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文言文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1年、月、日,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丧之七日,乃.【副词才】能衔..【含,怀着。
】哀致.【表达】诚.【诚意】,使建中远.【形作状,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
补充同类词:“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及.【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知道】所怙.【依靠。
失怙:丧父。
】,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中年兄殁.【死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不久,后来。
补充同义词:“既而”】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
零丁..【通“伶仃”,孤苦无靠】孤苦,未尝..【不曾】一日相离也。
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
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后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
】而已!”汝尤.【副词,还、尚】小,当.【副词,应当、应该】不复.【再,又】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代词,那,这】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如:“望门投止”】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侯王死亡,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
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
是年,吾佐戎..【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被停职,被罢官】去.【离开】,汝又不果来。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推荐文档

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一、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
例:①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表现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穿二、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古今词义相同,例如:人、树、牛、山、水等等,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
例如:“臭”在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例: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了正义而舍弃生命。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学识鄙陋。
常用作谦词。
今义:指人品质恶劣三、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食①食.不饱,力不足(《马说》)动词,吃。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曹刿论战》)名词,吃的东西,食物。
③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隆中对》)名词,专指饭。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通“饲”,喂四、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
文言文中常见有以下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名词两个名词连用,若不是并列、修饰关系,那其中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
例:①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作动词用,腰佩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王”作动词用,称王③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服”作动词用,穿、戴(2)名词+“之”名词后带上“之”等代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例:策.之不以其(《马说》)“策”作动词用,鞭打(3)副词+名词名词前有副词等词语充当的状语修饰例:①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作动词用,保佑②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作动词用,击鼓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作动词用,游水(4)所+名词名词前有“所”字,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罾”作动词用,用网捕2、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名词后是动词,但这个名词并不是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或接受者,也不是省略了介词的宾语,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状语,修饰动词。
高中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进学解韩愈一.重点实词解释(是词类活用的,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进学解使……有所进步.2.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实施.3.拔去凶邪,登崇畯良提拔同”俊”.4.孰云多而不扬提拔举用.5.细大不捐舍弃.6.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名作动,古时鞋里垫的草,这里指填补.张大.7.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8.三年博士,冗不见治闲散同“现”..9.头童齿豁光秃缺损..10.11.12.13.14.15.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卓越同“较”,比较.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求.乘马从徒使……跟从.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同“卑”,低下..障百川而东之使……向东.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二.重点虚词解释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之寻坠绪之茫茫定后标志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到障百川而东之代词于公不见信于人表被动,引出对象宰相之方也的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对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在三.重点句式1.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宾语前置2.寻坠绪之茫茫定语后置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被动句4.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宾语前置四.句子翻译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高中语文选修一笔记

以下是一份高中语文选修一的学习笔记,供您参考:一、文言文1. 通假字:文言文中,有些字可以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如“说”通“悦”,“女”通“汝”等。
需要重点记忆,并注意在翻译中正确使用。
2.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有些词可以改变其原来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并掌握其基本规律。
3. 特殊句式:文言文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需要掌握其基本特点,并能够正确翻译。
二、古代诗歌1.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
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等。
需要了解其基本特点,并能够正确辨认。
2. 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包括抒情和叙事两种。
抒情诗主要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感受,叙事诗则通过叙述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观点。
需要了解其基本特点,并能够正确欣赏。
3. 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意象和意境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感受。
需要了解其基本特点,并能够正确理解和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1. 段落结构:阅读现代文时,需要掌握段落的结构和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提炼出段落大意。
2. 重点语句:现代文中存在一些重点语句,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需要掌握其基本特点,并能够正确辨认和理解。
3. 阅读技巧:阅读现代文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如快速浏览、精读、跳读等。
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
四、写作1. 写作技巧:写作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如审题、构思、选材、遣词造句等。
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并能够正确运用。
2. 写作风格:写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和主题选择不同的写作风格,如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
需要了解其基本特点,并能够正确选择和运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选修部分)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完整版)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完整版)⾼中语⽂课内⽂⾔⽂⽂化常识总结(必备)课内⽂⾔⽂⽂化常识汇编必修⼀《诗经》两篇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法是赋、⽐、兴三⼤类。
“风”有15国风,⼤都是民间歌谣;“雅”分⼤雅、⼩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法,是古代巫术的⼀种表现。
指⽤龟甲,筮草等⼯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的⽅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1、考:指已故的⽗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
古代天⼦﹑诸侯皆称后。
“三后”⼀般指夏禹、商汤、周⽂王。
《孔雀东南飞》1、“箜篌”古代的⼀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七,旧时妇⼥在这天晚上在院⼦⾥陈设⽠果,向织⼥星祈祷,祈求提⾼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以农历每⽉的⼆⼗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九⽇是妇⼥欢聚的⽇⼦。
6、六合:指结婚选好⽇⼦,要年、⽉、⽇的⼲⽀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甲、⼄、丙、丁、戊、⼰、庚、⾟、壬、癸总称为⼗天⼲。
地⽀:⼦、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叫作⼗⼆地⽀。
7、青庐:⽤青布搭成的帐篷,举⾏婚礼的地⽅,东汉⾄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个时⾠之⼀,是戌时。
⼈定:是亥时。
9、12个时⾠:夜半、鸡鸣、平旦、⽇出、⾷时、隅中、⽇中、⽇昳、晡时、⽇⼊、黄昏、⼈定。
10结发:束发。
古时⼈到了⼀定的年龄(男⼦20岁,⼥⼦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选修一U1文言知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重点字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2.能谤讥于市朝批评议论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4.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5.期年之后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6.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7、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8、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9、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偏私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5、暮寝而思之名词作状语,在晚上三、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3、明日,徐公来。
第二天四、特殊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6、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崤之战》一、重点字词若潜师以来如果国可得乎都城穆公访诸蹇叔访:咨询征求意见诸:兼语,兼有“之”和“于”的意思。
其谁不知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蹇叔之子与师参加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轻:轻佻脱:疏忽为从者之淹停留其为死君乎难道表示反问莱驹为右动词担任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堕军实而长寇仇通“隳”,毁弃。
乡师而哭通“向”二、词类活用若潜师以来名作动发兵劳师以袭远使动使……劳累劳师以袭远形容词作名词遥远的国家秦师遂东名作动向东进发左右免胄而下名作动下车步行入险而脱形容词作名词险境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名作动做生意居则具一日之积动作名食物以闲敝邑使动使……空闲、休整以贪勤民使动使……劳苦未报秦施动作名恩惠遂墨以葬文公名作动穿上黑色衣服彼实构吾二军使动使……结怨子墨衰絰名作动染黑秦不哀吾丧意动以……为哀秦伯素服郊次郊,名作状在郊外次,等候以辱二三子使动使……受辱三、特殊句式使出于东门之外状语后置尔何知宾语前置何施之为宾语前置使就戮于秦状语后置武夫力而拘诸原状语后置《烛之武退秦师》一、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兵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里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高中语文从必修一到选修所有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梳理汇总大全

