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船夫曲_1

合集下载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黄河船夫曲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黄河船夫曲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2/18
• 既然“摇篮”可喻为生活环境、文化发源地,那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 烂文化发源地是什么?
• 黄河
3/18
观赏《黄河船夫曲》
请在此输入您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文本。请在此输入您文本。请在此 输入您文本。请在此输入您文本。
4/18
• 黄河西起青藏高原,九曲十八湾,浩浩荡荡奔向大海。尤其是在中上游,因为落 差极大,故水流湍急,气势盛大,连大诗人李白也叹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它横贯中华大地,培育着两岸华夏子民,出了不少英雄豪杰、文 人骚客,留下了多少不朽篇章。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 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山东9个省区,最终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 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15/18
学唱主题Ⅰ和主题Ⅱ
• 以游戏方式进行
16/18
再次观赏(听合唱黄河船夫曲)对比
• 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合唱《黄河船夫曲》
17/18ຫໍສະໝຸດ 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这节课上我们观赏了三次《黄河船夫曲》,它们表现方式虽不一样,但带
给我们却是同一个主题感受:即赞颂了我们中华民族勇敢坚强、不畏强暴、 不屈不挠伟大精神,而且让我们在音乐中体会了气势磅礴壮美之感。让我 们在这种美激励中走向美好明天!
裁形式,经过塑造船夫奋力拼搏生动形象,赞扬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和勇 于胜利品质。作品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中华民族,歌颂了中华 民族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坚强不屈伟大精神。音乐利用各种表现伎俩对 比、再现了三个激人心魄场面(搏战、小胜、再战),刻画了不怕困难、 勇于斗争、不屈不挠“船夫”(即革命者)形象,给人以壮美之感。所以, 这课观赏目标为: 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伎俩(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情 绪等)在音乐中表现作用,感受音乐形象极其象征意义,从而宏扬民族精 神,受到美熏陶。为此,整节课以多媒体为主,在形象直观、上下对比、 分层解析、总结归纳中了解音乐;在听、唱、动、思中感受美、了解美、 表现美,表达音乐寓美于教思想。

《黄河船夫曲》赏析

《黄河船夫曲》赏析

《黄河船夫曲》赏析《黄河船夫曲》是一首著名的民族民谣,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学的珍宝。

它的诞生源于北宋时期的农民百姓,流传至今,始终未被击破。

“黄河船夫曲”旨在描写船夫在沿河乘船带来乐趣的场景,其节奏舒缓、语言沉着、表达深刻,勾勒出河边田园生活的美好。

说起《黄河船夫曲》,首先要说的是它的旋律。

它的旋律美妙而优美,节奏轻快、自然、悦耳,可以把人带入一个宁静的田园风光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歌曲唱出了船夫无忧无虑地在河里行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可谓是“劳动者的歌唱”。

此外,歌曲更重要的特色在于它强调的内容。

歌曲以船夫为主人公,以天空、水流、山脉和大河为背景,铺陈出放牧、捕鱼、采药等等来自自然的恩赐,反映了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

歌曲的歌词节奏风格自然,描绘的一幅幅淳朴的田园风光,令人沉浸其中,着实令人为之动容。

此外,《黄河船夫曲》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理念。

它把中国古老的田园文化和社会习俗完美地展现出来,也让观众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黄河文化的魅力。

此外,它还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的感恩之心,强调要保护大自然的美丽,人们应该向这种淳朴的生活经历学习,将大自然的美护卫守护好。

综上所述,《黄河船夫曲》是一首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民间文学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被誉为经典之作。

节奏舒缓、语言沉着、表达深刻,歌词节奏风格自然,把人带入一个宁静的田园风光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歌曲把中国古老的田园文化和社会习俗完美地展现出来,而且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恩之心,强调要保护大自然的美丽,以化解繁重的城市生活压力。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朴实而又优美的民谣,描述了水上世界的喜悦,也是一首关于环境保护的歌曲,是人们学习大自然精神,把大自然的美护卫守护好的宝贵财富。

黄河船夫曲课件

黄河船夫曲课件

黄河船夫曲
Hale Waihona Puke 河简介•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 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呈“几”字 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 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给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 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民歌的特点
• 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1、号子----节奏鲜明,音调粗狂,与劳动紧密结合,即兴编词, 一领众和。 2、山歌----节奏舒展自由,音调悠长高亢 3、小调----节奏规整,曲调流畅,细腻
创编活动:
第一组唱旋律;第二组喊;第三组拍手
知识拓展: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的歌曲,接下来所听 到的歌曲又分别是描写哪条河流的呢?
第一首《长江之歌》-------中国的长江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蒙娟华\课件 12\陕北民歌 黄河船夫曲 标清.flv
课堂小结
•学习了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在同学们 的歌声里,黄河更加壮观,在同学们的划桨 下,大船更加给力! •让我们携手爱护黄河,保卫黄河吧!众人划 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

