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思想艺术成就
莫泊桑一生读后感

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篇一: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作家,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涵盖了小说、散文、剧本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莫泊桑的生平、他的作品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
莫泊桑的生平很有趣。
他出生于1850年,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写作,他的作品包括小说、剧本、散文等多种类型。
他的第一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还写了许多著名的散文,如《等待》、《我的叔叔于勒》等,成为了法国散文的代表。
莫泊桑的作品风格独特,富有思想性。
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内心矛盾。
他的小说《马利昂·布恩迪亚》描绘了一个富有的商人马利昂·布恩迪亚的生活,揭示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他的小说《鼻子》则通过一个鼻子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成为了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文学成就,莫泊桑还对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参与了法国文学协会的工作,推动了法国文学的发展。
他还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担任了多个社会职务,如担任法国国立图书馆馆长等。
他的努力和贡献为法国文学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内心矛盾,同时也推动了法国文学的发展。
他的一生为法国文学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继续推动我们的文学和社会的发展。
篇二: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作家,被誉为“法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的作品以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思想深刻著称,涵盖了小说、散文、剧本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了莫泊桑的一生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创作精神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莫泊桑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他还是一位年轻的学生。
他的作品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种是小说,另一种是散文。
其中,小说是最为著名的,莫泊桑的小说中涵盖了从社会批判到个人成长等多种主题,如《马利奥医生》、《鼻子》、《悲惨世界》等。
关于莫泊桑的文学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莫泊桑的文学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本文将介绍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风格,并探讨他对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
莫泊桑生于1850年,逝世于1893年,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文学创作和思想表达的道路上。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以及人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他的作品汲取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以真实和生动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的复杂性。
莫泊桑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示了人性的种种迷茫和矛盾。
他的作品常常以写实的手法呈现,直接触及读者心灵的最深处。
同时,莫泊桑的作品也熔铸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洞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莫泊桑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人性、社会问题以及道德伦理的讨论,激发了许多作家对文学表达的探索。
他的作品也因其超越时代的主题和普世的艺术价值而被广泛传播和阅读。
莫泊桑的作品中,尤其以《羊脂球》、《姑娘的一生》和《笑面人》等为代表的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称赞。
总而言之,莫泊桑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学界。
通过对他生平和文学风格的介绍,本文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莫泊桑的文学常识,并认识到他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布局和组织方式,通过合理的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中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引出文章要讨论的主题——莫泊桑的文学常识,并对整篇文章的概况进行简单描述。
其目的是吸引读者,引起他们对莫泊桑的兴趣,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对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风格进行详细介绍。
在莫泊桑的生平部分,可以涉及他的早年经历、教育背景、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使读者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羊脂球

内容简介
一八七O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攻占了鲁昂城, 有十个人同坐一辆马车出逃。这十个人的身份很是特 殊,分别是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 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 拉马东夫妇;省议会议员贝 尔· 德· 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修女;民主党人科尔尼 代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前面三对夫妇离 开鲁昂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计划和目的却是一致的— 这三对夫妇都不会回鲁昂了。十个人中最没有地位的 是“羊脂球”。
作品影响
1880年莫泊桑在《梅塘之夜》上发表了中篇 小说《羊脂球》,这部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作 品一发表便震惊了法国文坛,它奠定了莫泊桑 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颗闪耀的新星瞬间 升上了天空。
基本简介
基· 德·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期一位重要的作 家,他和美国的欧· 亨利、俄国的契河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之王。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莫泊桑在文学界如流星升 空,福楼拜高兴地说:“这小子崭露头角,会比我们走得更远。” 1850年8月5日,莫泊桑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 1856年父母因感惰不合而分居,莫泊桑随母亲住到乡下。1868 年进入卢昂中学学习,与诗人路易· 布耶通信,布耶鼓励他写诗。 1869年秋,莫泊桑开始在巴黎学习法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时莫泊桑中断学业志愿应征入伍,他被分配到卢昂第二师的后勤 处,目睹了法军的崩溃,他本人也随同溃退的军队一起逃命。不 过他对自己的这段逃亡经历很厌恶,对战争也深恶痛绝,后来作 品中对野蛮与荒谬的战争描写正是这段情感经历的宣泄。
内容简介
马车继续前行来到了托特镇,这里也被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普鲁 士军官扣下了马车,提出要羊脂球陪自己过夜。羊脂球面对侵略 者的无耻要求断然拒绝了,于是同行的一车人都扣留了下来。除 了羊脂球外其余的人都急坏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维护 自己的利益,九个人想尽了办法、施展了种种阴谋想迫使羊脂球 就范。最后还是老修女的“只要用意是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会 触怒天主”的宗教说教产生了相当好的效果,羊脂球为了大家的 利益牺牲了自己。普鲁士军官的淫欲得到了满足,第二天就放行 了。但大家非但不感激这位可怜的姑娘,反而还避而远之,之前 的赞美和亲近又变成了最初的鄙视和唾弃。这一次,大家各自准 备了丰富的食物.唯独羊脂球没有来得及准备。马车继续前行, 车上的人拿出了自己的食物大口地嚼着,只有羊脂球缩在车的角 落里受冻挨饿,在科尔尼代的“马赛曲”中呜咽。
莫泊桑的成名作是什么

