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损害260例临床探讨

合集下载

新生儿窒息多功能损伤临床论文

新生儿窒息多功能损伤临床论文

新生儿窒息多功能损伤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55-01【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所致的多器官功能损伤及其相关因素,降低窒息后的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

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10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按照窒息严重后果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58例)和重度窒息组(42例)。

检查所有患者重要器官(心、脑、肝、肾、肺、肠、胃)的功能,并对围产期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轻度窒息组患者的多器官损害率为44.8%,重度窒息组为76.2%,发生率在两组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即以上因素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不相关。

而宫内压迫、羊水污染及脐带因素的χ2值分别为6.35、7.84、7.26.所对应的p值均<0.05,.即宫内压迫、羊水污染及脐带因素与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窒息。

窒息可引发酸中毒,二者共同引发集体产生“潜水”反射[3],为保证机体重要脏器的血供,体内血液可进行重新分布,但是一旦机体严重缺氧代偿反应会丧失,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这与本组研究结果:新生儿窒息越严重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的结果相符合。

另外本组研究显示新生儿窒息发生后个重要脏器按功能损害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脑损伤,心脏损伤,肝损伤,肺损伤,胃肠损伤,肾脏损伤,这与相关研究中[4]脑损伤,心脏损伤,胃肠损伤的顺序想接近。

本组研究中肾损伤发生率较低,考虑可能与本组研究中使用的肾功能检验试剂敏感性较低有关。

这一结论也提示我们,提高实验室检验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降低。

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进一步恶化,最终危及患儿生命的可能的发生率。

各脏器中脑损害方胜率最高,考虑与脑组织对杨缺乏敏感程度最高有关。

另外,脑组织损伤的发生还可能与细胞凋亡、钙超载或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等机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护理姜云仙【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不同脏器的损害程度并总结多脏器损害的护理要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9年6月入住我科的新生儿窒息患儿239例,并对并发脏器损害的18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轻-中度窒息以脑、肾、心脏损害为主,重度窒息以肺损害为主.在多脏器损害126例(52.72%)中,发生重度窒息97例(72.12%),明显高于轻-中度窒息.结论:由于新生儿窒息会并发脏器损害,作为儿科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同时要求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1(008)012【总页数】2页(P96-97)【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脏器损害;护理【作者】姜云仙【作者单位】2120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型酸中毒[1]。

窒息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国内有关报道,其发生率占活产婴儿数的5% ~10%,病死率占活产新生儿死亡率的30%[2,3]。

新生儿发生严重窒息缺氧时,可造成机体各脏器缺血、缺氧,导致脏器功能损害。

本文总结了239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发生脏器损害180例(75.31%),对不同脏器的损害进行临床分析,并总结了护理要点。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新生儿窒息患儿239例,男145例,女94例。

出生时间<1 h 96例,24 h内112例,>24 h 31例。

孕周≤37周47例,38~42周167例,>42周25例。

其中轻-中度窒息患儿104例,重度窒息患儿135例,分别占窒息儿的43.51%、56.49%。

1.2 方法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胸片、血糖、血气、血电解质、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心电图、头颅CT检查,并给予窒息后复苏及积极综合治疗。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252例分析的开题报告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252例分析的开题报告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252例分析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和意义: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是指胎儿或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缺氧,导致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严重疾病。

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村地区,新生儿窒息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三分之一以上。

同时,虽然新生儿窒息的存活率有所提高,但多脏器功能损害(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存活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以上。

因此,对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及早制定有效的诊疗方案,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并探讨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某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治疗方法、并发症以及预后进行分析。

