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黄河船夫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第4单元:黄河船夫曲 (共18张PPT)

唱一唱,体会倚音与下滑音的作用。
唱 一 唱 , 感 受 陕 西 民 歌 的 韵 味 。
拓展欣赏
民间歌唱家王向荣演唱的《黄河船夫曲》 比一比,看哪一组演唱的韵味儿十足。
民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的舞台 我做主
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
黄河船夫曲
聆听与感受
思考:歌曲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美了什么?豪放气质。
表达了黄河船夫们豪放乐观的性格和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听
粗
一 听
犷,
、 高
感 受 歌
亢曲
、的
自 然
拍 子 、
、速
豪 放
度 、 情
绪
。
找 一 找 , 旋 律 在 写 作 手 法 上 的 特 点 。
欣赏东北民歌《月牙儿五更》,感受东 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民族拉弦乐器。琴筒用木板 或椰壳制成,形似碗状。音色 高亢嘹亮。
板胡
试比较器乐与声乐作品表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安 塞 腰 鼓
秦 腔 脸 谱
皮影戏
谢谢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4日星期一2022/4/42022/4/42022/4/4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42022/4/42022/4/44/4/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42022/4/4April 4,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黄河船夫曲 教案教案1000字

五、总结回顾(写200字,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船夫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 题目:请分析《黄河船夫曲》中使用的音色。
答案:《黄河船夫曲》中使用了多种音色,包括人声、钢琴、小提琴等。人声的表现力强,能够传达出船夫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钢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3. 题目:请描述《黄河船夫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答案:《黄河船夫曲》描绘了黄河船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和奋斗精神。这首歌曲源自我国黄河流域的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旋律:通过反复练习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线。
2. 节奏:通过节奏练习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 音色:通过介绍和示范,帮助学生了解歌曲中使用的音色,并能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音色特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a. PPT:使用PPT来展示歌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
b. 视频:使用视频来展示歌曲的演奏和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情境。
c. 在线工具:使用在线音乐制作工具,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1.音乐基础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旋律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音乐欣赏能力: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3.民族音乐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过一些民族音乐作品,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③歌曲表现方法:通过演唱和表现《黄河船夫曲》,学生可以表达船夫们的精神面貌和民族精神。
④音乐鉴赏与创作: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激发音乐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⑤音乐教育意义:这首歌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
板书设计:
1.《黄河船夫曲》音乐元素分析
4.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核心素养目标
1.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黄河船夫曲》,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作能力等。通过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再次,通过和声分析,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表现和声的变化。
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黄河船夫曲》音乐分析和表现的学习。
首先,通过讲授法,教师将向学生介绍《黄河船夫曲》的背景、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唱歌黄河船夫曲课件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
下滑音
体现陕西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体会四度音程唱法
﹒
2345
﹒5 ﹒6 ﹒7 1
学唱前两小节
2 5 1﹒6 ﹒5 - ∣2 5 2 5|
234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唱最后一乐句:
1=G 4/4
2 · 2 6 5 4 ︱ 2 4 2 1 1 2 4 2 ︱1 – – 0 ‖
几 十 几 个(那) 艄 公(荷呦) 来 吧 船 来 扳 九 十 九 个 (那) 艄 公(荷呦) 来 吧 船 来 扳
民歌特点:语言简明、形象生动。
民歌三种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看 一 看 , 歌 曲 结 构 在 创 作 手 法 上 有 什 么 的 特 点 。
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反复使用。
“重复”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理 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塑造了黄河船夫粗 犷的形象。
学 唱 重 复 乐 句
唱一唱,体会装饰音的作用:
聆听王向荣演唱《黄河船夫曲》版本,体会陕 西民歌韵味。
1
陕西民歌演唱特点:
旋律高亢嘹亮 节奏自由舒展
创设情境,从下面选取一种更适合本首歌曲的演 唱形式,尝试用陕西方言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演唱形式:如齐唱、对唱。
学生展示。
一首《黄河船夫曲》不仅让我们领略到陕西民 歌的高亢悠扬,还让我们深深感动的是船夫们那种 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通过今天的学习, 希望大家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把船夫们那种 不畏艰难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黄河船夫曲
陕西民歌
奔腾咆哮、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象
歌曲分析
《黄河船夫曲》作为地道陕西民歌, 运用了“重复”的音乐发展手法,描绘了 黄河风平浪静时,黄河岸边的船夫们在行 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
黄河船夫曲PPT课件

