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行政管理专业考研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重点笔记
(必备)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110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3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1(2(1(2(3(4(5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Fhkrh《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考研笔记

生命是永恒不断地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地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地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地自我表现地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地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地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地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地政策和法律.关注地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地管理)传统地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地职业文官地学科或机构).b5E2RGbCAP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地活动,它主要关注地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地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地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地获得负个人责任.p1EanqFDPw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地管理者和公共物品地提供者.广义地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地公共层面;狭义地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地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地公共部门.DXDiTa9E3d<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地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地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地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地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地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地主体也主要是政府.<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地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地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地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地最佳方式.RTCrpUDGiT<4)公共物品地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②有形地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地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③全国性地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地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地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地异同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地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地管理职能.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地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第一章绪论一、重点问题№1〃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2〃公共政策学的兴起№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范围№4〃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6〃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发展№7〃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理由№8〃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二、思考题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概念。
答:(1)公共政策:可以一般地定义为国家、政府及执政党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供应、为宏观调控经济及社会的运行而作出决策,它不同于市场决策(个人决策和企业决策)。
现代政治学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
(2)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3)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
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的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如何理解它的“范式”特征?答:(1)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①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似真性)。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现实性、才更加灵活、更加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既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也是提出问题的艺术,正确提出问题等于成功的一半,解决错误问题是白费精力)。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重视价值评价与分析)。
政策相关知识包含了具有价值特征的因变项(目的)和自变项(手段)的互动,这些变项的选择往往涉及在多种价值中作出取舍。
选择哪一个价值,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判断问题,而且往往需要伦理学推导。
3〃公共政策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途径?答:A、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资料《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笔记完整版资料请百度输入:北京大学2012年行政经管专业考研资料全集,志在飞翔上传,免积分下载即可!目前网络上最完整最新的资料全集,你下载看看吧,具体看压缩包里的文档解压说明!本书重点讲解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框架;第二,政策制定基本过程分析;第三,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理论工具和量化工具。
陈老师认为,中国目前公共政策研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因此他提出了在转型时期的“利益政策学”研究思路。
什么是公共政策第一,什么是公共政策:某类政策主体依据一定的政策目标,对社会中的利益进行选择,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客体是基于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政策是社会利益的权威性表达,本质是要分配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过程趋向就是利益取向,包括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实现,当然,公共政策还肩负着增进社会利益的责任。
第二,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政府为解决各类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以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1 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A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从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分析这样的分析框架下,分析方法由四种,对决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规范性分析,决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规范性分析B 沃尔夫分析模式政策过程角度:收集数据资料——建立变量——建立模型——提出方案——评价——分析执行过程C 邓恩分析模式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根据解决的问题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分析方法: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
因为信息元和分析方法的多重关系,可以分为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2 综合框架就是制定问题,选择方案,实施分析和效果评价(德洛尔)3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规范,政策效果,政策环境,政策信息4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协调原则,必要多样性,分解综合性,民主原则5 历史沿革:拉斯维尔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林德姆罗姆提出“政策分析”,德洛尔的三部曲让政策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认为政策科学应该以实证为基础而不是行为科学或者经管科学,另外坚持历史研究方法。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第二章政策与政策系统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4、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第三章政策活动者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考点:1、阿罗悖论第五章政策工具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3、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第六章政策制定1、政策议程的涵义2、政策议程的种类3、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策略和模型4、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程序5、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和程序考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模型第七章政策执行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2、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3、政策变通的含义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5、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6、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考点:1、政策变通的含义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3、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第八章政策评估重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标准2、政策评估的意义3、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4、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5、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考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2、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3、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第九章政策监控重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2、政策监控的分类与作用3、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考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与作用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重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3、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4、政策周期的内涵5、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6、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考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第十一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重点:1、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2、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3、目标确立的方法(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重点:1、系统分析的内容(整体分析、结构分析、逻辑分析、环境分析)2、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重点:1、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概念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和方法、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3、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能分析方法、公共定价法)考点:1、公共选择理论。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三章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

楚;
⑤经济学家更有可能认识到现存的选择中的替代机会;
⑥与第⑤点密切相关的一点是,经济学家使用渐进的和边际的途径;
⑦经济学家倾向于用个人的途径来做社会分析;
⑧经济学理论对所有经济系统和体制背景都是适应的。
3.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政策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里? 答:(1)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新的研究途径 公共选择学者从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入手来研究政治和公共决策问题,为公共政 策和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新的研究途径;它用方法论个人主义来取代作为传统 政治学主导途径的方法论集体主义,是对公共政策研究政治学途径的有益补充或扩展; (2)丰富了当代政策科学和政治学理论
2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公共选择学者丰富了当代政策科学和政治学理论,如它的非市场决策理论、政府失败论、 国家与政党理论、投票规则的损益分析、官僚体制与代议制民主的分析,扩展或补充了当代 政策科学和政治学的理论研究;
(3)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本质及其局限性的认识 有助于对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政策过程的本质及其局限性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人类公共决 策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它改变了经济学家们对经济政策诸要件的认识,使许多政治现象 很容易得到解释,比如:巨大财政赤字的产生使所有经济利益都被这一代人(包括今天的选 民和政治家)所享用,而其成本将由在目前的决策中没有投票权的后代承受。
4.经济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及特征是什么? 答:(1)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演绎法、经济人假说和方法论个人主义构成经济学分析的主要逻辑基础。其主要内容是: ①演绎法和数学模型 采用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一个基本特征。演绎法由假设推导出定理,是一种由一般到特 殊的推理过程;一个数学模型则表现为一系列在逻辑上一致的数学方程式。演绎法和数学模 式采用使得经济学分析具有形式化、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点,特别是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或 消除逻辑矛盾,简便地描述复杂的现象结构,做出预言和进行经验检验。 ②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这种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不论是政治行为,还是经济行为,都应从个体的角度 去寻找原因,因为个体是组成群体的基本细胞,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方法论个 人主义的要点是:个体构成团体或组织的基本细胞,个体行为的集合或累加构成集体行为。 因此,人类的行为包括政治和经济都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A、联系。
2022年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陈振明最新版

