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完整版)自考00320《领导科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00320领导科学第一章绪论1.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1)2)3)4)3.4.亚里士5.科学。
6.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7.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1.【简答】领导认识的特征:1)原则性2)超前性4)5)2.3.4.“5.6.1)拥有职权2)负有责任3)提供服务4)富于创新7.【简答】被领导者的特征: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5)8.1)2)3)9.1)2)3)相互支持4)相互转化5)相互监督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1.领导的一般职能1)引导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
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
3)4)5)6)2.1)2)3)思想政治工作3.领导的总原则: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2)事实就是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群众路线原则4.领导的基本原则1)统一领导原则3)4)5)6)1.1)2)i.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ii.【论述】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2.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3.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4.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5.倡导人文关怀3)权利观念4)2.法制观念是切实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3.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4.法治观念是保障人权的需要5)市场经济观念6)改革创新观念7)政绩观念i.【论述】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1.明确什么是政绩1.1)2)3)4)5)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i.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的区别在于。
是否实现知道每个方案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2.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4.科学决策的程序: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5.1)2)3)4)6.1)2)3)中枢系统7.危机决策要求:1)快速果断2)高效准确3)非程序性第六章领导用人1.人才类型:1)3)2.1)2)3)3.人才选拔制度1)选举制——群众投票表决2)考选制——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3)荐选制——推荐第七章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1.【简答】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1)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2)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即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其他一切工1)2)3)3.4.1)2)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4)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原则5)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6)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8)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5.思想政治工作方法:1)说理教育法2)情感交流法4)5)6)1.1)2)3)4)稳定性2.矩阵式领导结构与事业部式领导结构3.领导的层次与幅度:反比关系1)领导层次:指组织系统中自上而下地实施指挥与监督权力级差数量。
绪论(第一章)

3) 有机化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1828年,德国的伍勒合成尿素,“生命力”学说破产
——有机化学的里程碑 1865年,德国的凯库勒(马车上做梦,伦敦) 提出:有机化合物中碳为四价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学说 1874年,荷兰范特霍夫 法国勒比尔 提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指向以碳为 中心的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开创了从立体观点来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立体化学 2011-6-4
B H
因为人们在分类有机物与无机物时注重的 主要是化合物的性质而不是组成 2011-6-4 12
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 组成上
① 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不多,但数量非常庞大。 ② 组成分子的原子数多——组成复杂。
2) 结构上
① 碳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相连 ② 自身成键能力强如:C-C,C=C,C≡C及成 环,所以组成分子的原子数多。 ③ 同分异构体普遍存在,目前尚无公式可计算出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 如:CH3CH2OH和CH3OCH3
2011-6-4 4
最早发现的四种酸
从动植物体内分离出的物质 从矿物质中分离出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正如“以太”、“外 星人”,人类一旦遇到不 可知的事件时,常一概归 为一类无所不能的事物 1806年,享有盛名的化学家柏则里首先 引用“有机化学”,认为有机物只能在生物 的细胞中受一种特殊的力量——“生命力” 的作用才可产生出。
2) 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 离子键 常见化学键 共价键 (有机物中最常见) 配价键 C、H、O、N等原子结合成有机分子时, 原子与原子之间需形成一定的化学键将几个 原子结合在一起,描述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及 化学键的理论有两个: 价键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军事理论

第一章绪论【战争】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
是解决国家、政治集团、阶级、民族、宗教之问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
【军事】一切与战争、国防、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
包括准备战争、实施战争、遏制战争,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等。
【军事理论】关于战争和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
产生于军事实践,又指导军事实践,并受军事实践检验。
【军事思想】①关于军事领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
