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件来料检查标准(A级)

合集下载

塑胶件检验标准

塑胶件检验标准

塑胶件检验标准1目的本标准为IQC对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4.1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4.2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5.1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5.2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照明:60W日光灯下。

5.5视力:1.0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6.1塑壳6.1.1外观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

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1.2 尺寸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II 级检查水平进行抽样检查。

d. 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6.1.3 材质a. 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 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6.1.4 试装配a. 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 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6.2五金件6.2.1 尺寸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 BOM 一致。

6.2.2 外观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7.1外观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7.2尺寸使用卡尺测量被检品的尺寸。

8塑壳表面分类A 面:塑壳壳面;B 面:塑壳底面。

9等级分类A 级:公司所生产原配、原装产品的塑壳和五金来料;B 级:公司所生产自有品牌或类似产品塑壳和五金来料;C 级:以客户所承认样品生产的产品的塑壳和五金来料。

10质量评定10.1检验办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按按 GB/T 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10.2缺陷分类10.1 A 级来料附件一执行。

IQC塑胶来料检验标准(精AA

IQC塑胶来料检验标准(精AA
H(mm)
N
Acc
Min
Maj
Cri
直线及曲线形等线状缺陷(划伤、熔接线、痕迹)
A
≤2
≤0.05
≤0.1
1
×
>2-4
>0.05-0.1
>0.1-0.4
1
×
>4
>0.1
>0.4
1
×
B
≤2
≤0.05
≤0.15
1
×
>3-6
>0.1
>0.3-0.6
>15
2
×
>6
>0.1
>0.6
1
×
点状缺陷(污迹、色点、污垢、亮点、异物等)
×
水口切断不良
除承认样品外
装配后完全不可见
×
装配后可见但对外观影响较小
×
装配后可见但对外观影响较大或影响装配
×
尖利、有造成伤害的可能
×
喷涂剥落
A-B
不允许有喷涂剥落
×
裂纹断裂
A-B
不允许有裂纹断裂
×
变形翘曲
除承认样品外
翘曲≤0.3mm
×
≥0.3 mm且不影响装配
×
≥0.3 mm且影响装配
×
电池接触片变形轻微,对性能及可靠性无影响
2.上表所列缺陷之外的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限度以承认样品为限。
3.上表所列缺陷如可用软布擦去或气枪吸去均属可接收之列。
4.ACC=允收,Min=次要,Maj=主要,Cri=严重。
编制
品管部
IQC塑胶来料检验标准
日期
2003.6.10

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

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

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一、目的:为了加强塑胶件来料检验工作力度,减少因塑胶件来料问题而引起的生产不便和质量隐患。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塑胶件的来料检验。

(D1008-;D1026-)三、抽样方案:GB2828-2003 正常检验一次检验Ⅱ级水平,重缺陷(MA)AQL0.65,轻缺陷(MI)AQL1.5。

四、缺陷分类:(一)重缺陷MA:严重影响整机外观及其他重要特性,造成生产操作不能完成且生产线无法修复使用。

(二)轻缺陷MI:影响整机外观及其他特性,造成生产操作不便但生产线能修复使用。

五、检验环境:(一)温度:15°~35°(二)相对湿度:45%~75%(三)亮度:500lux以上七、操作方法与步骤:(一)检查有无来料物料标签,物料标号、日期及厂家名称有无缺漏或错;(二)检查包装箱有无破损,表面有无污垢;(三)检查有无混装物料;(四)在垫有珍珠棉的平台上方1M处物料自由跌落检查物料有无开裂破损;(五)对比封样检测物料的硬度,重量与封样是否一致;(六)60CM距离正对物料左右45°上下15°检查物料有无色差,划伤,破裂等缺陷;(七)60CM距离正对物料左右45°上下15°检查物料表面有无缩水纹,疤痕,拉白;检查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变形现象;(八)对比封样检查物料丝印有无印错位置是否正确,60CM距离目测丝印有无模糊;(九)用透明胶纸贴在塑胶件表面,用力将胶纸撕起,检查表面有无脱漆;如有掉漆测量掉漆面积;(十)检测物料外观尺寸是否与图纸要求一致,是否在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检查孔径孔位;(十一)用相应的组装件组装,在60CM处目测是否有明显间隙;(十二)对上面的检查项目做好记录,填写来料检验报告,判定合格与否;并填写IQC检验单。