歌曲欣赏:
分析歌曲:
1、20世纪20年代,贫瘠落后的黄河之滨——佳县螅镇乡荷叶坪村,一 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李思命,从自己一生的搬船生涯中总结出了代表中国穷 苦人民的纯朴语言,唱出了震惊中外的著名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属 于山歌,劳动号子。
2、作为一首劳动号子的特点: 语言比较——(质朴) 声调比较——(粗狂) 情绪比较——(高亢) 3、在这个曲子里需要注意的是,“我晓得”要用方言唱成,“呃e晓 得”,“艄公”(shao gong)唱成,“sao公儿”。 4、曲子采用一问一答的重复形式,分别以“几十几”和“九十九”相 互对应。 5、注意用浓浓的陕北腔来演唱和歌曲中下滑音的唱法。 问题:为什么要用陕北腔来演唱《黄河船夫曲》? 聆听音乐湖南民歌《龙船调 》、内蒙民歌《祝酒歌 》与《黄河船 夫曲》作比较。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 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 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 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 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 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 ,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教师观 察评价
小组长 评价
评价方法
同学互 相评价
评价内容
讲台表演
科学 知识 语言表扬
评价形式
课 堂 评 价
音乐教室
多媒体
钢琴
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4.1黄河船夫曲(14张)ppt课件

仔细聆听思考:
1、你听出这首歌曲是哪种民歌体裁 么?
2、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你 对哪句印象最深?
3、你听出歌词有什么特点?
特找 点一 。找
, 旋 律 在 写 作 手 法 上 的
“重复”手法:将现有的音乐材 料 反复使用
“重复”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内 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唱一唱,体会装饰音与下滑音的作用。
知识是一种快乐 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黄河船夫曲
听 一 听 , 感 受 歌 曲 的 情 绪 。
民歌:是由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 动中集体创作、口口相传的歌曲 形式。
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体裁 (1)劳动号子——节奏鲜明,音调粗犷,与
劳动紧密结合,即兴编词,一领众和。 《哈腰挂》 (2)山歌——节奏舒展自由,音调悠长高。 《放牛山歌》 (3)小调——节奏规整,曲调流畅,细腻。 《沂蒙山小调》
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 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 第二长河。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
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 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 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是中华文明 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 体裁形式,歌曲旋律给人一种起伏 、摇荡的感觉,中速、节奏平稳又 具有一定的力度,仿佛看到了黄河 迂回曲折的河道及陕北人民在恶劣 的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出了陕 北人民对黄河的深深热爱。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黄河船夫曲 说课课件

