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这里》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我的家在这里》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家乡和祖国,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本节课通过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家人的关系以及家乡的特色,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乡的美好,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对家庭和家乡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家人的关系以及家乡的特色可能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和体验家庭和家乡,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重要性2.家人的关系3.家乡的特色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家庭和家乡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和家乡的特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家庭角色扮演卡、家乡特色物品等。
3.布置教室,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和家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家庭和家乡的美好时光,激发他们对家庭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家人的关系以及家乡的特色。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和家乡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家庭生活中的场景,体验家庭亲情。
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分享家乡的特色。
4.巩固(5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家庭和家乡的认识程度。
第五课 我的家在这里 (第1课时)(教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统编《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二单元5.我的家在这里【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围绕"社区与家乡”这一学习主题•首先从教师出示的一组小区自然风光,建筑物•社区公共健身器材等图片上情感上引入学生对社区生活的近距离感受,再从认识上推动学生对社区人、事、物的了解•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社区公共利益,积极为社区生活的改善建言献策。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二条"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聊社区里的人、事、物,萌发对生活的社区的热爰之情。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社区生活有待改进的地方∙并通过自身行动•潜移默化地养成为社区尽责的意识。
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任的意识。
两个板块之间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社区的显眼之处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分析讨论不易觉察处的不好行为,加之改变.最后提升到自己的行动上来,维护社区的美好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力。
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再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中的不足•提升学生对社区的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大致了解生活居住地的信息。
但随着活动范围和视野不断扩大,他们会逐渐接触到比较大的生活圈,也是他们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主要生活、游戏与学习场域。
老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了解社区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归属感。
我的家在这里 课堂实录

“停课不停学”教师跟进网络课堂记录表授课时间2020年3月24日授课年级三年级学科+课题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听课教师鲁庆超授课内容记录一、情境导入新朋友巧巧用歌曲介绍家乡——乡村。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二、活动:介绍自己的家1、三组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家所在的小区、街道、村庄。
2、我来介绍我的家:说一说,你的家在哪里?那里都有什么?1)具体位置(区域范围从大到小)2)自然风景3)配套设施(商场、超市、书店、医院、学校等)4)标志性建筑3、老师示范介绍,引出“快乐小基地”三、我的快乐小基地1、巧巧介绍自己的快乐小基地:竹林2、同学们的快乐小基地:书吧、游乐场、运动场。
3、画一画:你的快乐小基地四、我的探秘发布会1、我的小困惑:地名是怎么来的?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在哪里?是做什么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是什么地方?负责什么事情的?小提示:社区调查的方法:阅读书籍、报刊查找资料;网上搜罗资料;采访社区的其他人。
2、巧巧和几位同学分别进行“探秘发布会”,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通过采访他人介绍村名的由来;查找书籍介绍化龙池的由来;网上查询介绍物业服务中心的作用等)五、我为他们来点赞1、你生活的地方花草是谁在维护?2、你生活的地方路灯坏了是谁来修?3、你生活的地方卫生谁来打扫?为默默付出的社区人点赞,介绍社区工作人员在抗疫期间的工作和社区志愿者事迹。
六、小结:我的社区我的家,我的家就在这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学生反馈记录课后实践活动:画一画:你的家在小区的什么位置,你家附近有什么,标出物业中心或者标志性建筑。
授课时间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授课年级三年级学科+课题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在这里(第2课时)听课教师鲁庆超授课内容记录、一、视频导入小鸟妙妙的生活困扰(噪音、乱丢垃圾、高空抛物等)二、文明公约作为小区的一员我们应该做到哪些事情?《邻里公约》三、制作文明书签折叠、文字图画点缀、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文明言行四、案例分析口罩引发的争议1.你们更赞同谁的说法?2.如果你是这个社区的居民,你会怎么做呢?网络采访3个小朋友。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的家在这里》优质教案

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的家在这里(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社区生活是培养儿童公民意识的重要领域。
关注和参与社区公共生活是儿童形成公民意识的重要实践。
三年级的儿童已有初步的社区生活经验,对社区的人、事、物较为熟识,对社区也有一定的情感认同。
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社会性学习,学生并不清楚社区生活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不太了解社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区生活意识和为社区服务的意识淡薄。
因此,本册书根据“社区与家乡”这个学习主题设计了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主要包括从地理位置,从空间中的人、物、事的角度了解社区和家乡,引导学生为社区和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的家在这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由两个板块组成,分别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我能做点什么”。
前者先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后者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两者有先后逻辑关系。
本节课我围绕后者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公民的责任意识。
由于此课是为微课推送,师生双方无法面对面交流,我把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的学习形式转化为学生和家长的配合学习,主要以案例引导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指导学生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发现居住地中有待改进的地方,能想办法解决,让居住地更美好。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自己的安全有效的方式、以力所能及的行动参与社区建设。
并且能用的自己方式,参与当下社区的防疫工作,为社区安全出一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主人翁意识,能积极参与社区生活,有为社区尽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有针对居住地需要改进的地方,寻求改进方法。
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以力所能及的行动参与社区建设。
教学难点:增强责任感,做社区小主人。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我的家在这里》(第1课时)教案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我的家在这里》(第1课时)教案4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家庭,关爱家人,学会在家庭中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但对家庭的责任感还不够强烈。
