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功能社区职业人群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健康管理工作意见与建议

健康管理工作意见与建议
健康管理工作是维护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关于健康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完善健康档案:建立健全个人和群体的健康档案,记录和管理每个人的健康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预防健康问题。
3. 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如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指导。
4. 加强预防保健:鼓励人们定期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提高早期发现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5.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 加强医疗保障: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7. 加强科研与培训:加大对健康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投入,培养专业的健康管理人才,推动健康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8. 倡导社会共建:鼓励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健康管理工作,形成全社会的健康管理共识和合力。
9. 创新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10.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
高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大健康战略背景下,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为健康产业相关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紧密对接市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创建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至关重要。
贵州省正在打造职业教育强省,各部门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资源布局,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健康贵州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康养目的地,给职业院校健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以贵州A 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专业为例,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进行系统阐述,并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该院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为相关院校该专业的建设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职业教育;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2)07-0070-03高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①齐财华,龙琴英,金雪,罗雨,唐艳芳,付梅(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南州558000)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老年人免疫力与机体功能逐步退化,各种慢性病患病率高,因此,老年群体对健康的需求较为迫切。
[1]此外,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口中仅有20%左右的人处于健康状态,有15%左右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其余6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2],其他人群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也尤为迫切。
此外,我国14亿多的人口中,健康管理师的数量还不足10万人,且据预测,未来10年内,全国对健康管理师的需求将超过200万人。
因此,目前贵州省的健康管理人才也难以满足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国家层面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及发展,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重大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增设及扩大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的专业及招生规模”。
2024年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教育总结(二篇)

2024年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教育总结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从而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下面将对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教育进行总结。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教育宣传活动应以多种形式展开,包括举办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制作健康宣传册、发布健康知识的海报等。
这些活动可以通过社区电视、广播、社区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媒体传递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关注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社区居民群体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多个群体,每个群体对健康的需求和关注点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时,应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例如,对老年人应重点宣传血压、血糖等慢性病的防控知识,对青少年则应重点宣传艾滋病、疫苗接种等相关知识。
三、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社区居民应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了解。
社区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引导来推动居民的健康行为改变。
比如宣传合理膳食、适宜的体育锻炼、规范用药等,引导居民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等,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四、加强家庭健康知识教育家庭是社区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单位,也是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场所。
社区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开展家庭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家庭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居民家庭的健康知识教育。
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通过邻里之间的交流,共同学习和分享健康知识,形成互帮互助的健康生活氛围。
五、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和健康问诊服务社区可以建立健康档案来跟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教育参与情况,通过定期开展健康问诊服务,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健康问诊服务的开展,可以促进社区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和行动,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健康服务。
六、与医疗机构和健康专业机构合作社区健康知识教育需要依托医疗机构和健康专业机构的专业支持。
如何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工作

如何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是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提高居民福利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如今全球大流行疫情的冲击下,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以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一、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健康管理的基础。
