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议论文)

合集下载

思政论文——汉武帝

思政论文——汉武帝

汉武大帝——论汉武帝刘彻之功过杭州市育才中学初二三班19号学员思政作业,允许转载,请勿剽窃我对汉武帝还是比较钦佩的,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大都较高。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族,是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

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

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

汉武帝期间击灭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

独尊儒术,首创年号。

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

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出于对军事的热爱,我对他的赞赏主要是由于他在版图扩大上的突出贡献。

汉武帝时期,外事“四夷”: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通西南夷、东定朝鲜,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是汉帝国的极盛时期,奠定了中华的疆域版图。

首先,就是反击匈奴。

在秦皇时期,中原人对匈奴只能采取高筑墙的被动守势,但汉武帝对外主动强攻的手段,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两员大将征伐,多次俘获匈奴亲王级的高层,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其次,就是将朝鲜半岛首次纳入中国版图,收复南越。

在东北方,他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兵灭卫氏朝鲜,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在南方,他派中郎将唐蒙通夜郎、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灭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

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第三点,他在新疆设护都府,象征着新疆被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在政治上也有不小的作为。

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

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历史作文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历史作文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历史作文要是把中国古代的皇帝们拉出来搞个“最具影响力帝王大赛”,汉武帝那肯定是夺冠的大热门选手啊。

汉武帝刘彻,那可是一出场就自带霸气光环的主儿。

他登基的时候,汉朝已经有了一定的家底,就像一个有点小钱的小老板,但汉武帝的志向可不止是守着那点家业,他想把汉朝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帝国,让全世界都知道东方有个厉害的汉王朝。

先说说他在军事上的那些事儿吧。

匈奴这个邻居啊,一直就不安分,老是来汉朝边境抢东西,就像一群讨厌的强盗。

汉武帝可忍不了,大手一挥:“揍他们!”于是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大神就闪亮登场了。

卫青那可是稳重又能打的将领,他带着汉军深入大漠,把匈奴打得晕头转向。

霍去病就更猛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豪言壮语一说出来,就知道这小伙子不是一般人。

他像一阵旋风似的,在草原上驰骋,打得匈奴人闻风丧胆。

在汉武帝的领导下,汉军把匈奴打得节节败退,把汉朝的边境线向北推得老远,让汉朝的百姓们可以安心种地、做生意,不用再担心匈奴人的骚扰了。

汉武帝可不仅仅是在军事上牛,他在文化上也搞了个大动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像给汉朝的思想界来了一场大整顿。

以前啊,各种思想学说就像菜市场里的菜一样多,大家各说各的,乱哄哄的。

汉武帝这么一搞,儒家思想就像被贴上了“官方推荐”的标签,一下子就成了主流思想。

这可不得了,儒家思想里那些君臣父子的观念,让整个国家就像被装上了一套秩序井然的软件,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干啥,社会变得更加稳定和谐了。

再看看他在外交方面的手段。

他派张骞出使西域,这张骞也是个超级勇敢的人,就这么踏上了未知的西域之旅。

这一去可不得了,就像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始互通有无,什么丝绸啊、茶叶啊这些汉朝的特产就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西域的宝马、香料等好东西也来到了汉朝。

这丝绸之路就像一条神奇的纽带,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了,汉朝的影响力也跟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

不过呢,汉武帝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历史论文汉武帝范文

历史论文汉武帝范文

历史论文汉武帝范文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他统治下的汉朝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在其在位期间,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在政治上,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的统治效率。

他实行了中央一元化的制度,取消了诸侯国,削弱了贵族的势力,使得国家的政治稳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汉武帝还大力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其次,在经济上,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

他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并鼓励民间商业,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此外,汉武帝还大力开拓南方的土地,推行水利工程,使得南方成为了汉朝的经济中心。

最后,在文化上,汉武帝注重教育,提倡儒家思想,推崇孔子思想,使得国家的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他还支持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鼓励文学家和艺术家,使得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总之,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汉朝的辉煌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还开发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国与西域地区的贸易往来,加强了对外交流和文化交流。

