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基础知识巩固
❖ 6、在彼得一世改革过程中,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加强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
A.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B.国家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可凭国家力量开拓海外市场 D.国家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 7、彼得一世曾说:“金钱是战争的命脉”,为此, 他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重商主义 B.人文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他的改革涉及全国几乎所有的领 域。他一生主持颁布了三千多条 法令,改革行政机关、军队,建 立军事工业,引进千余名各类专 家,建立众多近代化学校和科学 院,并派出一批批的年轻人到国 外学习。俄罗斯在狂飙突进的改 革风暴之下,理性冲破禁锢,科 学压倒愚昧,重商主义盛行,资 本主义迅速发展。俄国终于紧跟 世界先进潮流的步伐迎头赶上来, 正如彼得骄傲地说:“我不能亲 手建成和看到一个强大的俄国, 但我的继承者一定会沿着这条道 路走下去,直到目标的实现。”
基础知识梳理
梳理二: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1)军事:① 实行征兵制 ② 发展海军
(2)经济:① 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② 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3)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① 中央设参政院 ② 地方设总督 ③ 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
(4)文化教育:① 派留学生,聘外国人来俄传授科学技术
② 建立学校、医院、科学院、博物馆 ③ 修建公共剧院
❖ 8、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A.俄国的国力大大增强 B.为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奠定了基础 C.自此俄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奠定了俄罗斯帝国的雏形
❖ 9、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 C.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资产阶级开始参与国家政权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课后训练
2.彼得一世重视发展海军,主要是因为( A.打通出海口的目的
A
)
B.俄国海军落后
C.学习西方军事体制
D.增强军事力量
解析:选A。海军的发展离不开出海口,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选A项。
课后思考: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 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有什么联系?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谢 谢大家!
26
(2)影响: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1、军事上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实行 征兵制,发展海军。
2、经济上鼓励私人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 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
3、政治上 中央设置参议院,地方设总 督;废除旧贵族特权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 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 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 执行者”
----彼得一世的法令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1、军事: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实行征兵制, 发展海军。
2、经济:鼓励私人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 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
3、政治上 中央设置参议院,地方设总督;废 除旧贵族特权
4、文化教育和生活习俗:
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 洲学习,推行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必要性:
(1)17世纪末,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俄国落后的表现: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严重 4、文化上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居民 只占23.6%ຫໍສະໝຸດ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必要性:
第23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四)、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1、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 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2、推行改革的手段过于野蛮和粗暴
3、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 4、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 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2.在叶卡捷琳娜执政初期,一个把138 名农奴(其中包括一个12岁的小女孩)鞭打 致死的女农奴主,所得到的惩罚只是被判终 身苦役监禁。
3.到19世纪初,俄国农奴超过2000万, 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经济比较
以农奴制 为基础的 封建专制 制度 资产阶级 的君主立 宪制
什么因素导致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滞缓?
其是因为陀军思队妥也耶是夫 农民编成斯的基,:便《是被 更加危险侮了辱。与”被损
害的》 ——全国警察局长
车尔尼雪夫斯基
赫尔岑
给沙皇的报告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的激战
1853-1856 年的克里木战争, 以俄国的失败告终。 你能说出俄国失败 的最根本原因吗?
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1)17世纪末,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俄国落后的表现: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30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严重 4、文化上: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居民只占23.6%
(2)1694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决心改变俄 国落后的面貌
3.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 后生产方式
第23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 革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十七世纪末落后的俄国封建农奴制下的严重落后局面罪恶的封建农奴制度▲11C逐步发展起来,17~18C仍在持续发展。
▲既落后又残酷的经济制度:以农奴主领地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给自足,闭关自守,较少同外界联系,农奴主霸占大量土地,农奴几乎一无所有。
▲沙皇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15000多俄亩耕地。
▲中部地区,地主贵族占可耕地一半,个别占90%。
▲农民,不毛之地,连年歉收。
▲农奴境遇更悲惨,无人身自由,超经济强制。
影响是:农奴没有生产积极性,怠工、破坏生产、俄国经济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发展缓慢。
封建农奴制下的严重落后局面落后的农业▲17C,大约有1200~1300万人口,95%为农奴。
▲工具简陋。
▲小农经济广泛存在、落后的技术,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产量低。
▲大片耕地无人耕种,荒凉衰落。
封建农奴制下的严重落后局面落后的工业▲以手工业为主。
▲手工工场在17C仅20余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要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尤其不能满足国家的军事需要。
不发达的商业▲工业落后,商品奇缺,大量商品从国外进口。
▲商人在国内外贸易中缺乏竞争力,靠国家行政制度来扶植。
重商主义政策。
贸易保护政策。
落后的军事▲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落后。
17C,无海军,几乎无正规陆军。
▲莫斯科仅有2万名射击军,还有9万新制团队,7万名哥萨克骑兵,25000外国雇佣军。
▲军队装备差,使用的火枪质量低劣。
▲生产落后导致政府不能供给军队最低限量的武器和弹药、军服,对外战争中屡遭失败。
落后的文化教育▲17C,几乎是文盲和半文盲的国家。
▲多数居民信奉鬼神,迷信妖术。
▲文化教育落后导致人才极度缺乏,严重制约国家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人民起义▲残酷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向两座大山亚在人民身上。
▲沙皇政府,苛捐杂税,人民生活恶化,阶级矛盾尖锐。
▲仅17C40年代~70年代,就爆发5次较大规模起义。
彼得一世的历史任务争夺出海口,创建海军舰队“俄国需要的是水域。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目标导航] 1.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性质和特点。
(重点) 2.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进步性。
(难点)一、背景1.必要性(1)西欧:17世纪末,各国发展迅速。
(2)俄国: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3)面临任务: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立志改革。
(2)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使其了解了国际形势。
二、内容1.军事改革(1)措施①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
②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
(2)作用:加强了军事力量,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
2.经济改革(1)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2)措施①工业方面: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厂主可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
②商税方面: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