主要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孕龄、胎位、分娩方式、分娩时产妇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血气分析结果、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胸部X线征象、脑电图和B超结果、采取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对252例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进行分析,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2.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3.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孕龄、胎位、Apgar评分、治疗方法等;4. 针对预后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本研究可以为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吕岩【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organ function damage in neonatal asphyxia. Methods 120 patients of neonatal asphyxia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0 to April2014,analysed the clinical data. Results A total of 96 cases of neonatal asphyxia had organ damage,accounting for 8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neonatal asphyxia.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organ damage was 53.3%,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incidence was 16.6%,the incidence of liver damage was 31.6%,the incidence of renal damage was 35%,lung injury incidence was 41.6%,heart injury incidence was 46.6%,the incidence of brain damage was 69.1%. The multiple organ function damage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asphyxia rate was 69.4%,the fatality rate was19.4%,and mild asphyxia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rate was 33.3%, the fatality rate was 18.75%.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We should be strengthen perinatal health care, improve the new resuscitation and resuscitation of neonatal asphyxia,reduce the rate of decrease.%目的:对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损害的临床观察 黄经纬

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损害的临床观察   黄经纬

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损害的临床观察黄经纬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

方法:对所选取10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出现几率和各类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100例新生儿窒息中并发多脏器损害41例,出现几率为41.0%,其中重度窒息中产生多脏器损害的几率显著高于轻度窒息,多脏器损害的出现和窒息程度、分娩状态、孕周、宫内窘迫、Apgar评分以及是否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出生血气分析PH<7)密切相关。

结论:临床中需要提高围产期保健措施,预防窒息,及时合理复苏并且在复苏之后加强监护,从而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出现。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多脏器损害;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212-02由于最近几年以来,新法复苏的开展与普及,对于窒息之后多脏器损害的认识出现提升与重视,窒息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是存活患儿的远期生存质量遭受影响,非常容易出现严重后遗症,包括癫痫与脑性瘫痪等。

脑损害属于窒息损害中最重要的脏器,和脑部对缺氧的敏感度、和钙超载、凋亡、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密切相关,脑损伤之后,患者的心肺损伤会引发组织缺氧缺血、酸中毒,毛细血管通透性提升,导致胃肠、血管以及肾损伤加重,胃肠损伤不可忽视,窒息之后产生呕吐、腹胀以及体重增长缓慢和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相关[1-2]。

本文选取10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出现几率和各类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所接诊的新生儿窒息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20例,其中孕周时间低于37周15例,37周到42周60例,高于42周25例;100例患者自然分娩80例,异常分娩20例。

采取5分钟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进行诊断。

1.2 方法对所选取10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出现几率和各类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

新生儿窒息后酸中毒与多脏器功能损伤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窒息后酸中毒与多脏器功能损伤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窒息后酸中毒与多脏器功能损伤相关性分析对于新生儿窒息后的酸中毒及多脏器功能损伤,一直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病症。

本文将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新生儿窒息后酸中毒是由于窒息引起的呼吸性及代谢性酸中毒。

窒息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细胞无氧酵解代谢增强,使得乳酸生成增加,这种情况称为代谢性酸中毒。

在此基础上,由于呼吸道受阻,身体无法排出二氧化碳,使得血液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血液变酸性,这种情况称为呼吸性酸中毒。

酸中毒会引起血液pH值下降,导致心肌抑制,血管扩张等问题。

多脏器功能损伤常常与新生儿窒息有关,其中较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表现为智力发育受限、癫痫、行为异常等,而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则表现为心肌功能受限导致心衰、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后酸中毒和多脏器功能损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酸中毒导致身体内的重要组织细胞受损,包括心肌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等,从而使得这些细胞无法正常的工作。

此外,酸中毒还会导致凝血酶活性升高,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使得心脏的负担增加,引起心肌损伤。

这也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功能损伤的原因之一。

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新生儿窒息时不仅需要及时的纠正酸中毒,同时还需要积极的预防多脏器功能损伤。

早期预防和治疗酸中毒对于预防多脏器功能损伤很重要。

由于酸中毒是一种可逆性改变,因此针对酸中毒的治疗通常是有效的。

一旦酸中毒得到治疗,就可以减少多脏器损伤的风险。

此外,尽早恢复新生儿呼吸道的通畅是预防心肌损伤的重要一步。

总的来说,新生儿窒息后酸中毒和多脏器功能损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酸中毒成为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在治疗新生儿窒息时应该注重积极治疗酸中毒,以及早期预防和治疗多脏器功能损伤。