他还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鼓励人才的成长,使得国家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对外征战方面,汉武帝统一了南蛮地区,镇压了匈奴的威胁,加强了对北方边疆的控制,为汉朝的安全稳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在历史学家看来,汉武帝在位期间也有一些弊政,比如他的王莽改制失败导致社会不稳定,农村地主对农民压迫加剧等。

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君主,对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汉武帝的治理思想和改革措施影响深远,无论是统一政权还是发展经济文化,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他的执政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世帝王的典范。

汉武帝的时代,被称为“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我看汉武帝作文

我看汉武帝作文

我看汉武帝作文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位帝王。

他在位期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国力得以强盛,文化得以繁荣。

汉武帝思想明晰、胆识过人,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抱负。

他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使得国家在政治上更加稳定,经济上更加繁荣。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行以法治国,使得社会秩序得以改善。

他还实行了开拓疆土、修筑城池,加强边防的政策,使得国家的领土面积得到了显著的扩展。

在经济方面,他推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得农业生产得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在文化方面,汉武帝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采纳了儒家思想,使得国家在文化上得以繁荣。

他还对文化教育进行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他还大力扶持文学艺术,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

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文化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汉武帝在统治期间,还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使得国家的领土得到了显著的扩展。

他还进行了与匈奴的战争,使得中国的北方边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他在统治期间,使得中国的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在政治治国方面,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国家的政治得以稳定和发展。

他提倡法治制度,加强官员的监督,保持社会的秩序。

他还通过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强了对外的关系。

在他的统治下,国家的政治形势相当稳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帝王,他的统治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思想开明、胆识过人,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得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国家的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成为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大国。

汉武帝无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帝王,他的业绩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论汉武帝

论汉武帝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

秦始皇结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帝国。

但是这个帝国缺乏统治经验。

虽然秦始皇是一位纵横捭阉叱咤风云的人物,开创了中华第一帝国。

但这个帝国的寿命却过于短暂,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

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二帝国。

这个帝国创生于农民起义。

其创业君主刘邦是一个出身草莽行迹近乎无赖与游侠(黑社会领袖)之间的边缘人物。

由于一种政治和阶级的包容性,他的集团具有较为宽泛的社会基础,乘动乱纷争之际,终于取得全国政权。

但这个新皇朝几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识形态的任何正统性。

因此这个帝国在开创之初就陷入了极端不稳定之中。

自高帝、吕后至文景的五十年间,内部变乱不断。

外部则匈奴交侵,社会深隐危机之中。

直到汉武帝的降生,这位班固称之为“雄才大略”的人物,才为这个皇朝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汉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规划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法宪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

然而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

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的偏见。

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

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材伟略基本给以肯定。

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

我看汉武帝作文

我看汉武帝作文

我看汉武帝作文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政策,对汉朝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汉武帝的生平事迹、政治措施和对中央集权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汉武帝的作用和影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汉武帝,名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

他自幼聪明机智,善于学习和治理国家。

汉武帝即位后,他继承了前任皇帝的措施,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和创新。

他首次提出了“行仁政,尚德行”的治国思想,强调国家需要以道德为基础进行管理,提倡儒家思想,并将其作为国家的根本信仰。

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举措,以巩固中央集权,加强统治。

他通过推行“丞相制”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

丞相制将原本分散的权力集中到一个人手中,使得皇帝能够更加方便地掌握和调控国家事务。

汉武帝继续强化了郡县制度,划分了更多的郡县,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

汉武帝还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以提升汉朝的国力和军事实力。

他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减少豪强势力,收复失地,增加国家收入。

他下令开拓河套地区,增加农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以应对持续增长的人口需求。

他加强军队建设,增加军备投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并成功征服了匈奴等北方民族,扩展了汉朝的疆域。

汉武帝还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行儒家思想,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文化活动。