②研究军事思想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军事理论的基本特性:(1)阶级性(2)实践性(3)继承性(4)创造性(5)时代性军事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植根于军事实践二、随着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三、受阶级政治和哲学观念的制约四、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性第二章中外古、近代军事理论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尉缭子、六韬、黄石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五事:道天地将法对将领要求:智信仁勇严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外国近代:马汉:海权论杜黑:制空权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米尼《战争艺术概论》孙子兵法思想精华:(一)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二)揭示了“知己知彼”的战争认识方法(三)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四)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战争论的思想精华:(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二)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规定(三)防御不应是单纯的据守,应有进攻和反攻(四)要善于运用民众战争(五)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消灭敌人军队第三章现代外国军事理论美国战略理论:(一)杜鲁门遏制战略(二)艾森豪威尔大规模报复(三)肯&约灵活反应战略(四)尼&福&卡现实威慑战略(五)里根新灵活反应战略(六)布什地区防务战略(七)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八)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九)小布什两个有效俄罗斯战略理论:斯加强积极防御,防止敌人侵略;郝火箭核战略;勃全球进攻;戈合理够用;叶&普现实遏制日本战略理论:(一)缔结巩固军事同盟(二)以周边国家为现实或潜在的作战对象,实施全方位防御(三)从“被动防御”向“积极主动”转变(四)战略原则由“联合防卫”转向“联手”(五)当前日本战略理论的发展印度战略理论:地区威慑第四章马恩列斯军事理论马恩军事理论的创立及标志:《反杜林论》暴力论战争根源:私有制根本动因:经济利益的尖锐冲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绪论、第一章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40 学时为授课学时,8学时为课堂作业 时间。
第一章 生产管理概论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企业的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出无限丰 富的社会财富。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创造价值,自身获取利润 的主要环节。 ●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 组成内容。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管理利器。
(一)通用产品和专用产品 (二)流程生产型和加工装配型 (三)备货生产和订货生产
(四)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1、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的划分 (1)工作地生产类型的划分 ①工序数目法 指根据固定于工作地工序数目的多少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 类型。s1—1
②工序大量系数法
所谓大量系数就是指工序单件工时与零件出产节拍(零件 出产节拍r为计划期有效工时总数除以计划期全部零件产量) 的比值。(s1—1) (2)小组、工段、车间、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 (3)按零件大小、产量划分(s1—1)
(七) 劳动管部门
劳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根据各个生产部门 的特点,合理配置员工,以达到最佳组合效果。并负责企业员工的技 术、技能培训工作,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四、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任务
(一)企业的基本任务
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 体,其基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 品或服务,同时要求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 产出,以期获得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狭义的生产管理:是以产品基本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 理,即对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转换过程)直至产品 完成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的管理。
广义的生产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对象的综 合性的、系统的管理。
绪论、第一章

七 动物学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书
1. 从动物体结构和机能适应方面理解 2.从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方面理解 注意总结各类群新出现的特征, 3. 注意总结各类群新出现的特征,从进化方面加以理 解.
参考书: 参考书:
江静波主编: 无脊椎动物学》 (1)江静波主编:《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 任淑仙编著: 无脊椎动物学》 (2)任淑仙编著:《无脊椎动物学》 华中师大等主编《无脊椎动物学》 (3)华中师大等主编《无脊椎动物学》 (4)堵南山 《无脊椎动物学
二,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 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 动物学 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 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一门基础 非常广博的基础学科. 非常广博的基础学科. 动物学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内容: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 根据研究内容: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胚胎 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进化. 学,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进化. 根据研究对象: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鸟类学, 根据研究对象: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鸟类学, 鱼类学,昆虫学,蛛形学,软体动物学,甲壳动物学, 鱼类学,昆虫学,蛛形学,软体动物学,甲壳动物学, 原生动物学,贝类学,哺乳动物学等. 原生动物学,贝类学,哺乳动物学等. 按照研究的重点和服务范畴:古生物学,理论动物学, 按照研究的重点和服务范畴:古生物学,理论动物学, 应用动物学,医用动物学,资源动物学,畜牧学, 应用动物学,医用动物学,资源动物学,畜牧学,桑 蚕学和水产学等. 蚕学和水产学等.
五,动物学研究方法
观察描述法:观察和描述是动物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描述法:观察和描述是动物最基本的方法. 主要通过观察将动物形态结构, 主要通过观察将动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系统的 记录描述.从动物群落,种群,个体,组织, 记录描述.从动物群落,种群,个体,组织,细胞 及其细胞器等超微结构. 及其细胞器等超微结构.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动物的系统比较来研究其异 比较法: 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动物生存和进化 规律. 规律. 实验法:是在一定人为控制条件下, 实验法:是在一定人为控制条件下,对动物的生 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和研究. 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和研究. 综合研究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动物 综合研究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在不同层次和水平进行综合研究, 在不同层次和水平进行综合研究,揭示动物生命活 动规律. 动规律.