评价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护理效果

评价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护理效果

评价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护理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出生后立即或短时间内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导致机体氧供不足而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状态。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多器官功能损害是指窒息导致各个器官的功能受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都可能受到影响。

针对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在传统护理中,往往是分别针对不同器官或症状进行治疗,但这种分治的方式容易忽视动态整体的变化和相互影响,整体护理的提出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整体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整体健康状况,采取综合性、多学科的护理手段,以达到全面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护理效果,希望通过对比传统护理方式,评价整体护理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护理效果。

针对新生儿窒息和多器官功能损害这两种常见的临床情况,通过整体护理的应用,探讨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通过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方案。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为提高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为优化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整体护理在不同疾病情况下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数据支持,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1.3 意义通过评价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护理效果,可以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总结,指导护士和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评价整体护理的效果还可以为相关疾病的防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推动整体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为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10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10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摘要】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多发病。

母体和胎儿之间血液循环以及气体交换障碍,血氧浓度降低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

重度窒息可导致全身多器官系统损伤,造成新生儿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合理、有效的紧急复苏是抢救新生儿成功与否的关键。

早期的抢救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系统损害,降低新生儿后遗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本文在研究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004-02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婴儿出生1min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受到抑制伴有呼吸循环障碍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常见病。

目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机制是医学界研究的方向。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缺氧、酸中毒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加之Ca2+d内流,大量生成氧自由基,从而引起多器官系统损害,其中以脑、心、肾、肺多见,也可在肝、胃肠道等器官出现。

新生儿窒息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新生儿伤残,甚至死亡。

本文从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机制、多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报告如下。

1.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机制1.1 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组织损伤新生儿窒息早期机体为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而发生血流重新分布。

随着窒息的发展,缺氧、酸中毒和心肌缺氧导致心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脑血流灌注减少,引起心、脑及多器官损害。

