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盛路小学舆情应对方案(1)

合集下载

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舆情事件在学校中时有发生。

为提高我校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确保学校稳定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掌握舆情信息,迅速应对,防止事态扩大。

2. 最大限度地减少舆情事件对学校声誉和师生利益的影响。

3.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1)组长:校长(2)副组长:副校长(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等2. 舆情信息收集组(1)组长:政教处主任(2)成员:各班级班主任、辅导员、网络管理员等3. 舆情处置组(1)组长:政教处主任(2)成员:各班级班主任、辅导员、宣传部门等4. 法律顾问组(1)组长:法律顾问(2)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等四、舆情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收集(1)各班级班主任、辅导员、网络管理员等负责收集校园内的舆情信息。

(2)政教处主任负责汇总舆情信息,及时上报校长。

2. 初步判断(1)舆情信息收集组对舆情信息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

(2)将初步判断结果上报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3. 应急处置(1)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处置方案。

(2)根据事件性质,启动相应应急响应措施。

(3)舆情处置组负责与媒体、家长、学生等相关方沟通,及时回应关切。

4. 信息发布(1)宣传部门负责发布官方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2)各部门负责人协助宣传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5. 事件善后(1)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对事件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改进措施,加强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预案实施1. 本预案由校长办公室负责解释。

2.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六、附则1. 本预案的修订和废止由校长办公室负责。

2.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校长办公室负责解释。

小学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小学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小学舆情处置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我校对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舆情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声誉,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舆情突发事件,包括校园安全事故、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失范、学生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三、舆情监测1.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指定专人负责舆情监测工作。

2. 监测范围包括:校园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新闻媒体、自媒体等。

3. 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及时上报学校领导。

四、舆情预警1. 根据舆情监测结果,对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2. 预警级别分为:一级预警(特别重大舆情事件)、二级预警(重大舆情事件)、三级预警(较大舆情事件)、四级预警(一般舆情事件)。

3. 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全校师生及时了解舆情动态,做好应对准备。

五、舆情处置1. 一旦发生舆情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处置工作。

2. 舆情处置小组成员职责明确,协同配合,迅速采取措施,控制舆情蔓延。

3. 根据舆情性质,分类采取以下处置措施:(1)校园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失范:立即停止失范行为,对涉事教师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3)学生群体性事件:迅速了解事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平息事件,对涉事学生进行教育,维护校园秩序。

(4)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师生开展救援和防控工作,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六、舆情沟通与信息发布1. 建立舆情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便于及时了解舆情动态,指导舆情处置工作。

2. 舆情处置小组负责舆情信息的发布和沟通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权威。

3. 按照舆情级别,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方向。

小学网络舆情安全应急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安全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师生生活及学校形象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风险,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师生在网络空间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网络舆情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师生权益造成影响的网络谣言;2. 对学校声誉、形象造成损害的网络舆情;3. 侵害师生合法权益的网络行为;4. 其他可能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网络舆情事件。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处置;2. 坚持依法依规,保护师生合法权益;3. 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4. 保护学校声誉,维护学校形象。

四、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2. 设立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3. 各部门、年级组、教研组设立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年级组、教研组的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

五、应急响应流程1. 网络舆情监测。

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2. 确认舆情。

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根据监测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舆情确认,判断舆情性质。

3. 应急响应。

根据舆情性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1)一般网络舆情:由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

(2)较大网络舆情:由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处置,并及时对外发布信息。

(3)重大网络舆情:由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开展应急处置。

4. 信息发布。

根据舆情发展情况,适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5. 舆情善后。

舆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对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网络舆情安全宣传教育。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网络舆情安全培训,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2.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实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3. 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媒体等部门的沟通,形成合力;4. 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5. 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

小学舆情处理应急预案

小学舆情处理应急预案

小学舆情处理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为了提高我校对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舆情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有序的处理,维护学校稳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1. 校园内发生的突发事件、热点问题、谣言信息等可能引发舆情的事件。