八、引用标准:8.1 GB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8.2 GB98384-88 跌落实验标准。

塑胶件检验标准

塑胶件检验标准

塑胶件检验标准1目的本标准为IQC对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4.1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4.2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5.1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5.2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 照明:60W日光灯下。

5.5 视力:1.0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6.1塑壳6.1.1外观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

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1.2尺寸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6.1.3材质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6.1.4试装配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6.2五金件6.2.1尺寸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6.2.2外观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7.1外观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7.2尺寸使用卡尺测量被检品的尺寸。

8塑壳表面分类A面:塑壳壳面;B面:塑壳底面。

9等级分类A级:公司所生产原配、原装产品的塑壳和五金来料;B级:公司所生产自有品牌或类似产品塑壳和五金来料;C级:以客户所承认样品生产的产品的塑壳和五金来料。

10 质量评定10.1检验办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按按GB/T 2828-87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II级检查水平进行抽样检查。

胶壳三极面外观检验标准A3

胶壳三极面外观检验标准A3

规范塑胶件检验标准,为检验员对塑胶件判断提供依据。

1.目的: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塑胶件的检验。

3.术语和定义:
外观A、B、C面定义:
A级面:客户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观察到之部分,即指面壳之正面或第一表面;
B级面:不是直视范围,但在非直视角度可以看到的表面,一般指侧面或第二表面;
C级面:塑胶底壳部分,客户在正常使用中看不见的面,也范指第三表面;
D级面:正常情况不可见的面,除A、B、C级面的所有面。

4.相关文件:
4.1 制程检验程序
4.2 来料检验管理程序
5.流程与说明:
5.1检测要求:
5.1.1在环境光度为600~800LUX白光(或普通日照光线)的条件下,人眼与被测面距离为25~35cm
且与水平面成45度角,观察时间为8S±3S。

5.1.2检验步骤:
正面→下部→右侧→上部→左侧→反面
6.附件:

编制:审核:批准:。

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

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

品质部塑胶件来料及成品检验标准1、制定目的规范和指导本公司品质部IQC 塑胶件来料检验作业、确保经品质部检验之产品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适合所有供应商塑胶件来料检验。

3、职 责3.1本标准必须经由培训合格之检验人员执行。

3.2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品质工程师协调处理。

3.3若出现本标准中未涉及的项目,应立即通知品质工程师修改或解释本标准。

4、检验依据及引用文件:4.1 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4.2《零部件确认书》、《塑胶件检验作业指导书》及样品。

4.3《产品验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5、外观区域划分AA 面:作为电池壳体同时又作为电池盖暴露在客户产品的外表面,直接影响客户产品外观的表面。

(例如:南通友联、中海达、联迪703胶壳)。

如下图例:A 面:指电池正面(即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如下图例:B 面:指电池的四个侧面,不在直视范围,需将物品偏转45º~90º才能看到的部分。

C 面:指电池底面,需将物品偏转90º~180º才能看到的部分;(说明:A 面与C 面是相对而言的,有时可互换,须根据产品结构特点而定).如下图例: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AA 面亦为A 面AA 面亦为A 面 AA 面亦为A 面D 面:胶壳的内表面,, 如下图例:6、检验条件6.1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500 lux 的近似自然光下。

6.2 检验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不低于1.0,被检查表面和人眼视线呈45°角(参见下图)AA 面 A 、C 面 B 面 D 面 检查时间(秒) 10 10 10 10 检查距离(mm) 300 300 300 300 是否旋转旋转旋转旋转旋转7、抽样计划:7.1外观:按MIL-STD-105E Ⅱ级抽样;当来料数在1~50PCS 全检。