《黄河船夫曲1》精品课件2023

《黄河船夫曲1》精品课件2023
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知道《黄河船夫曲 》具有我国民歌中劳 动号子的特征,知道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 生平事迹及《黄河船 夫曲》这部作品。
2、能根据歌曲旋律、 节奏、速度、力度等对 比划分乐段,掌握歌曲 每段所表现的情绪。
3、在轻松的氛围中, 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 我国的民歌艺术。
新知导入
你认识图片上的河流吗?
新知讲解
• 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 样的?
速度:中速 情绪:豪放、自由、高亢
新知讲解
音程概念:两音之间的距离叫音程。
先后唱(奏)的两个音叫旋律音程 : 2——5 1——5
同时唱(奏)的两个音叫和声音程: 5 6
23
音程的单位是:度
新知讲解
四度音程乐句,并模唱。
新知讲解
• 找出旋律中装 饰音,跟着伴双四度跳进音程;节奏宽广自由。 • 曲式结构特点:单一部曲式,采用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 歌曲演唱特点:声音高亢嘹亮,自由舒展,由地方方言发展而来,
多有装饰音及下滑音。
新知讲解
• 你能用方言来演唱这首歌吗? • 想象歌曲中描绘的黄河岸边船
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 歌唱的画面,体会船夫们自由、 舒畅的情绪,力求用歌声来表 现这样的情景和情绪。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去网络上搜集陕北民歌与同学分享。
下节课见哟!
新知讲解
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 鲜明形象的民歌。这首民歌以其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调、 高亢浪漫的激情,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展现了陕北人民在 恶劣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唱出了陕北人民对于黄河的深深热爱,对自己的深深自豪。
课堂练习
分成两组,每组排成一条船,一起来扮演一下黄河上唱着《黄 河船夫曲》的船夫们,边划船边唱,比比看谁唱得韵味更足。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五线谱)黄河船夫曲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五线谱)黄河船夫曲

黄河,孕育了民族诗人;黄河,孕育了民族文化;黄河, 造就了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它 是壮阔的,浑厚的,奔放的,粗犷的。然而,你看到了它 的苦难吗?你知道黄河船夫们浪口波尖奋力苦争的情景吗? 你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那气象万千的西北高原上, 千山万壑,峰峦重重,黄河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从极 高极远的狭隘中冲出。
李思命十七、八岁就跟着父亲、带着三弟从事黄河水运生 涯,满年四季奔波于包头至禹门口的黄河水道,对奔腾咆 哮、迂回曲折、地形复杂的黄河水路与所经过的黄河两岸 风土人情了如指掌。长期的流船生活,陶冶了他爽朗正义 的性格,粗犷豪放的船工号子炼就了一副好嗓子;惊险的 船工生活,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古老动人的黄河故事和 复杂的水路形象,为他创作大量的民歌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劳作间隙,他自编自唱,成为闻名遐迩的民歌手。一个记 载父亲编歌词的本子由李思命三子保存。他编的曲调歌词 至今仍在秦晋两岸人民中间传唱不绝。
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
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是20世纪40年代,延安鲁艺师生 采录。系黄河老船夫李思敏自作。
作为一首劳动号子,这首民歌以其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 调、高亢浪漫的激情,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展现了陕北 人民在恶劣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 精神风貌,唱出了陕北人民对于黄河的深深热爱,对自己 的深深自豪。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 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有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有九十九根杆哎! 九十九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
歌曲鉴赏
就歌词看,完全由对等问和答组成,属于最典型的民歌特 色。但是,问和答分别以“几十几”和“九十九”对应,听众聆 听之时,不由得既惊叹于黄河的艰险和迷人,另一方面, 对于在黄河边祖祖辈辈生活的陕北人民也产生深深的敬意。

黄河船夫曲 (1)

黄河船夫曲 (1)
媒体运用
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
教学时间
9.10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导入
1.音程的概念:两音之间的距离叫音程。先后常走的两个引叫旋律音程,同时唱奏的两个音叫和声音程。音程的单位是:度
2.听三组音(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3.构唱四度音程(2-5、5-2、5-1)
全曲主要有“5 6 1 2”四个音发展而成,全曲曲调在一个八度之内进行,音域不宽,有双四度跳进的特点。歌曲为单一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第1一4小节)和结束句(第13一15小节)的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在第一主题乐句与结束句之间(第5一12小节)是以主题句片段重复四次发展而成的扩充部分,这样的结构,是音乐形象集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准确演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5.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学
难点
1.初步感受陕西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手法的运用,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单的乐曲。
3.力求准确并有韵味的演唱歌曲,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作品内容:《黄河船夫曲》作为地道的陕西民歌,产生于黄河艄公的时代传唱之中。歌曲描写了黄河岸边船夫们再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表达了黄河岸边的水手们豪放、乐观的性格和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风格特点:
(1)旋律节奏:旋律有双四度跳进、节奏宽广自由、有腔长的特点。
(2)曲式结构:单一部曲式,采用部分重复。
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发展旋律的重要方法。“重复”是指现有的音乐材料紧接再出现。“重复”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本课歌曲中多采用的是“完全重复”,它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对音乐的印象。

