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欣赏和评价江南的冬景,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抒情的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江南的冬景。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江南的冬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对江南冬景的了解和感受。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江南的冬景》。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词语解释:(1)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分享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4. 修辞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5. 欣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江南的冬景。

(2)学生分享对江南冬景的评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江南的冬景》朗读给家长听,并背诵给家长听。

2.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张江南的冬景图片,用文字描述其美丽之处,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描述江南冬景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2)学生分享对不同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江南的冬景》,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和文化特色,提高对我国地理气候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江南的冬景》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江南冬景的特点,联系实际,了解江南地区冬季的气候和文化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运用的一系列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江南冬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预习《江南的冬景》,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冬季的气候特点,引发对江南冬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江南的冬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江南冬景的特点,联系实际,了解江南地区冬季的气候和文化特色。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江南冬景的认识和感悟。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江南冬景的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其他季节的景色,进行季节对比,加深对江南冬景的认识。

2. 邀请当地长者或专家,进行访谈,讲述江南冬景的历史变迁和人文特点。

七、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绘画创作,展示对江南冬景的认识和感悟。

2. 举办江南冬景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情感。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描绘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冬景的美,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欣赏江南冬景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江南地区的冬景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江南的冬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析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冬景的美和作者的写作特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景的短文,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的基本内容,了解江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色。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江南冬景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江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优美文字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江南的冬景》是一篇描写江南地区冬季景色的散文,通过作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冬景的独特魅力。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绘江南冬景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南冬季景色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描写的细节。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意图。

3.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地冬季景色的短文。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江南的冬景》5.2 图片资源:江南冬季景色的图片5.3 参考资料:有关江南地区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的相关资料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光线充足,适宜阅读和写作。

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学习目标:篇一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必修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

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

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

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

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

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5篇

《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5篇

《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5篇篇一:《江南的冬景》教案篇一一、课前准备1、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思考“文本研习”中第1、3、4、小题。

2、学生思考《学习与评价》上“谛听天籁”板块中“归纳•整理”和“思考•感悟”1、3小题。

对照【积累运用】中的习题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一)专题内涵解析 1、专题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专题组成元素: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

3、第一版块“谛听天籁”——对自然纯美的注视;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由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第三版块“湖山沉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煮茗蛰居曝背亘古摩登闽粤皮袍(míng) (zhé) (pù) (gèn) mó dēng mǐn yuèpípáo 煊羊肉赭色绿林豪客丰腴远阜冬霖乌篷(xuān)(zhě) (lù) fēngyúyuǎn fùdōng lín wū péng 乌桕恣意谛听正月喧哗月晕晕头转向(jiù) (zì) (d ì) (zhēng)xuān huá(yùn) (yūn) 槎桠剥花生剥削搁下搁不住间或中间(cháyā)(bāo)(bō)(gē) (gé) (jiàn) (jiān) 夹衣夹层莫名其妙铭记在心(jiā) (jiá) (说出) (刻)(三)郁达夫简介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四)从《江南的冬景》中看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激发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的冬景。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第二章:江南的冬景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的特点和特色。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冬景的特点,如温暖的气候、雾蒙蒙的景色等。

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冬景的特色,如水乡的船只、雪中的梅花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介绍江南冬景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特色。

学生观察江南冬景的图片或视频,并进行描述和分享。

第三章:江南的冬季活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冬季的传统活动和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兴趣。

3.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地区冬季的传统活动,如划船、赏灯、猜灯谜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活动的文化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江南地区冬季的传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化和意义。

学生参与模拟这些活动的互动游戏或活动。

第四章:江南的冬季美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冬季的特色美食。

培养学生的品尝和评价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地区冬季的特色美食,如汤圆、年糕、糖葫芦等。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和口味特点。

4.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江南地区冬季的特色美食,引导学生关注其制作过程和口味特点。

学生品尝这些美食,并进行评价和分享。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江南冬景的特点和活动。

激发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江南冬景的特点和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冬景与其他地区冬景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江南冬景的特点和活动,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冬景与其他地区冬景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行拓展讨论。

第六章:江南冬景的文学描绘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在文学作品中的描绘。

《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江南的冬景》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色。

教学内容:1. 向学生简单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冬季景色的变化和特点。

教学方法: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色。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看法和经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对江南冬景的描述和感受。

第二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段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描绘。

2. 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注意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分析和感悟。

第三章:作者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作者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作者的了解和评价。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作者的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对作者的描述和评价。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江南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2. 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文化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文化背景的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对文化元素和文化意义的描述和分析。

第五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许小花
设计指导思想:
“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中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
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
然之美。

本文的课堂设计,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
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
情感。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
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
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
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感受能力和通过文本阅
读感知、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2、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
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2、学习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
韵。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
1、字音:
涮羊肉(shuà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yā)
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泊船(bó)月晕(yùn)
2、自读课文,思考:
a、文本哪些段落直接写了江南的冬景?
b、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尝试着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提示:可直接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为什么说青年画家一定要读郁达夫的散文呢?其散文和画画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散文,去领略其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二、课前思考检测
课前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问题,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读效果。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文本哪些段落直接写了江南的冬景?
明确:2、5、7、8、9
再看第二个问题: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尝试着给每一
幅画面命名。

明确:曝背谈天图
冬郊植被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冬日散步图
总结: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
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藏生机的大地,
雨中的迷蒙,雾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钟爱。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落实教学重点,并突破难点
上述五幅画面,同学最喜欢哪一幅?
(估计学生喜欢的会大致集中在“冬郊植被图”,“寒
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这几幅画面中,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由朗诵。


合作探究:同学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赏析文本中的这
三幅画面,提示: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冬郊植被图赏析
1、所写之景: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树、雪白的乌桕籽、赭色的野风和日暖的午后、碧蓝的青天。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蕴含生机。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升级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描绘、浓墨重彩。

这幅画面所写景物色彩对比鲜明,赏析时应特别注意。

拓展阅读: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投影显示)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

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

面对美景,诗人心境恬静欢快。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诗(投影显示)
赏析:秋山红叶似火,山巅白云飘飘,晚霞鲜艳夺目。

红叶与晚霞交映,暮霭与寒山共色。

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细树、乌蓬茅屋酒客
(长桥、乌蓬小船、细雨、灯晕)
2、景物特点:色彩朴素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悠闲、洒脱、得失俱亡。

4、所用手法:(淡笔写意)虚实相生、侧面烘托。

虚实相生是营造意境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本画面中,“秋收过后”是时间,“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的小村子”是地点,“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等构成了冬日农村图景,是实景。

在这个实景上,作者“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月晕”这些虚景,使实在的冬日农村图景具有了“微雨寒村”的意境。

拓展阅读:
唐五代李涉的《井栏砂宿夜遇客》诗:(投影显示)“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赏析:杀人如麻的绿林豪客在潇潇暮雨笼罩下的一片静谧、极富诗意的江村中,也变得温文尔雅起来。

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微雨寒村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
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

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学生进行想象再造
师:作者巧用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使文章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镜里,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村童弄雪。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巧妙引用,写意传神。

学生齐读这三个文段。

四、布置作业:想象作文
刚才大家一起分析了你们最喜欢的三幅画面,感受了其中的意境美,难怪国画大师刘海粟会那样说了。

学语文一定要学以致用:布置一个作业:以《家乡的……》(秋天、冬天等)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

(附)板书设计: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呢?根据刚才归纳的几幅图画
将本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曝背谈天图
形散冬郊植被图神聚
寒村微雨图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景物描写)江南雪景图(悠闲愉悦的心情)冬日散步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