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_导论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二.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1.公共物品 2.公共问题 3.公共利益4.公共权力5.公共秩序三.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选择)1、微观层次: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2、中观层次:与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形成的互动模式。

3、宏观层次: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四.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西方:三权分立体制1、国会立法2、总统决策3、政府机构决策4、司法决策中国:议行合一体制1、中国共产党的政策2、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国家机关体系: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查机关)3、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五、公共政策的特征(选择)1、政治性2、多样性3、层次性4、阶段性5、复杂性6、合法性7、权威性8、普遍性9、稳定性六、公共政策的类型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3、管制型政策和自我管制型政策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七、公共政策的作用(选择)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八、政策主体包括:一)、官方决策者: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4、法院二)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团体2、政党3、公民个人4、大众传媒5、思想库九、政策客体:1、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主义3、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4、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6、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十、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就其关系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第二章政策与政策系统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4、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第三章政策活动者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考点:1、阿罗悖论第五章政策工具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3、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第六章政策制定1、政策议程的涵义2、政策议程的种类3、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策略和模型4、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程序5、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和程序考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模型第七章政策执行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2、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3、政策变通的含义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5、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6、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考点:1、政策变通的含义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3、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第八章政策评估重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标准2、政策评估的意义3、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4、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5、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考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2、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3、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第九章政策监控重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2、政策监控的分类与作用3、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考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与作用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重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3、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4、政策周期的内涵5、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6、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考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第十一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重点:1、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2、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3、目标确立的方法(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重点:1、系统分析的内容(整体分析、结构分析、逻辑分析、环境分析)2、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重点:1、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概念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和方法、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3、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能分析方法、公共定价法)考点: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科领域,旨在介绍公共政策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学导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研究:
1. 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征:介绍公共政策的定义、范围和特点,明确公共政策与其他政策领域的区别。

2. 公共政策的理论:介绍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制度理论、利益群体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以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探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政策议程设置、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环节,以及政策制定者、利益群体和公众的角色。

4. 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介绍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包括政策评估、成本效益分析、影响评估等,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和统计方法进行政策研究。

5. 公共政策的实践案例:通过具体的政策案例,分析和讨论公共政策在现实中的运作和影响,探讨政策设计和实施中的挑战和问题。

公共政策学导论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将来从事政策分析、决策和实施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对政府官员、公共管理人员和社会活动组织等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士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分析(PublicPolicyAnalysis,简称PPA)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形成、设计和实施的学科,它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论述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

宏观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宏观层面包括政策的形成,特别是政策的讨论、制定和实施。

政策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讨论、立法、执行等过程,其中包括国家的各级政府、政府机构及相关行业协会等机构。

此外,国家机构、民间组织等也会进行政策的形成,但是政府对于政策的影响最大,因此政府机构会首先被卷入讨论、立法和执行。

政府机构会根据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结合各级行政机关的权限及能力,设计出适应当前国情及改善社会福利的政策,并制定出实施细则和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机构可能会收集各方的意见,拟定出政策的方向,安排政策的实施,以及监督政策实施的效果等。

微观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微观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后,如何分析其带来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效果如何。

这部分主要涉及到公共政策的效用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宏观审慎分析等。

其中,公共政策的效用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政策影响的主要社会目标和其他受政策影响的方面,以及政策实施的影响结果,从而评估政策的效用。

效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政策选择,以便选择效用最大的政策选项。

紧接着,成本-收益分析是分析政策效果时最常用的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可以比较不同政策带来的不同经济收益和不同用于政策实施的成本,以便选择最经济适当的政策。

同时,成本-收益分析也可以在预测性的分析中用于评估政策的经济权衡。

最后,宏观审慎分析是另一种常见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宏观审慎分析是以企业的视角来检视政策的整体效果,对于政策的实施,要考虑国家的政策和行业的影响。

既要考虑政策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政策的社会效益,以及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结论公共政策分析是分析政策形成、设计和实施的学科,其宏观层面主要涉及政策的形成,微观层面主要涉及政策的分析和评估,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效用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宏观审慎分析。