他们在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儿子、女儿、哥哥、姐姐等,但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些角色所承担的责任。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让学生学会在家庭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孝顺父母、关心兄弟姐妹等。
3.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培养家庭责任感。
2.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孝顺父母、关心兄弟姐妹等。
3.教会学生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家庭情境,让学生感受家庭的重要性,并培养家庭责任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感受,增进对家庭责任的认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家庭中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家庭责任和亲情的小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同的家庭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家庭情境,如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孩子为父母分担家务等,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家庭中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感受,讨论如何更好地承担家庭责任。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必备4篇)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必备4篇)我的家在这里教案(1)《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学会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家的位置。
2、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到处充满欢乐,培养学生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家乡有趣的地方。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学会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家的位置及生活的地方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到处充满欢乐,培养学生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1、观察你生活的地方(家周围的标志性建筑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2、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
(出示课件)一组人们快乐生活的图片:农民伯伯在果园采摘果实、老爷爷公园锻炼身体、人们跳广场舞、小朋友在游乐场玩、清洁工打扫卫生等。
教师:请你们说一说自己看见以上图片的感受。
2.教师:是啊,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不管是劳动还是娱乐,大家都感到很舒心、快乐。
活动一:我的家乡快乐多教师:今天来了两位学生想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1)出示小明的老家图片——田园风光、袅袅炊烟我的家,在乡下。
荷塘里,养鱼虾。
前庭白鹅叫嘎嘎。
后院搭棚种丝瓜。
(2)出示小东的新家图片——高楼耸立、灯火辉煌小区里,高楼多;高楼旁,绿树多;绿树上,鸟儿多;鸟儿乐,歌声多;歌声里,幸福多。
教师:说一说你们更喜欢哪个学生的家,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有的同学更喜欢小明的家,有些同学更愿意去小东家做客,他们的家乡虽然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市,虽然地方不同,但他们生活得都非常快乐。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二:请到我家来做客(出示课件:小明和小东的家)教师:看呀,小明和小东他们来欢迎你们了。
你们要仔细听,不然找不到他们的家哦。
小明:我的家住在湖南省永兴县洋塘乡羊乌村,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小东:我家住在幸福小区,请到我家来玩吧。
教师: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家吗?学生交流:能找到小明的家,但找不到小东的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我的家,在这里》《我的家,在这里》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中的第十课。
本课时主要根据学情进行调查,然后分组落实,对学生课前调查的方法进行指导,并亲自和学生一起,收集大量的图片、音像资料。
围绕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展示自己看到过的美,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2、通过参观、调查、了解、展示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发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的技能,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通过介绍生活的地方,发现家的美丽。
通过学习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
2、通过了解家乡的特点,激发都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们了解、关心、感受自己生活地方,能向他人简单、清楚地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难点】使每位同学都能了解自己住的地方,热爱自己的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事先了解自己的家庭地址。
一、新课导入: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那鱼儿的家又在哪里吗?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肯定。
3、课件展示文章《我的家》,回答相关问题。
4、师:那么我们的家在哪里呢?结合课本的46页,和同学们说一说你的家在哪里。
5、学生回答,老师评价。
二、学习准确说出家庭住址:1、教师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布置过任务,那就是提前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了吗?2、同学们回答,老师肯定。
3、师:同学的回答真的太棒了!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还没有把自己住的地址说清楚。
那么让我们结合课本的47页,一起仔细回忆我们家的位置,回想我们家的附近有什么呢?4、同学们分组讨论,老师到小组间点评。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5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的意义,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家的深层次意义和重要性可能还没有完全领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感悟家的意义,激发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感受到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感受到家的温暖。
2.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的温暖和重要性。
2.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珍惜家庭。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的感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情境。
3.准备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导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家庭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家的不同方面,如亲情、温馨、安全感等。
3.操练(15分钟)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家庭游戏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家的温暖。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的感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家庭的爱和珍惜,如写信、制作礼物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家的意义和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回家后向家人表达爱意,观察家人的付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附近有个好玩 的游乐场 , 我最爱玩那里 的翘翘板。
师: 别着急。 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 我们可以说出自己家附近
名上课铃 响 了, பைடு நூலகம்( 同学们在 一段 轻松舒缓 的音 乐 中进教 室, 并
按照事先排好的学习小组就坐。 音乐背景是一处住房的画面: 朴
k
生 3小康说清楚了他家住在康安县迎宾路 7 号。 : 4
师: , 瞧 这位同学 回答得真好 ! 。 师奖你朵小红 花。 全班 来 老 (
鼓掌 )
生 : … …
活的幸福 】
( 创设情境 , 二) 多元互动
师: 老师先来说说 我家住在 哪里 , 听好 哦 ! 你们 我家住在安
溪县龙门镇榜寨村 l 3号。( 边说边在黑板上 画出简易的示范图 ) 我家附近最 主要的建筑标志是屋后那一大 片厂房 。是有 名的旺
旺饼厂 。这样 , 老师的家在哪里 , 你们知道了吗?