(完整版)流体力学 第一章 流体力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流体力学及其任务1、流体力学的任务:研究流体的宏观平衡、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
2、流体力学定义:研究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力学规律、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3、研究对象: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
4、特性:•流动(flow)性,流体在一个微小的剪切力作用下能够连续不断地变形,只有在外力停止作用后,变形才能停止。
•液体具有自由(free surface)表面,不能承受拉力承受剪切力( shear stress)。
•气体不能承受拉力,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切力,具有明显的压缩性,不具有一定的体积,可充满整个容器。
流体作为物质的一种基本形态,必须遵循自然界一切物质运动的普遍,如牛顿的力学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5、易流动性:处于静止状态的流体不能承受剪切力,即使在很小的剪切力的作用下也将发生连续不断的变形,直到剪切力消失为止。
这也是它便于用管道进行输送,适宜于做供热、制冷等工作介质的主要原因.流体也不能承受拉力,它只能承受压力.利用蒸汽压力推动气轮机来发电,利用液压、气压传动各种机械等,都是流体抗压能力和易流动性的应用.没有固定的形状,取决于约束边界形状,不同的边界必将产生不同的流动。
6、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微团——是使流体具有宏观特性的允许的最小体积。
这样的微团,称为流体质点。
流体微团:宏观上足够大,微观上足够小。
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为:流体是由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所组成,每一空间点都被确定的流体质点所占据,其中没有间隙,流体的任一物理量可以表达成空间坐标及时间的连续函数,而且是单值连续可微函数。
7流体力学应用:航空、造船、机械、冶金、建筑、水利、化工、石油输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等也都遇到不少流体力学问题。
例如,结构工程:钢结构,钢混结构等.船舶结构;梁结构等要考虑风致振动以及水动力问题;海洋工程如石油钻井平台防波堤受到的外力除了风的作用力还有波浪、潮夕的作用力等,高层建筑的设计要考虑抗风能力;船闸的设计直接与水动力有关等等。
第1章 绪论

返回
29
基本分类——按目的和内容分为
财务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及其财 务报表与其他相关资料的公允性所执行的审计。 合规审计:对被审计单位某些财务活动或经营活动 是否符合特定标准所进行的审计。
绩效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 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或单位 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 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所进行的审计。
第一章
绪
论
使用的教材:朱锦余 张勇 主编《审计 学》,科学出版社, 2015
本章主要内容
• • • 第一节 审计的性质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职能与目标 第三节 审计的分类
《审计学》——第一章 绪论
2
本章学习目标
• 1.理解审计的定义; • 2.理解审计的要素,能够识别实务中各种审计的相关要 素的构成; • 3.理解审计对象的含义,能够说明不同类型审计业务的 特定审计对象; • 4.理解审计的目标,并能够说明特定审计业务的具体审 计目标; • 5.理解审计的职能,并能够结合具体审计业务说明如何 履行审计职能; • 6.理解审计的基本分类,并能够辨别各种审计之间的联 系与区别; • 7.理解审计的其他分类,并能够说明特定审计业务所属 的审计类型。
受托经济责任是指由于委托或授托经营管
理经济资源而产生的受托人对委托人所承 担的义务。包括: (1)按委托人的规定要求经营管理经济 资源的责任——经管责任; (2)按特定要求向委托人报告其资源财 产经营管理过程及其结果的责任——报告 责任。
《审计学》——第一章 绪论 10
类审计的产生
帝王与主管财赋的官吏:政府审计 庄园主等财产所有者与总管、账房或管家:内
第1章绪论

1.新药
新药 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 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 药途径的,按照新药管理。 药途径的,按照新药管理。
返回
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 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 ),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 途径的制剂。 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2.药物的质量要求 药物的质量要求
requirement of drugs 从化合物→药 从化合物→药 药理、 有效性 药理、药效试验 安全性 急性毒性试验 老鼠 长期毒性试验 狗
LD50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 1984年 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01年 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思考题
查咖啡因、头孢唑啉钠、维生素 的质量标准 查咖啡因、头孢唑啉钠、维生素C的质量标准 比较四个主要项目的方法 比较上述药物2000年版与 年版与2005年版质量标准 比较上述药物 年版与 年版质量标准 有何不同
3.附录 附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 主讲:刘志立
1
教材与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邹伯敏.自动控制理论 理论. 教材 邹伯敏.自动控制理论 邹伯敏 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 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高国燊,余文烋. 参考书:1. 高国燊,余文烋.自动控制 原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原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2 2. Richardc.Dorf RobertH.Bishop, Modern Control Systems,Ninth Edition,2002
