路砖易松动、开裂。

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道路砖的砌筑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 提高监管力度:加强对市政道路施工过程的监管,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质量问题。

2. 增加培训力度: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3. 制定严格规范:制定和完善市政道路施工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明确施工要求,规范施工行为。

4.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加强沟通协调:加强施工单位、监管部门和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高施工质量。

通过以上防治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治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市政道路是连接城市内部和外部的重要交通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和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

然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下面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其通病及防治对策。

一、路面水平问题市政道路施工中水平问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旦出现路面高低不平的情况,会影响车辆行驶稳定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其主要原因有:基础不够坚实,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使用的沥青料质量不佳等。

防治对策:要加强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前必须进行路面水平检查,确保达到规定要求。

提高现场工人专业技能,确保道路施工质量和水平。

另外,增加设备和技术力量,及时修补路面水平问题,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市政道路的路面硬度是影响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

硬路面优点是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不易磨损,而软路面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增加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行车安全。

防治对策:要使用优质的水泥、碎石等建材,环保型沥青料等材料,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材料配比和施工工艺,确保道路整体硬度。

对于已经出现路面硬度问题的路段,要及时进行整治和修缮。

三、地下管线破坏问题城市基础设施有诸如电力、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通讯线路等,这些管线铺设在市政道路下方。

如果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防护措施,很容易损坏地下管线,增加后期运营成本。

防治对策:在施工前充分勘探地下管线的位置,严格遵循管线保护规定,加强地下管线的保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是保证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环境整洁的重要设施。

若道路排水不畅,会导致水上漂浮物、垃圾和积水等问题,进而影响交通和环境质量。

防治对策:施工前要精确计算道路的纵坡、侧坡和横向坡度等,保证路面达到顺畅排水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操控路面高低差、坡度,并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特别是在低洼或易积水的路段,加强排水设施的设置和维护管理,确保排水正常。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市政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工程也日益增加,但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也时常出现。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是非常重要的。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路面平整度不达标。

市政道路路面平整度不达标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平整、凹凸不平和波浪形变形等问题,这种情况会增加车辆行驶的颠簸感和摩擦,降低行车的安全性。

二、路面施工层间粘结力不足。

市政道路的施工层间粘结力不足会造成路面层之间的松动和破损,进而导致路面的崩塌和开裂,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

三、路面排水不畅。

市政道路的排水问题主要表现为雨水不能迅速排走,导致积水、水坑等问题,影响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

四、路肩处理不当。

市政道路路肩处理不当主要表现为路肩宽度不足、材料选择不合理以及排水设施缺失等问题,使得路肩易受损,进而影响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一、加强施工质量监督。

对市政道路施工工地进行加强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格的施工质量问题。

二、提高施工工艺和材料的质量。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要选用优质的建筑材料,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把关,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规范。

三、加强道路排水系统的建设。

在市政道路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要注重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走,防止积水和水坑问题的产生。

合理配置排水设施,提高道路的抗涝能力。

四、加强路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要注重路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合理选择路肩材料,确保路肩的坚固和耐用。

加强对路肩工程的管理,及时修补和维护受损的路肩。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在城市建设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提高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加强排水系统和路肩处理、加大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力度,是解决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的关键。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市政道路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确保施工质量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会对道路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路面坑洞路面坑洞是指道路路面上的凹陷或坍塌区域,对于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造成路面坑洞的原因可能包括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基础不牢固及施工工艺不当等。

为了预防和治理路面坑洞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加强基础处理工作,确保基础坚实稳定;- 根据不同道路类别和流量设置合适的路面结构;- 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进行。

二、排水问题道路排水问题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不良的排水系统会导致道路积水、冰冻、坑洼等状况,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为了解决排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合理设计道路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走;- 定期清理雨水沟和检查雨水排水口的畅通情况;-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控制,确保施工区域不会造成积水。

三、路面沥青龟裂路面沥青龟裂是指路面沥青表面出现裂缝,给道路使用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造成路面沥青龟裂的原因可能包括沥青配方不合理、施工温度不当等。

为了预防和治理路面沥青龟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适合的沥青配方,确保其耐久性和弹性;- 控制施工温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进行施工;-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结论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对道路的使用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这些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管理,确保道路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1 -工 程 技 术3.4 桥面补强层加固法桥面补强层加固法是指桥面板加铺一层钢筋混凝土层,使其与原桥面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桥面整体刚度要求,提高桥梁承载能力。

受桥面补强层厚度的限制,这种加固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小跨径的桥梁。

同时,由于加铺补强层,桥面的高度将受到影响,连接路面或桥面纵坡时应做相应调整。

桥面补强层加固法施工工艺流程为:①交通管制;②拆除原桥面铺装;③种植钢筋;④铺设桥面钢筋网;⑤浇筑桥面铺装混凝土;⑥恢复交通。

4 桥梁加固维修技术的应用临夏公路管理局管养的G309线湟水河桥,修建于1968年6月,桥梁全长208.7m,桥面净宽5.5m,上部结构为双曲拱,下部结构为重力式墩, 原设计荷载汽-13,挂-60。

该桥建造年代久远,由于受到长期超载车辆和重型车辆的行驶,导致桥梁受力情况超出设计标准,桥梁主要病害:①桥面出现多处纵横向裂缝,破损严重;②车辆行驶过桥时振动较大,桥梁有严重变形;③3号墩台有局部纵横向裂缝;④各跨拱肋出现多处纵向裂缝。