高中语文从必修一到选修所有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梳理汇总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其实很好得分!不过,相对有些学生来讲,他的基础不大好,对于文言文的题型没那么好感!所以,训练好基础得分点是最为关键的捡分项!
高中语文文言文可以把所有的文言文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实词虚词,包括翻译断句,通假字,一一梳理汇总起来,对语文文言文这部分的考点突破,掌握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洪老师高考必备资料库,高中语文从必修一到选修所有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梳理汇总大全!完整版的语文文言文的突破汇总,可关注下后嗯然后到下我头像旁边的私信那里回下:0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零丁孤苦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6、长:①吾少孤,: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0 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②死而有知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汉骑追者数千人。
④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⑤然今卒困于此。
⑥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⑦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⑧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⑨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 固定句式:
何……为,表疑问: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独……乎:籍独不愧于心乎?
《阿房宫赋》杜牧
8、不行
• 特殊句式
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
苟以天下之大
暴霜露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至丹以荆卿为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
洎牧以谗诛
《伶官传序》欧阳修
• 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2 尔其(一定)之志!
• 词类活用
•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 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
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 被动句: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 重点实词 列置烽燧 碧峰巉然孤起 信造化之尤物也 尝加营葺 鸥鹭灭没 有俊鹘抟水禽 • 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 词类活用 极登临之胜 皆以杏仁澄之 • 特殊句式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倒影水中;方立庙门;遂行泛澎蠡口
又深秋潦缩 上干云霄 庙在山之西麓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徙倚久之而归 溯流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时不利兮骓不逝
直(当)夜溃围南出 田父绐曰
度
1
幸从: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此天之亡我
今日固决死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愿为诸君快战
期山东为三处
汉军皆披靡
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亡其两骑耳
骑皆伏曰
乌江亭长檥船待
地方千里
亦足王也
无以渡
天之亡我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始速祸焉。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
以事秦之心
• 通假字
暴霜露,斩荆棘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古今异义
1、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颠覆
4、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可谓智力孤危:
7、然后得一夕之安寝:
《六国论》
• 重点实词
率
与
免
再
洎 殆尽 智力 使 胜
负之数,存亡之理
为
劫:
苟以天下之大
始速祸焉:
始有远略
此言得之
• 词类活用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牧连却之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不能独完: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掠江东南去 岸上赤而壁立
《庖丁解牛》庄子
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批郤导窾、新硎初试、官止神行、庖丁解牛、善刀而藏
• 重点实词
庖丁解牛:
足之所履:
肩之所踦(yǐ )
砉 (huā)然向然:
奏刀騞(huō)然;
技盖至此乎
进乎技矣:
舞:
会: 乃: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批大郤
导大窾
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籍独不愧于心乎
吾知公长者
所当无敌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若非吾故人乎
吾为若德
• 重点虚词:乃
①项王乃大惊曰
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③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④汉军乃觉之
⑤项王乃驰
“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句末语气词
• 特殊句式:
①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韩愈《祭十二郎文》
• 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4、敛不凭其棺 • 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 2、幸:①皆不幸早世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 4、省:①不省所怙
2、零丁孤苦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②诚知其如此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②汝来省吾
4
5、孤:①吾少孤
• 重点实词
走:
回
縵立:
杳:
剽:
秦人视之
人亦念其家:
独夫:
• 古今异义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气候不齐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可怜焦土
• 词类活用
六王毕,四海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廊腰缦回
蜂房水涡
族秦者秦也
2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抑本其成败之迹
4.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
•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2.仓皇东出
3.一夫夜呼
4.乱者四应
•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凯旋而纳之
• 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 形容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从事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人事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 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 一词多义 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
以无厚入有间
每至于族
视为止,行为迟
如泥委地
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 通假字
砉然向然 技盖至此乎
善刀而藏之
• 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
新发于硎
技经肯綮之未尝
视为止,行为迟
《项羽之死》司马迁
• 重点实词 项王军壁垓下: 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倚叠:
尽态极妍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奈何取之尽锱铢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特殊句式
• 六王毕 输来其间 戍卒叫,函谷举
•秦人不暇自哀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管弦呕哑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五步 一楼,十步 一阁
长桥卧 波,未云何龙
几世几年,剽掠 其人
谁得而族灭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