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5页)学习精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课方案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色,商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理体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材剖析:本单元第一课是: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行、作用与意义);第三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今世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假如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不论从考试仍是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刻都至关重要。
(三)学情剖析: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拥有了必定的知识贮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关于文科学生来说基础较差,基础的知识能够经过预习,联合教案纲要解决;关于重难点的剖析,教师经过投影增补资料,让学生感觉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四)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剖析罗斯福入选总统的背景,渐渐认识“时局造英豪”的唯物史观。
经过剖析新政举措对促使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形成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剖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经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举措、成效的剖析,逐渐形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依据教材、教师供给的有关史料以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听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议论法(你如何评论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研究有关问题。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育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豪迈,发奋图强的进步精神;能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推进社会进步的人;逐渐形成追求远大理想,又不放弃的优异质量。
逐渐形成脚踏实地、辩证地对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实录学习专用

罗斯福新政”教学实录导入新课:师: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行民意测验,评选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你知道是哪三位吗?生1:乔治·华盛顿。
生2:亚伯拉罕·林肯。
生3:富兰克林·罗斯福。
生:……师: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林肯率领美国人民消灭了黑人奴隶制,那富兰克林·罗斯福究竟为什么深受美国人民爱戴呢?你能说一说他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几件事吗?生1:罗斯福新政。
生2:富兰克林·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生3:身残志坚、自强不息。
生:……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共同探究让富兰克林·罗斯福名垂青史的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
(幻灯片:出示课题)师: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风采。
师:面对经济危机,当政的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呢?生:自由放任政策。
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
“管得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
师:结果呢?生:失败。
师:大家想一想,既然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严重脱节引起的,那么,要想解决经济危机,必然要使生产和销售均衡、协调发展。
怎样均衡、协调发展呢?生:必须把生产压下来,把销售提上去。
师:双管齐下解决危机。
动用谁的力量把生产压下来,把销售提上去?生:政府。
师:非常好!依靠政府的力量把生产压下来,把销售提上去。
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精髓,罗斯福的思路和你的想法不谋而合。
其实,大家没有必要把历史想的太高深,太深不可测。
我们通过身临其境,查明病因,对症下药,也一样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下面,我们再接再厉,试一试能不能进一步推导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工业、社会福利、金融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好!分组讨论,共同探究。
分成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四个方面,说一说:假如你是罗斯福,你将如何运用政府的力量把生产压下来,把销售提上去?分组回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学案例(5页)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罗斯福新政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本节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时空观念。同时,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3.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总结归纳
1.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影响等。
2.强调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总结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在经济危机中的关系。
4.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认识其在缓解经济危机、改善民生、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与不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当下,为未来负责。
4.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的意识。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针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六 二、罗斯福新政教案学习精品

人民版高一年级《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的内容及特点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问题式教学法情景创设法学法:自助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回顾:老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自由放任的美国”,那么,根据上节课所学,大家回顾一下,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遭遇了怎样的打击?学生: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老师:对,这场经济危机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全面危机,经济已是病入膏肓,那么面对经济危机,当时的总统胡佛采取什么方法摆脱危机?结果如何?学生: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老师:非常好,面对危机,胡佛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行调节功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反对政府干预,,但这不仅未缓解危机,还加深了危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学设计(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学设计(7页)人民版“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科书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选自此本书中的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①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通过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创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高中阶段所特有的求知欲,表现自己的个性。
②通过导学案与传统课堂讲授相结合。
新课程不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激活学生活力的同时,仍需要教会学生规范化的回答历史问题,以落实三维目标。
③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
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课堂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突进。
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增强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史料处理能力。
④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合理分配学生小组,对小组个性化命名,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各小组加减分制,力求将一节历史课办成具有知识竞赛特色的新课堂。
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淡化分数定性,运用小组评比、教师评价,并将此类型的表格附在每一导学案例之后,用具有激励色彩的文字评价学生的思考,从而取代冷冰冰的分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逐渐认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形成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阅读法、讨论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组评还不错 精彩 有创意 注 意:打“√”,可多选.天的美国已经病入膏肓,昔日吹嘘的近乎完美的资本主义制度已面临破产。
萨姆:朋友你以前是做什么的?看你的打扮,不应该到这里来找工作啊?阿尔:我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在一家小有名气的汽车厂当技术员,待遇不错,手头有10万美元的股票,银行里还有5万美元的存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学设计(8页)-word文档资料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第一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施、作用与意义);第三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不管从考试还是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刻都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基础较差,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结合学案提纲解决;对于重难点的分析,教师通过投影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逐渐认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形成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逐步形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以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逐步形成追求远大理想,又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逐步形成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3页)

