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

**县**党支部
“三会一课”制度
1.党员会。
每月安排2-3次,传达上级党组织指示,布置工作,听取和审议支委会工作报告,党员行政领导干部通报业务工作情况,听取党员意见和建议,讨论党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向党员提出在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以及党员的奖惩等问题。
2.支委会。
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讨论制定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定的措施,分析党内外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研究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具体办法,研究对犯错误党员的处理和发展党员等工作,对党支部的近期活动作出安排。
支委会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
重要问题经支委会或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支委会贯彻上级党组织决议,分析党员思想状况,讨论研究支部工作。
3.党课。
一般每年安排1--2次,主要是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针对一个时期党内的思想倾向,开展其它有关增强党性观念的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
党课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力求生动活泼、注重实效。
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带头讲党课。
每个党员都要积极参加党课学习。
“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1、党员大会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
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前。
若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宜推迟召开。
主要听取和审查党的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传达上级党组织决议、指示;选举新的支部委员会;接收新党员;提出对党员的奖励和处分意见等。
2、党委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
主要研究、贯彻上级党委的决议和指示,讨论指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针办法;研究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有关干部选拔、调整方面的问题;研究培养、发展党员方面的问题;讨论研究协调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方面的问题。
3、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
主要组织党员学习;研究如何贯彻执行支部决议和各项工作任务;党员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选举和发展党员工作;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等党务工作事项。
4、党课一般每季度举办一次。
主要是学习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和科技文化知识等。
党务公开制度1、凡需要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除涉及保密的内容外,都要向党员群众公开。
主要包括全局工作、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五个方面的具体事项以及多数党员群众认为有必要公开的非保密的党内其他事项。
2、党委会在做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重大决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重大决策做出后要群众公示,形成群众共识,赢得群众支持。
3、根据内容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公开形式。
一是通过会议形式向群众宣布公开内容;二是通过文字告示形式向群众公开;三是通过印发会议纪要的形式向群众公开。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应事先向原所在党支部报告。
党员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有固定地点的,将其组织关系转至所在地区或单位党组织。
党员临时或季节性外出且无固定地点的,组织关系仍由原组织管理,并需申请核发《流动党员活动证》。
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建立临时党小组。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形式。
三会一课制度包括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学习四个环节,通过这四个环节,党员可以进行民主讨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进团结,密切党员之间的联系,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觉悟。
首先,党员大会是基层党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党员共同讨论、决定党的重大事项的场所。
党员大会由全体党员组成,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
在党员大会上,党员可以听取支部工作报告,讨论党的工作重点和方向,进行党内民主,选举党支部委员会,确定党员的奖惩措施等。
党员大会是党员的主体权利的体现,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实践,也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增进党员之间团结的重要场所。
其次,党支部委员会是党支部的领导核心,由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和党支部委员组成,是党支部的决策机构。
党支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党的工作重点,制定党的工作计划,组织党员的学习和活动,督促党员的工作任务完成,做好党的组织建设等。
党支部委员会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党员,团结党员,推动党的工作的开展,实现党的任务的完成。
再次,党小组会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活动形式,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场所,也是党员交流学习的平台。
党小组会一般由5-15名党员组成,党员定期召开党小组会,开展党的党性党规党纪的学习,讨论党的工作,开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员的党性党性党性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党。
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员的重要组织生活制度。
“三会”:就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
“一课”:就是按时上好党课,具体内容是:
1、支部党员大会。
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支部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布置工作;讨论党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吸收新党员,处分犯有错误的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选举新的支部委员会。
2、支部委员会。
一般每月召开一交,主要内容是讨论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定的措施;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研究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对党支部的重要工作任务作出安排。
3、党小组会。
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的文件;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向党员布置工作;了解党员思想情况和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组织党员联系思想、工作和学习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酝酿讨论发展新党员。
4、上党课。
一般每季度安排一次。
主要是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针对一个时期党内的思想倾向,开展有关增强党性观念的教育;进行国内外形势和时事政策的教育。
三会一课制度,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它对于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加强支部建设,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提高党员素质和党组织的战斗力,更好地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机关党组织要根据不同的形势和任务赋予它不同的内容,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形式上也要注意生动活泼,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内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