莫泊桑的成名作是什么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莫泊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作诗,这为他日后的创作进行了良好的铺垫。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莫泊桑的成名作,希望对你有帮助。
莫泊桑成名作是《羊脂球》,《羊脂球》这部作品发表后,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从此以后,莫泊桑的名字便广为传播。
莫泊桑成名作《羊脂球》是莫泊桑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在这篇小说在开头提到了普法战争,因为战争的爆发,许多人都要逃离战争的场地,这时出现了一辆马车,这辆马车上一共有十个人,因为当时情况紧急,这辆马车上坐了各个阶层的人,有大资产阶级,有贵族,有修女,但也有妓女。
这个妓女就是羊脂球。
起初马车上的其他人并没有发现羊脂球的身份,待她还是很和善的,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羊脂球的身份,这时态度便是一个急速的转变。
由和善变为了嘲讽,各种蔑视羊脂球。
然而,在马车走了一半的时候,因为粮食带的很少,大家都饿了,只有羊脂球带足了粮食,于是她便把东西拿出来给大家分享,这时众人对她的态度又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们开始对羊脂球有了笑容,而且还不断地夸奖羊脂球。
在《羊脂球》中,当马车走到了一个镇上的时候,这时士兵要求羊脂球陪他们一晚才可以放行,羊脂球是拒绝的,可是其他人为了顺利出发,便用计谋逼迫羊脂球答应了士兵的请求。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即使羊脂球对众人和善,然而马车上的其他人却并没有将她当成自己人,这也体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
莫泊桑的思想莫泊桑思想不同于一般文人,在他的思想中有着十分鲜明的悲观主义色彩。
关于莫泊桑的思想形成,主要有几个主要的原因。
首先莫泊桑的身世对于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上流家族中,这样衰落的生活对于他一生的影响十分重大,在他的作品中也对此多有涉及。
其次,莫泊桑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19世纪,欧洲各国争霸,而莫泊桑也经历过多场战争,因而对于生活产生了一种十分悲观的看法和态度,莫泊桑基本毕生的经历都倾注于法国的文学之中,沉湎于悲观世界中。
莫泊桑

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
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
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
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
”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
”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
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莫泊桑及其作品

莫泊桑及其作品1.评价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在短篇小说方面的艺术成就尤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称。
2.中短篇小说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1870年至1890年间法国社会生活的状况。
(1)描写普法战争的①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里,莫泊桑揭露了普鲁士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法国军队的F败与无能,歌颁了法国人民不畏强B,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中写得最好的是《羊脂球》,比较好的有《菲菲小姐》、《米龙老爹》、《两个朋友》、《蛮子大妈》、《俘虏》等等。
②《羊脂球》虽短,却描写了普法战争中法国社会各阶级的动态。
而且小说在性格刻画、心理描绘、材料取舍、场面安排和情节结构等方面都表现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技巧。
(2)反映资产阶级世俗生活的在描写资产阶级世俗生活、揭露资产阶级道德堕*落的题材中,最著名的是《项链》。
写得比较好的有揭露资产阶级荒Y糜*烂的《戴家楼》,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的《我的叔叔于勒》,讽刺小职员虚荣心的《勋章到手了》,描写小市民的吝啬、斤斤计较的《雨伞》,揭露小官员利欲熏心、道德沦丧的《遗产》等等。
(3)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贫困痛苦莫泊桑有不少小说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贫困、痛苦,对他们的不幸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
这类作品中著名的有《一个女长工的故事》、《西孟的爸爸》、《一个儿子》、《乞丐》等。
(4)艺术特色①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篇幅虽短,蕴含极深;平淡小事,却意义不凡,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②莫泊桑在描绘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时,采用极为自然素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幅线条简练、色彩恬淡的画面。
③莫泊桑小说的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但构思布局非常精妙。
或者是采用矛盾“层递”法,或者是开篇设置悬念,或者是采取多种叙事手法,大大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④莫泊桑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细节描写准确传神,语言简洁明晰。
《莫泊桑》读后感