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宣传活动,向居民传授正确的健康知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这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健康宣传展览等方式进行。
二、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评估体系为了更好地管理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掌握居民的基本健康信息以及个体差异,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并进行定期的健康评估和跟踪。
三、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基于健康档案和健康评估结果,社区健康管理团队可以为不同的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例如,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可以制定专门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对于有生活习惯问题的居民,可以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培训等。
四、加强社区医疗资源整合社区健康管理需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医疗资源,使居民能够及时就近获得医疗服务。
这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诊所的建设,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度和服务质量。
同时,与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居民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医疗服务。
五、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团队建设社区健康管理的核心是社区健康管理团队。
该团队由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能够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因此,需要加强对社区健康管理团队的培训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以确保他们具备应对不同健康问题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社区居民活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问题,社区健康管理团队应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通过与居民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参与度。
七、定期评估和改进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评估和改进。
筑起守护健康的长城——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绍

·封面人物·筑起守护健康的长城——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绍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成立于2007年,位于南翔镇民主街97号,建筑面积4 300 m2,为约21万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
中心服务区域面积33.27 km2,下设1个分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个村卫生室,在职职工总数196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6名,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87名,本科以上学历137名,硕士研究生26名。
中心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延伸服务触角,加强全科与专科资源联动,开设各类专家、专病门诊及名中医工作室,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近年来,中心陆续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
1 创新家医签约服务模式,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中心不断完善家庭医生团队配置,组建了4个片区大团队、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和44支家庭医生团队。
以1名家庭医生、1名护士兼健康管理师为家庭医生团队核心成员,通过预防、中医、康复、医技等支持服务中心的建设强化团队的药事、健康管理、中医康复、心理咨询等服务能力,结合“3+X”健康管理门诊不断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为辖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截至2021年年底,家庭医生“1+1+1”签约居民74 556名,常住居民签约覆盖率32.6%。
2 推动中医药服务传承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心中医科作为重点特色学科,借助名家名医名师,注重流派传承发扬,每月2次对“陆氏针灸”第五代弟子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教学。
2021年12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氏针灸”传承研究中心和“陆氏针灸”文博馆落户南翔,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展示的方式进行呈现。
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近年来,随着社区健康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社区健康服务已经成为医疗卫生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被不断推广和完善。
然而,社区健康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即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问题、原因以及对策。
一、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社区健康管理,旨在通过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维护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走向健康、和谐、幸福的生活。
当前,社区健康管理已经逐步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区健康管理实施初期,政府对其投入力度很大,各种社区健康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如社区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健康管理、药店服务等,这些服务深受居民欢迎。
二、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在社区健康管理推广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短缺。
社区健康服务高质量的实现离不开合格的医生和医疗人员,许多社区医疗健康服务中心缺乏医生和护士等医护人员,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其次,部分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认识和接受不足。
部分居民不知道社区健康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缺乏参与和支持,使得社区健康服务得到充分发展困难。
再次,社区健康服务系统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如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技术有所应用,但是仍有许多社区医疗健康服务中心没有应用现代科技,如互联网+医疗等,服务质量较落后。
三、社区健康管理问题的原因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有原因的。
首先,经费不足。
社区健康服务的经费组成比较复杂,不仅仅受市政府、区政府政府、医疗保险等部门的支持,还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配合。
其中,政府投入的经费比较有限,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也较少,导致社区健康服务经费不足。
其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难度较大,很多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缺少合适的场地和设备,人员流动性过大,难以稳定运营。
最后,社区居民需求因素有待加强。
虽然社区健康服务已经被纳入医疗卫生改革体系,但是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需求因素仍然不足,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多元化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与可行性研究

多元化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与可行性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在多元化的人群中。
