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船夫曲欣赏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黄河船夫曲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 既然“摇篮”可喻为生活环境、文化发源地,那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 烂文化发源地是什么?
• 黄河
3/18
观赏《黄河船夫曲》
请在此输入您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文本。请在此输入您文本。请在此 输入您文本。请在此输入您文本。
4/18
• 黄河西起青藏高原,九曲十八湾,浩浩荡荡奔向大海。尤其是在中上游,因为落 差极大,故水流湍急,气势盛大,连大诗人李白也叹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它横贯中华大地,培育着两岸华夏子民,出了不少英雄豪杰、文 人骚客,留下了多少不朽篇章。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 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山东9个省区,最终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 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15/18
学唱主题Ⅰ和主题Ⅱ
• 以游戏方式进行
16/18
再次观赏(听合唱黄河船夫曲)对比
• 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合唱《黄河船夫曲》
17/18ຫໍສະໝຸດ 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这节课上我们观赏了三次《黄河船夫曲》,它们表现方式虽不一样,但带
给我们却是同一个主题感受:即赞颂了我们中华民族勇敢坚强、不畏强暴、 不屈不挠伟大精神,而且让我们在音乐中体会了气势磅礴壮美之感。让我 们在这种美激励中走向美好明天!
裁形式,经过塑造船夫奋力拼搏生动形象,赞扬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和勇 于胜利品质。作品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中华民族,歌颂了中华 民族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坚强不屈伟大精神。音乐利用各种表现伎俩对 比、再现了三个激人心魄场面(搏战、小胜、再战),刻画了不怕困难、 勇于斗争、不屈不挠“船夫”(即革命者)形象,给人以壮美之感。所以, 这课观赏目标为: 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伎俩(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情 绪等)在音乐中表现作用,感受音乐形象极其象征意义,从而宏扬民族精 神,受到美熏陶。为此,整节课以多媒体为主,在形象直观、上下对比、 分层解析、总结归纳中了解音乐;在听、唱、动、思中感受美、了解美、 表现美,表达音乐寓美于教思想。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赏析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赏析优秀的音乐作品不分国界、不分民族、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音乐的欣赏往往能够开阔我们的精神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帮助我们更高尚、更和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是以黄河为背景,描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整个作品贯穿的思想是“抗日救亡”,同时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的合唱,运用了黄河船夫调子的素材,分为三个部分:从歌词上来看,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壮观场景,音乐中充满了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逐渐的放慢了速度,表现了船夫们穿过激流、靠近了河岸的欣慰感,从这个地方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民尽管在进行着艰难的抗日斗争,但是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乐章开始的速度,但是由强渐弱。
就从《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来说,一部具有革命史诗的音乐作品不仅仅能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强大号召力,它让我们的内心得到震撼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身心受到了启迪与鼓舞。
下面说说我的感受:《黄河船夫曲》不是一首单独的劳动号子,而是一首表现中华民族英勇战斗的战歌。
以前看过一部影片《战马》里面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历史留给人们的往往是战争,但他们都忘记了杀戮”。
我想《黄河大合唱》这一部作品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怀念我们的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我们更多地还是需要思考,思考祖辈们为我们打下来的和平年代,我们该怎么样去守卫。
我又想起了美剧《新闻编辑室》里面的场景,一位大学生采访现今美国最杰出的新闻编辑师们:“请问是什么造就了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主角威尔的一席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宪法》是一项杰作,对我而言,《独立宣言》是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美国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这是我的回答。
我们过去的确辉煌过,我们会为正义而拼,为道德而战;我们有过伟大的发明,有过逆天的科学;我们出过世界上最出色的艺术家,有过世界上最棒的经济体制……以前我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遥遥领先……美国再也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了……现在的你们毋庸置疑的生活在世上这个最糟糕最悲剧的年代,你们现在只会逛公园,只会听演唱会,只会去追星……”美国是个开放的国度,事实上我们也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我们自认为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有56个民族,大家都是一家人……同样的,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知多少?我们也生活在这个糟糕的年代,现在的我们只懂得享受,以至于听曲子都不能听出里面要表达的意境,只会说“好听”“听不懂”。
《黄河船夫曲》赏析