《莫泊桑》读后感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描
写和深刻的思考而著称。
在读完他的作品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莫泊桑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展现了人类复杂的情感和矛盾。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欲望、痛苦、幸福和无奈,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人类画卷。
正如他在《羊脂球》中描写的那样,人们总是在欲望和理性之间挣扎,往往被欲望所驱使,而最终却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除了对人性的观察,莫泊桑的作品还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
他通过对
贫困、剥削和社会阶层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的贪婪。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贫苦人民的艰辛生活和无法逃脱的命运,这种现实的残酷让人心生悲愤。
正如他在《项链》中描写的那样,一个平凡的女人因为一条假的项链而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这种无奈和无力的感觉让人无法忍受。
通过阅读莫泊桑的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用文
字揭示了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现实,让人不得不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他的作品虽然写于19世纪末,但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让人在当下也能够得到
启示和反思。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和社会,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莫泊桑的作品,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加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莫泊桑

2、在美学上,坚持现实主义的真实论。
作家应该排除一切跟他的主题无关的东西,阐明本 质的和有特点的东西。他认为自然主义者在作品中展示 所有材料的做法是错误的,作家必须作长期的准备工作, 去粗取精。 其次,作家必须保持无动于衷,要“不着痕迹,看上去 十分简单,使人看不出也指不出作品的构思,发现不了 他的意图。”
四、准确传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细节上都表 现出非凡的艺术功力。如《项链》为了充分表现玛蒂尔 德的虚荣心,同时也暗示有强烈虚荣心的并非只是玛蒂 尔德一人,描写玛蒂尔德离开晚会现场时的细节:她离 开时已近清晨四点,“她的丈夫从半夜起就在一间空空 落落的小客厅里睡着了;客厅里还躺着另外三位先生, 他们的太太也在尽情欢乐。”点出另外三位先生,好象 是闲来之笔,但却分明告诉读者像玛蒂尔德这样的女子 大有人在。她出门时,丈夫怕她受寒“把事先带来的衣 服披在她的肩上,那是平日穿的普通便服,那种寒伧和 舞装的雅致很不调和。她感觉到了,便想溜走,不让其 他裹在锦裘里的太太们注意到。”因此,她不听丈夫的 招呼,“便迅速下了楼梯”,这一系列细节,没有一处 是多余的,它们共同烘托出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 女子的形象。
2、描写资产阶级社会风俗的
十九世纪的法国是金钱至上的社会,生活于此间的小资产阶 级无不想爬到社会的上层,以免被抛进社会底层。他们或垂涎 欲滴,为求得虚荣心的暂时满足而费尽心机,如《项链》;或 不顾廉耻,以践踏人伦来获取亲人的遗产,如《遗产》;或掩 耳盗铃,为得到金钱而甘心被妻子欺骗,如《珠宝》;或六亲 不认,见了穷亲戚唯恐避之不及,如《我的叔叔于勒》。即使 那些与上流社会无缘的小职员们,日常生活也都散发着铜臭的 味道,锱铢必较,心胸狭隘成为他们的共同特征,如《伞》。 凡此种种,构成了一幅十九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的风俗画, 而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而传神,让我们深感资产阶级在精 神上的堕落,金钱对人心灵的戕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泊桑的思想艺术成就
莫泊桑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也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列夫?托尔斯泰称赞他创作了“卓越的短篇小说”,“达列了高度的完善”。
题材广泛、主题深刻,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一大特色。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其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处于各个社会阶层,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状况。
其文章布局精巧,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人物、事件、、生活片段作为透视点,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社会现象,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于平凡中见真谛。
小说通常采用第一人称,灵活的细节描写,鲜明的语言,容易产生共鸣。
莫泊桑创作的思想是由小人物反映大社会,很具有讽刺意义,揭露人类的劣根性以及揭露残酷的现实。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追