补充复习材料: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旳视野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旳异同A、联系。
(1)都涉及了合伙团队旳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旳管理职能。
B、差别。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旳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旳。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旳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中旳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旳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旳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旳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相应旳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她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公司和个人提供,重要由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她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旳学科特性——与老式公共行政学旳区别(1)研究对象与范畴。
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旳研究公—扩大到其她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旳公共旳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旳特点。
传—建立在政治学基本上,公—不同窗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旳“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注重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注重项目、成果与绩效研究。
(4)波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波及旳主题。
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旳又是规范旳,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现代公共部门管理旳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旳实践基本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旳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引这种实践旳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国内公管面临旳挑战1,市场经济发展对国内政府管理提出旳挑战A、老式旳政府管理模式旳弊端――筹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
所谓老式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备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航行政管理专业考研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重点笔记
书名,出版社,版次
作者 812 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二版
陈振明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胡象明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 袁方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版 [美]伊丽莎白.奥沙利文等 《公共政策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版
严强 712 行政管理基础 《管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周三多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国庆
《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谭功荣
《政治科学》第九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迈克尔·罗斯金,林振译
1.《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陈振明
第一章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
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
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
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
第二章 政策与政策系统
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
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
4、政策主体. 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
第三章政策活动者
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
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
选民、大众传播媒介)
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
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
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
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
考点:1、阿罗悖论
第五章政策工具
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
3、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第六章政策制定
重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
2、政策议程的种类
3、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策略和模型
4、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程序
5、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和程序
考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模型
第七章政策执行
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
2、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3、政策变通的含义
4、“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现象剖析
5、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
6、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
考点:1、政策变通的含义
2、“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现象剖析
3、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
2、《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胡象明
第一章导论
重点:1、决策和公共部门的定义
2、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现代西方决策理论模式
重点:1、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
2、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3、渐进式决策模式
4、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第七章公共部门的决策问题与目标
重点:1、公共部门决策问题的类型(确定型、风险型、非确定型决策问题)
2、设计公共部门决策目标的基本要求
考点:1、设计公共部门决策目标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决策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重点:1、公共部门决策方案的特性
2、设计方案的步骤
第十章决策的定量分析及其方法
重点:1、风险型决策分析
2、不确定型决策分析
3、模拟技术和网络分析
考点:1、决策树的画法和意义
2、网络分析
第十一章决策行为分析及其方法
考点:1、决策中的听证制度
第十四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分析
重点:1、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急决策的特点
2、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体制
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参与机制
3、《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
第一章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
重点:1、科学涵义和功能
2、求知方式(传统的求知方式、科学方法)
3、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
4、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
5、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的定义
6、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考点:1、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社会研究发展史
重点:1、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进(实证精神的引入,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2、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统计学方法,心理学方法,人类学方法)
第三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重点:1、社会理论的构造(概念和变量、命题与假设、理论的形式)
2、解释的类型(个性解释与共性解释,因果解释,功能
解释)
考点:1、概念和变量的涵义
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
重点:1、科学环的内容
2、归纳与演绎的定义和局限性
3、理论建构的过程
4、理论检验的过程
5、研究步骤与研究准备
考点:1、归纳与演绎的定义
2、假设的涵义
3、理论建构的过程
第五章社会研究的设计
重点:1、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
2、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的定义
3、研究方法的种类及其定义与主要特点
4、定量和定性方法的比较(共同点与区别)
5、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
考点:1、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的定义
2、信度和效度的定义
3、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
第六章测量
重点:1、测量的概念
2、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变量的概念
3、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4、信度和效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1、测量的概念
2、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变量的概念
3、信度和效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第七章抽样
重点:1、抽样和抽样误差的概念
2、抽样的基本程序
3、简单概率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概念
4、偶遇、主观、定额、滚雪球抽样的概念
5、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
考点:1、抽样和抽样误差的概念
2、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
第八章问卷法
考点:1、问卷法的优缺点和运用
第九章访问法
考点:1、访问法的特点
第十二章实验法
考点:1、实验法的原理和程序
2、实验法的优点与缺点
第十三章文献法
考点:1、文献法的优点与缺点
第十五章资料的统计分析(必考章)
考点:1、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画法
2、掌握列联表的画法
3、掌握一元方差、回归分析
4、掌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分析方法
4、《公共行政研究方法》伊丽莎白.奥沙利文
5、《公共政策学》严强
6、《管理学》(第2版)周三多
7、《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张国庆
8、《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谭功荣
9、《政治科学》第九版【美】迈克尔·罗斯金,林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