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观后感-1

合集下载

我是医生观后感2017

我是医生观后感2017

三一文库()〔我是医生观后感2017〕《我是医生》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

下面是我是医生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我是医生观后感2017【篇一】6月8日下午,单位组织观看吴孟超院士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吴老传奇的一生就这样在我们眼前揭开了面纱。

影片中,吴孟超院士年至耄耋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每年主刀手术近200台。

他一生致力于攻克肝癌这一难题,前瞻性地提出研究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并把他觉得最好的学生——外科“一把刀”赵一涛派到这个研究领域。

只因为他觉得“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这句片中吴老说过的话,让我们记忆犹新。

还有他那放眼未来早抓人才的远见卓识,不拘一格举贤荐才的伯乐风范,鼓励后辈超越自己的博大胸怀,敢闯新路培养人才的大家气魄,深深感动了我们,也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还记得片中赵一涛在饭桌上埋头苦吃努力完成老师委派的“任务”,却意外的来了个峰回路转,如数家珍般介绍起吴孟超院士所获荣誉,最终解决困局时的画面吗?那时的我,由衷地佩服吴老的“慧眼”,但更多的是惊讶于他的不凡成就,以及在无数光环的照耀下,能依旧坦然面对,并未因荣耀而停步不前,而是一直在手术台上默默奉献着宝贵的生命的那份高尚医德,他无愧为我们大家的学习楷模。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是吴孟超院士的性格特点;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他的仁爱情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是他的崇高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种顽强斗志,也向我们呈现了一篇又一篇新的序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淡泊名利,才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望天外云卷云舒”。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吴孟超院士为自己的榜样,不忘初心,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努力奋斗。

我是医生观后感2017【篇二】2017年6月8日下午,中心党支部组织中心党员集中观看了影片《我是医生》。

20xx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精选

20xx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精选

20XX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精选独特的人格魅力,出众的医学才华,优秀的医德品格,让吴老先生成为医学界的精神楷模。

以下内容由师达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20XX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一】电影《我是医生》研讨会在上影举行。

95岁的吴孟超身着军装一出现,场内所有人起立致敬并鼓掌。

吴孟超在感谢电影主创的同时,也几度敬军礼,“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坚持做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中国医生,始终为人民服务。

”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吴孟超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

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

拍吴孟超的医者仁心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电影篇幅里不走寻常路。

导演谢鸣晓说:“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里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头皮有点发麻,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电影的方式去表现吴老的家国情怀。

”所幸,编剧黄丹抛开了常规的手术台救人套路,他总结了吴孟超一生的奋斗目标是:搞超前的科研,从根本上救治病人。

“这也是他医德、医术中的最闪光之处。

”《我是医生》中,吴孟超有句让人过耳不忘的台词:“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电影中,吴孟超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

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

现实中,由于癌症至今并没有攻克,赵一涛的质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间。

对此,吴孟超的回应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过橡胶,描过图纸,但自从拿起手术刀后便再没有放下。

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做多长不知道。

我要赶紧把科学院、研究院建好,把平台建好,再培养人才。

有人、有平台,基础研究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年总能解决问题。

观看我是医生心得感想

观看我是医生心得感想

Opportunity has a special affinity for prepared mind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观看我是医生心得感想观看我是医生心得感想1在上影集团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影片研讨会上,评论界一致认为,《我是医生》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主旋律英模人物传记影片,它突破了常规的创作模式,以平实的生活场景,让崇高变得平易近人。

这里摘录刊发部分评论家的发言。

紧贴真实,使人物具有稳固扎实的生活基底。

《我是医生》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人物传记影片,其中的科学精神、动人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的使用,在高妙的结合后达成感染力很强的观看效果。

影片始终“紧贴”传主的真实生活,台词对话质朴有趣,语句精到,同时包含丰富的人生况味。

虽然要表现的传主是事业卓著、感动中国的可敬老人,却始终赋予他不仅可敬,而且可感、可亲的真实、生动、完整人格。

影片中有这样的人物自述,“我是割胶人的儿子,父亲从小就夸奖我的手灵活。

用割胶刀,稳准快,后来就换成了手术刀。

”从割胶刀到手术刀,从橡胶林到手术台,大弧度联想的意象跨越使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人形象首先具有了稳固而扎实的生活基底。

