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阜新市为例

合集下载

资源型城市阜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

资源型城市阜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

面 的复杂 系统工程 。确 定经 济发 展方 向 、 现经 济转 型 , 所 当 实 理 然 地 成 为 阜 新 肩 负 老 工 业 基 地 振 兴 和 国 家 资 源 型 城 市 经 济 转 型试 点 市 双 重使 命 , 济 走 出低 谷 , 面发 展 的必 由之 路 。 经 全
资源型城市阜新在 面临资源 日益枯竭 的状 况下, 应在城 市转型过程 中充分利用本地农业资源优势 , 推动农 业产业结
构调整 , 实现 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
关 键词 : 源 型城 市 ; 持 续 农 业 ; 业 可持 续发 展 资 可 农
中图分 类号:2 F9
文献标志码: A
人 与 生 物 共 处 , 持 环 境 清 洁 和维 护地 球 生 态平 衡 的 新 时 期 保
可确定为资源型城市 , 一是资 源型产业从业人员 占全市从业 人 员 1 %以上 , 是 资源 型 产业 产值 占工 业 总产 值 1 % 5 二 0 以上 。根据 资源 型城 市 的界定标 准 , 目前 中国有资 源型城 市 10 , 2 座 占全 国城市总数的 1%。资源型城市 中的“ 8 资源” 是指不可再生资源 , 即在工业化时期对城市 的形成发展起主 导作用 的森林 和矿产资源。资源型城 市作 为“ 城市” 而言 , 具 有城市 的规模 、 性质 和职能 , 即有一定数 量人群 聚居 而从事 生产 、 经营 和生活 的地域 , 有为人们提 供并尽可能 满足各 具
资 源 型 城 市 是 指 因 自然 资 源 的 开 采 而 建 设 兴 起 并 发 展 壮 大 , 资 源 型 产业 在 工 业 中 占 有 较 大 份 额 、 为 主 导 产 业 且 成 的城 市 。参 照 国 际 公 认 的 分 类 标 准 , 合 下 述 两 条 之 一 者 即 符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要制度性支持——以阜新市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要制度性支持——以阜新市为例
达 8 .%,是典型的 “ 1 6 吃饭财政” ,而促进就业和
步壮大 ,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生态环境、人 水平 的 2 .%。财政一般预算支 出中的 7 %要用 31 4
居环境有所好转,广大干部群众 的精神面貌发生 了
深刻变化。
但是 ,由于体制 、机制原因长期积累的一些深 再就业、扶持创业 、贫 困人 口受教育 、弥补社保资 层次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阜新
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 1%和 2 .%。采煤沉陷 0 43 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 完善 ,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煤炭开采能力
稳定 ,发电、装备制造及配套、新型建材等行业进

二位 , 但规模仍然较小 ,尚不及锦州市的一半 。而 且 ,阜新进行经济转型所处的大环境是我国已进入 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 ,培育和开发市场难度较
亿元 的企业只有 2 。虽然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 户 龙头企业 7 多个 ,实现农产品加工业 占全市规模 O
以上工业增加值 的 2 %,仅次于煤炭 行业,居第 2
确定为经济转型的主导替代产业 。同时 ,按照 “ 主
导产业 + 支柱产业”的产业布局 , 稳煤强 电, 大力
培育支柱产业 ,经过 四年多的努力 ,取得 了阶段性 成果。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城乡人民生 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 十五”期间 ,地区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 1%,城镇 居 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和农 7
维普资讯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转型 需 要 制度 性 支 持
— —
以阜新 市为例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课题组
阜新作为全 国资 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
市 ,在国务院和省政府 的大力支持下 ,依据 “ 自力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_以阜新市为例_冷艳菊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_以阜新市为例_冷艳菊

0引言资源枯竭型城市又称“资源衰退型城市”,是指那些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且资源开发已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煤炭、森工、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经由国务院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共有44个。

由于对资源的依赖,特别是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资源型城市必经建设——繁荣——衰退——转型的过程,而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进入到这一过程的衰退阶段,同时各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三危”现象:经济危困、生态危机、就业危难[1]。

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陷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转型成为摆在各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前的迫切任务。

阜新市是国务院于2001年12月确定的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并被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时至今日,阜新的转型探索已近十年,对阜新的转型经验进行研究,将对我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路径选择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1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发展困境1.1资源渐趋枯竭,经济发展缓慢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资源开发及原材料的初级加工,主导产业单一,整个产业比例和结构严重失调重,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后劲不足[2]。

以阜新市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阜新的煤炭资源就渐趋枯竭,阜新现在煤炭可采储量仅有3.3亿吨,而且煤层太深,开采成本高且难度很大。

资源枯竭严重冲击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产业一柱擎天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缓慢。

阜新的资源产业单一,所占比重太大,煤炭和电在地方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50%。

阜新的经济在资源枯竭之后几乎停滞。

2000年以前,阜新地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以阜新市为例冷艳菊,赵宏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要:采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经济、民生及生态困境,得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2-3.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阜新市为例

2-3.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阜新市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阜新市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典型案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

2、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判断该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

