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的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一)

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一)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国王,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俄罗斯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下面列举彼得一世改革的几个方面:政治改革•创立参议制和立法议会•实行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官僚制度•建立警察制度,加强治安维稳力量•开创了俄罗斯军队现代化的道路,成立了新式军队和海军经济改革•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改革税制和货币制度•鼓励工业、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调整交通运输体系,兴建航道和运河,扩展对外贸易•改革教育体制,提高人才素质和技术能力文化改革•推广欧洲文化和科学知识,倡导启蒙思想•十分注重对艺术和文学的支持和保护,建立了皇家图书馆和博物馆•建立了新式的教育体系,兴建学校和大学通过这些改革,彼得一世奠定了俄罗斯现代化的基础,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他推动了俄罗斯的进步与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的崭新面貌和强大实力,永载史册。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罗斯的影响•从政治上来讲,彼得一世建立了现代国家的基础,深化了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西方式民主制度的基础。
他的政治改革为俄罗斯提供了更多的政治权力和自由,加强了国家的一体性和稳定性,巩固了之后的沙皇的统治地位。
•在经济上,彼得一世实现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张,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树立起了现代化工商业的模式,增强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推动了国家的经济现代化。
•在文化上,彼得一世十分倡导欧洲化,并引进了许多欧洲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推广了现代化的思想和教育,打破了俄罗斯过去封闭的局面,融合了不同文化的元素,极大地提高了俄罗斯的文化和思想水平。
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是有益于当时的俄罗斯,也是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和意义。
他的政治改革为南欧各国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他的经济改革深化了市场经济,推动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为全球资本主义提供了实现技术、市场和贸易的良好条件;他的文化改革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人才流动,促进了文化多元化。
彼得一世改革

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 里深谙为君之道,他在 《君主论》中说:“人们 爱戴君主,是基于自己 的意志,而感到畏惧是 基于君主的意志。”彼得 用铁和血为这段话作了 最好的注释。他不顾一 切地推行他的改革,一 手导演俄罗斯高潮迭起 的变革活剧。俄国著名 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 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 俄罗斯的未来。
难点分析:重商主义
资本主义早期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 主要内容:1、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足的标志 2、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 3、鼓励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 历史作用: 1、增加政府收入,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引起商业竞争和殖民争夺,导致殖民战争。
他专门出版了一本生活教科书《青春宝典》, 其中从品德的培养一直到青年人应该如何做 客、工作和居家的行为方式,诸此等等都有 明确的规定。甚至还具体到用餐时一定要使 用餐巾,不能“发出吧哒吧哒的响声”。 用 我们今天的话说,彼得大帝是在搞精神文明 的建设,他的一些做法在我们看来可能很小 很怪甚至很可笑,然而彼得大帝却让人们明 白他不是在开玩笑,为此而送命的人,据说 占了当时国家人口的三分之一。“他用野蛮 制服了俄罗斯的野蛮”(马克思语)。这也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在我们一些 中国人看来诸如随地吐痰、衣冠不整、大声 喧哗等等的“小事情”,在别人那里,却可 能引发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因为早在彼得 大帝那个年代,他们已经为如此的改革付出 了巨大的代价。
他接过手来的俄罗斯实在是太蛮荒、落 后了!当时,荷兰已辉煌了近百年,英 国完成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牛顿 对宇宙的认识带动了一个科学的时代, 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带领下成为 欧陆首强,巴黎成为整个欧洲竞相模仿 的对象……而此时的俄罗斯人,心灵完 全处于封闭蒙昧之中。95%的人是极度 贫困的农奴,每个女人要生十五到二十 个孩子,半数的孩子生下来不到一年就 贫病而死,多数人活不过四十岁。俄国 人的文化水平非常低,即使在首都莫斯 科,一百个人中能识字的也超不过三个, 连贵族地主和他们的子弟大多数也是文 盲,平民中上过学的就更少了。寒冷严 酷的冬天来临,人们只好待在屋里用酒 精打发时光。俄罗斯唯一能做的,就是 用酒精麻醉自己,逃避现实。
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世纪末世纪初

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世纪末世纪初俄罗斯历史上,彼得大帝是一位伟大而又有争议的君主。
他的统治时间跨越了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被广泛认为是俄国的现代化开端。
彼得大帝对俄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引领俄罗斯从一个封闭的国家转变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国家。
本文将论述彼得大帝的改革举措以及对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西化改革彼得大帝的主要改革目标是西化俄国,使其能够在军事、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与西方列强相抗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彼得大帝从根本上改革了俄国的军事制度。
他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并通过与外国军队的交流学习,改革了俄国的战术和战略。
这使得俄国的军队变得更加强大和现代化,为后来的扩张和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彼得大帝积极推动俄国的工业发展。
他鼓励外国工匠来俄国,引进新的技术和生产方法。
他还建立了一系列工业企业和学院,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
这些举措推动了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此外,彼得大帝还在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革。
他启蒙了俄国的文化精英,鼓励他们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
他还改革了教育系统,建立了新的学校和大学。
这些改革为俄国的文化复兴和知识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改革的影响彼得大帝的改革在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军事改革使俄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