邓刚[1]等认为在新生儿窒息后的急性期,联合PLT参数和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新生儿窒息缺氧后脑损伤的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杨荣[2]等也认为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伤伴有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提示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判定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险 园
氨的能力减退或 由于门体侧支循环 导致来 自肠道 的氨不经肝 的 阿片受体结合 , 从而使 结肠 动力 增加 促进 排便 , 减少肠源
脏代谢而直接进入人体循环 , 使血 氨水平增高 , 血氨透过血脑 屏障在脑细胞蓄积 , 中枢神 经中毒 , 而导致发生肝性脑病 使 从
的神经症状【 。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减低血氨含量可 以显著促进 患者神经症状 的改善 。 为深入研究肝性脑病有效的治疗 手段 , 本研究 采用精氨酸 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已有研究表 明精氨酸可以通过促进氨 的
方法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代谢清除 , 对于合并碱中毒的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而纳洛酮 作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 ,与阿片受体具有强的亲和力 , 容 易通过血脑屏 障, 具有促醒作用 纳洛酮在肝性脑病治疗 中的 。
作用 机制有 如下几方 面: ①催醒作用 : 纳洛酮作 为阿片受体特 异性拮抗剂 , 其进入机体后一方 面反馈抑制了下丘脑垂体分泌 内源性阿片肽 , 另一方面纳 洛酮对阿片受体的期 多脏器损 害
Cl ia v s g t n o 6 a e f e n t l s h x a a d mu tp e o g n d m a e i c l n e t a o n 2 0 c s so o a a p y i n l l r a a g n i i i n a i
占4 . 胃肠损害 占2 . 肾脏损害 占 1. 窒息后多脏 器损害与 出生地点、 内窘迫 、 6 %, 9 7 %, 7 2 %. 3 宫 脐带异常、 窒息程度
及 窒息的抢救及 时与否有关。结论 重视 围生期保健 , 分娩 前严 密监测 , 强产儿合作 , 时合理复 苏和重视 加 及
复 苏后 监 测 , 以 降低 新 生 儿 窒 息后 多脏 器损 害发 生 率 , 高新 生儿 生 存质 量 。 可 提
志 ,0 4 7 1 :一 2 20 , ( )9 l.
加速外周血浆 B一内啡肽的分解 ,并与脑 内阿片受体结合使 B一内啡肽失活 , 降低 B一内啡肽的水平阻断 内源性阿片肽 的
继发损伤作用 , 故纳洛酮有改善脑代谢 , 减轻脑水肿 , 增加脑血 流量 , 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 复的作用 。 ②增加 胃肠动力 : 纳洛酮
能拮 抗 内 源 性 阿 片 肽 与 胃肠 道 的 肠 源 性 神 经 系 统 突 触 前 膜
( 收稿 日期 :0 0 0 — 8 2 1— 4 2 )
新 生儿 窒息 并 多脏 器 损 害 2 0例 临床 探 讨 6
刘 燕飞 茹振 平
( 扶风县人民医院 , 陕西 扶风 7 2 0 ) 2 2 0
性毒索吸收从 而改善肝性脑病[ 5 1 。 本文表明 , 精氨酸联合纳 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合 并碱 中毒 的
疗效显著 , 有效率达 8 . %. 1 2 患者治疗后血氨均 明显下降 , 8 与治 疗前 比较差异显著 。 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合并碱 中 毒 能显著提高疗效 , 加速患者意识 改善 , 是一种较 理想 的治疗
【 要 】目的 了解新 生儿 窒息后 多脏 器损 害发 生率及 围生期 因素与 多脏 器损 害的关 系。 方 法 对 摘
2 0例窒息新 生儿脏器损 害发 生率进行评估 , 6 并对 窒息新生儿的相 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重度 窒息发生 多
脏 器损 害 率 明 显 高 于轻 度 窒 息 , 窒息 后 脑 损 害发 生 率 占 7 . 肺 损 害 占 6 . 心肌 损 害 占 6 . 肝 脏 损 害 00 %, 8 %, 5 19 %,
n o aa s h x a a d r ltdf co r n lz d Re u t T eicd n eo l pe og n r s l b e e ea p y i e n tl p y i n ae t r weea ay e . s l a e a s s h i e c mut l ra e ut ys v r h x a n f i s
rlt n fpo e n t cosa dmut l ra a g e M eh d T eicd n eo ra a g ei 6 ae eai s i f f aa f tr n lpeogn d ma . t o s h n ie c ogn d ma n2 0c sso o i pi l a i f f
LuY ne, uZ epn. h epe i afiR hn i T ePo l g Ho ilfFfn ony Ff n , ha x 72 0 s t u gC u t, ueg S oni 2 2 0 pao e 【 btat Obet e T n e t d t otnoa l shxaic ec fm hpeo a a aead A s c 】 jc v ou d m' h p s ent pyi ni n eo u il r n dm g n r i a n e - aa d g
[ 齐文杰 , 爱民 , 1 】 任 张淑文 , 血清促炎 、 炎因子在急性 感染 患者 等. 抗 中的动 态 变化 及 中药 干预 的影 响 [.中国 中西 医结 合 杂志 , J 】
2 0 ,0 1 )8 4 8 7 0 0 2 ( 1 :2 — 2 .
【】 朱艳春 , 2 肖适崎. 雅博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伴高氨 血症的疗效观察『. J辽宁药物与临床 ,0 36 3 :2 — 3 . 1 20 ,( ) 19 10 【 陈合民. 3 3 】 鸟氨酸天门冬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 效观察 [. J J 实用肝脏病杂志 ,0 36 3 :5 — 5 . 20 ,( ) 14 15 【] 李宝霞. 4 纳络酮 的临床应用【 . J 医学综述 ,0 7 1 (0 :7 — 7 . 】 20 ,3 1 )7 1 7 2 [] 聂青和 , 5 毛青. 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治进展【. J实用肝脏病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