2
自动控制原理(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 理论) 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 《 自动控制原理 》 是自动控制学科 的基础理论。 的基础理论。 是讨论与研究控制系统一般规律 的课程。 的课程。 在此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 , 设计出合理的自动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 , 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各种 工程上的需要。 工程上的需要。
Tl ↑ → n ↓→u fn ↓→∆u = (ug − u fn ) ↑→uk ↑→ud ↑→n ↑ u~ ↓
22
第四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三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若组成控制的元件都具有线性特性则称这种系 统为线性控制系统 特点: 特点: 系统用微分方程、 系统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或状态方程来描述 具有比例性并适用叠加原理 若在控制系统中有一个以上的元件具有非线性 则称这种系统为非线性控制系统 特点: 特点: 不具有比例性, 不具有比例性,也不适用叠加原理 系统的输出响应稳定性与其初始状态有关 23
开环控制
如果系统的输出量没有与参考输入相比较, 如果系统的输出量没有与参考输入相比较,即系统 的输出与输入间不存在着反馈的通道, 的输出与输入间不存在着反馈的通道,这种控制方 式叫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的优缺点 结构简单, 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 系统没有抗扰动功能, 系统没有抗扰动功能,因而大限制了系统的应用范围
图1-4 控制系统框图的基本组成单元
故液位自动控制系统也可用图1 来表示。 故液位自动控制系统也可用图1-5来表示。
图1-5 液面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15
二、随动控制系统
直流随动控制系统如图 所示。 直流随动控制系统如图1-6所示。 控制系统如图1
图1-6 直流随动系统的原理图
16
图1-6直流随动系统是用一对电位器作为位置的 检测元件, 检测元件,它们分别把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位置信号 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信号,并进行比较。 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信号,并进行比较。其控制系 统的方框图如图1 所示。 统的方框图如图1-7所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三节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第四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五节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和本课 程的任务
7
第一节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尤其 是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是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更加推动了控制理论不断地 向前发展。 向前发展。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 段: 时间为1940~1960年代,称为“经 年代, (1)第一阶段 时间为 )第一阶段:时间为 ~ 年代 称为“ 典控制理论”时期。 典控制理论”时期。经典控制理论主要是解决单输 入单输出控制问题,主要采用传递函数、频率特性、 入单输出控制问题,主要采用传递函数、频率特性、 根轨迹为基础的频域分析方法。 根轨迹为基础的频域分析方法。此阶段所研究的系 统大多是线性定常系统,对非线性系统, 统大多是线性定常系统,对非线性系统,分析时采 用的相平面法一般也不超过两个变量, 用的相平面法一般也不超过两个变量,经典控制理 论能够较好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单输入单输出问题。 论能够较好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单输入单输出问题。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德(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德(H.W.Bode 1905~)和伊文思(W.R.Evans)。伯德于 ~)和伊文思 )。伯德于 ~)和伊文思( )。伯德于1945年 年 提出了简便而实用的伯德图法。1948年,伊文思提 提出了简便而实用的伯德图法。 年 出了直观而又形象的根轨迹法。 出了直观而又形象的根轨迹法。
8
时间为1960~1970年代,称为“现 年代, (2)第二阶段 时间为 )第二阶段:时间为 ~ 年代 称为“ 代控制理论”时期。这个时期, 代控制理论”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计算机的飞速 发展,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 发展,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中的 高阶常微分方程可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 高阶常微分方程可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用以描 述系统的动态过程,即所谓状态空间法。 述系统的动态过程,即所谓状态空间法。这种方法 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 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 定常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时变的。 定常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时变的。这一时期的 主要代表人物有庞特里亚金、贝尔曼( 主要代表人物有庞特里亚金、贝尔曼(Bellman), ), 及卡尔曼( ~)等人 及卡尔曼(R.E.Kalman,1930~)等人。庞特里 , ~)等人。 亚金于1961年发表了极大值原理;贝尔曼在 年发表了极大值原理; 亚金于 年发表了极大值原理 贝尔曼在1957 年提出了动态规化原则; 年提出了动态规化原则;1959年,卡尔曼和布西发 年 表了关于线性滤波器和估计器的论文, 表了关于线性滤波器和估计器的论文,即所谓著名 的卡尔曼滤波。 的卡尔曼滤波。