《黄河船夫曲》赏析《黄河船夫曲》是一首著名的民族民谣,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学的珍宝。
它的诞生源于北宋时期的农民百姓,流传至今,始终未被击破。
“黄河船夫曲”旨在描写船夫在沿河乘船带来乐趣的场景,其节奏舒缓、语言沉着、表达深刻,勾勒出河边田园生活的美好。
说起《黄河船夫曲》,首先要说的是它的旋律。
它的旋律美妙而优美,节奏轻快、自然、悦耳,可以把人带入一个宁静的田园风光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歌曲唱出了船夫无忧无虑地在河里行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可谓是“劳动者的歌唱”。
此外,歌曲更重要的特色在于它强调的内容。
歌曲以船夫为主人公,以天空、水流、山脉和大河为背景,铺陈出放牧、捕鱼、采药等等来自自然的恩赐,反映了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
歌曲的歌词节奏风格自然,描绘的一幅幅淳朴的田园风光,令人沉浸其中,着实令人为之动容。
此外,《黄河船夫曲》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理念。
它把中国古老的田园文化和社会习俗完美地展现出来,也让观众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黄河文化的魅力。
此外,它还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的感恩之心,强调要保护大自然的美丽,人们应该向这种淳朴的生活经历学习,将大自然的美护卫守护好。
综上所述,《黄河船夫曲》是一首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民间文学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被誉为经典之作。
节奏舒缓、语言沉着、表达深刻,歌词节奏风格自然,把人带入一个宁静的田园风光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歌曲把中国古老的田园文化和社会习俗完美地展现出来,而且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恩之心,强调要保护大自然的美丽,以化解繁重的城市生活压力。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朴实而又优美的民谣,描述了水上世界的喜悦,也是一首关于环境保护的歌曲,是人们学习大自然精神,把大自然的美护卫守护好的宝贵财富。
《黄河船夫曲》欣赏教案

《黄河船夫曲》欣赏教案九年制小学音乐第十二册《黄河船夫曲》欣赏教案太仓市明德小学闻中秋一、教学构思《黄河船夫曲》是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一乐章,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而改编的。
作品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中华民族,歌颂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音乐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对比、再现了三个激人心魄的场面(搏战、小胜、再战),刻画了不怕困难、勇于斗争、不屈不挠的“船夫”(即革命者)形象,给人以壮美之感。
因此,这课的欣赏目的为: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段(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情绪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感受音乐形象极其象征意义,从而宏扬民族精神,受到美的熏陶。
为此,整节课以多媒体为主,在形象直观、上下对比、分层解析、总结归纳中理解音乐;在听、唱、动、思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体现音乐寓美于教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一)释词导入。
1、屏幕显示“摇篮”两字,让学生说说其含义。
2、提问:既然“摇篮”可喻为生活环境、文化的发源地,那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发源地是什么?——黄河。
(二)简介黄河及《黄河船夫曲》。
1、屏幕显示“黄河流向图”,以黄河奔腾的画面简介黄河。
黄河西起青藏高原,九曲十八湾,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特别是在中上游,由于落差极大,故水流湍急,气势盛大,连大诗人李白也叹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它横贯中华大地,哺育着两岸的华夏子民,出了不少英雄豪杰、文人骚客,留下了多少不朽篇章。
2、屏幕显示冼星海的图象并简介作者与作品。
(1)作者。
在1939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有一位年轻的音乐家放弃了在法国就职的优异条件,毅然回到了当时正处在被压迫、被剥削、被侵略的多灾多难的旧中国,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创作了大量的革命作品,用音乐向大众发出呼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听(师轻唱)《只怕不抵抗》回答作者是:冼星海。
(2)作品。
当时,冼星海因看了诗人光未然的词作“黄河”激动万分,就在延安的破窑洞里抱病挥笔,只用了六天六夜的时间就写成一部惊人的合唱巨作:“黄河大合唱”。
《黄河船夫曲》PPT课件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作者简介
殷承宗,出生于“钢琴之乡”福建省厦门鼓浪屿;文 革期间曾用名“殷诚忠”;先后获得维也纳第七届世 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第一名、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 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他致力于钢琴音 乐的中国化,其创作的钢琴伴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红灯记》是中国音 乐与戏曲史上的一支奇葩,由他主持并作为创作者之 一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是迄今中国最重要的、在世 界范围传播最广和被演奏最多的钢琴作品。他对《黄 河》的经典诠释具有权威性。
《黄河船夫曲》展现了乌云满天、 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 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 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 的优秀品质。
想一想,谈一谈
音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段? 速度:急速 力度:强 节奏:紧凑 ……
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黄河简介
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 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在中国 历史上,黄河给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 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初中音乐人教版黄河船夫曲 课件 (2)

歌曲分析
作品内容:
《黄河船夫曲》作为地道的陕北民歌,产生于黄河艄 公的世代传唱之中。歌曲描绘了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 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表达了黄河岸边的水手们豪 放、乐观的性格和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风格特点:
歌曲分析
1、旋律节奏:旋律有双四度跳进、节奏宽广自由、 有腔长的特点。
谢谢观看!
2、曲式结构:单一部曲式,采用部分重复。
3、演唱特点:声音高亢嘹亮,自由舒展,由地方 方言发展而来,多有装饰音和下滑音。
陕北民歌特点
请大家讨论一下,陕北民歌有什么特点?
粗犷 高亢
质朴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朴实风格。
课堂小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歌曲的歌词,既可以 看作陕北人民对于黄河的问答,也可以看作中华民族 的子孙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思索。
当时我们的民族,正和黄河一样,经历了几千年 的曲折和艰险,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 命运,抛头颅洒热血,无数次在民族危亡关掌握住船 舵,使得我们民族摆脱一次又一次灭顶之灾,终于能 够把握住自己民族的命运。就和歌曲里的艄公一样最 终在黄河面前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如今的黄土高原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 看!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肥沃的梯田;黄河大桥巍然耸立;高速公路穿过高 原;南水北调工程已然竣工...黄土高原正一步步走向繁荣!今天我们一起乘 着歌声的翅膀去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歌,它们是中华民族艺术中 一朵奇葩,希望大家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
黄河船夫曲赏析