塑胶件检验标准

塑胶件检验标准
3.2塑胶件外观等级面划分
3.2.1A级面:顾客及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总是会注意到的面。(产品的正表面)
3.2.2B级面:顾客及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注意到的面。(产品的侧面,底部等)
3.2.3C级面:顾客及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看见的面(如电池盒面)
3.3.4D级面:顾客及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根本不会看见的面(产品的内表面)
3.4.1缺胶:由于模具设计不良及注塑压力不够等原因形成的塑胶件走胶不齐。
3.4.2缩水:由于模具设计不良及注塑压力不够等原因形成的塑胶件表面有凹陷现象。
3.4.3批锋:由于模具不良及注塑压力偏大或锁模力不够等原因形成的多余毛边部分。
3.4.5气纹:制品表面呈不规则的波浪纹型不良现象。
3.4.6夹水线:制品表面呈划伤线状有手感之不良。
L≤5mm*0.02mm允许2条间距10mm
不计
无感划痕
菲林尺
L≤2mm允许1条
L≤2mm允许2条间距30mm
不计
不计
5.结构/尺寸
5.1所有结构必须同客户样板一致。
5.2所有尺寸按工程图面尺寸统一管控。
6:相关表单:
6.1《抽样检验作业规范》
6.2《IPQC巡查报告》
6.3《注塑部首件检验报告》
6.4《IQC来料检验报告》
1、目的
为规范明确及执行注塑件的验收标准,保证注塑制品质量的符合顾客之需求,特制订本标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生产的注塑件及外发相关注塑制品验收标准。
3、内容
3.1检验条件
3.1.1光源:45W白织灯光。
3.1.2距离:产品具眼睛距离为25cm-30cm之间来回晃动进行检验。
3.1.3检验时间:每个面5-8秒之间。

塑料件来料检验标准

塑料件来料检验标准
5.2、阻燃材料
材料阻燃性需满足GB4609-84既V-0: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3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6包装要求
6.1包装箱要求
包装箱表面应干净整洁,完好。如包装箱需要回收使用,包装箱上应有用后回收字样。
6.2外箱标示要求
包装箱上需有供应商合格标签,标签上应有,供应商名称,产品型号,产品名称,数量,我司物料编码,生产日期。合格证上需有供应商出货检验合格印章或检验员签字。
2.3.2重缺点(B):制品使用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显著降低其实用之缺点
2.3.3轻缺点(C):指使用性能对于预期的效果或许不会降低,但与原定规格稍有差异,而操作上与使用性能上并无影响的缺点。
2.3.4在检查过程中,若出现以下情况,抽样水平可另外采用
一般检查水平II(GII)
连续3个批次连续3个批次
6.3备注
如不能满足4.1/4.2要求,我司品质人员将判定整批来料货物不合格。
产品检验标准
塑料件来料检验标准
制订人:
审核人:
会签人:
批准人:
2020年0 6月制订2020年0 7月执行
手感/目视/试装


塑料件来料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SK—PZ—204
版本:A
共5页第4页
项目类别
检验项目
规格要求
检验方法
缺陷划分
CR
MA
MI
缩水
检验产品有无缩水
产品外部件,要求缩水不明显,不影响外观。产品内部件,要求缩水不影响装配与功能。
目视/样板


缺胶
检验产品有无缺胶
无影响外观与装配功能的缺胶。
目视
塑料件来料检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进行外观判定的时候,要遵守下列观察条件因素。

7
)1.照明环境
7)1.1.光源:尽量在北侧、自然光的条件下进行,色温度在5000~6000K。

如果没有自然光的条件,则在下列中选择。

a)天然日光色荧光灯(D-SLP) 6500K
b)颜色评价用纯正色荧光灯(W-EDL-50X 5000K
c)日光色荧光灯+白炽灯
7)1.2.照度:在检查台面上的照度应在1000 1X以上。

