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质量传递

合集下载

05章印刷装置

05章印刷装置
色组的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的排列形式
C、特点 半卫星式:由于一个单元体积庞大,机组之间多采用 链条传纸机构或大倍径传纸滚筒;纸张交接次数少,利 于保证套印精度,油墨干燥时间变长,纸张弯曲程度变 小;但机构空间局促,操作、调节不便,传纸滚筒加工 难度大 应用:可组成双色、四色或更多色组的平版印刷机;
§5.1平版印刷机印刷滚筒的排列形式
多色胶印机
链条传纸
卫星型
3、各种滚筒排列形式特点
双色机组组合
§5.1平版印刷机印刷滚筒的排列形式
(1)三滚筒
A、 组成:由P、B、I组成一个机组单元;多个单元联接 B、 传纸滚筒:采用一个等径或多倍径的传纸滚筒,多倍 径滚筒的多排咬纸牙交替着在印刷单元间传递纸张;不换 面印刷时机组之间只能有奇数个滚筒
§5.1平版印刷机印刷滚筒的排列形式
一、印刷装置的作用 完成图像、文字转移,实现印刷工艺过程
二、印刷装置的组成 1、印刷滚筒部件 2、印刷装置的传动机构 3、离合压机构及压力调节机构 4、印版滚筒的套准调节装置 5、纸张的传输及翻转
三、技术要求
1、滚筒配置和结构排列科学
§5.1 平版印刷机印刷滚筒的排列形式
直径/mm 300 300 300 275 270 270 300 310 300 300
纸张规格/mm×mm 880×615 1040×720 880×615 1020×720 1020×720 1020×720 1030×720 1020×720 1020×720 1050×720
滚筒表面利用系数/% 65.25 76.39 71.30 84.88 84.88 76.39 76.39 73.96 76.39 76.39
采用倍径滚筒的特点
§5.1 平版印刷机印刷滚筒的排列形式

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

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

相际传质过程:物质由一个相向另一个相转移
的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是分离均相混合物必须经 历的过程,其作为化工单元操作在工业生产中 广泛应用,如蒸馏、吸收、萃取等等
一、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
传质过程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过程比较 有相似之处,但比后二者复杂。例如与传热过 程比较,主要差别为: (1)平衡差别 传热过程的推动力为两物体(或流体)的 温度差,平衡时两物体的温度相等;传质过程 的推动力为两相的浓度差,平衡时两相的浓度 不相等。 例如1atm,20º C 下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 平衡时液相的浓度为0.582 kmol/m3 ,气相 的浓度为3.28×10 - 4 kmol/m3 ,两者相差 5个数量级
u
1

( Au A B u B )

类似地, 若组分A 和B 的( 物质的量) 浓度分别 为cA和cB , 则混合物流体的质量平均速度un 定 义为
1 u n (c A u A c B u B ) c
(二) 以质量平均速度u为参考基准
以质量平均速度为参考基准时, 所能观察 到的是诸组分的相对速度, 混合物总 体、A 组分和B 组分相对于质量平均速度 的扩散速度分别为, u-u= 0 , uA - u和 uB - u。
实例:空气中气味的传播,食盐在静止的水 中的溶解等等。

分子扩散是在一相内部因浓度梯度的存在,由 于分子的无规则的随机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传 质现象。尽管分子运动向各方向是无规则的, 但是在浓度高处的分子向浓度低方向扩散表现 为数量大,效率高,反之,浓度低处的分子向 浓度高方向扩散的数量少,频率低,两处比较, 则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的量大,从而表现 出沿浓度降低方向上质量的传递。
T --- 绝对温度,K ;

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 总则1.0.1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说明:1.0.1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和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本规范不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不适用于特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

说明: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为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

本规范所指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范围一致。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在《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中第五章、《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1.0.3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承包合同和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说明:1.0.3 本规范是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最低要求,应严格遵守。

