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江南的冬景》教案-范文模板 (6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范文

江南的冬景教案范文下面是由出guo的江南的冬景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教学目标:1. 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 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在黑板上书写文题:《江南的冬景》。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一)、读准字音:涮羊肉 (shuan) 蛰居(zhé) 曝背(pu) 闽粤(yue) 胸襟(jin)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煮茗míng 丰腴(yú)(二)、多音字:jian 间或 jia 夹袄 yun 晕头转向间夹晕jian 中间 jia 夹菜 yun 月晕zhuo 着落 bo 剥削阶级着 zhao 着凉剥zhe 沿着 bao 剥皮zhao 着数三、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一)、作者简介: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
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
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
他于是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
回国后参加《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
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范文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暖阳明媚”、“江南水乡”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江南的冬景》。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江南地区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江南地区的冬天有什么印象?”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江南的冬景》。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暖阳明媚”、“江南水乡”等。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总结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举例解释并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培养合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分享《江南的冬景》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天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江南的冬景》教案范文

《江南的冬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2)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观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理解和描述;(2)学生对作者写作风格和文学价值的欣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江南的冬景》文本;2. 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相关的背景资料或地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江南地区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江南冬季景观的兴趣;(2)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江南的冬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讨论与表达:(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江南冬季景观的观察和描述。
4. 欣赏与分析:(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描写方法;(2)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学价值。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江南的冬景》,写一篇关于江南冬季景观的短文;2. 调查和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冬季景观,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描写江南冬季的文章或诗歌,进行对比学习;(2)学生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实地考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地区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冬季景观;(2)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回来后进行分享。
人教版《江南的冬景》教案-文档资料

人教版《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概括能力和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3、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4、加强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2、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鲜明,颇具才情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小说和散文最为突出,游记散文更是别具特色。
同期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郁达夫先生游记散文的特点是“文中有画”。
今天,就让我们在郁达夫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江南的冬景图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的情致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思考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1、在郁达夫的笔下,江南的冬景具有哪些特点?请用文中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可爱”、“明朗”、“饱觉生气”、“悠闲”、“迷人”、“美丽”(板书)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摹了江南冬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为这几幅图命名。
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第五自然段:午后冬郊图、江南山野图、江南植物图第七自然段:农村冬雨图、微雨寒村图第八自然段:江南雪景图第九自然段:旱冬散步图、晴日郊外散步图(这一图景可以忽略)三、文本研读:作者为我们描摹了各具妙处的江南冬景图,面对这几幅图画,不同的读者自然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这几幅江南冬景图,从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幅,并说说你最喜欢的原因。
此处一定要灵活安排读书。
(这一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点拨。
研读时要结合文本,老师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①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②这些景物有何特点?③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④作者感受如何?⑤你的感受如何?)1、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北国的冬天,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人们“蛰居异境”;江南的冬天呢,清早,白色的晨霜铺了薄薄的一层,太阳一出来,和煦温暖,鸟雀欢唱,(老师刚刚看到你听得很专注,你能跟我说说听了他读这一段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老翁小孩曝背谈天,其乐融融,多么惬意,叫人不禁想起《桃花源记》中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学习目标:篇一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必修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
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
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
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
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
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郁达夫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对比、避实就虚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特色。
- 感受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避实就虚的写作手法来突出江南冬景的特点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江南冬季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谈谈对江南冬季的印象,引入课题《江南的冬景》。
2.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作者郁达夫,让学生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写作风格。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教师领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4. 精读赏析- 学生自行朗读喜欢的段落,并分享原因。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对江南的冬景情有独钟?我们应该如何像作者一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6.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以及文章的语言特色。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季的短文。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作者郁达夫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5篇

《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5篇篇一:《江南的冬景》教案篇一一、课前准备1、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思考“文本研习”中第1、3、4、小题。
2、学生思考《学习与评价》上“谛听天籁”板块中“归纳•整理”和“思考•感悟”1、3小题。
对照【积累运用】中的习题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一)专题内涵解析 1、专题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专题组成元素: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
3、第一版块“谛听天籁”——对自然纯美的注视;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由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第三版块“湖山沉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煮茗蛰居曝背亘古摩登闽粤皮袍(míng) (zhé) (pù) (gèn) mó dēng mǐn yuèpípáo 煊羊肉赭色绿林豪客丰腴远阜冬霖乌篷(xuān)(zhě) (lù) fēngyúyuǎn fùdōng lín wū péng 乌桕恣意谛听正月喧哗月晕晕头转向(jiù) (zì) (d ì) (zhēng)xuān huá(yùn) (yūn) 槎桠剥花生剥削搁下搁不住间或中间(cháyā)(bāo)(bō)(gē) (gé) (jiàn) (jiān) 夹衣夹层莫名其妙铭记在心(jiā) (jiá) (说出) (刻)(三)郁达夫简介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四)从《江南的冬景》中看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教案范文