2. 校园外发生的与学校有关的事件,可能对学校声誉产生影响的事件。

三、预案原则1. 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发现舆情事件,第一时间进行核实、评估,采取相应措施。

2.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舆情事件发生后,成立应急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同处置。

3. 公开透明,口径一致。

对外发布信息,必须经过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权威。

4. 注重舆情,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防止舆情事件引发学生群体性事件。

四、舆情预警级别及应对措施1. 舆情预警级别(1)一级预警:重大舆情事件,可能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

(2)二级预警:较大舆情事件,可能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一定影响。

(3)三级预警:一般舆情事件,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影响较小。

2. 应对措施(1)一级预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到岗,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措施。

加强舆情监测,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组织力量进行舆论引导,对外发布权威信息,确保舆情不发酵、不扩散。

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报告事件情况,争取支持。

(2)二级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岗,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措施。

加强舆情监测,了解事件情况,做好舆论引导。

如有需要,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3)三级预警:学校相关部门关注舆情事件,了解事件情况,做好舆论引导。

如有需要,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五、舆情处置流程1. 发现舆情事件:通过监控、网络、学生、家长等渠道发现舆情事件。

2. 核实事件:核实事件真实性,了解事件具体情况。

3. 评估舆情: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预警级别。

4. 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小学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小学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舆情事件在学校中时有发生。

为了有效应对舆情事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准确、有效地应对学校舆情事件,防止事态扩大。

2. 妥善处理各类舆情事件,维护学校稳定和谐。

3. 提高学校舆情应对能力,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感。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负责舆情事件的收集、分析、处置和上报工作。

3. 设立舆情应对工作小组,由办公室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具体实施舆情应对措施。

四、舆情事件分类及应对措施(一)一般性舆情事件1. 舆情事件类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后勤保障、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投诉、举报等。

2. 应对措施:(1)及时了解事件情况,核实事实;(2)主动与当事人沟通,了解诉求;(3)根据事实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4)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5)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

(二)重大舆情事件1. 舆情事件类型:涉及学校声誉、师生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

2. 应对措施:(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临时指挥部;(2)迅速了解事件情况,核实事实;(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4)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争取支持;(5)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6)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恢复学校正常秩序;(7)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三)网络舆情事件1. 舆情事件类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校园生活等方面的网络传播、评论等。

2. 应对措施:(1)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及时了解网络评论;(2)对负面舆情进行核实,查找问题根源;(3)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网络舆论;(4)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防类似事件发生;(5)加强与网络媒体、社会公众的沟通,树立学校正面形象。

五、舆情应对工作流程1. 舆情事件发现:通过舆情监测、师生举报、上级部门通知等途径发现舆情事件。

小学突发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小学突发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小学作为社会的基本教育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舆情风险。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2. 维护学校稳定,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3. 提高学校应对突发舆情的能力,提升学校形象。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舆情处置工作。

四、预案内容1. 舆情监测与预警(1)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对校园内外舆情进行全面监测。

(2)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密切关注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注和评价。

(3)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防止舆情扩大。

2. 舆情应对与处置(1)快速响应。

接到舆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临时处置小组,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2)调查核实。

对舆情事件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分析原因,制定应对措施。

(3)信息发布。

根据舆情发展情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回应关切。

(4)沟通协调。

加强与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沟通,积极争取理解和支持。

(5)整改落实。

针对舆情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3. 舆情善后处理(1)总结经验。

对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2)加强培训。

对相关人员开展舆情应对与处置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持续关注。

对舆情事件后续发展保持关注,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五、预案实施与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案有效实施。

2. 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4.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措施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措施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措施一、预案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带来了网络舆情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小学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面临着网络舆情带来的潜在影响。

为了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舆情恶化。

2. 快速反应: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确保事态得到有效控制。

3. 协同配合: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4. 舆论引导: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塑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

三、预案内容1. 舆情监测: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定期对学校相关网络平台进行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

2. 信息收集与分析:收集网络上的有关学校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了解舆情动态,为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3. 应急预案启动: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学校相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及时处置事件。