“三会”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即:按时上好党课。
一、“三会一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早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对党内的权力机关、权力关系、组织原则和基层支部的活动方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要求“支部、区部委员会以及中央委员会至少每两周开会一次”,“盟员至少每三个月同所属区部委员会联系一次”等。
这是关于党的会议制度的最早规定。
纵观我党发展历史,“三会一课”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三会一课”制度的确立与成熟时期。
党的二大通过的我党第一部党章就对党小组、党支部、地方全体党员会议和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期限作出了具体规定,如各组,每星期由组长召集会议一次。
此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伟大构思,标志着中国特色党的建设新思路的开启。
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要求“从党内教育做起”,通过党报、简报、小组会、支部会、党员大会、政治讨论会、参加实际工作等教育方法,来解决“思想上建党”的问题。
同时特别强调,“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这是我党党课制度的最初文献和最早实践。
之后,党中央先后于1931年、1932年、1940年通过若干决议和指示,对党内教育的意义、内容作出规定。
这些制度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党的思想统一和行动一致。
最后,党的七大全面总结了延安整风经验,对如何通过正常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内教育,来提高党的建设整体水平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成为我们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三会一课”制度的丰富与完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堡垒,是执政党建设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一、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由党支部书记主持,全体党员参加。
主要内容: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发展新党员和接受预备党员转正,讨论需由支部大会决定的其它重要事项。
二、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由党支部书记主持,全体支委会成员参加。
主要内容: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意见,讨论通过年度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及确定发展对象,讨论支部工作重要事项和工作措施。
三、党小组会:一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党小组长主持,小组全体党员参加。
主要内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定期召开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四、党课:每个季度至少上一次党课,由支部书记主持,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主要内容: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方针政策、党史和党建相关理论和知识,并结合当前形
势,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
党总支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
1、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议。
会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详细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及工作表现,统筹安排党务工作,正确筛选来自同志之间的意见和建议。
2、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大会,发扬“群言堂”,集思广益,动员全体党员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尖锐武器,同党内一切腐败现象,一切不遵守党的纪律的现象做坚决的斗争。
3、半年召开一次党员生活会,充分发扬民主,力求解决重点、热点问题。
4、一年一次工作总结,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5、半年一次党课,以下面几个专题为主要内容:
(1)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权利。
(2)坚持党员标准,做合格共产党员。
(3)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内容流程

“三会一课”流程、制度及内容一、支部党员大会(一)支部党员大会流程1.会前准备 2.记录到会人数4.开展讨论 3.宣布开会5.形成决策 6.会后工作(二)支部党员大会制度1、会议时间: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
2、与会人员:会议由全体党员参与,根据内容旳需要,有时可吸取非党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列席参与。
(三)支部党员大会内容1、传达学习党旳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旳决策、指示;2、制定党支部贯彻贯彻旳计划、措施;3、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旳工作汇报,对支部委员会旳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4、党员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5、讨论发展新党员和接受预备党员转正;6、讨论决定对党员旳表扬和处分;7、选举支部委员会组员和出席上级党代会旳代表;8、党支部季度工作小结、布置工作;9、对支部工作规划、重要工作安排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意见或提议;10、讨论需由支部大会决定旳其他重要事项。
二、支部委员会(一)支部委员会流程支部委员会旳基本流程1.会前准备2.宣布开会(二)支部委员会制度1、会议时间: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遇特殊状况及有必要时,支部书记可随时召集。
2、与会人员:会议由全体支委会组员参与。
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
(三)支部委员会内容1、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旳指示、决策和支部党员大会旳决策;2、研究支部工作目旳和工作计划;3、按照党章规定和党旳基层组织旳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状况开展各项常常性工作;4、研究讨论本支部旳党建和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旳问题;5、研究抓好支部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以便更好旳发挥党员旳先锋模范作用;6、对组织生活会旳内容提出规定;7、研究本支部旳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旳转正工作以及党旳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8、研究对党员旳奖励和危机党员旳处分等;9、研究有关干部选拔、调整方面旳问题;10、讨论研究协调工、青、妇等群众工作方面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 理 制 度
Q/GJHG ●SHGS ●党委工作部●ZD ●03 —2009 党总支、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
2009-04-11发布2009-04-11实施中共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委员会发布
1、目的
健全党员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确保“三会一课”按要求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三环分公司党委所属各党总支、党支部“三会一课”的控制。
3、术语
3.1“三会”
即:总支/支部大会、总支/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
3.2“一课”
即:党课。
4、工作要求
4.1 总支/支部大会
4.1.1 会议内容
1)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
2)制定、讨论本总支/支部工作计划和措施。
3)定期听取、讨论、审查总支/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对总支/支部委员 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4)对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进行讨论、表决,形成决议。
5)根据评选条件,讨论、推荐先进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优秀共产党 员和先进党务工作者。
6)讨论决定对违纪党员的纪律处分等。
7)选举、改选、增补总支/支部委员。
8)推荐或选举出席上级党组织党代会的代表。
9)讨论调整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不称职代表。
10)其他需要由总支/支部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4.1.2 会议组织
党总支/党支部书记组织,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参加。