《罗斯福新政》教案平罗回高徐月香一、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作用。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重点分析分析“新政”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自学—设问—引导—探究—总结—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这是因为当今孩子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难以经受挫折,面对困难的打击一蹶不振,培养孩子的这种精神,无论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以后的生活都具有较大的指导疑义。
学好本课内容,充分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意义、体验和感悟罗斯福精神可以为当前许多国家克服经济危机、完善经济体制、坚定民族信念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设问:你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谁?在学生讨论回答后给出一系列反映经济大危机的图片。
设问2:如果你是当时美国一位公民,总统竞选投票时,你会投给谁?开篇问题就引发学生对美国历史的兴趣。
后面图片引起学生对本专题第一节所学知识的回顾。
设问2就将大危机与罗斯福本人联系了起来讲授新课1、设疑1:想一想:罗斯福总统上任之初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学生回答后幻灯打出a.人民贫困,市场萎缩,生产相对过剩b.半数银行倒闭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激增d.农产品价格猛跌)2、设疑2:假如你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会向总统提出哪些建议解决以上问题?3 、每次通过一段材料引出危机现象,再就问题讨论相应的办法以及产生的影响4、(幻灯打出材料: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报纸上连本环节先采用倒叙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新政的时代背景和美国面临的全面危机,图片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从而为学习新政的内容作铺垫,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新政内容实施的必要性和方向性的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大河坎中学胡静兰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新编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2课。
前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此外,放在文明范式和全球史观中加以考察,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二、教学目标设置:1、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三维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实质和影响;②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处理材料信息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图片、问题或史料,从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通过比较法、表格法、阅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学习、探究有关问题;②高度关注生情,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巧妙设置情境、材料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启发学生思维,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②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③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同时,让学生感悟我们今天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
三、学生情况分析⑴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自学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增强,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正确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对学生渗透罗斯福的人格魅力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其健全的人格;由于新政的措施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有难度,因此,上课时,应尽量化抽象为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知识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2、引导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罗斯福与胡佛,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导言: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吧(学生答)。
对了,主要讲述了1929年——1933年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在这场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
在欧洲,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趁机夺取政权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大力进行扩军备战,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么作为当时头号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大国的美国,又将如何来摆脱这次空前性的大危机呢?请看,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罗斯福新政(在黑板上板书,之前已打开多媒体课件)。
二、讲授新课(一)、实干家罗斯福说到罗斯福啊,我不知道同学们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学生答)从大家对他了解的程度我可以看出来,罗斯福确实很有魅力,不然大家也不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他,对吧!但是呢,还不够具体,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罗斯福的生平简介吧。
(课件打出来罗斯福的生平简介)从罗斯福的生平简介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是美国一位杰出的总统,也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也是继林肯之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现在,我们对罗斯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那么,罗斯福总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上台执政的呢?通过上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1、背景:①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这场经济大危机继而引发了社会动乱。
面对危机,当时的胡佛政府仍然奉行自由主义政策,不仅未能摆脱经济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引起广大人民的极度不满。
②罗斯福当选总统。
就在美国人民丧失信心的时候,罗斯福站了出来,以新政的口号和主张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当选为总统,来拯救美国。
这很好地诠释了“时势造英雄”的含义。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特殊的政治形势成就了罗斯福的伟业。
罗斯福上台后,还经常以“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们解释新政,“炉边谈话”就像给人们注射了一支支镇静剂,帮助人们重树信心,帮助人们渡过一道道难关。
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为此“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试验”指什么?具体地是用什么药方来医治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试验”主要指推行新政,具体地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国家来干预经济的形式对各个领域进行改革,以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2、目的:从这里我们能不能看出来,罗斯福推行新政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呢?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呢?直接目的: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来摆脱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主要内容:好,明确了罗斯福新政的目的,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共同体验历史,让我们看一下,在那段特殊的政治时期,罗斯福是如何应对危机,挽救美国的呢?核心:复兴(Recovery) 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阶段:①1933--1935年,应急措施,结束混乱②1935--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形成具有一定改革意义的政策)下面我们将要进行到本课的重点环节。
请大家先看下面一段材料:(1)情景一: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假设你是罗斯福,你如何应对上述情况?主要目的何在?(学生的热情很高,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并把自己融入到了当时的情境中去)主要措施: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颁布《紧急银行法》。
主要目的: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2)情景二:工业生产遭到严重打击,持续下降,到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46.2%,尤其是重工业,如机床制造业下降了近80%,钢铁业下降了75.8%,汽车工业下降了95%。
罗斯福在工业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主要措施: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主要目的:防止盲目竞争,以恢复生产为目标。
(活动:同学们,你们谁能简介一下这个蓝鹰标志标志吗?)(3)情境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假如你是当时美国的一位农民,新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主要措施:颁布《农业调整法》,实行减耕减产,政府给予补贴,提高农产品价格。
主要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
(4)情境四:大危机期间,企业倒闭了13万家以上,失业人数到1933年达到1700万,失业率24.9%,几十万少年失学,几百万青年没有就业机会,许多家庭连蜡烛也买不起。
请你为罗斯福出谋划策,解决这个问题。
主要措施: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
主要目的: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缓解失业压力。
(5)情境五:社会动荡,人民对现有制度丧失信心:1929年,仅罢工就有2700多次,人们甚至冲击市政府或市议会大厦,俄亥俄州的示威者要求“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罗斯福又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果怎样?主要措施: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保护劳工权利,颁布《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主要目的:缓和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4、特点:那同学们能不能思考一下,新政之所以“新”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新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重获新生,是美国继续发展的新起点5、实质: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经济最基本的矛盾,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6、评价:如何对罗斯福本人及其新政作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我们本节课的难点。
但是我相信经过将近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有能力对它进行评价了。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看待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吧。
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第二种观点: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是以少量的所谓救济麻痹工人的斗志。
同学们,你们看看罗斯福冤不冤啊(学生答),两头不讨好,那请你们快点为他作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吧!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资产阶级改革)积极影响1、对美国:(1)经济: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
(2)政治:缓和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资本主义统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治。
(3)生活: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2、对世界:开创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欧洲各国政治、经济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局限性:因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三)、感悟历史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身残志坚、爱国救民、坦率果敢、乐观豁达、信念坚定、改革创新等等。
我觉得罗斯福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相信我们同学们如果也具备这些可贵的精神,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