作为一部上影出品的高艺术水准传记片,《我是医生》并未将伟大人物简单化,而是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着意展现吴老作为医生的日常。

有一处画面令人感动,观之难忘。

吴老和学生一起面对堆积的患者档案,那些虽然接受了成功的手术,却因为后发的扩散转移而“不在了”的病人。

身为医生的吴孟超为此在办公桌前特辟一个立柜,高高摞起故去的病患档案。

他用朴素至极的话语教育学生:科学是事实本身!哪怕是已经离开了世界的患者,好的研究仍然能够让他们的存在于医学推进上继续发挥作用!“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有一些过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

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室!”影片中,这句话和盘托出人物心迹,表现吴孟超院士作为一名伟大的医生,真正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是这部传记影片最值得重视的价值所在。

《我是医生》观后感(精选9篇)

《我是医生》观后感(精选9篇)

《我是医生》观后感(精选9篇)《我是医生》观后感篇1《我是医生》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人物传记影片,其中的科学精神、动人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的使用,在高妙的结合后达成感染力很强的观看效果。

影片始终“紧贴”传主的真实生活,台词对话质朴有趣,语句精到,同时包含丰富的人生况味。

虽然要表现的传主是事业卓著、感动中国的可敬老人,却始终赋予他不仅可敬,而且可感、可亲的真实、生动、完整人格。

影片中有这样的人物自述,“我是割胶人的儿子,父亲从小就夸奖我的手灵活。

用割胶刀,稳准快,后来就换成了手术刀。

”从割胶刀到手术刀,从橡胶林到手术台,大弧度联想的意象跨越使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人形象首先具有了稳固而扎实的生活基底。

作为一部上影出品的高艺术水准传记片,《我是医生》并未将伟大人物简单化,而是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着意展现吴老作为医生的日常。

有一处画面令人感动,观之难忘。

吴老和学生一起面对堆积的患者档案,那些虽然接受了成功的手术,却因为后发的扩散转移而“不在了”的病人。

身为医生的吴孟超为此在办公桌前特辟一个立柜,高高摞起故去的病患档案。

他用朴素至极的话语教育学生:科学是事实本身!哪怕是已经离开了世界的患者,好的研究仍然能够让他们的存在于医学推进上继续发挥作用!“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有一些过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

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室!”影片中,这句话和盘托出人物心迹,表现吴孟超院士作为一名伟大的医生,真正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是这部传记影片最值得重视的价值所在。

《我是医生》观后感篇2以吴孟超院士为原型拍摄一部人物传记影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观看影片之后,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优秀传记作品。

观片前,我也有一些想象,就是面对吴孟超院士,创作团队究竟会怎么拍?看完影片,我觉得整个创作是成功的,影片紧紧地抓住了我,使我这个熟悉吴孟超院士的观众也被影片的叙事所吸引。

吴孟超院士人生经历中,有很多故事和事迹,可能都能够成为这部传记片要追踪的内容。

医生党员观看我是医生观后感

医生党员观看我是医生观后感

20XX年医生党员观看我是医生观后感《我是医生》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人物传记影片,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医生党员观看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医生党员观看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一】20XX年6月8日下午,中心党支部组织中心党员集中观看了影片《我是医生》。

通过这部电影,我很受感动,看到了影片中一位八九十高龄的二军大外科医生、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老先生的先进事迹,看了以后除了震惊,有太多太多的感动和感想。

影片主人公吴孟超,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

抗战爆发后,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

今天,吴老已是有着几十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党员、老军人,90多高龄的他目前还站在临床第一线为肝癌病人主刀,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

肝癌是癌中之王,长期以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

吴老同肝癌斗争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仅4个月。

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长存活45年,这一纪录至今还没被打破。

每次一上手术台,性格温和的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很有霸气,被称之为不知疲倦的“开刀匠”,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剧中吴老女儿不幸患得肝癌,吴老亲自主刀,为女儿切除了肿瘤,走出手术室的那一刻露出的笑容让人难忘。

