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孔子与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第11课 百家争鸣[岳麓版] PPT课件

第11课 百家争鸣[岳麓版] PPT课件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有人比喻孔子是微博的开创 者,你能猜猜这是为什么 (⊙_⊙)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避实击虚、知己知彼
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 胜多的作战方法
孙武
孙膑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老道子家
庄子
孙膑兵家
墨家
墨子
孙武
法家
韩非子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荀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庄子
面对班级里的不交作业、自习课说 话、上课交头接耳、乱扔垃圾等现象, 你在“思想超市”中选取哪家的思想 来进行管理?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快使用干将剑, 哼哼哈Hi。
快使用莫邪剑, 哼哼哈Hi。
春秋末出圣人, 风生水起。
战国时大变革,!
孔子
孔子,名丘。 春秋晚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畅想天地 孔子倡导的 “仁”有什么作用? 谈谈你的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庄子》书影
鄙夷权贵,主张顺其

岳麓版七上第11课百家争鸣(共33张)PPT课件

岳麓版七上第11课百家争鸣(共33张)PPT课件

【知识窗】
“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仁”是指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
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 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 政德治”,父子兄弟要孝悌,人与人要讲诚 信……
【畅想天地】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
2007年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揭牌仪
式在京举行。记者获悉,到2010年,
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标志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 史实。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百家争鸣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殿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 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各地 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 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在中国和世 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必须了解孔子。
——《论语·述而》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 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 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中华史纲》
创新设计
假如你给孔 子设计一张我们 现代人使用的名 片,你会在上面 写一些什么?
2.百家争鸣
子:古代对有 修养、有学问
人的尊称
诸子百家
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
学生。
墨子
墨子故里
墨翟(dí )约前479~前381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和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孔子和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并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了解并区分“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师生活动互为主体。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全班按组分别收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以及兵家的相关资料。

2、根据孔子的历史贡献排演历史课本剧。

3、设置历史情景让学生进行现场辩论。

本课通过与时事新闻的联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学生制名片,演课本剧,欣赏历史故事,智慧大展示和现场辩论等形式。

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交流,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二、教学要点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难点:通俗生动讲解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让学生能尽快认识了解各派思想,并能进行现场辩论。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中国历史五千年》片段,春秋战国乱悠悠,诸子百家闹哄哄,成就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期”。

(简单几个太极拳动作)同学们,太极拳看似软绵绵的,一个太极拳高手可以顺手把一个壮汉推翻在地,这渗透哪家学派的思想?我们现在讲如何治国?其实在二千多年前谁鲜明地提出这一主张?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谁?等等,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领悟前人的思想和智慧。

讲授新课:(一)孔子1、9月23日,中国向海内外发布孔子标准像。

《孔子与百家争鸣》课件

《孔子与百家争鸣》课件
1、各派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 力地推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 发展。
2、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出现第一次解放潮流。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以德治国”,偏重人的
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以法治国”,主张用法令 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 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把自己的 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社会制度变革 各诸侯国变法 商鞅变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私学兴盛 思想文化发展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用贤、节用
孔子 春秋 “仁”“礼” ;有教无类;“因材施
儒家 孟子 战国 “教民”贵君轻”; “仁政”
孔子说,孔子曰 天下大同贵为和 孔子说,孔子曰 天人合一是境界 抬头看看臭氧层已变的稀薄 海洋上飘来的是厄尔尼诺 天人合一的那幅美丽的画 为什么一天天远离我的生活 大世界,小村落 你别争,他别夺 都是地球的过路客 大家有话好好说 大世界,小村落 你别争,他别夺 处世讲究个和为贵 千年一梦天下和
天不生仲尼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春秋》 《诗 经》《尚书》《礼》《乐》《易》 学生记录他的言行编成《论语》
中国道家学派掌门人
太上老君
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

第11课 孔子和百家争鸣

第11课 孔子和百家争鸣

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石家庄81中倪艳静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他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继承”,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家、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对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争鸣史实的了解和认识,培养敢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也尊重别人意见的宽容精神。

重点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

百家争鸣。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避免死记硬背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视频《祭孔大典》导入新课同学们,为什么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人们还会如此祭拜孔子呢?在两千五百年前,世界各主要文明的文化开创者几乎在不同地区同时出现:古希腊的苏格垃底、亚里士多德,中东的耶酥,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中国的孔子。

尤其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一大批思想巨匠灿若星河,照亮了中华文明黎明前的夜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

(板书课题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二.教学内容:一、孔子: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首先让我们来走近第一位圣贤,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刚刚学完了《论语十则》我们已对孔子及其思想有所了解。

想一想;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孔子呢?学生回答: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很大影响提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你知道吗?1.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学生活动:①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再现孔子设坛讲学的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归纳出孔子的“仁”的思想内涵。

【历史课件】初一历史上第11课“百家争鸣”

【历史课件】初一历史上第11课“百家争鸣”

学 习 态 度 学 习 方 法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诸子百家及其主张 3.历史影响
经济发展 社会变革
孔子“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 开创兴办私学之风,改变了 私学兴盛 学在官府文化发展 的局面。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再见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1课《百家争鸣》课件1(62张PPT)

11课《百家争鸣》课件1(62张PPT)

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
A.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良才
A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2)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 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趣味阅读:荀子对君民关系的认识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 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 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 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 促进作用。
二、百家争鸣
•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 2、什么叫百家争鸣? • 指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阳阳、 纵横等诸子百家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出不 同的看法,在政治、学术上展开各种争论, 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孟子
1、历史地位:
的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 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要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百家争鸣局面什么时候结束?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结束。
1.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 是 •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 •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2.孟子"民为贵"的主张 • A.否定了君主制度 •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 C.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 • D.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利益
C
B 3.关于墨子的思想,正确的是 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 “仁”完全一致 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 要求 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 视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名话体现 的思想观念主要是(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2.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评价孔子、老子的思想观点及孔子、老子本人。

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对于孔子的教育成就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通过让学生看书,归纳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二)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二)素材准备孔子等思想家的画像图片,涉及思想家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晚期。

这三个时期社会状况如何,为什么在思想界会出现活跃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何?(板书)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讲授新课)(板书)一、孔子投影或展示孔子的图片,教师讲述孔子的生平.以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两方面来了解孔子。

(板书)1.孔子的政治思想看课本上第一目下关于孔子政治思想一段及小字内容。

找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注意刑杀。

又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教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反面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缺乏“仁”,缺乏“爱人”。

统治者在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方面做得不好,没有做到“为政以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孔子与百家争鸣
班级姓名前言
1、被人们尊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的人是。

他是伟大的
家、家,末期人。

2、战国时期,参与争鸣的及其思想,构成了战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

一、孔子
3、孔子,春秋末期国人,的创始人、伟大的。

其核心思想是“”
4、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百家争鸣
5、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到处游说讲学,针对各种
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形成了自己的,涌现出了许多有开创性贡献的思想家。

6、诸子百家不只是提出自己的,各个学派之间还相互,形成了“”的局面。

思考:
7、列举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重要著作
8、列举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核心思想。

9、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