并且均衡度应在 0.8以上(注:均衡度是表示在
检查台上的照明的均衡性,用最小值/最大值计算。


7)2.观察条件
注:以下观察条件不适宜在用罩板对点进行大小确认时的场合
7)2.1.方向(如下图)
a)光线与桌面垂直的时候,以45。

的角度方向进行观察;
b)光线与桌面成45°的时候,以90°的方向进行观察;
7)2.2.光线从各个方向平射的时候,以45。

或90°进行观察.
7)2.3.方法:与观察物保持
观察者:观察者必须不是色
盲,并且视力(裸视,矫正)

1.0以上
8. 外观检验的判定标准
原则上不允许出现开裂、分层、缺料、脏污、缩水、批锋、脱漆等人为缺陷。

其它缺陷或缺陷判定参考下表判定:不良项目测试工具缺陷判定缺陷等级
Maj Min 污点
杂质气泡目测/菲林片
透明件:2个异色点》0.1mm或2个同色点》0.3mm
半透明:2个异色点》0.3mm或3个同色点》0.5mm
V 缺陷间的距离w 50mm V
杂质点突起,有明显手感V
裂痕/缺口目测/卡尺标准检验条件下可见V 水口目测修剪不平整突岀部份》0.2mm影响装配或外观V 尺寸卡尺超岀图纸规格要求V 披锋目视可见且影响外观、装配、触摸有锋利感V
划伤目测/菲林片硬划伤任何角度可见,长度》5mm宽度》0.1mm; V
硬划伤在100cm2>2条,每个外观面超过 3条V
磨花长》5.0 mm 宽 > 0.1mm V 磨花在100cm2>3条,每个外观面超过5条V

30~50CM的距离用肉眼进行观察,比
较。

*.
*.
备注:
1) .因为开裂、分层、缺料、脏污、缩水、批锋、不允许出现,但是如果特殊情况可以签订限度样板
2) .熔接痕、杂色点、变型、色不均、顶白、流? 等缺陷是由于人为或可以进行人为的补救。

所以原则上
7进行管理。

良等缺陷人为较难进行控制,也不容易进行人工的补救。

3) .熔接痕的深度如不易测量,可以做成限度样板。

其它缺陷按上表的规定进行判定。

4) .直径v 0.03mm 为不可见。

4) .色不均在1米远的距离目测,不允许有。

5) .因为根据物料的使用场合、材料、色泽不同,上述的标准也不同,因此在参照时要谨慎。

8) 5.对于印刷文字的不良判定
8) 5.1印刷文字倾斜度〉5。

判定为不合格。

8) 5.2印刷文字偏移〉0.5mm 判定为不合格。

8) 5.3印刷文字其它不良依照下图进行判定(对于尘点、杂物 e 的大小可用菲林片进行测量并参照下表
进行判定)。

8) 6.色调(颜色不均、杂色、光泽差)的判定标准
用10秒钟的时间直视欲判定物料,之后与标准样品及限度样品进行比较,并且应符合限度样品。

部位 缺陷 6-7 寸 LCD 摄像头类 AQL 前后、壳/顶部
段差
0.5 mm 以上 0.5 mm 以上 1.5 缝隙 0.5 mm 以上 0.5 mm 以上 1.0 前后、壳/两侧
段差
0.5 mm 以上 0.5 mm 以上 1.5 缝隙 0.5 mm 以上 0.5 mm 以上 1.0 前后、壳/底部
段差
0.8 mm 以上 0.8 mm 以上 1.5 缝隙
0.8 mm 以上
0.5 mm 以上
1.0 CRT 与前壳 间隙