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
探
课中探究
准备上课资 料
亮
课中探究
延
课前延伸 教师评价
联系实际
课中探究
应用生活
拓
拓展延伸
创作表演
教
学
模
式
1、看图,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关于这 个地方的传说或者诗句吗? 2、聆听歌曲,谈谈你对歌曲有什么感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万里触山动”,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河源怒触风如刀”……
黄河船夫曲
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课程七年级上册
说设计
说学情
说教材
说
课
流
程
说评价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 单元 第1课 歌曲学唱《黄河船夫曲》
歌曲类型:陕北民歌(劳动号子)
《黄河船夫曲》
类别:民歌 1942年前后,延安“鲁艺”音乐系师生在晋、 陕交界的黄河岸边采集民间音乐时,从一位船工那里记录下来 这首歌。当地船工大多从事“摆渡”劳动,“摆渡”的节奏性 不强,劳动气氛也比较和缓,所以这类“船夫曲”也较为自由、 舒展。20世纪50年代初,这首歌曲收入《陕甘宁老根据地民歌 选》。《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分上下两阙,上阙设问,下阙酬 答。问句语言虽质朴、平实。“问答式”在中国民歌中颇为多 见,但如此之“问”之“答”似仅存一例。曲调与歌词相呼应, 句首的两小节五个音是全曲音调的浓缩,接下去是四个基本重 复的乐句,似呼唤,似设问,又如自叹,仿佛要把我们民族五 千年的沧桑一泻而尽。最后一句的一个五度跳进,突然使旋律 转入新调,此时,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如异峰突起,永驻于天 地之间。
学唱《黄河船夫曲》
初中历史七年级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 黄河船夫曲-市赛一等奖

《黄河情韵—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神州音韵——黄河船夫曲》。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得地方特色,认识民歌常用的发展手法,认识到民歌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运用了重复得发展手法,塑造了黄河船夫得粗犷形象。
此曲并非是一领众和节奏感强得劳动号子,而是船工们自由舒展地抒发内心丰富情趣得歌曲。
歌词朴实、一问一答、逻辑性强描写了气势壮阔得黄河以及船夫们那种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体现出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
音乐旋律有跳进特点高亢悠扬,歌词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多次重复朗朗上口,音乐形象集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歌唱课程,属于较为常规的音乐课程形式。
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特别是民歌兴趣一般不高,需要教师适时引领。
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对于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难度。
所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韵味的体会。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模仿、反复练习。
由于有些学生进入变声期,按照课标要求,要科学用嗓,可轻声演唱,避免嘶声喊唱。
教学内容:学唱《黄河船夫曲》通过黄河船夫曲了解陕北民歌特点。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感受这首陕西民歌的音乐风格,初步产生对西北民歌的喜爱之情。
2.积极参加学唱以及其他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欣赏与体验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
2.通过认真学唱,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情感。
魅力。
三、知识与技能1.正确学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其民歌特点。
2.了解陕北民歌的三大特点(下滑音、重复、大跳)。
教学重点:正确学唱《黄河船夫曲》教学难点:在演唱中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情绪与风格。
教法:启发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体验与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4、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词和旋律。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学生学唱歌曲数遍(教师伴奏)。
3、学生跟着视频伴唱歌曲。
教
学
准
备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音乐采用劳动歌曲体裁形式,通过塑造船夫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赞扬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和勇于胜利的品质。
教
学
过
程
包括教学流程设计、教学重难点突破及学法指导
个人补充栏
一、激趣导学
图片导入,河的各种图片,启发引导学生了解、认识黄河。
引出《黄河船夫曲》。
二、展示学习目标:(同上)
教师指出重难点。
三、初听歌曲
1、让学生聆听歌曲后,思考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各有什么特点?
2、介绍民歌特点
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1)、号子----节奏鲜明,音调粗狂,与劳动紧密结合,即兴编词,一领众和。
(2)、山歌----节奏舒展自由,音调悠长高亢
(3)、小调----节奏规整,曲调流畅,细腻
主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唱歌:黄河心船夫曲
个人补充栏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和目标
通过歌曲的欣赏和学习,能了解陕西地区音乐
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歌曲的欣赏和学习,能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力求准确有韵味的演唱歌曲,在参与活动中更好的表现歌曲情绪。
小
组
合
作
指
导
引导法、讨论法、学生小组合作视唱
五、创编活动:
☆一组唱;
☆二组喊;
☆三组拍手;
☆四组表演动作;
齐心协力来把船儿搬
六、知识拓展: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的歌曲,接下来所听到的歌曲又分别是描写哪条河流的呢?
第一首《长江之歌》-------中国的长江
第二首《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的伏尔加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