2010年评定为五类危桥。

该桥于2011年6月开始加固维修,维修加固方案:①拱肋用钢箱梁加固技术,钢箱梁加固时,先制作钢板及处理混凝土表面,粘贴钢板,用螺栓固定,再焊接钢板,最后注胶;②用环氧树脂结构胶封闭拱圈及墩台处裂缝;③拆除原桥面铺装层,用Φ16钢筋植筋,再铺筑10cm C40钢筋混凝土;④更换全桥伸缩缝,用TST 伸缩缝;⑤更换全桥护栏;⑥完善泄水系统;⑦为保证行车安全,桥面上下游100m 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

结语我国交通运输量迅速增长,车辆密度和车辆轴重不断加大,使得公路桥梁不堪重负,桥梁老化程度加剧,桥梁维修加固问题已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选用桥梁加固维修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桥梁结构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先进设备、新型材料以及改造技术等,对桥梁的使用性能予以优化、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

桥梁维修加固技术应用要具有针对性,对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对技术方法科学分析,因地制宜,确保桥梁维修加固工作科学合理、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1]许懿.增大截面加固技术在某桥梁改造中的应用[J].门窗,2018(1):59-60.[2]穆钇全.农村桥梁改造中增大截面加固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11):108-109.[3]张敏才.关于桥梁常见加固技术的分析及改进[J].科技与创新,2017(9):53-54.[4]范礼军.加固技术在农村桥梁改造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11):110-111.[5]唐泽斌.农村桥梁改造中增大截面加固技术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6(31):84-85.[6]段志猛.谈谈农村桥梁加固改造工程建设的几点看法[J].四川水泥,2016(5):55.0 引言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市政道路建设对人们生活和城市形象等都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要求企业提升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施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采用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进而保证施工质量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促进城市化的进程,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的稳定发展。

1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市政道路质量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主要包括3方面,市政道路的麻面和开裂问题、混凝土的冻胀问题以及城市的沟槽多、路基不稳和大面积的沉降问题。

首先,市政道路的麻面和开裂问题。

这是由于在实际施工中的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水泥的硬度不够以及在搅拌时的操作不当、搅拌的比例失衡和时间控制不当等,都会影响水泥的稳定性能。

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需要人为改变混凝土的强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排压,避免出现麻面现象;其次,混凝土的冻胀问题,主要有表皮的冻胀和基底的冻胀。

主要是因为市政道路实际施工中的温度比较寒冷,路面的建设缺乏对防冻措施,影响施工质量;最后,是城市的道路沟槽多、路基不稳、大面积沉降问题。

市政道路的稳定性和道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吴 煜(厦门海投房地产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城市道路施工的发展。

市政道路施工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众多的施工企业中得到长足发展,是我国市政道路施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需要针对市政施工企业质量通病进行分析研究,加快完善管理体系,促进我国道路施工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升。

本文主要针对市政道路出现的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的道路施工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对策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志码:A- 122 -工 程 技 术路强度直接决定城市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年限,主要因为沟槽多给回填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实际的回填中影响了道路的质量。

2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2.1 更新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理念,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更新施工质量的管理理念,是市政道路施工通病控制的重点。

更新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理念需要完善监督制度,这是因为监督制度的完善是质量检验和监管的基础,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对招投标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对市政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关键结构质量进行检测,完善质量管理系统,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合同文件等制定质量管理细则,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对质量管理责任进行细化、完善责任制;更新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理念,需要建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控制施工质量,实现道路施工细节的全面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加强道路各专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2.2 更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通病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客观条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统筹安排和谋划,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需要企业对施工的整体特点进行把握,保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有组织有秩序施工,进而规避施工质量通病。

由于市政道路的工程耗时大,只有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才能保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施工。

更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还要控制路基和基层施工质量。

对施工的场地进行处理,在施工周围设立排水沟。

要求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内容进行把控和分析,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控制延迟时间。

更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需要严格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要求工作人员要在施工前严格检查施工材料的比例,保证施工材料充足,进而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沥青路面碾压施工质量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通过碾压技术提升沥青路面的施工紧实度,保证碾压机的碾压次数和速度,控制好碾压机的碾压速度。

此外,需要控制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技术,控制摊铺机的行进速度,在摊铺时还要注重摊铺的方式,保证摊铺机能够匀速行进。

2.3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指市政道路的建设需要立足于科技的发展,因为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使用高科技,需要通过高度机械化促进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方法的革新和创新,需要市政道路施工人员科学使用机械设备,满足工程施工需要,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施工效率,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供良好保障。

2.4 以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的动态评测,实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的动态评测,需要对市政道路施工进行成本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确定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指标,加强施工任务单的管理工作以便进行成本的控制。

施工现场管理要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避免材料的浪费或者丢失的问题,将施工成本降到最低。

此外还要做好道路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效率和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有序开展,实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活动的科学性。

2.5 注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基础工作的开展,促进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注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基础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在工程开工前,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交底工作,市政道路的施工现场需要有醒目的安全标志,并且在施工现场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制度的落实,对于机电设备需要做好安装漏点的保护措施,做好雷电的防护,促进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3 加强人员培训,促进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工作人员的社会意识,定期对人员进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在培训中贯彻落实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提升市政道路通病的预防工作,促进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目标的实现。

这就需要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坚持人性化的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凝聚力,避免在施工中的违规操作,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安全意识、工作态度等为施工质量的合格达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中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进行操作。

结语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是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其质量不仅影响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市政道路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市政道路不仅要满足当前城市在交通上的需求,同时还要具备美化性,不断提升城市的整体观赏性,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参考文献[1]周雪.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浅述[J].装饰装修天地,2017(23):306.[2]叶福裕.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J].河南建材,2018(1):188-189.[3]刘骏.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1033.[4]史文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8675-8676.[5]蓝铭.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6(19):167,169.[6]王磊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35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