湖北大学大三公共管理专业《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湖北大学大三公共管理专业《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湖北大学《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政策是在 B 出现之后产生的社会活动。

A.民族部落B.阶级、国家C.资产阶级革命D.社会主义制度2.在中国人中较早使用“政策”一词的是 B 。

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毛泽东3.政策 C 未来。

A.表达B.描述C.塑造D.看好4.邓小平说,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一百年不变,这表明了政策的 D 。

A.政治性B.预见性C.权威性D.稳定性5.公共政策最突出、最本质的属性在于 A 。

A.公共性B.政治性C.政策性D.预见性6.关于政策的政策是 A 。

A.元政策B.基本国策C.具体政策D.基本政策7.把政策工具分为激励、能力建设、符号和规劝、学习四类的学者是 B 。

A.胡德B.英格拉姆C.休斯D.陈振明8.下列哪项属于市场化工具 A 。

A.民营化B.国有化C.绩效管理D.全面质量管理9.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的学者是 D 。

A.胡德B.威尔逊C.陈振明D.拉斯韦尔10.陈振明教授把政策工具分为 B 。

A.自愿性工具B.市场化工具C.工商管理技术D.社会化手段11.下列中不是官方政策主体的是 C 。

A.政府B.执政党C.利益集团D.议会12.下列中不是非官方政策主体的是 D 。

A.大众传媒B.思想库C.个人D.法官13.公共政策的客体是 D 。

A.问题B.社会问题C.个人问题D.公共问题14.问题是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 B 。

A.一致状态B.差距C.比较符号D.协调一致15.越是基层的政策研究机构,越应关注 A 。

A.现实性课题B.超前性课题C.前瞻性课题D.国家课题16.哪项不是现场调查的优点 C 。

A.贴近调查对象B.少有干扰C.成本高D.灵活方变17.政策调节人类社会活动是 B 。

A.一成不变的B.反复持续性的C.一次性的D.瞬息万变的18.政策调节的对象是 A 。

A.人B.物C.事实D.结果19.元政策属于 C 。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凡是为解决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各种问题所制定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

在我国,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

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 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仅仅是对社会性公共事务的管理,还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和经济性公共事务的管理。

2. 社会公共事务所指的“社会”是相对的,比如全球、全国、地区、社区。

3. 社会公共事务所指的“公共事务”不仅包括人们公认的、涉及到所有或绝大多数人的共同事务,而且也包括那些可能转换为前者,但却与部分人,甚至个别相关的事务。

国内学者陈振明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以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方针、条例等的总称。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分析的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1. “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 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3. 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1) 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2) 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增进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分配的利益基础是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

Ø 利益选择:政府把利益分给谁,首先来自政治统治的目的。

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陈庆云版【精品PPT】-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精选全文

陈庆云版【精品PPT】-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精选全文
引导,某项政策对一部分人的观念与行为,原本是起到间接引导作用的,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间接引导作用却转变成直接引导作用。从作用结果来看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正向引导功能和负向引导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 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用以管理社会的工具,首先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与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对利益的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动因;【个人角度】 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政府角度】
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公共政策的实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 人们即会关心分配前的状况,又要关心分配后的结果,以及若干其他的分配以外的问题。 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分配的基础是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 (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 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 相互影响。孤立地解决某一问 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因此需 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例 如:北京治霾
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需 要不同的政策环节相互连接, 组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同 时还需要注意政策内容、政策 过程与环境之间的整体作用。 例如:计划生育
13
重点概念掌握
划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 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 施效果的研究。
14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
2.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
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
政策内容:政策将要影响的特定目标或目标集合,期望的特定事件过程,选择的特定行动路线,提出的说明意图的特定陈述,以及采取的 特定行动。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宁夏西海固地区种草政策中遇到的问题为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国家于2002年开始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对所有符合国家条件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土地经过验收后给予粮食和现金的补贴。

