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4 外国诗两首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晚近几个世纪外国诗歌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2.理解Bradbury、Hassan的两首英文诗歌并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

3.学习翻译英文诗歌,掌握如何把诗歌翻译成生动、准确的汉语表达。

4.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和感悟力。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Bradbury、Hassan的英文诗歌并能用恰当的方法吸收文本思想。

2.翻译并解析两首英文诗歌,将其优美的意境和文化背景浓缩后表达出来。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内容模块:模块一:外国诗歌的文化背景•时间:30分钟•方式:教师主讲•内容:–介绍几个重要的外国诗歌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文化背景,如T.S.Eliot, W.B. Yeats等。

–分析英美诗歌发展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考虑。

模块二:阅读、翻译并赏析Bradbury、Hassan的英文诗歌•时间:60分钟•方式:小组合作•内容:–阅读《我们显露的日子(The Day We Showed Our Heads)》和《海潮(The Sea Lapping)》两首英文诗歌。

–小组合作进行英文诗歌翻译,并进行汉语翻译比较和讨论。

–分析诗歌意境和文化背景,并解析诗歌潜在的文化内涵。

–讨论诗歌阅读方法,如:整体理解、分析诗歌体裁、选择重点和逐句解读等。

模块三:总结归纳•时间:10分钟•方式:课堂展示•内容:–每个小组展示其翻译的诗歌、分析的文化背景和意境,并与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为全班做出总结和总结性提问,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把握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情境教学法3.任务型学习法4.全面阅读法5.探究式学习法6.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手段、材料、设备1.PPT、多媒体、音频资料等。

2.课本、英文诗歌原文及汉语翻译。

3.纸、笔、记录形式等。

六、教学效果评估1.定期统计课堂参与情况,评估学生能力和收获。

2.利用学生翻译的诗歌将学生的翻译和阅读能力进行评估。

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 教案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二、简介作者
(多媒体展示)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描写。
学科
语文
课题
4、外国诗两首
课型
新授




知识
能力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作品。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过程
方法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3.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
4.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学科语文课题4、外国诗两首课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作品。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过程方法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领会诗中的意境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描写。

回顾学习过的爱国主题诗,包括古诗和现代诗,如本单元前几课就是这样的诗。

认识作者,了解作者的相关作品,同时了解作者写本诗的背景,为深入学习本文打下基础从爱国主题引入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让学生对莱蒙托夫和休斯有更全面的了解。

201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201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4.《外国诗两首》教师寄语:玉盘独行万星疏,清秋唱晚蝉饮露。

独倚轩窗望乡远,无眠长风借天路。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4.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关于写作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黑人谈河流》这首诗是休斯乘车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气呵成的,他自己说“用了十分钟至一刻钟时间”。

诗人在谈到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时,从他父亲对自己同胞的那种“奇怪的厌恶感”,说到他不理解父亲的想法,因为“我是个黑人,我非常喜欢黑人”。

接着,诗人谈到列车缓缓从密西西比河上的铁桥上驶过,他由这条古老的河想到黑人的命运,想到林肯总统为了废除奴隶制,亲自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到新奥尔良,他又想到黑人过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非洲的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

诗就这样产生了。

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虔.信()镶嵌..()深邃.()晨曦.()沐.浴()潺.潺()瞰.望()黝.黑()2.解释下列词语理智:虔信:神圣:慰藉:深邃:晨曦:沐浴:二、理解探究1.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2.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 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3. “我认识河流”在《黑人淡河流》诗中有什么深刻含义?4. 《黑人淡河流》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合作释疑1. 在《祖国》中,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2. 《黑人谈河流》中排比句的内涵是什么?3.诗中反复出现“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样深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四、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4.外国诗两首

【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4.外国诗两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4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与文学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歌写法。

(难点)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预习展示1.阅读资料,了解作者。

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凭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2.掌握生字词。

虔.诚(qián) 深邃.(suì)晨曦.(xī) 潺.潺(chán)瞰.望(kàn) 黝.黑(yǒu)镶嵌..(xiāng qiàn)虔信:恭敬而又可信任。

慰藉:安慰、欣慰。

深邃:深远。

3.同学自读,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三、合作探究(一)研读《祖国》1.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明确:“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

这是个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

2.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明确: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

3.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明确:首先,想象奇特。

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的想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4.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4)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的意境中。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爱国主义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永恒的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诗歌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莱蒙托夫和休斯的吟唱。

二、学习《祖国》1.简介莱蒙托夫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14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了《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2.感情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并熟悉课文生字词。

虔.信(qián)慰藉.(jiè)镶.嵌(xiānɡ)慰藉:安慰。

惦念:惦记;想念。

(2)学生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整体感知诗意。

3.诗歌赏析(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2)奇异表现在何处?(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3)“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表明“爱”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

)4.创新续写第二节诗中有些诗句有下句承接(如“我爱乘着马车奔上村落间的小路”),有的没有(如“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请续写没有下句承接的诗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 首》
课题:《外国诗两 首》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初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莱蒙托夫在《祖国》中,从独特的视角,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全诗在平实中见真情,在对最平常的景色和最普通的农家生活的描绘中,蕴藏着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黑人谈河流》是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显示了诗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另外,从这首诗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学习这两首诗,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这是两首外国诗歌,和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所以用一课时处理,时间有些紧张。特别是在处理《黑人谈河流》时,对“河流”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的解读,对“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的深刻含义的理解,学生觉得难度较大。我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反复诵读、品味语 言、探究细节(如幼发拉底河、尼罗河、林肯去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的歌声的隐含意义)等方法启发诱导学生,效果较好,避免了灌输式,但花费时间较多,以至于后面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有些仓促肤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缘故。
3、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 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研讨交流。
4、学生续写诗句。
让学生掌握诗人用什么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通过续写训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休斯的《黑人谈河流》
1、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2、深入品读,领悟感情
二、学习《黑人谈河流 》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意。
思考: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人对阻断过的“奇异的爱情”是什么?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1 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创意说明:两首诗均是外国诗,都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莱蒙托夫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休斯通过抒写故乡的河流来抒情,无论是莱蒙托夫的俄罗斯大地还是休斯的河流,都距学生遥远而陌生。

因此,本设计打算利用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学习全诗。

教学步骤:一、学习莱蒙托夫的《祖国》1.朗读全诗,初步感受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1)教师示例,如: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形成如下句子: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

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地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我刻骨铭心(3)学生活动,交流。

二、过渡祖国是什么?祖国是壮丽的河山,是勤劳的人民,祖国还是是悠久的历史。

下面就和休斯一起追溯黑人的历史。

三、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1.了解背景(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关于黑人: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会说出修辞手法让诗产生美感的作用。

2.说出两首诗内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

3.领悟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
比较两首外国诗异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字的音:,
昏晕.()树篱.()栖息
..()
静谧.()遐.想()喧.响()
2、《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国主义诗人。

3、《夜》的作者是国诗人。

朗读课文《蝈蝈与蛐蛐》,思考:
(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

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

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3)作者借虫鸣来表达什么意思?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朗读课文《夜》,思考:
1.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以动写静)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静谧、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2、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蝈蝈与蛐蛐》与《夜》比较
(1)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
(一)1、《蝈蝈与蛐蛐》一诗的主旨句是。

2、《夜》一诗表达了。

(二)比较《夜》与郭沫若的《静夜》,完成下列问题: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美丽的。

《夜》中的景物有、、、、、等,都是实写,从中传达出诗人对的热爱和他、的心境。

《静夜》中的景物有、、、、等,有写景的想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六、教与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