林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展示同学们熟悉的乡村田园生活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谈话以家引入贴近生活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生活的幸福二创设情境多元互动师
维普资讯
《 我的家 , 在这里》 课堂 录
林韵 婷 1 吴 志魁
(. 1 泉州市安溪县龙门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2 2 0 ;. 6 4 0 2泉州市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 泉州 2 2 0 ) 6 4 0
生活和成长的地方。 它带给我们很多的欢乐!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
说一说 自己的家住在哪里 , 好吗?
生: ! 好
生: ( 小组内互相说着 , 探着身子, 凑着小脑袋, 七嘴八舌的) 师: 停下来吧, 好, 我们请个别同学上来给大家说说他家住
在哪。
【 评析: 林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 展示同学 们熟悉的 乡 村田园生活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
中, 通过谈话 , 以家引入 , 贴近生活 。 使他 们感 受到 家的 温馨 . 生
生 1我家住在河滨路 4 号三楼 32 : 2 0 室。 师: . 哦 那地方老 师知道 , 现在我知道 怎样 去你家 了 , 真 说得
好。 生 1 欢迎老师去我家。 : 师: , 好 谢谢 ! 生 2 我家住在 田安路 5 : 2号二栋 4 2室 。 0 生 3 我家住在富贵特区三号楼 l B室 。 : O
实的木房 子 . 清澈的 小河水缓 缓地流 淌, 一群 小鸭子悠 闲游 玩, 清风、 ¨ 阳光 , 美) 秦 很
喵 课
倒
生 3谢谢老师。 :
师: 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 幸福的家, 家是我们
师: , 好 听了这几个同学 的说法后 , 下而大 家也来说说 , 你们 的家住 在哪里。先在小组 内互相说说 , 等下再来交流 。
.
名 课
明 白 呢?
师 :巡视 ) ( 师: , 好 暂停 。我看到很多同学 已经 把 自己住 的地方 画得很
生 :小组 内讨论 ) (
师: 谁来告诉我你们讨论的结果7 好,
人家当然 弄不明白了。
.
漂亮 了。现在 , 请几 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他画的画。
,
生: 我认为 ,li I.  ̄止 处 , 也有很多 家 , l1 ti 1 米店 小群这 样说 ,
生: 知道 了。
师: 真好 !刚才这些同学都能具体地说 出 自己家住在什么地 方。可是 , 的同学他们 住的老房子正要搬迁改造 , 有 暂时 不好说 住址。例如小群 同学 。 我们来 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
( 师点击课件 小群 家。生听对话)
师: 现在 , 老师也想知道你们的家住在哪 。 可以吗? 生 :学生纷纷举手想说 ) (
一
、
教材说明及教 学目标
生: 好的 !
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 家乡是儿童学习、 生活的地方。课程
标 准中关于 “ 我与家 乡” 内容非常丰富 。 考虑到低年级学 生的特 点, 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了解 自己生活过 的地方 , 关心 自己周围
的发展变化 , 让学生在爱中体验快乐 , 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生 2 小杏说 清楚 了她家住在北京市北太平庄杏花 小区 4栋 :
3 3号 。 1
师: 注意这个“ 字读作 dn , 栋” b 表示一 幢楼房 的意思。小杏 同学说得多清楚呀 , 刚才这位 同学 回答得也不错。
三、 教学过程
( ) 一 激趣导入 。 贴近生活
师: ( 点击课件小康家 ) 听听小康 同学怎么说 的。
师: , 哦 对呀 , 就是 这个原 因嘛 ,奖小 红花 , ( 掌声 ) 像这种情 况, 怎么说好地址呢? 生 :面面相视 , ( 小声议论着该 怎么办 )
生 1( : 上台展开他的画)我家住在龙湖小区 5 32 。 幢 0 室 我
师: 画得真好 , 说得也很好 , 教师奖你朵小红花。 ( 生掌声)
师 :点击课件小龙家 ) ( 同学们 要认 真听 , 这几个 同学在说的
时候 , 注意说清楚了些什么?
生 l小龙同学说 清楚 了他 的家住在奇龙山脚 下的白石村 。 :
师 : 这位 同学听得可仔 细了 。 呀! 说得也很好。 老师奖她一朵 小红花 , 大家鼓励一下。( 学生们鼓掌 ) 生 l谢谢老师 ! ; 师 :点击课件小杏家 )接下来我们 听听小杏 同学 是怎样说 (
师: , 别急 我们怎样才能把 自己住的地方说 得清楚 呢?我们 先来 听一听这几个 同学是怎么说的 , 好吗?
师: 同学们, 你们讨论一下, 为什么小群说的地址我们听不
2 6 帮1 41 0年 期 0
维普资讯
M i i g ke an l n
的。
《 的家 。 这里》 我 在 是本单元 的第一课 , 通过活动 , 生了 让学
解 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 。 能简单地 向他人介绍 自己生活的地方。
二、 教学准备
1 . 教师针对教学 内容的设计 , 制成相关课件。 2课前给全班编排成九个学 习小组 。 .
3教师亲手做 了一些小红花。 . 4学生带画画 . L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