黄河船夫曲赏析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表达船夫艰辛生活的曲子,描述了他们在
黄河上艰苦劳作的情景。
这首曲子以悲壮的旋律和深情的词句展现了
船夫们的辛劳和坚韧。
曲子开篇就展示了黄河的浩渺和激流洶涌,船夫们迎难而上,勇
往直前。
他们置身于这恶劣的环境中,却展现出无人可比的勇气和顽
强的精神。
在歌词中,他们以自己的肩膀支撑起整个家庭,背负着沉
重的责任,默默坚守着他们的工作岗位。
他们时刻面对着黄河的危险,感受着大自然的磅礴和无情,却从不退缩。
这首曲子中还表现了船夫们对家庭的深情。
他们心系家人,时刻
惦念着远方的亲人。
他们为了家人的幸福,忍受着艰辛和危险。
船夫
们在黄河上孤寂漂泊,但他们从不感到孤单,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
家人生活的依靠。
《黄河船夫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示了他们辛劳、坚韧的精神和对家庭的热爱。
这首曲子不仅是一首具有深沉内涵的音
乐作品,更是对劳动者的赞美和致敬。
它让人触动心灵,感受到船夫
们那无私的奉献和执着追求,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追求
梦想。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这首曲子都会让我们铭记船夫们的艰辛和
无私的奉献精神。
黄河船夫曲赏析音乐ppt素材

片段欣赏 《黄土高坡》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神州音韵中国民歌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 众多,各地区各民族都有 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歌。 我国的民歌源远流长,浩 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民族艺术遗产的瑰宝。 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地 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 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 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 史。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 人民智慧的光芒。
民歌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创 作的一种歌曲形式,不同地区的民歌具有 各自的地域风格特点。
山东民歌
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 犷、诙谐和风趣等特点。
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 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 出。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 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在城镇集市场 合演唱,音乐风格优美抒情,常有伴 奏乐器。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包楞调》 山东民歌
旋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是一首在旋律曲调上采用了 中国传统音乐作曲的旋法“鱼咬 尾” 。
即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 音相同。
黄河船夫曲
黄河简介
•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464公里,流 域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 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 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 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 山东九个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给沿河 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 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 “母亲河”。
黄河船夫曲
• 聆听歌曲 想一下歌曲的曲式结构以及演唱特点?
•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 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 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 子孙吃苦耐劳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船夫曲
歌曲鉴赏
就歌词看,完全由对等问和答组成,属于最典型的民歌特色。
但是,问和答分别以“几十几”和“九十九”对应,听众聆听之时,不由得既惊叹于黄河的艰险和迷人,另一方面,对于在黄河边祖祖辈辈生活的陕北人民也产生深深的敬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歌曲的歌词,既可以看作陕北人民对于黄河的问答,也可以看作中华民族的子孙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思索。
我们的民族,正和黄河一样,经历了几千年的曲折和艰险,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命运,抛头颅洒热血,无数次在民族危亡关头掌握住船舵,使得我们民族摆脱一次又一次灭顶之灾,终于能够把握住自己民族的命运,我们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里唯一传承下来的文明。
就和歌曲里的艄公一样最终在黄河面前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这首伟大的民歌,催促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要对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深深的思索,警醒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民族仍然在艰险曲折中,仍然时刻需要我们去奋斗和牺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民歌是一首关于中华民族的最精炼也最美的史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万里触山动”,“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河源怒触风如刀”……
黄河,孕育了民族诗人;黄河,孕育了民族文化;黄河,造就了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它是壮阔的,浑厚的,奔放的,粗犷的。
然而,你看到了它的苦难吗?你知道黄河船夫们浪口波尖奋力苦争的情景吗?你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那气象万千的西北高原上,千山万壑,峰峦重重,黄河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从极高极远的狭隘中冲出……
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艰辛、无畏地劳作在船上,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偶尔遇风平浪静时,他们或同船的船夫之间,或相互交错而过的两船船夫之间,便时常会唱起有问有答的船夫们自己的歌——《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
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其它流域。
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感觉是在船上。
再从它的节奏和速度来看,既平稳而又具有一定力度,这就使人感觉不是在激流险滩中行船,而是在较宽阔平静的水面上行进。
从整个情绪来看是比较辽阔而开朗的,使人想象黄河是宽阔深广的。
透过歌词内容,仿佛又看到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无数船只和艄公形象。
这首歌在调式上也极有特色。
前边大部分都以A商调式进行,只是到最后一句才用转调的方式转到G徵调上来,让人感到既新颖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