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重点文言现象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词类活用:
名词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负而前驱 前:向前
仓皇东出 东:向东
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雠通仇,仇敌。 无通毋,不要。
一词多义: 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自告奋勇(表明,要求) 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 其后用兵(代词,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与 与尔三矢(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 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 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或未易量(容易) 以乱易整(代替) 寒暑易节(交替)
古今异义词: 至于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从事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是XXX为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

最后XXX有个总结。

XXX在文章最后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XX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

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

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

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XX最高统治者看的。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知识点重点实词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2.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3. 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4.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莫:没有谁5. 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重点虚词1.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2. 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 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2)名词作状语1. 负而前驱前:向前2. 仓皇东出东:向东3. 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 乱者四应四:在四面3)动词作名词1. 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2. 泣下沾襟泣:泪水4)使动用法1.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2. 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5)形容词作动词1.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乱:作乱6)形容词作名词1.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古今异义1. 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 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 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 负而前驱前驱:(古义)走在队伍的前面(今义)前导,先锋队伍,先行者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5、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揣测语气) 文言句式1. 判断句梁, 吾仇也; 燕王, 吾所立此三者, 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2.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请其矢,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 省略句(庄宗) 还矢(于) 先王, 而告(之) 以成功以三矢赐(于) 庄宗而告之曰(庄宗) 请其矢, 盛(之) 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 伶人也哉(庄宗)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 庙4. 被动句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 固定句式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整理伶官传序翻译及知识点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整理伶官传序翻译及知识点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整理伶官传序翻译及知识点《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伶官传序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伶官传序翻译及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伶官传序翻译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一、引言伶官传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一种,描写了明朝中后期伶官的生活,成为了研究明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本文将在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整理伶官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对于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伶官传的主要内容伶官传主要讲述了明代中后期伶官的生活轨迹。

其中,主人公徐天宝是一个著名的伶官,他的经历生动地展示了伶官的起伏和命运。

故事围绕徐天宝的成长和奋斗展开,揭示了伶官们在明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伶官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伶官的起源和背景伶官起源于唐代,是演艺人员的一种称谓,随着时间的推移,伶官的地位逐渐提高。

在明代中后期,伶官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群体,在宫廷和社会上广泛活动。

2. 伶官的生活和职责伶官的生活十分辛苦,他们需要经历艰苦的训练和排演。

作为演员,伶官需要掌握各种表演技巧,包括舞蹈、歌唱和说唱等。

他们不仅在宫廷上演出,还为民间举办各种演出活动。

3. 伶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伶官在明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演出活动不仅提供了娱乐,也成为了宣传文化、宣扬政治理念的工具。

伶官时常受到官员和文人的赏识和追捧,他们的表演技艺也成为了时尚潮流。

4. 伶官传的艺术价值伶官传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绚丽多彩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上。

作者用丰富的语言描述了伶官的生活和表演,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明代伶官的繁荣和辛酸。

三、伶官传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伶官传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对古代社会的一种记录和反映。

它揭示了伶官们的辛酸和付出,展现了他们在明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它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传承与发展伶官传记录了伶官们的表演技艺和才艺,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代的戏曲和表演艺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社会心理的抒发伶官传是一部描写伶官生活的作品,其中融入了作者对古代社会弊端和不公现象的关注和抒发,对于古代社会的不公和压迫提出了质疑,对于社会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伶官传是明代戏曲家李时中所撰写的一部记录戏曲演出艺人的传记。

作为一部典型的文言文著作,伶官传的语言风格固然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但其经典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风格依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下面就是本文的重点,从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修辞几个方面总结伶官传序的相关知识点。

一、词汇1、尚、自、方:伶官传序中有多处使用到这些词语。

尚表示“仍然”、“更加”、“尤为”等意思;自表示“自己”、“自然”、“确实”等意思;方表示“刚刚”、“才刚”等意思。

这些词语的使用增强了语气的感染力,体现出文言文的精准表达特点。

2、屈、曲:伶官传序中屈与曲同为形近词,屈表示“卑躬屈膝”、“屈就追随”等含义,而曲则表达“曲从”的意思。

这两个词语中,屈更贴近“奴仆”的意味,曲则更适用于“符合圆融”的语境。

3、鼓、钲:鼓指的是鼓乐,也有击鼓、扬鼓、祷鼓等多种含义;而钲则是指类似于锣的打击乐器。

与现代汉语相应的乐器名称不同,文言文中描述乐器的用词更为单一,但却更加精确。

二、语法1、於、为、者:於为者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於的用法比较广泛,既可以表示“在”的状态,也可以表示“进行中”的动作;而为则表示动作的“实施者”或者“目的”;者则表示主语或客体。

这些词语通常放在名词或动词前面,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简明扼要。

2、方、不、亦:在伶官传序中,方、不、亦常常放在句首,表示说话者在疑问、肯定、否定等方面的态度。

方表示“刚刚”、“刚才”等含义,也可以表示陈述事实的语气;不表示否定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疑问的语气;亦表示肯定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语气的加强。

这些词语的使用非常灵活多样,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3、之、乎、吗:在文言文中,之、乎、吗等是用来表达疑问或者加强语气的语助词。

之在现代汉语中用法减少,但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在动词或名词之后;乎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气助词类似,但在文言文中常常用于疑问句的末尾;而吗则与现代汉语中的“吗”语气助词相似,用于问句之后,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表达疑问的作用。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知识点重点实词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2.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3. 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4.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莫:没有谁5. 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重点虚词1.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2. 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 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2)名词作状语1. 负而前驱前:向前2. 仓皇东出东:向东3. 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 乱者四应四:在四面3)动词作名词1. 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2. 泣下沾襟泣:泪水4)使动用法1.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2. 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5)形容词作动词1.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乱:作乱6)形容词作名词1.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古今异义1. 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 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 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 负而前驱前驱:(古义)走在队伍的前面(今义)前导,先锋队伍,先行者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5、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揣测语气) 文言句式1. 判断句梁, 吾仇也; 燕王, 吾所立此三者, 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2.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请其矢,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 省略句(庄宗) 还矢(于) 先王, 而告(之) 以成功以三矢赐(于) 庄宗而告之曰(庄宗) 请其矢, 盛(之) 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 伶人也哉(庄宗)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 庙4. 被动句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 固定句式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重点文言现象

伶官传序重点文言现象

《伶官传序》一、实词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原:推究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逸豫可以亡身逸郁:安乐岂非人事哉人事:人力、人为可以知之矣以:凭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世言:世人传言二、虚词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前:向前仓皇东出东:向东一夫夜呼夜:在夜里2、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3、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4、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四、古今异义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五、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固定句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
一、实词
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原:推究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
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
逸豫可以亡身逸郁:安乐
岂非人事哉人事:人力、人为
可以知之矣以:凭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世言:世人传言
二、虚词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负而前驱前:向前
仓皇东出东:向东
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2、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3、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
4、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四、古今异义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五、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固定句式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