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子服饰

合集下载

清代女子服饰

清代女子服饰

裳为两层飘带裙袖端镶有数层花边,并披有云肩。(实
物)
A
37
戏装中蟒的展示图
A
38
上图为清康熙戏
衣刺绣女帔
下图为清康熙戏衣
纳绣女帔
A
39
A
12
❖ 1 上衣:汗女平时穿肚兜、披风等。 ❖ 上衣由内到外为:兜肚-贴身小袄-大袄-坎肩-披风
兜肚
A
13
长袄:式样多为右衽大襟,长至膝下 ,袖口初 期
A
14
镶边短袄
镶边长背心
A
15
清代斗蓬:外出之衣, 样式多为对襟大袖或 无袖,长不及地 ,上
穿长袄裙的妇女
A
19
3 裤子
穿袄裤的妇女
A
20
绣金银花纹长裤
A
21
4 晚清云肩实物:普遍配用的装饰
A
22
5 镶边彩绣:清代女子一大服饰特色
A
23
白色小短袄+镶边及膝长袍+白色曳地长裙
A
24
6 佩饰
清代眼镜套(实物)
上图为清代烟 荷包;下图为清代 人物形香囊(实物)
清代香囊A (实物)
25
A
2
清代命妇礼服
中间绣禽纹以 区分等级,下垂 流苏
霞帔展示图
A
3
清代皇后服饰
戴朝冠、穿朝服、朝褂的 皇后(《清代皇后像》)
A
4
清代皇后服饰
清雍正石青缎地五彩 云水金龙朝褂
A
皇后朝袍展示图
5
旗女平时着袍、衫, 初期宽大后窄如直筒
皇后所穿的百蝶袍展示图
A
6
皇后所穿的凤袍展示图
A
7
清代命妇礼服

清朝服装史(清朝)

清朝服装史(清朝)

皇帝的最高赏赐
——黄马褂
清朝男、女子平民服饰
清朝平民男子服饰
清代男装主要是长袍和马 褂,袖端呈马蹄形是历代 不曾见过的。 长袍造型简练,立领直身, 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缝, 下摆有两开衩(古时称 “缺裤”),四开衩和无 开衩几种类型。皇室贵族 为便于骑射,着四面开衩 长袍,即衣前后中缝和左 右两侧均有开衩的式样, 平民则着左右两侧开衩或 称“一裹圆”的不开衩长 袍。
努尔哈赤于天命六年七月初七日(1621年8月23日)“诸贝勒服四 爪蟒缎补服;都堂、总兵官、副将服麒麟补服;参将、游击服狮子 补服;备御、千总服绣彪补服。”
皇太极于天聪六年二月初四日(1632年3月24日)“诸贝勒大臣, 染貂皮制裙,缘阔蟒缎披领,及帽装菊花顶者,概令停止。有制皮 裙,缘阔蟒缎披领及帽装菊花顶而服用者,则拿获之人取之。有衣 服缘细边、制素毡帽而服用者,听之” 清迁都北京后,其宫廷服饰制度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在入关前定 制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更定。顺治、康熙、雍正三帝曾分别厘定衣 冠制度,及乾隆年间,制度得以完善和规范化,沿至清末。
清朝各年间 平民女装
康熙年间、 乾隆年间、 嘉庆年间、 道光年间、同 治年间
光绪中期
光绪末年、清 末、 宣统至不一。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 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 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 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 的贵妇所仿用。
清朝服饰概述 皇室服饰 官宦服饰 平民服饰 太平天国时期服饰 服饰配饰及发型 当今“清”潮

(完整版)中国清朝服饰

(完整版)中国清朝服饰
皇太子着杏黄色, 皇子用金黄色,下 属官员未经赏赐不 得着黄色。
补服
无领、对襟、石青色其长度比袍 短,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是清 朝主要的官服,穿着的场合和时 间很多。
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圆形 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
马褂
长不过腰,袖长及肘的短衣。有 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 别。大襟马褂多做常服,一般穿 在袍服外面。缺襟马褂多做为行 服。
官员
头戴暖帽或凉帽, 有花翎、朝珠, 身穿褂、补服、 长裤,脚着靴。
士庶
头戴瓜皮帽,身 着长袍、掩腰长 裤,脚着白布袜, 黑布鞋。
平民百姓
头戴毡帽、斗笠, 着短衣,下着布鞋 或草鞋。
后宫服饰
清廷后宫皇后(包括太皇太后、 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 等不同等级名号,服饰有所不同。 后、妃的冠服及饰品,有朝服、 礼服、常服之别,主要包括有朝冠、 吉服冠、金约、耳饰、朝褂、朝袍、 龙褂、龙袍、领约、朝珠、采帨、 朝裙等
穿朝服、佩三串朝珠的清朝皇后 戴暖帽、穿团龙补服、挂朝珠的清朝贵戚
冠帽
夏季戴凉帽,冬季戴 暖帽。
职官首服上必有冠顶 官员燕居及士庶多戴瓜 皮帽
皇帝冠帽
朝冠 吉服冠 常服冠 行服冠 雨冠
结顶帽 常服冠

