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
宗教改革

加 尔 文 亨 利 八 世
加尔 文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救,即先定论 ①《至尊法案》规定 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 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 现行教规③英语为礼 拜用语
英国 国教
保留天主教教 义和仪式等
英国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知识小结
1、宗教改革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背景(原因) 马丁· 路德立志改革 (主观原因) 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直接原因) 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圣经》是唯一的权威 主要内容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本民族教会; 俗权应高于教权 教义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1、思想:继文艺复兴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打击教会权威,; 2、政治: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在各国封建统治,促进了 欧洲民族国家发展;宗教改革也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 命的斗争旗帜; 3、经济:新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 生活方式,夺取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资本主义的 发展; 4、文化: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宗教改革使各国 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5、总之: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和历史进步。
2.特点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四.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1.背景: ①资产阶级……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 亨利八世离婚案 2.方式: 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
3.内容: ①打击教权
②加强王权 特点:依靠王权(改革主要是教会行政方面,在宗
中考历史宗教改革时期重要知识点是什么

中考历史宗教改革时期重要知识点是什么关键信息项1、宗教改革的背景中世纪教会的腐败与权威文艺复兴的思想影响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2、主要宗教改革家及其主张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圣经至上加尔文先定论建立新教教会组织3、宗教改革的影响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 宗教改革的背景111 中世纪教会的腐败与权威在中世纪,天主教会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
教会通过征收什一税、售卖赎罪券等方式敛财,导致民众负担沉重。
教会内部的神职人员道德败坏,滥用职权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会的权威在当时几乎无可挑战,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进行严格控制。
112 文艺复兴的思想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对传统的宗教观念产生了冲击。
人们开始对教会的教义和权威进行反思,追求理性和自由的思想在社会中逐渐传播。
113 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逐渐兴起。
国家君主为了加强自身的权力,试图摆脱教会的控制,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自主。
114 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中世纪后期,欧洲的经济逐渐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望摆脱教会的束缚,追求更多的经济自由和发展机会。
12 主要宗教改革家及其主张121 马丁·路德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
他提出了“因信称义”的观点,认为信徒只要凭借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而不必依赖教会的繁琐仪式和神职人员的中介。
他还强调圣经至上,主张每个信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
122 加尔文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
他的“先定论”认为上帝预先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选民注定得救,弃民注定沉沦。
这一理论激发了信徒的奋斗精神。
加尔文还建立了严格的新教教会组织,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宗教改革的影响131 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新教教派纷纷兴起,使宗教信仰更加多元化。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三)政治上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天主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可能性 (一)思想上:宗教异端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 (二)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和发展 (三)政治上: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挑战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②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结束分裂割据
③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加强中央集权 实现 富国强兵
(4)确立——13世纪初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 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根本原因):
——天主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基督教的发展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主要原因: a .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11
天主 _____教(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 ____教(君士坦丁堡是中心)
16 ____世纪的第二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 新 ____教 东正 _____教
①______教(宗)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
b.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
c.欧洲封建王权衰落 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2)表现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天主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主要原因: (2)表现 A、经济: B、政治: ⅰ.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西欧最大封建主 占据土地 1/3 什一税 赎罪券
第1课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最大封建主;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思想文化: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自从16世纪初开始在欧洲兴起以来,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运动涵盖了从宗教信仰的改革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的革新,为现代社会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本文将探讨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介绍其背景、主要人物和影响,并梳理出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宗教改革运动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当时天主教会在西方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并且有许多教义和实践引发了人们的质疑。
同时,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也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机遇。
例如,新的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带来了对世俗价值观的重视,人们开始对贵族特权和教会的腐败行为感到不满。
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些早期宗教改革者开始呼吁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人物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他于1517年发布了《九十五条论纲》,质疑了天主教会的一些教义和实践,尤其是对贩卖赎罪券的批评。
路德的行动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并催生了新的基督教教派——路德宗。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宗教改革运动中另一位领袖人物。
他在瑞士发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改革,提出了基督教的重要原则,如“预定论”和“上帝权宜”。
加尔文的思想对后来的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影响了欧洲各地的宗教发展。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1. 教会分裂宗教改革运动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分裂,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基督教教派,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和英国国教会等。
这些教派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基督教的格局,也为后来宗教自由和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宗教战争宗教改革不仅仅是一场理性的讨论,也导致了一系列宗教战争。
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区域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例如,十六世纪的法国胡格诺战争和十七世纪的三十年战争都是因为宗教差异而引发的。
宗教战争给欧洲大陆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也加速了宗教自由的确立。
第13课《宗教改革的背景》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4、天主教的堕落与残暴
1、堕落: 加紧思想控制;
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残暴: 设立宗教裁判所,野蛮迫害“异端” 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 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