俄国在彼得大帝统治下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并在欧洲战争中崭露头角。
这使得俄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其次,彼得大帝的工业改革为俄国经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俄国迅速发展的工业使其成为欧洲的一个重要经济力量。
这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奠定了基础。
此外,彼得大帝的文化改革使得俄罗斯的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俄国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等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他们的作品和贡献不仅丰富了俄国的文化,也为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彼得大帝的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他的改革措施给俄国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人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 讲义

《彼得一世改革》讲义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
当时的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腐朽,贵族权力过大,地方割据严重;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商业贸易不发达;军事上,军队装备陈旧,训练水平低下,战斗力薄弱。
在这种情况下,彼得一世决心进行改革,以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使俄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二、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使俄国摆脱落后状态,成为一个近代化的强国。
他希望通过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提高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一)政治方面1、加强中央集权彼得一世削弱了大贵族的势力,废除了旧的贵族杜马,建立了由他亲自控制的参政院,负责制定国家政策。
同时,他还在地方设立了省、县两级行政机构,派遣官员进行管理,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改革官制彼得一世废除了世袭官职,建立了以才能和功绩为依据的选拔官员制度。
他还要求官员必须接受教育,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二)经济方面1、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彼得一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如提供贷款、免税、授予特权等。
他还从国外引进技术和人才,建立了一批官办工场。
2、发展商业彼得一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他还修建了运河,改善了国内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改革币制彼得一世统一了货币,稳定了金融秩序。
(三)军事方面1、建立新式军队彼得一世按照西欧的模式建立了一支新式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加强海军建设彼得一世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海军,建立了波罗的海舰队。
(四)文化教育方面1、提倡教育彼得一世鼓励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引进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
2、改革历法彼得一世采用了西欧的历法,促进了与国际的交流。
3、简化俄文字母彼得一世简化了俄文字母,方便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复习过程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摘要: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1】彼得大帝的统治开启了俄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
对这个时代有多种称呼,可以基于这个国家及其统治者的新的称呼而称之为帝国时代。
这个时代持续了约两个世纪,在1917年突然结束。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
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众所周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文阐释了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对俄国、世界的影响,对此次改革有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彼得一世背景意义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俄国1649年法典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这表现在服役封地和世袭领地趋于合流,形成了统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各种隶属关系不同的农民(国有农民、宫廷农民、私有主农民)和其他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都成为封建主剥削的对象,农奴和奴仆互相接近而融合为一体;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等级代表君主制正在向绝对君主制过渡。
【2】17世纪末,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
17世纪初的混乱年代将俄罗斯推向了毁灭的边缘,留下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外交问题。
国家经济落后,发展缓慢。
广漠的地域、严酷的气候以及不便的交通条件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交往。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彼得大帝的改革与成就

十八世纪开始,欧陆大国纷纷兴起,而俄国却进展迟滞。
彼得大帝,俄国史上一位非凡的君王,挑战数百年的无知与孤立,推动了巨大的变革,将俄国推入现代世界。
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这场“让俄罗斯腾空而起”(普希金评价)的改革概括起来分为六个方面。
第一,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海口。
第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
第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
第四,改革和发展文化事业。
第五,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的面貌。
第六,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大帝改革的影响几乎包含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改革的成功使俄罗斯取得了北方战争的胜利,收入以及生产力的提升提升了俄罗斯整个国家的战争机器,然而彼得更重要的影响是建立了一个“秩序良好的警察国家”,进一步的合法化和加强俄罗斯的专制统治。
通过改革和对外扩张战争,彼得一世终于用野蛮征服了野蛮,使俄罗斯由一个贫穷闭塞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三面临海、地跨欧亚大陆的开放性欧洲大国。
然而,彼得一世是一个代表贵族利益的君王,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广大农民并没有从这次改革中获得任何利益,反而遭受了残酷的剥削。
在俄罗斯圣彼得市的“十二月党人”广场,矗立着一座“青铜骑士”雕像。