因此,承包合同(旭质量要求等)和工程技术文件(如设计文件、企业标准、施工技术方案等)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当承包合同和设计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高于本规范的规定时,验收时应以承包合同和设计文件为准。

1.0.4 本规范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配套使用。

说明:1.0.4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定了房屋建筑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

本规范是根据该标准规定的原则编写的,适用于该标准“主体结构”分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验收。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遵守该标准的相关规定。

1.0.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化工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

化工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

质量传递的控制策略
控制温度:通 过控制温度来 影响质量传递 的速度和方向
控制压力:通 过控制压力来 影响质量传递 的速度和方向
控制浓度:通 过控制浓度来 影响质量传递 的速度和方向
控制流速:通 过控制流速来 影响质量传递 的速度和方向
控制界面:通 过控制界面来 影响质量传递 的速度和方向
控制反应条件: 通过控制反应 条件来影响质 量传递的速度
对流换热
定义: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特点: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大空间、大流量场合 影响因素:流体的流速、温度、密度、粘度等 应用: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的传热过程
辐射换热
辐射换热原理: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 辐射换热特点: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 辐射换热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红外线加热器等 辐射换热影响因素:辐射源温度、辐射源面积、辐射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等
降低传质污 染:新型传 质材料可以 降低传质污 染,提高环 保性能
提高传热传 质效率:新 型传热传质 材料可以提 高传热传质 效率,降低 能耗,提高 生产效率
传热与传质过程中的余热利用技术
余热回收:通过回收废热,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余热利用:将废热转化为 热能,用于其他工艺过程
余热发电:利用废热发电, 减少能源消耗
新型传热与传质材料的节能潜力
提高传热效 率:新型传 热材料可以 提高传热效 率,降低能 耗
降低传质阻 力:新型传 质材料可以 降低传质阻 力,提高传 质效率
减少传热损 失:新型传 热材料可以 减少传热损 失,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提高传热稳 定性:新型 传热材料可 以提高传热 稳定性,降 低传热波动 对生产过程 的影响
化工传质过程
传质基本原理

环工原理

环工原理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二节质量衡算1、什么是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2、以物料的全部组分为衡算系统时,其衡算方程如何表述?3、以某种组分为衡算系统时,其衡算方程如何表述?4、什么是转化速率?如何确定其正负?第三节能量衡算1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热量衡算方程?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热量衡算方程?第03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道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2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什么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牛顿型流体有哪些?4简述温度和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影响。

第四节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1写出圆直管中阻力损失通式。

2试推导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和阻力损失公式。

(课后练习)3圆管内,层流流动的摩擦系数如何确定?4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直管中稳态层流流动,试分析以下情况下,管内压力差如何变化:a.管径增加一倍;b.流量增加一倍;c.管长增加一倍。

5试分析圆管湍流流动的雷诺数和管道相对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第五节管路计算1管路设计中选择流速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简单管路具有哪些特点?3分支管路具有哪些特点?4并联管路具有哪些特点?5分析管路系统中某一局部阻力变化时,其上下游流量和压力的变化。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总结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各种方法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本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本节思考题
第二节 热传导
第三节 对流传热
(1)简述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简述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热过程较静止时增强? (4) 传热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5)试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6) 分析圆直管内湍流流动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量和管径的关系,若要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采取哪种措施最有效? (7)流体由直管流入短管和弯管,其对流传热系数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8)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
本节思考题
简述运动中的物体受到阻力的原因。流线形物体运动时是否存在形体阻力?
简述流态对流动阻力的影响。
2
分析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对流动阻力的影响,举应用实例说明。
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直管中稳态层流流动,试分析以下情况下,管内压力差如何变化: a.管径增加一倍;b.流量增加一倍;c.管长增加一倍。
试比较圆管中层流和湍流流动的速度分布特征。
如何防止滤料表层的堵塞,为什么?
本节思考题
第三节 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第八章 吸 收
简述吸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01
吸收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02
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吸收过程?