公服着靴,便服着鞋,有云 头,双梁,扁头;另有快靴, 便于跋山涉水。
清朝男子服饰
进入20世纪服装设计师纷纷从清 朝服饰中寻找灵感,创造出具有 东方魅力的高贵与典雅。特别是 随时代发展,经过加工曲线突出 修长秀丽的旗袍,已经形成了汉 民族的服饰代表,恰当展示了东 方女性的温柔内涵,其隐藏重点 展示诱惑的作风,具有永恒存在 的价值。
流动的紫禁城
——The End
朝珠
朝珠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资格佩带的, 跟据清朝政府规定,凡文官五品、武官四 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 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 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 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 明: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 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武 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

清代女子服饰的几种基本款式

清代女子服饰的几种基本款式

清代女子服饰的几种基本款式清代女子的服饰一般由大褂、长衫、打底衫和下裳构成,有几种主要的款式。

一是大褂。

它覆盖了上身的全部,由状腰长衫、吊带改垂的上衣构成,外面用紧身的面料包裹;下面又穿着半截袖的正式衫,在季节更换时可以换装保暖。

二是长衫。

它以袖口、口襟领口为主要特征,通常长到膝盖,有吊肩、折口、中襟等不同式样,一般与大褂有几分如影随形的呼应。

三是打底衫。

它以短袖、长袖为主,是清代女子夏季着装的必要一部分,可以在外面穿大褂时套上,使内里舒适又之凉爽。

四是下裳。

清代下裳以多层折叠为主,通常用竹布制作,质地轻薄便于折叠,夹层折叠的效果很好,看起来平缓婀娜。

清朝皇后嫔妃的服饰(图)

清朝皇后嫔妃的服饰(图)

清朝皇后嫔妃的服饰(图)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金簪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

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

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

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

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骨簪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

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

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

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点翠钿子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

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

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

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

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

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

清代知识

清代知识

《小翠》
一只狐狸遭雷霆劫被书生王太常所救, 若干年后得知王太常之子王元丰天生 痴傻,没有人愿意嫁给他,于是将女 儿小翠送到王府。小翠帮王家铲除了 官场上的敌人,又把元丰变回普通人, 但还是被赶出了王家。当元丰找到小 翠,她说为了报恩,且与元丰有夫妻 命,所以才来王家。但是实在忍不了 翁姑辱骂,最终离开。小翠是狐女, 人妖两隔,最终元丰娶了长得像小翠 的女孩。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 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 义的作品。
第一类,是为数最多的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 不渝的忠女,烈女,豪放女。
第二类,利用智慧战胜邪恶,为家人报仇,为民除 害的复仇女神。
第三类,是拥有远见卓识,打破封建重农抑商思想 的枷锁,成为商界的女强人。
第四类,是少数几位不堪封建制度重压走向极端的 泼妇。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意义
是集萃蒲松龄一生心血而写成。 《席方平》是现实生活中封建官僚机构的真实写照。 《梦狼》通过梦境则深刻反映了现实——官府就是 虎穴狼窝,官吏就是吃人肉、喝人血的豺狼。 《促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人民苦难图, 人命不及促织,这便是封建社会的现实。 《司文郎》、《考弊司》、 《于去恶》等虚幻故事 中更尖锐地讽刺了考官的不学无术、爱钱如命。
清代
文化与社会
第四章
小说---聊斋志异.
第三章
戏剧---桃花扇.
第二章
文化背景.
第一章
目录
CONTENTS
文化背景
第一章
清朝男子的服饰:礼服、吉服、常服和行服
清代男子一般服饰 :马褂,马甲,袍,衫。 清代女子一般服饰:旗髻,坎肩,马褂,衬衣,围巾,裙子,云 肩。