骏马上神情坚定的骑士正是彼得大帝,他强硬英武的性格形象在他的改革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改革并不彻底,但彼得大帝毫无疑问在记载历史英雄的名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摘要: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1】彼得大帝的统治开启了俄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
对这个时代有多种称呼,可以基于这个国家及其统治者的新的称呼而称之为帝国时代。
这个时代持续了约两个世纪,在1917年突然结束。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
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众所周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文阐释了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对俄国、世界的影响,对此次改革有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彼得一世背景意义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俄国1649年法典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这表现在服役封地和世袭领地趋于合流,形成了统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各种隶属关系不同的农民(国有农民、宫廷农民、私有主农民)和其他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都成为封建主剥削的对象,农奴和奴仆互相接近而融合为一体;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等级代表君主制正在向绝对君主制过渡。
【2】17世纪末,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
17世纪初的混乱年代将俄罗斯推向了毁灭的边缘,留下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外交问题。
国家经济落后,发展缓慢。
广漠的地域、严酷的气候以及不便的交通条件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交往。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评价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1672-1725)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改革者,他的改革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彼得一世的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彼得一世的改革进行评价。
一、政治改革彼得一世的政治改革是他的改革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俄罗斯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君主专制国家。
他的政治改革包括了许多方面,如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改革了军队和司法系统、修改了税收制度、改革教育等。
首先,彼得一世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
他废除了原来的“贵族共和国”制度,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使各地的政府机构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
此举使得俄罗斯政府的效率大大提高,政治形势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彼得一世改革了军队和司法系统。
他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军队,使俄罗斯的军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他还建立了一个更为公正的司法系统,使人们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第三,彼得一世修改了税收制度。
他取消了原来的“头税”和“地税”等多种税收制度,统一了税制,使得税收的征收更为公平、合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彼得一世改革了教育。
他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大学,为俄罗斯的文化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他还派遣了大量的学生到欧洲国家学习,使得俄罗斯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总的来说,彼得一世的政治改革为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使得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君主专制国家。
二、经济改革彼得一世的经济改革是他的改革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的经济改革包括了许多方面,如发展工业、改进农业、建设运输系统等。
首先,彼得一世发展了工业。
他鼓励外国商人来俄罗斯投资,建立了许多工厂,使得俄罗斯的工业得到了发展。
他还建立了一条运河,使得货物可以更便捷地运输。
其次,彼得一世改进了农业。
他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土地和更高的报酬,鼓励他们种植更多的粮食。
他还建立了一些农业学校,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文化历史选修课作业
彼得大帝改革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改革的性质。
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它并不彻底,保留了沙皇统治和封建农奴制残余。
农奴制度的残余也致使俄国一直无法与欧洲资本主义强国看齐。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曾描述到:由于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像一艘舰只在斧头的敲击下和大炮的轰鸣声中下水了,然而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农奴制的俄国,广大俄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彼得大帝是一位雷厉风行的沙皇,他亲力亲为,不怕辛劳,身为尊贵的沙皇,孑身一人来到欧洲,从基层的苦劳力做起,从而深刻地认识到俄国与欧洲的差距。
回国之后他的雷霆政策所遭受到极大地阻碍,但是他仍然坚持推行下去,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彼得大帝的改革概括起来分为六个方面。
第一,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
第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
第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
第四,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第五,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
第六,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政治地位。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彼得大帝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通过改革以及对外扩张战争,彼得终于用野蛮制服了野蛮,使俄国由一个贫穷、落后、闭塞的国家变成了三面临海、地跨欧亚两洲的开放性欧洲大国之一。
彼得一世通过战争,使俄国从内陆国变成濒海国。
在和西欧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的同时,也为日后
争夺欧洲霸权开辟了道路。
彼得大帝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首先,彼得大帝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
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
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其次,彼得大帝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特别是1722年颁布的“官秩表”,体现了彼得一世的“量才施用”、“论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对按贵族门阀取仕的腐朽传统的挑战,使一大批出身寒微、德才兼备之士脱颖而出。