1.0 LCD 与前壳
间隙 0.5 mm 以上
1.0
卡门
缝隙

一-
1.5 变形
一一
1.0 底座
缝隙
0.8 mm 以上 0.8 mm 以上 1.0 段差 1.0mm 以上 1.0mm 以上 1.5 支架
缝隙
0.8 mm 以上 0.8 mm 以上 1.0 段差
1.0 mm 以上
1.0mm 以上
1.5
9. 可靠性试验
塑胶表面所做的喷涂处理和印刷文字均要做如下的验证:
外观面
A 面
B 面
C 面
D 面
abed > t/4
> t/4
> t/3
> t/2
e
> 0.25mm 倾斜/偏移
AQL 1.5
AQL
1.0
1.5
9) 1附着力试验
9) 1.1试验工具 a 刀片
b. 胶纸
推荐使用3M 公司的型号为600的胶纸,或黏性与之相当的其它胶带 . c. 橡皮擦
普通型,无特殊要求 。

9) 1.2试验方法
用刀片将被试验的表面划横、竖间隔为1.5mm 的划痕各11条,共计100个方格。

将胶纸贴在方格上面 并用橡皮擦把
胶纸与被测面完全压紧, 10~15秒内90 *注意点:划方格时,一定要将喷涂层完全划透。

用力方向
58°
角迅速拉起胶带,连续 3次。

9) 1.3判定方法
划痕边缘及交点处部份脱漆,受影响区域
> 15%判定为不良;印刷文字脱落线宽缺口〉线宽的
-脫帯面积旅,判定 -为不艮
9)2耐酒精试验
9)2.1 a 砝码 b 酒精 c 棉布 试验工具
(重量1kg ± 5%,测试端的面积 (医用,浓度 76.9%〜81.4% (医用纱布) 1cm2)
方格间隔1.5mm

E
油滦或印刷文宇
塑胶底材
9)2.2试验方法
把酒精(约0.5ml)涂擦于需要测试的喷漆层或印刷文字表面,放置3分钟;将棉布包裹于砝码的
测试头,并醮上酒精,把砝码放在需要测试的位置,以2秒钟一个往复的速度(行程 30mm),摩
擦20个来回。

9)2.3判定方法
喷漆层外观不能有脱漆、起泡、露底、变色等不良,印刷文字应清晰可辨。

9)3铅笔硬度试验
9)3.1试验工具
a. 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硬度为HB。

b. 简易硬度试验装置(砝码重量1kg)
I奇易硬虞试验装置
c细砂纸
普通型,用来磨铅笔芯。

9)3.2试验方法
a. 削去铅笔木杆露出 3mm铅芯,在细砂纸上画圆圈,将铅笔尖磨成平面,使边缘锐利,把铅笔装入硬度试验装置并固定牢固。

b. 将被测面水平放置且固定牢固。

c. 将试验装置放置在被测面,人工手推铅笔以 5mm/s速度使笔芯沿涂层表面向前移动,移动距离
15mm (按照下图)。

共计5次。

*注意点:每推动1次要将铅笔的方向转动1次(换一个棱角)。

9) 3.3判定方法
5次有4次没有划破表层,则判定合格。

备注:
1. 当来料批量》500pcs时,可靠性验证每批做 5pcs当来料批量v 500pcs时,可靠性验证每批做
3pcso
2. 可靠性验证试验样品必须全部合格,当可靠性验证不能通过时,则判定此批物料全部不合格,
不能使用。

10. 物料的实际装配试验
10) 1.当来料批量》500pcs时,每个模号装配 5pcs,当来料批量v 500pcs时,每个模号装配 3pcs。

10) 2.装配后的判定按照本标准的『8) 7.组装后的成品的判定标准』进行。

11. 物料的包装
11) 1.包装要能够保证物料在正常的运输搬动过程中保护物料不被破坏。

11) 2.每个包装的重量不能超过15kg o
11) 3.包装上应明确标识(最少包含)物料的名称、料号、数量、生产批次、检查结果、供应商等信息。

11) 4.报检时的包装应该完整无破损。

附:抽样计划
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GB2828-87- II
编制:程东朋审核: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