本文旨在探讨多元化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以及可行性研究。
多元化人群包括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健康状况的人群。
这些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因其个体差异而各不相同。
例如,老年人可能对寿命的延长和慢性病管理有更高的需求,而年轻人可能更关心体形塑造和心理健康。
面对这样多元化的需求,我们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首先,针对多元化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我们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传统的医疗系统往往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忽视了预防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医疗体系,通过提供预防性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
例如,对老年人群体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评估,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与康复计划。
对年轻人群体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其次,为了满足多元化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我们需要发展和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健康管理的信息和服务。
例如,通过健康管理应用程序,人们可以跟踪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得到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在线医生咨询和远程监护也可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医疗服务的需求。
此外,互联网医疗还可以帮助推广健康教育和促进人们的健康意识。
第三,针对多元化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我们需要加强社区健康服务的建设。
社区健康服务可以根据当地社区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例如,社区健康中心可以开展各种健康检查和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提高健康意识并掌握健康管理技能。
此外,社区健康服务还可以组织社区活动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健康素养。
研究多元化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与可行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各类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各种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推动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和改进。
职业健康问题及职业健康促进的实施

职业健康问题及职业健康促进的实施摘要:人类社会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宝贵资源是企业的职业人群。
保持职业人群的健康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人群面临两大健康的问题,-是一般健康的问题,二是职业危害的问题,如化学、物理、生物等,以及职业心理压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促进已被证明是发达国家保护劳动者体质、促进企业发展的最先进方法之一,也是劳动者健康保护的有效模式。
推广职业医学是传统职业健康的延伸,包括对职业和职业健康问题的考虑。
这可以增加政府和企业的参与,以及工人的参与。
这是一项复杂的措施,涉及到改变行为和改变环境,是建立多方管理体制。
关键词:职业健康;问题;促进引言当前,职业人群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国内外的健康专家们认识到,保护职业人群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疗有病的员工,而在于治疗“有病”的作业场所。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宣言》要求“保证世界上所有工人,不分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就业形式或劳动场所的规模或位置,都能享有职业卫生服务”,“确保每个劳动者都能有卫生和安全的劳动场所并享有必要的服务”。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指从企业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组织上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改变不利健康的行为和环境,以及加强卫生服务和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改善作业条件、增进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病伤及缺勤率,从而达到促进职工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1.职业卫生现状目前,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数、死亡数及新发病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职业病危害以粉尘为主。
而我国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
虽然我国已经形成职业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比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也不健全。
加上一些用人单位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劳动者自身也缺乏健康权益和自我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健康教育2019年4月第35卷第4期•工作研究•高校功能社区职业人群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探索与思考Explora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for professional populationsin college communities倪小玲',孟浦邵义舜',李晓南'NI Xiao-ling,MENG Pu,SHAO Yi-shun,LI Xiao-nan【摘要】采用健康体检数据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设计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分析高校功能社区教职工健康现状的甚础上.探索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一这种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有很大的优势:资源整合--体化、规范管理;利用健康管理软件实时监测、自动提醒;该模式进行健康管理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高校作为功能社区为教职工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意义重大,探索实施科学实用的健康管理模式.冇益于提高社区教职匚整体健康水平【关键词】功能社区;高校教职工;健康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82(2019)04-0377-04DOI:10.16168/ki.issn.1002-9982.2019.04.02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但与此同时,慢性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2013年全国慢性病患者数估计已达3.7亿人'高校功能社区职业人群——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2011年4刀,中国医师协会联合中国医院协会、慈铭体检开展的社会调查结果显小:教师位居“健康透支十大行业”第3位,仅居制造、金融行业之所2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调研省内19所高校近万名教职工健康状况,发现约20%患有各种疾病,仅10%健康状况良好‘:。
姜国钢4于2006年对杭州37所高校教师随机抽样调研显示: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不住:与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良有关华中科技大学教职工总人数10490人,学校每年为教职工右项拨款进行健康体检,对教职I:体检资料进行统讣分析显示:自2010年至2016年该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增髙。
2010年排序前5位慢性病患病率:高脂血症28.14%、超重/肥胖【基金项II】武汉市片I:.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冃(WG17D11)【作者单位11华中科技大性社区•:服务中心.湖北武汉430074;2华中科技太呼:同济咲学院附厲协和灰院,湖北武汉430030【作者•简介1倪小玲(1967-),女.湖北武汉人,硕匕副主任恢师.主要从事社区健康管理和全科辰性研究1:作。