—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二、宗教“异端”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 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 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 人类。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 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2、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
(1)内部改革: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
—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二、宗教“异端” 4、影响
(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 经 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
→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____ 新 教
东正 _____教
加尔文 英国国 ②________ 教③________教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原罪 救赎
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 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讲:人 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 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3)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欧洲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以后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
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1世纪初,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为中心,基督教会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称为天主教,领袖是罗马主教(教皇)。
教皇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为教廷。
当时王权衰弱,政治上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鼓吹君权神授,教权高于政权,13世纪初确立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为拓展势力,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持续200年的“十字军东侵”。
2.中世纪天主教对西欧的神权统治(1)经济上,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土地的1/3,通过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
(2)政治上,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皇高高在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干涉各国政治权力。
(3)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垄断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影响无处不在,教堂星罗棋布,西欧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每一个人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信徒。
3.宗教“异端”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开始了反封建斗争,人们进行反封建斗争主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1)法国“异端”运动:盛行于12~13世纪。
遭到教会的镇压,教会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异端裁判所,许多持有异端思想者被处以火刑。
(2)英国威克里夫“异端”学说:把拉丁文《圣经》完整地译成英文。
威克里夫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拉开了基督教会内部改革的序幕。
(3)捷克人胡司“异端”学说:在欧洲早期宗教改革中,捷克胡司的改革影响最大。
胡司受威克里夫思想影响,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被以异端罪用火刑处死。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知识清单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宗教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运动。
要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就必须了解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方面14 世纪至 15 世纪,欧洲的经济逐渐从封建农业经济向商业和手工业经济转变。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崛起。
他们追求经济自由和财富积累,但当时的教会却通过各种手段,如征收什一税、出售赎罪券等,对他们进行经济剥削,这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同时,欧洲的货币经济日益发展,而教会对经济的控制却阻碍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例如,教会禁止放高利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活动的开展。
二、政治方面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拥有巨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
教会不仅掌握着精神领域的控制权,还在政治、司法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各国君主开始渴望摆脱教会的束缚,加强自身的权力。
他们对于教会在国内的特权和干涉感到不满,希望能够实现国家的政治独立和统一。
在一些国家,教会的腐败和滥权行为也引起了民众的反感,为君主打击教会势力提供了民意基础。
三、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对宗教改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播,使得人们开始对教会的权威和教义进行重新审视。
此外,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使得知识和思想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这为宗教改革家们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宗教方面1、教会的腐败教会内部的腐败现象严重。
高级教士生活奢华,道德败坏,而普通教士则素质低下,缺乏宗教热情。
2、教义和教规的问题教会的一些教义和教规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例如赎罪券的滥用,让人们对教会的救赎方式产生了怀疑。
3、宗教裁判所的残酷宗教裁判所对所谓的“异端”进行残酷迫害,压制了思想的自由和宗教的多样性。
五、社会方面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不平等加剧,普通民众生活困苦。
而教会却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反而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
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欧洲宗教改革最早发生在德国,当时的德国还没有真正建设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个势力派别镇守一方,各自为政。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皇帝只能寻求教会的帮助,企图依靠教会的力量来维护自己对于国家的统治。
教会趁机剥夺了皇帝的统治权,让皇帝成为了教会的傀儡。
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以此作为导火索展开的。
在十六世纪的德国,国家领土四分五裂,中央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方式,德国王室并没有实际拥有统治权。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在历史客观要求的背景之下需要德国统一中央集权来进行社会形态的变革。
此外,在封建割据的状况之下国内经济涣散,德国民众生活困苦,而在思想上还要受制于教会的统治。
从这一点上来说,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由德国的内忧和教会的外患这两方面构成。
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之下,马丁・路德勇敢的站了出来,领导民众认清教会的腐败和教皇的贪婪,借助德国民众对于现状的愤怒来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
德国各地教民纷纷走上街头,揭露神职人员和教会的虚伪,呼吁对教会进行改革,要求政治民主,主张个人的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
在此背景之下,罗马教会得以彻底整治,并在
原始基督教义的指引下成立了新的派别,将神从统治的神坛上拉下来,恢复了民众的独立地位,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宗教改革原因很多,当时天主教会的统治异常地黑暗。
而且当时欧洲的政治、生产、文化有了长足地发展,当时天主教会独裁的统治和精神控制已经阻碍了各方势力的发展。
由于新势力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反对神学的束缚,而且印刷业的出现,人们发现很多教义是被天主教故意曲解。
宗教改革原因还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奢靡,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甚至在德国境内兜售赎罪卷。
国家的大权掌握在教会的手中,无论谁犯了错即使是王室都要接受教会的严厉惩罚。
很多贵族和新兴势力的民族自尊心开始发酵,希望统一德意志,而天主教落后的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也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异类”这个群体。
宗教改革原因最为直接的就是天主教那腐败的行径。
天主教会当时腐败至极,各种丑闻多不胜数,由于教会的极高地位,大多数的神职人员根本不是因为道德而加入教会,只是因为金钱。
甚至为了金钱做出许多败坏道德的事情,而且对王室的人同样给予残酷的刑罚。
教皇曾经惩罚一个尊贵的贵族在雪地里面跪了整整三天。
它的落后的教义和政策阻碍了新兴势力的经济利益,阻碍了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希望摆脱它的强权,追求自由民主,打破天主教的垄断独裁地位,而获得自由平等的权力。
宗教改革的影响在欧洲的15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在教皇
横行霸道的德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个叫马丁;路德的,是神学教授,他要改革宗教。
这场宗教改革的影响意义深远,让教会不再为所欲为的控制百姓。
罗马教皇要盖教堂,所以出售赎罪券,告诉人们出钱就可以免去罪孽。
马丁;路德揭露欺诈,提出人们可以绕过教皇直接跟上帝对话,从而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的影响波及到方方面面,它引起了德国的农民战争,促进了新教教派的形成。
反抗的力量极大地动摇了西欧的封建势力,让教皇不再无所不能地控制着人们的精神,从另一个角度壮大了君主的力量,为后来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反抗运动得到许多了土地和财产,那些财富原来都属于不可一视的教会,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基础,后来德国新贵的兴起与这些也不无关联。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人们终于不再被当成傻瓜似地愚弄,找到以上帝为依托的自由,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教会的骗局,获得了真正的所谓人的思想,这也是人文主义的精神本色。
“因信称义”强调的就是人们内心的信仰至关重要。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宗教改革的影响贯穿始终。
它动员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是一场自下而上反抗欺压的斗争,被冠以“大决战”、“大革命”的名头。
从那以后,僧侣可以结婚和还俗,《圣经》有了德文版,人们逐渐有了成熟的工作观念和职业道德,连音乐也去糟粕、取精华,后来整个欧洲都像德国一样改革宗教,社会文明被推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