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

学唱歌曲:创编活动:Fra bibliotek黄河船夫曲
陕西民歌
《黄河船夫曲》 咳哟!划哟……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 山!冷风啊,扑上脸!浪花啊,打进船!咳哟! 划哟……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当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咳!划哟!咳! 你渡过黄河吗? 划哟!咳!划哟!咳!划哟!不怕那千丈波浪高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 拼着性命 团结一心冲上前!咳!划哟!咳!划哟!咳!划 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哟!咳!划哟!咳哟!划哟……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咳哟!咳哟!哈哈哈哈……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黄河船夫曲》选自《黄河大 合唱》第一乐章,旋律激昂音乐充 满了战斗的力量,表达了船夫与风 浪搏击的场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船夫曲》陕西民歌
听过这首歌曲你感觉到了什么?
A: 激昂 战斗的力量 B:起伏 摇摆
在激流险滩中行船 《黄河船夫曲》第一乐章 在较宽阔平静的水面上行进 《黄河船夫曲》陕西民歌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课件《黄河船夫曲》ppt说课稿1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课件《黄河船夫曲》ppt说课稿1
(2)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进行爱国教育。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反复听赏,感受作品的宏伟气势.
•难点:
•关键在于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 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PPT模板:素材: PPT背景:图表: 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教案下载: PPT论坛: 语文课件: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历史课件:
说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创设意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初听、介绍作品
了解作品,感受作品音乐形象及情绪
聆听感受
实践体验 整体复听 课堂总结
复听
给歌曲分段,了解歌曲演唱形式
分段复听 学唱《保卫黄河》
合作学习,感受音乐中节奏、速度、力度 鲜明对比
了解演唱形式,感受民族精神
激发民族自豪感
进行爱国教育
合作学习,分段复听,根据所划分乐段说一说:
《黄河船夫曲》
一: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材
本课教材的版本出自人民音乐出版 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册 《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选自 于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创作的《黄河 大合唱》中的第一乐章和第七乐章, 是一部大型乐作品,两首歌曲音乐体 裁不同。
《黄河船夫曲》吸取了民歌中船工 号子的音调,以高亢的旋律和紧凑的 节奏,表现了黄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 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PPT课件:
说教法:
我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入手,通过欣赏有黄河为 背景的画面,以及黄河风景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 生产生视觉感受,接着从听觉入手,打开学生想象 的阀门,反复聆听,细心品析,在听中感受体验。 在听中领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船夫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乐引路
CAI:课件播放《黄河船夫曲》片段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设计意图:听音乐进行课前准备,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黄河上的惊涛骇浪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看一看这是哪里?
师:对,同学都知道这里就是我们美丽的黄河入海口,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他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经我们东营流入大海。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对于我们东营老说黄河的决徒和淤积造就了黄河三角洲,造就了东营人赖以生存的“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而且也有这丰富的黄河文化。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设计意图:在欣赏歌曲以前让学生初步认识黄河。

通过我们本地黄河入海口得图片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感
二、新课教学
(一)《黄河船夫曲》
1、一听歌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

《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让我们学习演唱下这首《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表现的情景,并
积累欣赏音乐的方法和能力
2、二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
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
曲调反复在民歌中是常见的现象,也可以说是民歌的特点。

它虽用了经济的音乐材料,简洁的音乐语言,但依然能创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

2)生随琴唱重复旋律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能基本轻声跟唱,说明这首曲调琅琅上口。

尤其是中间这一段,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3)生边做协调有致的划船动作边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复
师: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复次数最多的旋律?我们可以联系船夫们此时的动作,想一想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在……(划船)。

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娴熟、协调有序)
师:让我们模仿船夫娴熟的、重复的划船动作,随琴唱这一句重复出现的旋律。

4)生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词,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表现歌曲的韵味CAI:将歌词每小节第一拍的字放大
师: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强弱次强弱)
师:划船动作中第一个划开水波的动作是最用力的,注意歌曲的强弱关系。

让我们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韵味。

设计意图:边学唱,边讲解,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贯穿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从听、唱、动、等方面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3、三听方言、衬词乐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衬词
1)分析方言特点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是哪里的民歌呢?好,陕北。

那我们听到那里的方言了吗?我们在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在欣赏时一听有哪些特色的方言,我们来学一学;二听衬词前倚音和下滑音怎么演唱的(在曲谱上说出不说名称)师:由于地域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我国的语言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特点,即所谓的方言。