这对革新政治,广罗人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子继承法”迫使众多功贵族子弟去从商、从军、从学、去“自寻饭碗”,这是对俄国旧贵族势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皇位继承法”革除了旧的皇位继承原则,沙皇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后继人。
这些都对整饬政治,强化皇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外,彼得大帝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
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正是在18世纪初叶,俄国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
与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出现的同时,在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中“发现了工业无产阶级的萌芽”。
通过改革,俄国近代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部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如莫斯科的官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谢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0名,官营米克连耶夫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42名。
“同工场手工业发展初期相比,工业中私人资本的比重增加了”。
雇佣工人人数也有了较大的增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俄国的工场手工业已基本上赶上英国。
尤其是冶金工业发展迅速,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
“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俄国工场工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乡商业贸易开始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俄国已能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
到彼得一世执政的晚年,俄国每年输出的商品额达420万卢布。
再次,彼得大帝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
展。
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乌拉尔和卡累利亚等地设立了矿业学校;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相继开办了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学校。
到18世纪20年代,在40多个城市里开办了算术学校。
1703年1月2日,在莫斯科出版了《新闻报》,这是俄国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
它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消息,也刊登国内经济建设的消息,如各地手工业工场的建设、金属矿藏的发现,等等。
总之,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
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1857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改革。
1861年3月,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
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
改革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如将获得自由的农民组织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服从地方行政机构的管理。
从亚历山大的改革条文中,充分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
农奴获得解放之后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连带土地解放农奴,让农奴无偿获得他们一直所经营的土地在一场改革(而不是革命)中是不可能的。
因为土地的产权本来为农奴主所有,农奴的经营权是同他们的农
奴义务结合在一起的。
亚历山大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贵族和农奴都满意,在巨变的同时维持国内局势安定,让农奴以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或许已是最佳的选择。
说俄国1861年改革只是封建主对农民的一场掠夺显然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解释。
许多农奴解放之后由于土地减少等原因在经济上仍然不能自立,必须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剥削,改革是不彻底的,但毕竟已迈过了最艰难的一步。
1857年,农奴制改革首先在政治上较为开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开始试行。
在立陶宛境内,农奴主门宣布解放农奴,让这些农奴成为独立的自由农民,此后农奴主和原来农奴的关系转变为地主和雇农的关系。
此后改革措施又开始逐渐在彼得堡等省份开始推行。
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触动了俄罗斯广大地主贵族的
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对。
他们提出反对改革的论据是:这样会造成俄罗斯政局动荡,加剧克里木战争后的经济困难。
此时俄罗斯的革命者大多已经流亡海外,革命者中也对俄罗斯未来的道路有不同主张。
地主贵族们利用激进革命者的言论,放大改革造成的负面影响,来对抗改革措施。
此外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库空虚,整个国家依靠举债度日,由于经费紧张,甚至重新装备军队这样的头等要务都暂时被搁置下来。
地主贵族们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农奴制改革。
面对重重阻力,亚历山大二世仍将改革推行到底。
1861年2月19日,俄罗斯宣布了新的农民法令。
3月5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宣布解放俄罗斯所有的农奴,从此农奴成为自由耕种的农民。
尽管自由
农一无所有,没有自己的土地,在经济关系上必须依附原来的地主老爷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农民们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成为自由人,可以自由迁徙,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新开垦的土地致富,从而在经济上也获得完全的独立。
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农奴制,是俄罗斯在质量上的社会进步。
这项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就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
被解放的农民由于土地减少、支付赎金,以及由改革带来的混乱破坏了以前的那种安定感,反抗斗争更加激烈了,1860年农民骚动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
但俄国的政局大体上仍保持稳定,终于度过了这段混乱的时期走向新时代。
改革最深远的影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批取得了自由身份但缺少土地的农民涌进城市做工。
上层建筑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改变,也做了一些改革,如设立地方自治机构和城市自治局,司法上引进陪审制度,给予大学广泛的自治权等。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国农奴制被废除,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