清代女子衣饰

清代女子衣饰

清代宫廷妇女服饰
• 清代宫廷妇女服饰 氅衣为清代
的妇女服饰,氅衣与衬衣款式 大同小异。衬衣为圆领、右衽、 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的 长衣。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 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 且氅衣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 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纹样品种 繁多,并有各自的含义。大约 在咸丰、同治期间,京城贵族 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 越多,有“十八镶”之称。这 种装饰风尚,一直到民国期间 仍继续流行。此图为晚清葡萄 紫纳绣折枝栀子,金团寿纹加 镶滚氅衣,袖口内缀接袖头。
清代吉服褂 2
清代命妇凤冠霞帔
• 清代命妇礼服 清代凡后妃命妇,都
以凤冠、霞帔作为礼服。霞帔是宋 代以来妇女的命服,随品级的高低 而不同。《格致镜原》引《名义考》 中称:“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 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 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明代霞 帔就是这种形式。清代命妇礼服, 承袭明朝制度,以凤冠、霞帔为之。 清代霞帔演变为阔如背心,霞帔下 施彩色旒苏,是诰命夫人专用的服 饰。中间缀以补子,补子所绣样案 图纹,一般都根据其丈夫或儿子的 品级而定,唯独武官的母、妻不用 兽纹而用鸟纹。另外,普通妇女在 婚嫁及入殓时,可以“借穿”凤冠、 霞帔。此图为凤冠实物。
清代命妇礼服霞帔
清代命妇所穿的清妆花缎九蟒五爪礼服
清代命妇礼服
晚清云肩
• 清代命妇礼服 云肩为妇女披在
肩上的装饰物。五代时已有, 为四合如意形。明代的妇女作 为礼服上的装饰。清代妇女在 婚礼服上也用。清末江南妇女 梳低垂的发髻,恐怕衣服肩部 被发髻油腻沾污,故多在肩部 戴云肩。贵族妇女所用云肩, 制作精美,有的剪裁为莲花形, 或结线为缨珞形,周围垂有排 须。慈禧所用的云肩,有的是 又大又圆的珍珠缉成的,一件 云肩用3500颗珍珠穿织而成。 本图为晚清云肩实物。