像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高原一带,因而这一带的方言使得陕北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如:我晓得、船、艄公。

2)分析衬词特点
师:这首歌曲中,有哎、嗬哟衬词。

也是陕北民歌的特点。

师:为什么要加上衬词?要是没有衬词,也可以唱啊。

(师示范)
师:歌唱中加入一些衬词,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乐更加饱满、连
贯,而且能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3)模仿方言、衬词,跟唱开始和结尾的两句了解演唱形式
师:每一句最后都加了一个前倚音和一个下滑音记号,前倚音与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下滑音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好的发挥。

设计意图:
“设问聆听”[欣赏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聆听,可以使学生聆听得更专注,指向性更明确。

4、四唱,随琴完整演唱,分析唱法:原生态
师:歌曲的唱法有很多种:通俗唱法、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现在还有一种原生态的演唱方法,《黄河船夫曲》应该采用什么演唱方法?
师:因为歌曲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写照,他在赶路就唱赶路的歌、分别是唱送别的歌、放羊时唱出自己的心情,划船时唱出心中歌为枯燥的生活解解乏。

所以歌曲的唱法应该是随意的、直白的、非常原生态的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宣泄自己的情绪。

让我们带上对歌曲的理解,有味的唱一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 以情代声.以声传情.
5、小组对唱,参与律动。

师:整首歌曲有两段歌词?以什么演唱形式出现?(2段、一问一答)
师:让我们扮演黄河上的船夫,按照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韵味。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从听、唱、动、演等方面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有感情的歌唱.
6、总结民歌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刚我们学唱的歌曲是陕北民歌,那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民歌?你对民歌有这怎么样的理解?
民歌是指民间歌曲。

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特点短小、生动、纯朴
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那么我们刚学过的歌曲是哪类民歌呢?
设计意图: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
正成为可能.
二、《川江船夫号子》
1、欣赏《川江船夫号子》
师:刚我们欣赏学唱了黄河上船夫们演唱的歌曲《黄河船夫曲》接下来我们对比听一听这段歌曲与之相比有什么特点?
(有力词句短小一领)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法组织欣赏活动,能大大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二体验喊号子,总结什么是一领众和
师:除了众人的嘿嘿还有个声音是什么呢好哪个同学看着歌词给我们学一下
(出示歌词)
师:同学们咱们给这种形式起个名字吧------像刚才我们这种演唱形式叫做一领众和,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最常用的演唱形式,领唱叫做领唱号工。

号工发出号令,众人和着号令节奏一齐喊号子。

3、总结什么是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意义
接下来问题来了,为什么要一边劳动一边喊号子呢?
学生:总结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说出了劳动号子的意义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4、情景在现。

看画面,表演纤夫拉船喊号的情景
师:在刚才画面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船夫是怎么拉船的?生:回答
师:讲解的很详细但是还是不太明白给我们做个示范好吗一起站起来学学怎么拉船的身体重心在前身上拉着纤绳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船夫们团结一致拉船时的情景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号子又叫做见滩号子,激流险滩就在眼前,号工必须要把船工们齐心协力闯险滩的斗志激发出来,否则稍不留神就会船毁人亡。

师:怒把力啊----------
设计意图:音乐课堂和谐情境创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它也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愉悦,体现了音乐的审美价值——“乐”(音乐)既是“乐”(快乐)。

当学生置身于特点的教学情境当中,才会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在轻松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才会从这一过程中增强形象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三、创编活动
师:劳动号子的歌词具有什么特点短小那是现场即兴创编的呢还是早就创作好的呢?那我们也来个现场创编好不好、以什么为题材呢?
同学们你们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特点还自编自演了一段号子真是好样的
设计意图:创编教学是音乐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是时下流行于音乐课堂中的一种“时尚”的教学活动,它以场面的欢乐、多领域的综合、表现形式的丰富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

创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我们的创编教学安排应紧紧地围绕这个主旨。

但是,对于创编教学,都处在实践与探索的阶段,如何把这种时尚的教学教得深、教的有灵性、教得成为实在的时尚、教得成为有效的时尚,是需要思索与研究的。

四、结语
同学们民歌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受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重体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化代替,在长长的黄河边上我们已经看不到船工纤夫劳作时喊号子的情景了,他正已另一种形式走进了课堂走向了绚丽的舞台。

在2005年底,川江号子就被文化部正式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学唱了《黄河船夫曲》欣赏了《川江船夫号子》也创编了一首劳动号子,总结了号子的意义所在。

了解了民歌号子这一种体裁,那么在课下可以了解欣赏下民歌的另两种体裁。

是什么?对山歌小调。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民歌,感受民歌的美。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其它民歌体裁产生求知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