为达到同样的目的,与此政策相配套,国家进一步规定了舍饲圈养政策,要求所有养牲畜的农户不得以放牧的形式放养牲畜,而应将牲畜圈养起来,人工喂养。

国家的这一政策由东部推向西部,并特别在西部的一些生态环境恶劣的省份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

西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养牲畜特别是养羊比种粮食收入高。

当农民使用放牧的方式养羊时,几乎没有投入,养羊的边际成本较低却收益较高。

因而放牧养羊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却给环境带来很高的边际成本;如果让农民用圈养舍饲的方式养羊,虽然对环境有好处,但与农民快速致富的预期和愿望又相违背。

用舍饲圈养的方法养牲畜,而且在西部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的地方,难免会出现地里产的秸秆不够牲口吃,农民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饲料的情况。

这样很难保证农民不重新放牧牲畜,环境和脱贫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面对这一矛盾,国家的总体思路是:让农民用一部分种粮食的田地种草,如果有草,农民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饲料喂饲圈养的牲畜,这样既可以解决养羊、牛致富的问题,又可以不破坏环境。

政府在宁夏推广的草的品种是苜蓿。

苜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牲畜食两年生植物,播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两年,如果长势好的话,一年还可以收获两次。

苜蓿还具有抗旱、抗寒、高产、低投入、少投工的特点,很适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

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苜蓿的种子,但要求农民必须将其耕地的1/5到1/10(根据每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和条件确定种草面积的差异)用来种草,且种苜蓿因为不属于退耕还草的部分,政府并不给予农民粮食补贴。