4.1.2.1 会议频次及要求
1)每季度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增加频次,无特殊情况不得推迟召开。
2)大会须按要求形成记录(如采用电子版记录,签到表须用手签),以便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能进行相关追溯。
记录内容通常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党员出席和缺席人数、大会中心议题、党员发言要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最后作出的决议等。
3)总支/支部大会必须有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出席。
总支/支部的决议,须经大会正式党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4)鉴于离/退休党员居住分散、难以集中组织的特点,在召开总支/支部大会时,对确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的可免予参会,但会后应将会议内容传达到未参会党员。
4.1.3其他要求
党总支下属二级党支部亦按上述要求召开党支部大会。
4.2 总支/支部委员会
4.2.1 会议内容
1)在总支/支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总支/支部的日常工作。
如:贯彻执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指示以及总支/支部大会的决议。
2)搞好总支/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按《党章》规定选举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副书记。
3)讨论研究总支/支部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生产、经营工作目标的实现。
4)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管理教育,确定党员学习政治理论、政策、业务和文化知识的主题,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
5)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a、根据入党申请人的表现和条件,经征求党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在总支/支部大会上宣布。
b、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和党内外群众意见后,对基本符合党员条件讨论确定为发展对象(是共青团员的,必须经过团支部的推荐、团委考察,填写推优表)。
c、按组织发展程序做好预备党员接收工作。
6)为便于总支/支部大会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做出决定,总支/支部委员会可以提出初步的意见和方案。
7)指导工会、共青团按各自职能独立开展工作。
每季度听取工会、共青团汇报工作。
8)定期向总支/支部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9)监督保证行政工作的正确方向和任务的完成。
10)对本总支/支部范围内基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4.2.2 会议组织
党总支/支部书记组织, 总支/支部委员参加。
4.2.3 会议频次及要求
1)每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增加频次, 无特殊情况不得推迟召开。
2)会议须按要求形成记录(如采用电子版记录,签到表须用手签),以便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能进行相关追溯。
记录内容通常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委员出席和缺席人数、会议议题、委员发言要点、作出决议等。
4.2.4其他要求
党总支下属二级党支部按上述要求召开支委会。
4.3 党小组会
4.3.1 会议任务及内容
1)分配安排党员的工作,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及总支/支部决议。
2) 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以及科学文化业务技术知识。
3)定期召开党小组生活会,接受党员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监督,督促党员按时参加党的各种活动。
4) 组织党员在党外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和决议,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5)推荐、提出入党积极分子,并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
讨论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列为发展对象,将党小组的意见报总支/支部委员会。
6)协助党总支/支部做好接收预备党员工作,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考察,提出预备党员是否按期转正的意见,并报支部委员会。
7)改选党小组长,酝酿支委候选人和出席上级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评议党员和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违纪党员的处分等。
4.3.2 会议组织
党小组长组织,小组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参加。
4.3.3 会议频次及要求
1)每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增加频次。
2)会议须按要求形成记录(如采用电子版记录,签到表须用手签),以便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能进行相关追溯。
会议记录通常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和缺席人数、会议议题、主要内容、作出的决定等。
4.3.4其他要求
如党总支下属二级党支部设有党小组,亦按上述要求召开党小组会。
4.4 党课教育
4.4.1 会议任务及内容
党课是党员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基层党组织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党 课教育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党课教育的方法是否得当,发挥党课教育的作用,要抓好以下环节:
1)讲授党课,主题要清、目的要明,要努力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增强吸引力。
党课教育要选好题,要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党员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要联系党内和社会当前热点问题,弄清一些思想问题,澄清模糊认识,做到有的放矢,促进心理沟通、感情相容。
2)党课的内容要丰富。
党的基本知识是党课的基本内容,要拓宽党课的内容,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例如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际国内形势,学习党员必须掌握的各种新知识等,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要改革党课的活动方式,由单一形式向形式多样发展。
提倡领导干部带头讲,普通党员上台讲,你讲我学,我讲你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可以采用提问式、演讲式、评议式、多媒体教学、外出参观瞻仰、开展党员的有关知识竞赛等。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课教育,既活跃党课教育,又增强党员参加党课学习的浓厚兴趣。
4)要抓好课后的学习讨论。
授课后一般应组织党员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入讨论。
4.4.2 党课组织
书记组织,全体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参加。
4.4.3 党课频次及要求
1)每季度开展一次,每次不得少于2h。
其中党委集中组织一次,其余三次由总支/支部组织。
2)党课须按要求形成记录(如采用电子版记录,签到表须用手签),以便 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能进行相关追溯。
党课记录由组织党课的总支/支部撰写,党课记录通常应包括:时间、地点、授课人、出席和缺席人数、主要内容等。
3)对党委组织的大党课,党课记录只在党总支/党支部党课记录中体现 (总支所属二级党支部不作记录)。
4.4.4其他要求
1)对于党总支,每季度一次的党课可由总支组织,也可以由党总支将其安排到二级党支部组织开展。
对党总支组织的,党课记录只在总支党课记录中体现,
二级党支部、党小组不作记录。
如果党课由总支所属二级党支部组织,则党课记录应在二级党支部党课记录中体现,总支记录中只需注明“已安排总支所属×××支部组织开展”即可。
2)党课学习篇目可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季度安排学习重点中选取,也可结合实际自定篇目。
4.5“三会一课”其他规定
1)党总支/党支部(包括总支所属二级党支部)在总支/支部大会上组织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指示等活动不视为党课,也不能替代应按规定组织的党课。
2)党课只能由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包括总支所属二级党支部)组织,不可安排到党小组。
3)党小组每月一次的小组活动活动只能由党小组组织,参加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包括学习)不能替代党小组活动,不记入党小组活动记录。
4)党小组会只是党小组活动之一,不能用小组会替代所有党小组活动。
5、附加说明:
本制度发布之日起,原《党总支、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自行作废。
起 草 人:黄河龙
审 核 人:李臣彬
批 准 人:毛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