他下令编纂了《汉书》,对汉朝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资料。

他还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了医药、冶炼等领域的进步。

他扶持儒家学者,提倡儒家教育,推行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层人士能够通过考试晋升官职,提升社会地位。

汉武帝通过一系列政治措施和政策的实施,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汉朝的统治,使得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繁荣。

他的治理思想和措施对后世的国家管理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之一。

我看汉武帝作文

我看汉武帝作文

我看汉武帝作文汉武帝,即刘彻,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皇帝。

他于公元前141年出生,公元前124年即位,统治了长达54年之久,直到公元前87年去世。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君王,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和决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武帝在位期间,首先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上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

他实行了严格的选官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贤能之士,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并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和晋升制度。

他还设立了丞相和御史台来监察官员的行为,保证政府的稳定和廉洁。

汉武帝对外战争也进行了多次,以扩张国土和加强国力。

他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战争,成功地击败了匈奴,巩固了边疆的安全。

他还向南方发起了战争,征服了越南地区,为后来的南方地区的发展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人民的生活和促进国家的繁荣。

他推行了农业发展政策,鼓励农民种植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他还修建了大量灌溉工程和水利设施,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

他还推行了铸币和开凿运河等经济措施,促进了贸易和交通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汉武帝还注重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他委派人员编纂了一部历史巨著《史记》,并且鼓励学者进行研究和撰写著作。

他还推行了学校制度,普及了教育,并且广泛征集各地的文化艺术作品,使汉族文化得到了高度发展和繁荣。

尽管汉武帝在位期间有一些争议和错误的决策,但他是一位杰出的君主。

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加强了国家的实力和统一,为后来的东汉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被后世称为“武帝”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他的事迹和贡献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高中议论文作文:汉武帝

高中议论文作文:汉武帝

汉武帝汉武帝刘彻,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于用人的盛世君主。

他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之后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自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

同时攘夷拓土,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

汉武帝的这些壮举,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这句话,描写了汉武帝的丰功伟绩: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开疆拓土,奠定版图;设立中朝抑制外朝;通西域;创立太学。

反击匈奴,开拓疆土;出使西域,和亲乌孙;灭朝鲜,收南越。

汉武帝刘彻,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和秦始皇一样,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一个发展高峰。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武大帝》的片头是这么评价汉武帝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这样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历史剧中是很少见的,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这时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才能在全国人的面前检讨自己。

征和四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

这就是《轮台罪己诏》。

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汉初对边疆民族问题主要采取安抚和亲政策。

但是汉武帝改变过去的方针,通过战争开拓疆域。

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连续发动了多次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了来自匈奴的威胁,保障了黄河流城广大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接着消灭了南越割据政权,统一了今天的两广地区。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与大月氏、乌孙、安息等国联系,开通了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交往。

他的这一系列文治武功,使西汉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汉武帝统治时期,人才辈出,这和他兴办官学、广开仕途、注重奖惩、因材授职的人才政策是分不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大帝(议论文)
“尊儒兴学,悉延百家,整顿朝纲,统一王权,改革官制,抑制相权,平定叛乱,改革分封,打击割据,亲统兵权,改革军制,严明赏罚,扩军、禁军,军队改制”是汉武帝登位后的经历。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呢?
武帝生前朝臣对他的举措争论就很激烈。

武帝去世不久,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开的盐铁会议上讨论武帝时盐铁专卖,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的讨论分成了两派,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全面否定了这点。

光禄大夫夏侯胜说:“武帝虽然有攘四夷广土开域之功,然而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侈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游离,物故者半。

又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蓄积至今未能恢复,无德泽于民……”。

元帝时,贾谊曾孙贾捐之又说:“……当此时,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鄣郭,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没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

淮南王盗写虎符,阴聘右士,关东孙勇等诈为使者,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


这样看来,武帝似乎被否定了,然而,这只是单方面的认识。

汉武帝时期,武帝实行了不少创新之举,有的是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而创设的,有的是根据当时的需要而创设的。