图1-7 直流随动系统的方框图
17
第三节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框图的一般形式
自动控制系统的框图
18
图中 r(t)-----系统的参考输入 简称输入量或给定量) r(t)-----系统的参考输入(简称输入量或给定量) 系统的参考输入( c(t)-----系统的被控制量 又简称输出量) c(t)-----系统的被控制量(又简称输出量) 系统的被控制量( b(t)-----系统的主反馈量 b(t)-----系统的主反馈量 e(t)-----系统的误差 e(t)= r(t)- e(t)-----系统的误差 e(t)= r(t)- b(t) d(t) -----系统的干扰,它是一种对系统输出产生不利 -----系统的干扰 系统的干扰, 的信号 给定环节-----产生参考输入信号的元件 电位器、 给定环节-----产生参考输入信号的元件 如:电位器、 旋转变压器等 控制器-----其输入是系统的误差信号 其输入是系统的误差信号, 控制器-----其输入是系统的误差信号,经其变换或相 关的运算后, 关的运算后,产生期望的控制信号去控制被控的对象 被控对象-----系统控制的对象 系统控制的对象, 被控对象-----系统控制的对象,其输入量是控制器的 输出, 输出,输出量就是被控量 反馈环节-----将被控制量转换为主反馈信号的装置 将被控制量转换为主反馈信号的装置, 反馈环节-----将被控制量转换为主反馈信号的装置, 这个装置一般为检测元件 19
恒值控制系统和随动控制系统 按系统内部传输信号的性质分恒值控制和随动控制系统 恒值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量为常量,要求它的被控 恒值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量为常量, 制量在任何扰动的作用下能尽快地恢复(或接近) 制量在任何扰动的作用下能尽快地恢复(或接近) 原有的稳态值 随动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是一个变化量, 随动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是一个变化量,要求系 统的被控制量能快速准确地跟随参考输入信号的变 化而变化10源自第二节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就是人不直接参与的条件下, 自动控制就是人不直接参与的条件下, 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制的对象(如生产设备、 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制的对象(如生产设备、 生产过程)的某些物理量(或工作状态) 生产过程)的某些物理量(或工作状态)能 自动地按规定的规律变化(或运行)。 自动地按规定的规律变化(或运行)。 如:
闭环控制
若把系统的被控制量反馈到它的输入端,并与参考 若把系统的被控制量反馈到它的输入端, 输入相比较,这种控制方式叫闭环控制。 输入相比较,这种控制方式叫闭环控制。相应的系 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的优点 自动地消除或削弱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扰动 对被控制量的影响
20
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1
该系统自动调节的过程
3
课程特点
1、 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 高等数学 积分变换 其它专业课程 2、理论实践相结合 、 理论性非常强但又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3、内容广泛 、
4
自动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学习自动控制理论的重要性
1、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 础课,特别是自动化专业承上启下的课程 自动化专业承上启下的课程。 础课,特别是自动化专业承上启下的课程。 2、自动控制技术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 、 电机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火炮雷达控制、 电机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火炮雷达控制、家 用电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电子、 用电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电子、 航空、航海、航天、核反应堆等。 航空、航海、航天、核反应堆等。 3、自动控制理论能为解决实际控制问题提供理论 、 和方法。 和方法。 4、学分较多。 、学分较多。
12
液面人工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 所示。 液面人工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液面人工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自动控制 人工控制中有三种职能作用:测量、 人工控制中有三种职能作用:测量、比较和执 而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也必须有这三种, 行,而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也必须有这三种,如图 1-3所示。 所示。 液位控制系统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液位控制系统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9
时间为1970年代末至今。1970年代 年代末至今。 (3)第三阶段 时间为 )第三阶段:时间为 年代末至今 年代 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论” 智能控制” 末,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 方向发展。前者是控制理论在广度上的开拓, 方向发展。前者是控制理论在广度上的开拓,后者 是控制理论在深度上的挖掘。 大系统理论” 是控制理论在深度上的挖掘。“大系统理论”是用 控制和信息的观点,研究各种大系统的结构方案、 控制和信息的观点,研究各种大系统的结构方案、 总体设计中的分解方法和协调等问题的技术基础理 智能控制” 论。而“智能控制”是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 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 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究具有某些仿人 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 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