吴老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着高尚的医德。

吴老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民”,他每次接诊,都对病人亲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

他所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给患者减轻负担,一心为病人着想。

那么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着吴老,在九十岁高龄依然奉献于祖国的医疗事业我想吴老的精神力量就是来自于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也来自对外科医学的热爱和强烈的进取心。

吴老不光自己把一生心血花在了和肝癌的斗争上,对弟子也是要求严格,把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寄托在了年轻一代的身上,特别是赵一涛医生,最终离开自己最喜欢的手术台,到研究中心搞科研,吴老的那句话打动了他,“手术成功救治的只是一个人,如果研究成功了,救的那是成千上万的人”,吴老的精神不光打动了赵一涛医生,甘愿离开自己最喜欢又受人尊敬、风光的手术医生岗位,也打动了我们观看电影的党员同志们,作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一员的我,虽然和吴老救死扶伤、造福人类的科研有很大差距,但是并不妨碍学习吴老那一心向党、立志报国的赤子情怀,有勇攀高峰、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有奉献社会、倾心为民的高尚品格,有忘我工作、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

我是医生观后感

我是医生观后感

我是医生观后感《我是医生》观后感。

《我是医生》是一部以医生为主角的电视剧,通过展现医生在医院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向观众展示了医生们的辛勤与付出。

这部剧不仅展现了医生的工作状态,更深入探讨了医生们内心的挣扎与情感。

观看完这部剧后,我深有感触,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尊重。

首先,这部剧通过主角医生的视角,展现了医生在医院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

医生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病情和患者的家属。

他们时常需要连续数十个小时的值班,忍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

同时,医生们还要在医疗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这些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不易。

其次,剧中也展现了医生们内心的挣扎与情感。

医生们常常需要在生死线上挣扎,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

他们需要在病人的生命与死亡之间权衡,这种压力和挣扎让人心疼。

在剧中,医生们还要面对家庭和工作的矛盾,他们的内心挣扎和情感纠葛让人感同身受。

这些情节让我更加理解了医生们的心情,也更加尊重他们的职业选择。

最后,这部剧也展现了医生们对患者的关怀与付出。

在剧中,医生们不仅关注病人的病情,更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家庭情况。

医生们常常不辞辛苦地为患者服务,不计报酬地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这种对患者的关怀和付出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生们的职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观看《我是医生》,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尊重。

医生们的辛勤付出和职业精神让人感动和敬佩,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是人民的守护者。

希望这部剧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医生这个职业,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医生们的付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400字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400字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400字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一由上影集团出品的传记电影《我是医生》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这个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

这是一部有正能量的人物传记影片,其中蕴含了严谨的科学精神、充满着动人的情感,以及高超的医学手法。

尤其是影片没有喊口号,没有特意表现伟大,而所有的画面都让人非常的感动。

电影中的所有故事都来自于吴孟超院士的真实生活,描绘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每年完成200余台手术,与肝癌患者肝胆相照,一心投身医学发展的故事。

影片中吴老讲的背着病人过河是医生的职责所在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心中怀揣着救死扶伤的信念,驮着一位一位的病人过河,这种无私奉献的医患关系正是我们所提倡“以病人为中心”思想的完美体现。

这部影片在我眼前展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要以吴老为榜样,努力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医德医风。

我要坚持从本身做起,努力改善服务,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加强医患沟通;从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行为、每句语言做起,本着服务热情、语言文明、工作快捷的原则,构成细致严谨的优良服务行为准则,并在实践中更加完善。

从我庄严地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来,坚决拥护党的英明领导,积极向党靠拢,争取在思想上先入党,在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现在正处于党对我的考察期,我知道自己距离一名正式的党员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我更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向片中吴老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更好地为国家、为党、为人民作贡献。

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二6月8日下午,单位组织观看吴孟超院士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吴老传奇的一生就这样在我们眼前揭开了面纱。

【精编范文】201X年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5页)