【通信作?n孟浦,男,教授;研「究方向:慣院管理、全科.E-mail:494939491@qq.corn 26.32%,脂肪肝26.22%,高血压病15.32%、糖尿病5.1%;到2016年这5种慢性病大幅上升:高脂血症43.4%、超重/月巴胖36.7%,脂肪肝32.6%,高血压病21.4%、糖尿病12.1%;教职工公费医疗支出连年上升,其中60%花费在慢性病上。
针对华中科技大学社区教职工工作压力大,各种慢性病危险因素逐年积累.慢性病患病率大幅度上升,因为教学科研工作忙碌而普遍忽视健康的现状,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学校教职匸人群流动性小、文化程度高、理解力强、体检经费有保障和教职工易于跟踪回访等优势',于2014年4月开展针对教职工的健康管理,旨在通过生活方式为主的健康干预,让教职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办法,从而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健康水平1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开展健康管理的做法1.1上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系-个人联合的一体式健康管理社区生服务中心是一体化健康管理的主要执行者,负贡建立教职工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丼查和专项疾病的筛査,落实体检后的健康管理;I:级仄院技术水平高,设备精良,主要职责魁指导大学教职工社区健康管理的规划和实施,并捉供专项疾病筛查帮助和学术指并.为健康管理中的疑难疾病人群进行治疗和双向转诊;院系管理部门负责发动和敦促教职I:参加健康管理.配介社•377•Chin e se Joumul()f Health EduculioH,April2019,Vol.35,".4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相关的健康讲座,帮助实施健康行动计划,督促提高体检和健康管理参与率;而教职工个人作为健康管理的对象,也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主体,应该积极配合履行健康管理计划中的职责和义务。
1.2具体实施1.2.1体检前到各院系举办健康讲座,让教职工了解自己的健康问题及健康管理方法,并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
问卷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遗传病史、饮食运动习惯、睡眠、吸烟饮酒量、药物服用、心理状况等,以此制定个性化体检套餐。
1.2.2体检中完成相关体检项目,签约、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体检结杲,为其建立电子档案,依托健康管理软件平台评估健康风险,最终生成个人健康评估报告。
1.2.3体检后(具体实施健康管理)详细解读健康评估报告,让教职工们了解现阶段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
根据个人健康评估报告结果将教职工人群分为疾病、亚健康、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以调整其运动、饮食、心理等生活方式为主进行分类管理,前3个月为强化管理期,巩固期半年,维持1年后再进行评估,跟踪。
根据管理后的健康状况分析,制定次年的个性化健康体检套餐这样就形成了“检前-检屮-检后-制定下一次体检套餐”这样的健康管理闭环。
1.3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健康管理1.3.1抓住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初期,通过定期面对面随访指导,让教职工有亲切感和获得一对一指导机会。
后期的指导利用专业健康管理软件及其对应的手机App、微信、QQ等新媒体沟通工具,可以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慢性病危险因素,在各种节假日、卫生纪念日、季节更替以及寒暑假前后等时间点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除了在宿舍区、教学区、健康管理中心张贴科普宣传画、发放健康宣教传单、健康小手册外,还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各院系QQ群、微信群和健康管理短信平台推送慢性病防治知识、健康科普PPT、健康小视频等,将传统的健康传播方式和新媒体传播相结合,更高效地为教职工做好健康服务.1.3.2利用新媒体实时监测针对高校教职工工作繁忙,教学任务重,出差较多,组织集体健康教育活动次数有限的特点,健康管理师利用智能手机App健康软件,将监测到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数据同步到数据管理平台,对教职工的运动情况进行实吋监测,随时了解其变化情况,即时、方便、准确地给予个性化的运动健康指导。
2成效2.1参加健康管理的教职工生理指标及生活习惯改变对按照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完成1年全程管理的112名教职工进行管理前后对比,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检验,管理前后比较应用配对/检验通过一体化健康管理前后数据的对比发现,教职工参加健康管理后,饮食、运动等习惯改变明显,体重指数、腰围、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施」体化健康管理以来,参加精细化健康管理的教职工生理指标、生活习惯获益显著,因而带动了身边的同事参加到健康管理队伍中来,目前参加健康管理者已经达到3000余人,覆盖全校17个院系。
通过对参加健康体检的教职工进行满意度调查,2015年随机发放问卷310份,调查对象中38.7%表示很满意,31.9%表示基本满意,29.4%表示不满意;2017年随机发放问卷330份,调查对象51.8%表示很满意,38.8%表示基本满意,9.4%表示不满意;满意率大幅度上升,不满意率大幅度下降。
2017年学校办的10件重要实事之首就是增加体检费用,2014-2017年每位教职工体检费增幅达到180元/人,较以前的体检费增幅达到15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健康管理年收入肖节攀升,2014—2017年期间,年平均增幅达到30.8%o表I健康管理前后饮食、运动评价(”=112)饮食习惯管理前管理后x2值p(i'i运动评价管理前管理后x2值P((i合理307841.19<0.()01达标327141.48<0.001不合理8234不达标8031•378•屮国健康教疗2019年4月第35卷第4期•工作研究•表2—体化健康管理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f ±s )注:*为/>值具右统计学差异指标管理前(“ = 112)管理后(n = 112)/值Pffi体质指数(kg/m?)24. 34 ± 2. 5522. 76 ± 2.61-4. 591<0.01 *腰围(cm )79.44 土 6. 1477. 62 ± 7.01-3.012<0. ()5 *收缩压(mmHg )132. 10 ±14. 61128. 11 ± 13.62-1.819>0. 05舒张压(mmHg )79. 31 土 & 1576. 10 ± 7. 59-3.054<0.05 *空腹血糖(mmol/L ) 6. 27 ± 1.02 5. 87 ± 0.91-3. 180<0. ()5 *总胆固醇(mmol/L )4. 89 ± 0. 774. 57 ± 0. 78-3.093<0. 05 *R 油mmol/L) 1.43 土 0. 88 1.42 ± 0. 870. 110>0. 05高密度脂蛋白(mmol/L ) 1.22± 0. 27 1.39± 0. 30-2. 982<0. 05*低密度脂蛋fl ( mmol/L ) 2.71 ± 0. 722. 69 ± 0. 81-0. 187>0. 05血尿酸(umol/L )367. 29 ±84.31354. 48 ± 86. 350. 262>0. 053经验与体会3.1 一体化健康管理优势通过整合上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系-个人资源,打造职责明确、 相互联动的健康联合体,进行一体化、规范化健康管理,具有方便、有效、易接受、可控的特点,是教职工人群健康管理的一次落地式尝试,也是互联网智能化健康管理的成功实践和发展方向3.1.1对于教职工人群而言,由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 中心,建立伴随终生的动态的健康管理档案,享受便捷的无缝式健康管理和卫生健康服务.满足了他们因工作、生活疗奏日益加快而难于实现的健康关怀愿望健康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帮助被管理人群提高健康素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捉髙对人群慢性病的控制率:3.1.2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在和上级医院联『进行健康管理的实践中,通过请进來指导和 派出去进修或接受培训等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上级医院拥有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良好的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素质、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以及在居 民中较高的信任度.既可以不断提高fl 身的II 生服 务和健康管理水平,又可以使社区卫生服务匸作更为顺利开展 对其上级医院而言,通过派员进社区 指导健康管理,可以培养和锻炼人才,丰富实践经验:充分发挥I :下级医疗机构联介的优势,能够合理、仃效地配置卫生资源.为教职工提供更为高 效、便捷的个件化健康服务,也能提高社区B 生服 务中心及其I :级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1.3对于学校院系等单位而洛,由院系领导带头,通过充分调动单位力量,积极配介社区B 生服 务中心实施健康管理,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趣味运动会、职匸健步行等,真正将预防保健、慢 性病防治与提高教职工生活质量相结合,不仅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健康保障,而且还能丰富校园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凝聚人心,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