求的首要目标。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艺术,也是他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重要标志。
较之于19世纪前期巴尔扎克、斯汤达与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经摆脱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抛弃了传奇小说的一切手法。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其艺术成就相当卓越,如下:
1、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等特点。
比如《羊脂球》,这是一篇以真实事件为素材的小说,书中通篇都没有细致地描写出羊脂球的心理活动,也没有阐述那些上等人的想法和心思,作家只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比的方式刻画了一位美丽而不幸的妓女形象。
在描写处于战争中的人物时,为了捕获读者,打动读者,进而起到教化的目的,作者除了在作品中不去表现自己,还运用了一些写作上的技巧。
譬如为了突出中心形象,作品运用了大量鲜明而有力的对比,以恶衬托善,以丑衬托美;为了表达自己厌恶战争的情绪,他没有直接去描写战争,而是用一些百姓当中发生的平凡小事,来隐晦阐明自己和人民痛恨战争,渴望远离战争的情绪。
他最擅长的题材是他亲身参加过的普法战争、长达十年的小职员生涯和青少年时代在诺曼底故乡的生活,这三种环境为他的短
篇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
这些作品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了农村的习俗和世态,真实地反映了小职员的单调刻板的生活。
它们在艺术上各有特色、并不
雷同,犹如宝石上的各个校面,共同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2、莫泊桑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构思布局非常精妙,别具一格。
正如自然主义的“开始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莫泊桑反对创造奇遇,主张以单纯的真实来感动人,莫泊桑承认浪漫主义师时代出现了许多不朽的艺术杰作,但他讨厌浪漫主义的“浮夸作风”和“逻辑混乱”。
莫泊桑正是以感官看到的真实来写作。
《真实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每一次的转折无不展现一个人物性格,舅舅的老奸巨猾,我的无动于衷,雇工的深情执着,还有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狡猾的老太婆以及流氓儿子,从女雇工的委身于老贵族,到用几亩地出卖她,一波三折却一切都顺其自然。
看其短篇小说集,几乎都是真实再现生活。
3、语言简洁、紧凑、准确、毫无废话、浓缩到最高度。
怎样用语言建筑美丽的大厦,标志着作家文学修养的深浅,莫泊桑语言魅力最简单的表现则是从不会写一句凑字数的话,即使细节描写也很有力,不像一些被恭维擅长细节描写的作家玩绕口令的似的文字游戏。
莫泊桑无论是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或写景,从不拖泥带水或故意雕琢,总是给人一种轻快朴实简约幽美的艺术享受。
《项链》的开头很经典:马蒂尔德面目姣好,却错生在小职员家庭里,没有遗产只能嫁给一小科员,聪慧自然优雅的她认为自己生来应该享受考究、豪华的生活,鉴于此种境况,玛蒂尔德的心理我们便可悉数察觉,故事自然而然的开始,由爱美开始。
以二百字写清楚一个人以往二十几年的生活、目前的心理状况以及境遇,既不渲染,也不夸张,呈现给读者。
除了语言凝练,语言准确、明晰、生动也是其特色。
在刻画人物,莫泊桑很少进行直接的心理分析,常常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具体细微的某些动作,用简洁明晰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写,虽然不过三言两语,给人留下鲜明难忘的印象。
这一点在《羊脂球》得到充分体现,小说中人物的语言都严格地符合他们的身份、教养和性格特点。
如乌先生虽是资产阶级阔者,但却是个暴发户,从前当过伙计,谈不上教养,所以语言十分粗俗。
德?布雷维尔伯爵和纺织厂老板拉马东则不像鸟老板那样露骨的粗俗和无耻,但是伪善和阴险。
4、写作主题更深层,更具有人道主义的关爱。
莫泊桑更关注的是伦理道德层次的问题,揭示了不少人性的弱点,写乡下劳动人民的生活时,颇有鲁迅般对国民性的批判,但比较感性化而已。
看一下巴蒂斯特太太的跳河,瞎子的冻死,真实故事中的女雇工,绳
子中可怜的老头,他们都是受到同阶层的欺凌,遭到普通大众的遗弃嘲笑,是民众的麻木愚昧杀死了善良的没有反抗力量的人。
契诃夫则写了不少制度下的牺牲品,他手下的悲剧人物多是死于沙皇专制统治下,是由社会窒息和腐朽停滞的气氛造成的,表现出比莫泊桑更多的政治色彩,也较强的使用讥讽。
《套中人》自然是映射沙皇专制的条条框框的束缚。
相较而言,莫泊桑温情脉脉细致刻画,契诃夫的笔坚决凝重。
与同环境的批判现实大家司汤达、巴尔扎克相比,莫泊桑更不像司汤达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也不像巴尔扎克从经济入手反映社会的赤裸裸金钱关系,除了一些写普法战争的题材外,更多则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精神境界、小人物的生活困境。
他洞察他们的心理,鄙弃他们的平庸、卑俗、虚荣、琐屑、麻木、自私,同时抱着同情怜悯与命运作弄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来写。
他诉说的是社会的现状,立足于人道主义立场,使用感性批
判的武器,同情多于批判。
契诃夫作为先进分子,十足的革命气息,莫泊桑则更悲观了些。
莫泊桑自己说过:“我像一颗流星一样进入文坛”,这道闪光是如此耀眼,在短短的十年中,他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为全世界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