【精编范文】201X年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X年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我是医生》的成功在于,它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伟大,同时将一幅发展中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在观众面前,让人触摸到了时代的脉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X年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本文!201X年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一】201X年6月8日下午,中心党支部组织中心党员集中观看了影片《我是医生》。

通过这部电影,我很受感动,看到了影片中一位八九十高龄的二军大外科医生、201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老先生的先进事迹,看了以后除了震惊,有太多太多的感动和感想。

影片主人公吴孟超,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

抗战爆发后,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

今天,吴老已是有着几十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党员、老军人,90多高龄的他目前还站在临床第一线为肝癌病人主刀,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

肝癌是癌中之王,长期以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

吴老同肝癌斗争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仅4个月。

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长存活45年,这一纪录至今还没被打破。

每次一上手术台,性格温和的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很有霸气,被称之为不知疲倦的“开刀匠”,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剧中吴老女儿不幸患得肝癌,吴老亲自主刀,为女儿切除了肿瘤,走出手术室的那一刻露出的笑容让人难忘。

吴老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着高尚的医德。

吴老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民”,他每次接诊,都对病人亲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

他所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给患者减轻负担,一心为病人着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医生观后感
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6月8号下午,在单位领导的组织下观看了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影片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这个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

全片充满了吴老对患者、同事、家庭的关爱,让我看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孟超可敬、可亲、可学的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让我深受教育。

电影中,吴老每次查房检查病人时,都和蔼可亲、视病人如亲人;面对为了给女儿肝移植而那么努力的母亲,哪怕成功的几率非常小,他也毅然决定亲自给手术保驾护航,虽然最后的结果非常无奈,但他的这份仁德之心病人真切的感受到了。

出院后还会给他寄卡片,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是医生并没有治愈他的疾病,他还是真心的感谢医生。

电影中,吴老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

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

但是吴老告诉他:“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这不仅体现出了吴老领先的专业头脑,更体现出了他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电影中,吴老更是要亲自为自己的女儿手术,他说“在
手术台上,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儿,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而我是最了解这个病人病情的主刀医生,仅此而已。

”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者生命攸关,“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充分说明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医者的任重道远。

所以对于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增进人类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医治病人疾痛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责任和神圣义务。

我们要把解除病人痛苦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主动、热枕地做好工作;也更会在防病治病工作中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在调节和病人、和社会的关系中自觉履行医德规范。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严于律己,立足自身的岗位的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风范。

对于我们全科医生而言,要不断完善自我,抓住上海卫生综合改革的契机,全身心投入社区医疗的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有这样一位老人,89岁仍奋战在无影灯下,以每年将近200台手术的数量为患者带来生的
希望。

有这样一位老人,几十年守“拙”不变,坚持手动缝合创口,坚决不用吻合器,为患者节省每一分钱。

还是这位老人,他总要赶在病人麻醉前,意识尚清楚时去问候,几句寒暄或是简单把脉,却会鼓励起病人的斗志。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他——就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医生!
看了《我是医生》的电影之后,我深深的感触到——吴孟超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

根据我的了解吴孟超医生至今仍然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

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

就如上述所说的,吴孟超是一个极其伟大的人,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工作也是很普通,可是他却能坚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成就自己的事业,这就说明在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不仅如此,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性格特点,也是他成就事业的内在原因,他成功的
事业和人生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吴孟超医师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在肝胆外科事业上,他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人生,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才能够驶向成功的彼岸。

吴孟超医师从医68年以来,直到如今已经89岁了他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

在他的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病人至真至诚的态度和细腻入微的照顾,吴孟超医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对忠诚使命、献身使命做了最好的诠释,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努力向吴孟超医师学习,学习他的创新精神;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学习他把普通的工作不普通对待的精神;学习他坚持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作为一名医院工作人员,我们要时刻为一线的同事们着想,为广大的患者着想,严于律己、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并像吴孟超医师一样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回报给人民。

在《我是医生》中,吴孟超有句经典的台词仍然在我的耳边回绕:“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作为一名党员,我会牢牢记住这句
话,在自己本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更多更多的病人带去健康的福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