从《甄嬛传》看清代宫廷服饰文化

从《甄嬛传》看清代宫廷服饰文化

其次,该剧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在《后宫甄嬛传》中,每个角色都 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行为。他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品质 和性格特点。例如,皇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惜陷害其他妃嫔;华妃虽然 表面狠辣,但内心却有着温情的一面;而甄嬛则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善良与 狠辣并存的特质。这些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人 性。
参考内容三
《甄嬛传》不仅仅是一部描绘清朝雍正年间宫廷斗争的电视剧,更是一个探讨 女性符号塑造的独特文本。这部由郑晓龙执导,吴雪岚(流潋紫)编剧,孙俪、 陈建斌、蔡少芬、刘雪华等主演的清宫斗争剧,自2011年播出以来,引起了广 泛的社会和讨论。
首先,《甄嬛传》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复杂而真实的女性角色。与以往宫廷剧中 的女性形象不同,这些角色并不只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有着各自的性 格、动机和情感。女主角甄嬛,从纯真的闺阁少女到善于权谋的圣母皇太后, 她的成长历程深刻地描绘了女性在宫廷斗争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面对困境 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从《甄嬛传》看清代宫廷服饰 文化
目录
01 清代宫廷服饰文化背 景
03 参考内容
02 清代宫廷服饰特点
《甄嬛传》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清宫剧,不仅展示了清代宫廷女子的智慧与权 谋,还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清代宫廷服饰文化。本次演示将从《甄嬛传》 入手,探讨清代宫廷服饰文化的特点、影响及现实意义。
清代宫廷服饰文化背景
清代宫廷服饰文化是在满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清 初,为了巩固政权,清朝统治者推行了一系列尊崇满族文化的政策,使得满族 服饰风尚在宫廷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清代宫廷服饰 也在不断吸收汉族服饰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领镶阔边的长袄及低领镶边的长袄
精选ppt
14
镶边短袄
镶边长背心
精选ppt
15
清代斗蓬:外出之衣, 样式多为对襟大袖或 无袖,长不及地 ,上 绣五彩夹金线,缀各 种宝石。
精选ppt
16
❖2 裙:以长裙为主,裙式 多变。
❖汉女穿裙,从不穿袍, 她们仍沿袭旧时的上衣下 裳制。上着衫袄下着裙或 裤,上下衣不连属。穿裙 是清代汉族妇女的一大特 点,其裙种类繁多,如白 褶裙、凤尾裙、月华裙、 马面裙等。裙前后有裙门, 裙内穿裤,
精选ppt
38
上图为清康熙戏
衣刺绣女帔
下图为清康熙戏衣
纳绣女帔
精选ppt
39
清代花边展示图
凤穿牡丹纹织锦
缠枝宝相花纹锦
左下图红地龙凤纹锦 右下图仿古纹锦
精选ppt
35
清代戏服
图清康熙戏衣刺绣女帔,样式
为对襟,两侧开气,衣长及膝(实物)
精选ppt
36
清代戏服
图为刺绣舞衣(宫装),样式为上衣下裳相连,下
裳为两层飘带裙袖端镶有数层花边,并披有云肩。(实
物)
精选pptBiblioteka 37戏装中蟒的展示图
而汉族妇女则个个 “三寸金莲”,着小 巧精致的绣花弓鞋, 高底则位于鞋的后部。
满族妇女所穿的高底旗鞋
精选ppt
32
汉族妇女缠足,多为木底弓鞋
精选ppt
33
9 清代佩饰
左至右依此为清代玳瑁嵌珠宝翠玉葵花指甲套、金
护甲、清代玳瑁嵌珠宝花蝶指甲套、清代玳瑁嵌米珠
团寿指甲套。(实物)
精选ppt
34
10 清代织物
精选ppt
30
❖ 汉族妇女的发型与满足妇女绝然不同,是在脑后梳髻,俗称 “盘头”或“挽”。这种平髻多戴黑绒布帽和遮眉勒,发型 低矮而贴体,更显得低眉顺眼的气质。
精选ppt
31
8 旗人妇女无缠足 陋习,她们穿宽大的 高底旗鞋,木制高底 位于鞋底中部,因形 似花盆、马蹄,又被 称为“花盆底”、 “马蹄底”。
精选ppt
17
红裙实物展示图
精选ppt
18
穿长袄裙的妇女
精选ppt
19
3 裤子
穿袄裤的妇女
精选ppt
20
绣金银花纹长裤
精选ppt
21
4 晚清云肩实物:普遍配用的装饰
精选ppt
22
5 镶边彩绣:清代女子一大服饰特色
精选ppt
23
白色小短袄+镶边及膝长袍+白色曳地长裙
精选ppt
24
6 佩饰
清代眼镜套(实物)
上图为清代烟 荷包;下图为清代 人物形香囊(实物)
清代香精囊选p(pt 实物)
25
❖ 7 发型满族女子梳两把头(达拉翅),汉族女子留牡丹头, 荷花头等。中期,汉族女子仿照满族宫廷女性,以高发髻为 尚。
两把头
精选ppt
26
一字头
精选ppt
27
精选ppt
28
❖ 旗头
精选ppt
29
中国服装史 ——清 代 女子服饰
精选ppt
1
❖ 满汉两族女子基本保持各自的服饰形式 在清初订立的十从十不从里就有男从女不从一
款,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汉族服制,而妇女则 放宽,到了清代嘉庆、道光之前,汉族妇女服饰仍 沿用明朝服装形制,以衫裙为主。
❖ 一 满族命妇朝服 与男子朝服基本相同,唯霞帔为女子专用。
皇后所穿的凤袍展示图
精选ppt
7
清代命妇礼服
晚清葡萄紫纳绣 折枝栀子,金团寿 纹加镶滚氅衣(袖 口内缀接袖头 )
精选ppt
8
清代满族妇女服饰
梳旗髻、穿长袍、琵
琶襟马甲的贵妇
梳旗髻、穿精长选p袍pt 、马甲的贵妇
9
清朝格格 旗袍的由来
精选ppt
10
在袍衫外加着坎肩,有时也着马褂,上衣多无领, 穿时加小围巾。
精选ppt
11
❖ 二 汉族女子服饰
汉族女子清初的服饰基本与明末相同,在 清中后期受满族女子服饰影响,形成清代女 子服饰。
精选ppt
12
❖ 1 上衣:汗女平时穿肚兜、披风等。 ❖ 上衣由内到外为:兜肚-贴身小袄-大袄-坎肩-披风
兜肚
精选ppt
13
长袄:式样多为右衽大襟,长至膝下 ,袖口初 期尚小,后逐渐放大,后又复短小
精选ppt
2
清代命妇礼服
中间绣禽纹以 区分等级,下垂 流苏
精选ppt
霞帔展示图
3
清代皇后服饰
戴朝冠、穿朝服、朝褂的 皇后(《清代皇后像》)
精选ppt
4
清代皇后服饰
清雍正石青缎地五彩 云水金龙朝褂
精选ppt
皇后朝袍展示图
5
旗女平时着袍、衫, 初期宽大后窄如直筒
皇后所穿的百蝶袍展示图
精选ppt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