4. 舆论引导与回应: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切,引导正确舆论方向。

同时,组织力量对负面舆论进行反驳和澄清。

5. 沟通协作:加强与家长、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形成共识,共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同时,与上级部门和互联网企业协作,共同处理网络舆情问题。

6. 危机公关:在网络舆情事件严重时,组织危机公关,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件对学校的影响。

包括制定舆情应对预案、组织专家解读、召开新闻发布会等。

7. 整改与总结: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舆情应对能力建设。

四、措施落实1. 加强网络舆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2.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强学校网络设施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为舆情监测和应对提供技术支持。

小学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

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小学网络舆情管理,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师生员工生活等方面出现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确保校园网络舆情稳定。

2. 及时应对,高效处置。

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要迅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

3. 协同配合,共同应对。

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4. 正面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以正面引导为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四、组织机构1. 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事件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

2. 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小组,负责实时监测校园网络舆情,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3. 设立网络舆情处置小组,负责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初步判断、分析、处置和反馈。

五、舆情监测1. 监测范围: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

2. 监测内容: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师生员工生活等方面的网络舆情。

3. 监测方法:采用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六、舆情处置1. 初步判断: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处置难度。

2. 分析研判: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件根源,为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3. 应对措施:(1)对负面舆情,采取以下措施:①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回应关切;② 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舆论走向;③ 加强与网友互动,积极回应网友关切;④ 对造谣传谣者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2)对正面舆情,采取以下措施:① 积极宣传,扩大影响力;② 持续关注,防止舆情反转。

4. 信息发布:由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发布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权威、及时。

5. 处置反馈:对网络舆情事件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应对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盛路小学小学舆情应急预案
为维护我校安全稳定确保学校发生舆情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中小学安全相关条例及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内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以维护地方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为根本目标,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的原则和“预防为主、教育疏导、防止激化、依法处理”的要求,切实做好我校舆论安全稳定工作。

二、应急机构组成
为维护我校安全稳定确保学校发生舆情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我校成立东盛路小学小学舆情监测及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姜君(总指挥)
副组长:李伟徐焜王建
成员: 周伟康汉林杨春丽余婷婷魏唯樊菲菲闫明清丁艳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姜君同志担任。

三、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
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舆情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舆情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

3.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舆情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把不良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点。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及时积极捕捉分析舆情信息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舆情安全稳定地运行。

四、预防措施
1.对学校重大活动(如节日庆典、中考、评估等对网络、舆情安全有特别要求的活动)进行评估、确定所需的设备及环境。

对重要网络设备提供备份,出现问题需尽快更换设备。

出现重大问题立刻向电信部门求救。

2.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校园内外所属网络硬件软件设备及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封堵、更新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及网络环境。

加强对校园网内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加强对学校网络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教育。

加强对重要网络设备的软件防护以及硬件防护,确保正常运行。

3.加强各类值班和校园巡查,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掌握校园各种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4.针对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情况,要充分了解掌握师生的风族习俗,生活习惯等。

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生活和育人环境。

5.事先应向领导小组汇报本次事件中所需用到的设备、
环境,以及可能出现的事故及影响,在事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应立刻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五、舆情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处理措施
1.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解释此次事故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处理过程。

领导小组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舆情安全防御、处理工作。

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应急任务。

2.发现学校出现舆情恶意攻击,立刻确定该攻击来自校内还是校外;受攻击的内容有哪些;影响范围有多大。

并迅速推断出此次攻击的最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切断校园网的服务器及公网的网络连接,以保护重要数据及信息。

3.确保校园信息安全为首要任务:迅速发出紧急警报,所有相关成员集中进行事故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4.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必须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听从安排,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5.事后迅速查清事件发生原因,查明责任人,并报领导小组根据责任情况进行处理。

6.在应急行动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的落实。

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7.针对此次事故,进一步确定相关安全措施、总结经验,加强防范。

阜阳市颍东区东盛路小学
2017年9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