《江南的冬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
(2)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观特点和风土人情。
(3)学会欣赏和描述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观察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江南的冬景》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特点和风土人情。
3. 欣赏和描述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
(2)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观特点和风土人情。
(3)学会欣赏和描述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的理解和运用。
(2)对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观察和描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江南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2)展示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江南的冬景》。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3. 观察与描述:(1)学生观察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观图片或视频。
(2)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景观,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观特点和风土人情。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和表达情况。
教学资源:课文《江南的冬景》,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小组讨论的记录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特点和风土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概括能力和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3、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4、加强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四、教法设计:
朗读、赏析、比较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郁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鲜明,颇具才情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小说和散文最为突出,游记散文更是别具特色。
同期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
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郁达夫先生
游记散文的特点是“文中有画”。
今天,就让我们在郁达夫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江南的冬景图画,去体味浸
蕴其间的浓郁的情致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思考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
1、在郁达夫的笔下,江南的冬景具有哪些特点?请用文中的语言加以概括。
“可爱”、“明朗”、“饱觉生气”、“悠闲”、“迷人”、“美丽”(板书)
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摹了江南冬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为这几幅
图命名。
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
第五自然段:午后冬郊图、江南山野图、江南植物图
第七自然段:农村冬雨图、微雨寒村图
第八自然段:江南雪景图
第九自然段:旱冬散步图、晴日郊外散步图(这一图景可以忽略)
(三)研读文本,吟咏赏析(出示幻灯片)
作者为我们描摹了各具妙处的江南冬景图,面对这几幅图画,不同的读者自然
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这几幅江南冬景图,从中选取你最喜
欢的一幅,并说说你最喜欢的原因。
此处一定要灵活安排读书。
(这一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点拨。
研读时要结合文本,老师建议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①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②这些景物有何特点?③运用了
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④作者感受如何?⑤你的感受如何?)
1、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
北国的冬天,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人们“蛰居异境”;江南的冬天呢,清早,白色的晨霜铺了薄薄的一层,太阳一出来,和煦温暖,鸟雀欢唱,
(老师刚刚看到你听得很专注,你能跟我说说听了他读这一段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老翁小孩曝背谈天,其乐融融,多么惬意,叫人不禁想起《桃花源记》中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给人感觉很温馨。
人在这样的风景中,人也
成了优美的风景,作者运用比较手法,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温和晴暖和“可爱”。
(板书:运用比较)---自由地朗读,享受江南冬景的这一份的惬意和可爱!把你
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充分带到文中再朗读一遍!
顺带提问:文中还有哪几段运用了比较手法?
明确:第三自然段,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相比较,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第四自然段,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相比较,突出江南的冬天有些冬意;第六、九自然段,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相比较,突出晴和的特点。
怀着一颗寻美赏美的心,让我们继续欣赏品味文中更多的美景。
2、第五自然段:午后冬郊图、江南山野图、江南植物图
风和日暖的午后,青天碧落之下,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的白色的芦花、保持三个
月以上生命的红叶、着在枝头的一点一丛的雪白的乌桕子、顶部赭色、根部带
点绿意的小草,让人“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作者抓住
色彩,点染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板书:色彩点染)
此情此景之下,作者不由得吟起了雪莱的诗句“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
会来”。
而老师想到了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想到
了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你看,萧瑟的秋冬景,在他们笔下,却都充满了生
机!
你能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文字读一下吗?女生感谢你深情的朗读。
你读得就如同这江南的冬景一样的优美
继续品味,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研读的成果吧!
3、第七自然段:农村冬雨图、微雨寒村图
小桥流水,细雨月晕,乌蓬茅屋,宁静而柔和;一个小村子,三五人家,几个酒客,悠闲而洒脱。
所有的景象都笼罩在微雨中,一幅画面跃然纸上,作者此时
俨然成了一位画家,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洒上细雨”、“加上背景”、“点些景致”、“添”、“还可以加”、“画”,一系
列动词,运用绘画手法“洒、加、点、添、画”进行涂抹,一层层、一笔笔、
一点点把我们引进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幻境,为我们淡笔勾画出一幅情景交
融的水墨画。
(板书:淡笔勾画)
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
悦之情,作者在朴素淡雅、朦胧悠远之景中,寄予的是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
悠闲洒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