(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政治改革(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①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
②地方:设立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
③用人:废除旧贵族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
4.文化教育改革(1)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
(2)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
(3)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归纳总结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1)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2)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
(3)用残暴的手段推行改革。
三、评价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影响(1)积极①增强俄国实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②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①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②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对农民非常残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历史认识(1)正确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彼得一世改革虽然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它有利于俄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局限性①未能废除农奴制度。
②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在其地缘上,是一个既不完全属于东方又不完全属于西方的横贯欧亚大陆的国家,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宗教结构上中呈现出许多既不同于东方又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从留里克王朝到1 8 6 1 年农奴制改革止,俄国内部发展始终与欧洲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欧君主专制是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出现的专制王权,是调节国内具有政治独立性的市民等级和贵族等级之间的关系的中介力量; 而俄国却不存在象西欧那样的独立的、组织严密的等级, 沙皇专制制度不允许社会各阶层存在任何政治独立性, 它镇压任何微弱的反抗, 具有东方君主专制的性质。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1689年彼得一世掌握实权发动改革。
1689年的沙俄政权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到处盛行着农奴制──实际上农奴的数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权力在减少。
俄国错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
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
同西欧相比,俄国几乎还在中世纪时期。
在西欧,此时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刚刚问世,文学和哲学事业繁荣昌盛。
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一次为他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
他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
由于彼得使用了一个假名(鲁尤特尔·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许多否则就无法看到的事物。
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
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
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第10课 彼得一世改革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目标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归纳改革内容,掌握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彼得一世不畏险阻锐意改革的精神。
重点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及其评价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准备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03年5月,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典活动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必要性学生看书,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试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必要性。
17世纪末,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经济:落后的农奴制经济,全国仅有21个手工工场。
政治:机构简单,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存在割据势力。
军事:军备落后,只有陆军。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
2.改革的可能性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大权,微服出访西欧国家,接触到了西方文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这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改革内容设问:从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中分析,要实现彼得的强国梦,当前最迫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当务之急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军事力量。
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1.军事: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2.经济: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加赋税。
引导学生注意,经济改革过程中,允许私营企业主向贵族购买农奴,强化了农奴制度;税种的增多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3.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设直属沙皇的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地方各省设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废除旧贵族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4.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俄罗斯历史 第五讲 彼得一世改革

第五讲彼得一世改革第一节新沙皇登基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在位期间,俄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新时尚,外国的影响不断增强。
他最小的儿子彼得出生于1672年,阿列克塞去世后,起初是他的长子费多尔继位。
然而,6年之后,费多尔便去世了。
火枪兵发起暴动,结果伊凡和彼得两兄弟都成为皇帝,其中头脑迟钝的伊凡为第一沙皇,实际上各项事务都由他们的姐姐---聪明且受过教育的索菲娅伙同宠臣戈利岑公爵处理。
彼得和他的母亲被驱逐出莫斯科。
正在长大的彼得对于索菲娅来说越来越构成威胁。
1689年夏,她决定借助火枪兵团除掉弟弟。
但是,彼得已经躲藏到圣三--谢尔吉修道院中。
领主,贵族,神职阶层,最后甚至连火枪兵都转到彼得一方。
彼得以胜利者的身份回到了莫斯科。
密谋者被处死,索菲娅被拘禁在莫斯科的新处女修道院中。
从此,彼得开始独自理政。
第二节欧洲之行执掌政权后,彼得决定赴欧洲学习。
1697年3月,“大使团”驶离莫斯科,军官中有一位彼得·米哈伊洛夫,事实上这是俄国沙皇的化名。
此次出行历时一年多,他有效地利用这段时光。
在德国,他学习了军事技术,在荷兰和英国学习了造船技术,在奥地利进行了外交谈判并接触到哪里的宫廷生活。
同时,他还招聘欧洲专家到俄国工作。
在沙皇外出期间,莫斯科发生了火枪兵骚乱。
彼得获悉后急忙返回莫斯科,随即开展血腥镇压。
1698年9--10月间,共有1000多名火枪兵被处死。
旧军队被摧毁了。
第三节为夺取出海口而战彼得一世清醒的认识到俄国17世纪末所面临的外交任务。
俄国没有出海口。
波罗的海被瑞典控制,黑海被土耳其控制,土耳其手中还掌握着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
彼得一世一生都在为争取出海口而战。
他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作战。
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回亚速要塞后,彼得便以土耳其战争为起点,开始了自己的外交行动。
然而,国际形势的发展很快便迫使他放弃南方的一切战事,急剧转向北方。
1699年,旨在反对瑞典的北方联盟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彼得· 阿列克谢耶维奇· 罗曼诺夫
别名:彼得大帝 国籍:俄罗斯帝国 时间:1672.6.9——1725.2.8
职业:沙皇,军事统帅
宗教信仰:东正教 彼得大帝 主要成就:西化政策,赢得波 尔塔瓦战役
改革背景
1.封建农奴制国家
2.新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争夺波罗的海制海权
6/18/2013
2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 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 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3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 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 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 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
9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formation of Peter Ⅰ?
Thank
You
谢谢观看
6/18/2013
政治
改革内容经济ຫໍສະໝຸດ 军事6/18/2013
结果 彼得一世改革 对俄国社会发 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把俄 国推进到一个 新的历史时代
意义
1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 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 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 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 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