人民大2024张蔚鴒 品牌管理PPT第5章 品牌传播

人民大2024张蔚鴒 品牌管理PPT第5章 品牌传播
• 品牌传播与营销策略4P中的促销策略,也有着区别与联系: • 促销策略包括人员推广、广告、销售促进与公共关系等,促销推广的主要是企业 的产品和服务;而品牌传播更多强调的是对品牌信息的传播,对品牌创造的产品 和服务之外价值的塑造与宣传。品牌传播与促销策略的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传 播活动,都用到一些媒介,信息传播者都是企业或品牌方,信息传播方向较为单 向不强调互动。
• 而由非品牌方发起的和品牌相关的传播活动,由于没有那么明显的功利性,以及第三方的独立地 位,较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偏爱。 • 例如在大众媒体上由记者或专家,发布的新闻报道与软文,隐含有利于品牌的信息;再例如 赞助各种公益活动、体育赛事、娱乐节目,参加各种行业峰会、展会和其他活动等。诸如此 类,可以归为公共关系与事件营销。
第五章
提示:本章介绍什么是品牌,品牌的分类和品牌资产。帮助总览全书,建立全局观。从品牌资产五星模型出发 去提升品牌资产的策略方向,涵盖本书的后续各章节,建立整体有机联系。
品牌传播
【政策瞭望】
“支持企业实施品牌人才提升计划,完善品牌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机制,提高品牌创建、运营和 管理能力。鼓励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开设品牌理论和应用管理课程,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品牌 管理专业素质的企业家、管理人才。支持企业加强品牌适用人才培训,鼓励企业和专业机构、职 业学校开展品牌管理职业培训,培养品牌建设专业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
• 采用多元的渠道发出品牌的声音,可以覆盖更广的受众群体,可以带给受众 更丰富的信息和传播体验。不同渠道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面向的受众不同, 场景不同,效果不同。
• 但面对同一受众时,受众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品牌信息可能不同,受众感知不 同,为此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感知可能相互矛盾。为了让不同渠道发出相同的 声音,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不同渠道需要协调一致保持统一。

环境工程原理第05章质量传递.