这一政策在宁夏南部地区(以下简称银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现农民种草致富、生态环境改善、政府投入逐年递减等多赢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分析 导论: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武玉坤
33271198 wuyukun@
这些都是公共政策
美国攻打伊拉克 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力挺香港经济 计划生育 打击黄、赌、毒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严打——关乎民众,政治幼稚? 关乎民众,政治幼稚? 严打
1.作为政策 作为政策
稳定性——安全感 安全感 稳定性 问题指向 导向功能 工具选择——菜刀切肉、斧头砍材 菜刀切肉、 工具选择 菜刀切肉
2.作为政治 作为政治
不成熟感, 不成熟感,问题解决的乏力 权利预期——不公平 权利预期 不公平
3.后续问题 后续问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理解公共政策
一、政策的产生与存在 1.产生 产生 社会需求>>公共部门支付能力=>公共问题(物质、 金钱、时间便成为稀缺性资源) 市场自行调节(自由主义) 资源配置 公共部门调配(凯恩斯主义) 2.定义: 定义 有多少个政策分析家,就有多少种定义。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 的行动方案活行动准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共政策分析
—— 一个新兴的学科范式
20’50从政治学和行政学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 从政治学和行政学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 公共政策的性质、 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效果 关注政策制定、 关注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 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80年代末 年代初引入我国 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我国 年代末
china
Centralism Fragmentation moralistic holistic Radical & Omnipotent
政策系统的划分
一、信息子系统 二、咨询子系统 三、决断子系统 四、执行子系统 五、监控子系统
第二章 政策活动者
一、官方活动者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街头官僚理论 二、非官方活动者 1.利益集团 2.选民 3.大众传播媒介(众口铄金)
*三、公共政策的作用 三
1.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 2.管制功能 管制功能:积极、消极 管制功能 3.调控 分配 功能 调控(分配 功能: 调控 分配)功能 4. 象征功能:
政策系统的构成
一、政策系统(Policy Cycles) 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主体、 客体、环境。 作为解决问题的公共政策; 问题解决阶段 问题认定 设计方案 选择方案 应用方案取得结果 监测结果 政策系统阶段 议程设定 政策形成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
第二节 政策分析的历史演展
1.溯源 溯源 源头——演化——先导 2.政策科学 政策科学 拉斯韦尔: 德洛尔: 体制化: 3.政策科学到政策分析 政策科学到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的范式: 理性途径与非理性途径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政策
1.资源配置:市场VS政府 资源配置:市场 政府 资源配置 2.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 宏观调控;公共物品;外部性;再分配;秩序供给 3.政府失败 政府失败: 政府失败 垄断性;政治性(配置效率);效率(行政、运作) 4.两种不完善体系之间的选择努力 两种不完善体系之间的选择努力
三、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1.特征和类型 A特征:政策制定;多学科;相对独立;先进技术手段 B类型: (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跨国 2.体制、地位与功能 3.方法和手段
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1.在什么层面上应该平等? 1.在什么层面上应该平等? 在什么层面上应该平等 2.在什么层面上不应该 平等” 在什么层面上不应该“ 2.在什么层面上不应该“平等”? 3.不平等的原因 不平等的原因? 3.不平等的原因? 4.传统社会的性别差异 传宗接代、妓女、 传统社会的性别差异—传宗接代 4.传统社会的性别差异 传宗接代、妓女、母亲 5.现代社会的性别差异 劳动的扩展、 现代社会的性别差异—劳动的扩展 5.现代社会的性别差异 劳动的扩展、生存的压力 6.差异存在的必然与必要 差异存在的必然与必要—不 平等” 6.差异存在的必然与必要 不“平等”、对等就是平等
政策系统
第一章 政策与政策系统
一、政策概念 托马斯·戴伊(Thomas Dye):政府决定做或不做的事情; 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 :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维度:主体、价值、问题、规范 二、本质:是政治性的,政治、管理和利益协调工具 三、类型: 性质:分配性的、调节性的; 范围(层次):总(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领域: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
政绩,阶段性混乱,官僚病 政绩,阶段性混乱,官僚病…………
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 政策主体 织。 政策客体: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 政策客体 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经济:东西地区差距 体制:非协调;政策领地 文化;文化差异下的政策整合 国际环境:判断;相互影响
*Comparative of USA and China
state item Central-local (inter- Gov) Horizontal Political culture Govern styles Ideology Pub-opinion
American
Federalism Separation of powers individualistic Pluralism Moderates & middle-of-the - - -road
第四节 政策分析的学科建构
一、政策分析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途径 政治学的途径: 政治学的途径 系统理论:戴维·伊斯顿 过程理论: 团体理论: 精英理论: 制度理论: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经济学研究途径: 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新制度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
3.理解 理解
A 价值安排:公共-个人;效率-公平 价值安排:公共-个人;效率- B 问题导向:问题界定、识别、解决方式 问题导向:问题界定、识别、 C 行为主体:政府、个人、NGOs、MNC 行为主体:政府、个人、 、 D 理论实践:理论分析、实际政策(教育、国防) 理论实践:理论分析、实际政策(教育、国防) E政策研究(Study of Policy) 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 ) 对政策的分析(Analysis of Policy):政策的本质、内容以及政 对政策的分析 策是如何被制定和执行的。 为政策的分析(Analysis for Policy):政策背景、环境 为政策的分析 F 政府与市场:权力与控制、讨价还价、博弈; 政府与市场: 自由调节 G 作为政策链环的理论过程:
第五节 政策分析的意义与课程框架
政策分析的意义 1.产生的必然: 产生的必然: 产生的必然 2.职业化取向: 职业化取向: 职业化取向 3.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课程框架 1.政策系统:系统、活动者、体制和工具 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 系统、活动者、 2.政策过程: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与周期 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 制定、执行、评估监控、 3.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经济分析、伦理分析和创新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经济分析、
4.政策分析的类型 政策分析的类型 未来分析:事前分析,对被选方案的分析:预见性的 未来分析 和规范性的 回溯分析:事后分析,对政策的评估 回溯分析 整合的分析: 5.延续性的麻烦 延续性的麻烦: 延续性的麻烦 ——“她”解决的问题多,还是产生的问题多?
参考书目
Studying Public Policy: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s , Michael Howlett and M. Ramesh, OXFORD,1995 Public Policy: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公共政策导 论),James P.Lester, Joseph Stewart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4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理解公共政策), Thomas R. Dye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编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议程、备选方案与政策:约翰·金登 丁煌 方兴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