这些创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术政策方面,秦始皇尊法而“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深知,治国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尊贤任能。

墨子有言:“尚贤者,政之本也。

”因此在建元元年(前140)冬十月,武帝便诏令丞相,御史等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国家在太学设儒家王五经博士,提高了儒学地位,同时又“悉延百家”。

形成了尊儒术而又兼用百家。

这一点奠定了中国以后封建社会学术思想格局。

不仅如此,武帝对西域胡乐,魔术的传入说明在文化上也通过开放、发展,壮大自己。

在政治制度方面。

周代重德治,秦始皇“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法。

”汉武帝则是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以严刑峻法治国,二者实用,恩威并举。

《汉书-元帝》记载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土霸王道染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而这种体制汉武帝是主要的创始者与完成者。

并且此制对后世影响巨大,以后各个朝代化一般均是二者兼用的。

这是既有社会的需要,也有历史继承和发展的逻辑规律在内。

一下割断历史,一切从头开始是不行的。

秦始皇废先王之道,要割断历史传统,结果使秦朝短命而亡。

汉武帝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既施仁义又重法治国,他成功了。

汉武帝对官史来源泉多元化。

汉武帝尤为突出的是用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挑选出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后来随着大统一局面的出现又从少数民族选拔人才当官,武帝的“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

”州部察史民有茂
材异者,可为将相没使绝国者的选材料准,后来就变成科举制度与历史传统。

如果与印度古化的种姓制度,欧洲领土制下的世袭官史制度相比,不难看出这正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史的优点和特点。

武帝时社会上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有的主经济、个体农民经济,工商业者的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

武帝虽非国有经济的创始者,然而汉武帝时期国有经济成分却大大扩大和增强。

如元鼎二年,国家垄断铸钱,钱的五铢钱质量较好,对稳定物价和发展经济起了积极作用,再如边郡的养马与农田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这就说明了这一点。

武帝的统一为现代中国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在北方击败了强敌匈奴,在西方取得了三十六国,在西南恢复庄跻滇国的旧业,在南方消灭了南越赵氏的割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平定南越后,武帝首次在海南岛设立珠崖,檐耳两郡,在今越南境内设立了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实行“一国两制”,汉武帝有宏大理想,他想着要“德润四海,泽臻草木”,“德”就是说,他想施德政,使恩泽洋溢流于四方,延及草木与群生。

既然如此,他自然要使自己的恩泽达到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

这除了表现在尽量用招徕的办法让四夷卧服,优待归降的如匈奴浑邪王及其下属等之外,实行一国两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武帝平定南越、西南夷,羌人之后,采取“以
其故俗治”的方针,对匈奴浑邪王降汉的部众也采取了因其故俗为属国的方针。

对西域各国民也是如此。

如乌孙老的昆莫的子、孙为昆莫,要妻其后母、后祖母,为此元封六年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

这在历史上是首次,宣帝对汉与乌孙联军大破匈奴。

这些事实说明汉武帝实行一国两制在汉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确定起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后世的影响也是无法忽视的。

汉武帝一方面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又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前者是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之上。

如果着眼于他给当时人民带来的痛苦,从“民为邦本”的观点出发就消极多了。

我们来看一看历史的评价吧。

东汉末年应劭打破朝代的界限,从中国历史的发展出发说:“高祖践祚,四海之安。

世宗(武帝)攘夷辟境,崇演礼学,制度文章,冠于百王矣。

曹植赞汉武帝说:”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辨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

“夏曾佑在其所著《中国古代史》中说:”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帝是也。

“……汉武帝反击匈奴,外事四夷,虽给当时民众来灾难与痛苦,却换来了后世边境的安宁,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汉武帝的活动给当时人民带来的痛苦而否定他给后世带来的好处。

伟大的成功是要付出代价,因此我可以肯定地说他的功大于过,汉武帝是被历史肯定的。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几乎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经过历史
的考验与筛选,坚忍不拔,终于成就了一世英名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