环境工程原理第05章质量传递.
第五章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是指物质在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 场或磁场场强差等推动力作用下,从一处向另一处的 转移,简称传质,包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质两类。 质量传递的推动力 浓度差 温度差 压力差 场强差 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热扩散
压力扩散 强制扩散
第五章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有相似之处,但比后 二者复杂。如与传热过程比较,主要差别为: (1) 推动力差别
A
A
相界面 气相或液相 B+A A 固相 C 吸附
吸收
解吸 吹脱、汽提
A 脱附
相界面 液相 液相 B+A S+A
A
相界面 固相 液相 B+A S+A
A
萃取
浸沥(取) 固—液萃取
2、反应中的传质过程: 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氨 石灰/石灰水洗涤烟气脱硫 催化氧化法净化汽车尾气 3、传质过程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过程的极限: 相平衡关系——传质方向 过程的速率: 传质机理——传质速率
表示组分A向浓度减小的方向传递 A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N Az DAB
dC A dz
A在z方向浓度梯度,kmol/m3· m
扩散通量
通过垂直于扩散 方向的单位截面积扩散的物质量,kmol/(m2· s)。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传热推动力为温度差,单位为º C;
传质过程推动力为浓度差,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
(如气相分压、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不同表示方
法的推动力和单位均不同。 (2) 过程最终状态的差别 传热是Δt = 0;相际间传质浓度差≠0,而是相平 衡(如:NH3 溶于H2O)。
第五章 质量传递
本章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一、传质机理
向一杯水中加入一滴蓝墨水—— 向一杯水中加入一滴蓝墨水 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 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即蓝墨水的分子由高浓度处 向低浓度处移动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 静止——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经过较长一段 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 静止 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 时间后, 时间后,杯中水的颜色趋于一致 搅拌一下——? ? 搅拌一下 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 分子扩散 ——慢 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 慢 由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 涡流扩散 ——快 由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 快 工程上为了加速传质,通常使流体介质处于运动状态——湍 工程上为了加速传质,通常使流体介质处于运动状态 湍 流状态, 流状态,涡流扩散的效果占主要地位
dcA dcA N At = −( DAB + ε D ) = − DABeff dz dz
在充分发展的湍流中,涡流扩散系数往往比分子扩散系数大得 多,因而有 D ABeff ≈ ε D
第三节 分子传质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单向扩散
扩散通量、浓度分布
二、等分子反向扩散
扩散通量、浓度分布
三、界面上有化学反应的稳态传质
N A = kL (cA,i − cA,0 )
N A = k G ( p A ,i − p A , 0 )
DAB NA = (cA,i − cA,0 ) L
DAB NA = ( pA,i − pA,0 ) RTL
N A = k x ( xA ,i − xA , 0 )
N A = k y ( y A ,i − y A , 0 )
z =0
工程中常见的湍流传质问题,基于机理的复杂性,不能采 用分析方法求解。 对流传质系数一般采用类比法或量纲分析法确定。
Sh = f ( Re, Sc )
施伍德数 Sh = kd / D
(5.4.16)
传质设备的特征尺寸
第四节 对流传质
用分子扩散速率方程去描述对流扩散。由 壁面至流体主体的对流传质速率为 对流传质速率方程
N A = kc (cA,i − cA,0 )
(5.4.4)
组分A的对流传质速 率,kmol/(m2·s)
界面上组分A的浓 流体主体中组分A的 度,kmol/m3 浓度,kmol/m3
对流传质系数,也称传质分系数,下标“c”表 示组分浓度以物质的量浓度表示,m/s 传质系数体现了传质能力的大小,与流体的物理性质、界面的 几何形状以及流体流动状况等因素有关。
第五章 质量传递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五章 质量传递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分子传质 第四节 对流传质
第一节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
质量传递的推动力 浓度差 温度差 压力差 电场或磁场的场强差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传质机理 二、分子扩散 三、涡流扩散
DAB 是浓度的函数。
(2)溶质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远比在气体中的小,在固体中 的扩散系数更小。气体、液体、固体扩散系数的数量级 分别为10-5~10-4、10-10~10-9、10-14~10-9m2/s。 (3)低密度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4)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DAB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二)分子扩散系数
DAB
N Az =− dcA dz
(5.2.5)
扩散物质在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速率,表征物质分子 扩散能力。扩散系数大,表示分子扩散快。 分子扩散系数是物理常数,其数值受体系温度、压力和混 合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二)分子扩散系数 (1)非理想气体及浓溶液,
第四节 对流传质
三、典型情况下的对流传质系数 在稳态传质下,组分A通过有效膜层的传质速率应等于 对流传质速率,即 dcA − DAB = kc (cA,i − cA,0 ) dz z =0
DAB dcA kc = − cA,i − cA,0 dz
z =0
(5.4.15)
d cA dz
关键在于求壁面浓度梯度
p0 T = DAB,0 p T0
1.75
扩散系数与总压力成反比,与热力学温度的1.75次方成正比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三)涡流扩散 定义涡流质量扩散系数 ε D
N Aε
dcA = −ε D dz
组分A的平均物质的量浓度
涡流扩散系数不是物理常数,它取决于流体流动的特性,受 湍动程度和扩散部位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 工程中大部分流体流动为湍流状态,同时存在分子扩散和涡 流扩散,因此组分A总的质量扩散通量 有效质量扩散系数
第四节 对流传质
传质通量的计算
分子传质
N A = k (cA,i − cA,0 )
对流传质
DABc 单向扩散 N A = (cA,i − cA,0 ) LcB,m DAB p NA = ( p A ,i − p A , 0 ) RTLpB,m
等分子反向扩散
N A = kc (cA,i − cA,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