3、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浏览图文、引起兴趣】生:跟随图文和地理故事,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当中。

【浏览教材、掌握新知】
【增加区域知识、把握各地特色】
生:从教师的补充材料中,对中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大致了解,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分析案例、思考问题】
内容。

同时学会分析曲线图。

【分析案例、思考问题】
破?
【呈现案例,分析措施】
师:展示阜新市目前正在进
行的多种转型措施,请学生
归纳分析提炼。

【视频资料,回顾历程】。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讲义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讲义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讲义一、教材版本、上下册、章节及类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来自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是第2单元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主题5,类型是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我们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二、引入同学们,想象一下啊,如果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它的主要财富来源突然没了,就好比一个人一直靠着一份工作赚钱养家,突然这份工作没了,那可咋办呢?今天我们要讲的辽宁省阜新市啊,就有点像这种情况。

阜新以前可是个靠着资源过得挺不错的城市,但是后来资源枯竭了,这就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不过它也在努力转型呢。

三、资源型城市的概念(1、什么是资源型城市)1、简单来说呢,资源型城市就是那种把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当成主要赚钱手段的城市。

就像阜新,它的发展主要是靠地下的矿产资源。

这些丰富的资源就像城市发展的“靠山”,有了这个“靠山”,城市才能慢慢发展起来。

比如说啊,要是一个地方有很多煤矿,那就可以开煤矿厂,能赚钱,还能吸引很多人来工作,慢慢就形成了城市。

2、生命周期但是啊,同学们,这些资源型城市也有自己的“生命旅程”。

因为资源型城市里的矿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就像咱们用掉一点就少一点,储藏量会一年比一年少。

森林资源呢,如果咱们不合理利用,比如说乱砍滥伐,也会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到最后都恢复不了。

所以啊,资源型城市或者资源型产业一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刚开始的“出生”(资源开发初期,城市慢慢兴起,各种相关产业建立起来),然后到“成长”(资源开发旺盛期,城市依靠资源蓬勃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再到“衰老”(资源开始枯竭,相关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城市经济也受到影响),最后可能是“死亡”(如果一直依赖资源,资源枯竭后城市可能就衰败下去了)。

不过呢,如果这个城市聪明一点,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把重点放到其他产业上,不那么依赖自然资源了,那就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像重新获得了“新生”一样。

四、资源枯竭型城市(2、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怎么回事)当资源变得很少或者没啥价值的时候,这个资源型城市就变成资源枯竭型城市了。

资源枯竭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1 年 第 3 00 4期
总第 18期 0
经 济研究导刊
EC0N0M I C RESEARCH GUI DE
No34, 01 . 2 0
Se 1No.O na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汪 军
( 大连交通大学 理学院 , 辽宁 大连 16 2 ) 1 0 8
程 , 比较 了不 同国家以及不 同层 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 在 以阜 新为例 , 论证 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
市可 持 续 发展 的 关键 。
关键词 : 资源枯竭型城 市; 可持续发展 ;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2 F9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2 1 )4 0 6 ~ 3 17 — 9 X(0 0 3 — 16 0
“ 孤岛” 模式 , 造成城市集 聚效应 和规模效益低下。
( 就业 压力大 , 四) 社会 负担重 在计划体制下 , 政府强制企业 吸纳大量文化水平低 的人
员。 市场经济后 , 企业经济衰退造成大量富余人员被分离下岗, 失业人员增多 , 加之城市财力薄弱 , 社会负担面窄 , 使他们生 活 比较困难 , 岗职工再就业 已成为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 下 ( ) 五 地区科技开发能力弱 资源型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产业专业化倾 向造
引言
资源 型城 市是随着能源 、 矿产 、 森林 、 电 、 游等 自然 水 旅 资源 的开发利用而兴起 , 并且 因这些资源 的采掘而形成 的相 关产业在地区社会经济 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城市 。 资源 型城市

碍 了矿 业 企 业 和 地 方 城 市 的 信 息 交 流 ,使 城 市 的 发 育矿业集 团 、 阜新发 电公 司等 大型企业 , 围绕着这 一 “ 百里矿 山” 建设一条循环经济产业带 , 是阜新 市循环经济建

破解矿竭城衰难题之法律对策——以阜新市为例

破解矿竭城衰难题之法律对策——以阜新市为例
百 家论 坛
对删
以 阜 新 市 为例
破解矿竭城衰难题之法律对策
张璐 曲桐 赵 航 宇
辽 宁 工程 技 术 大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要 : 经 济 发展 与 生 态环 境 的 和 谐 问题 , 已经 成 为世 界 各
三、 完善矿产开发 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 一) 开发 矿 产 生 态 补 偿 的 法 律 制 度 在解决这个 问题时必然会触及到生态环境产权界定 的问 题。 产权 的界定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前 提, 但在资源和环境领域 的产权 界定是一个 非常复杂 的问题 , 许多生态环 境的产权在 我 国法律 中的表达往往是 比较模糊 的。 本文认为补偿者包括: ① 国家。 ②生态 自然资源受益人和 使用人 。在这里 的使用人和受益人 不仅包括 自然人也包括法 人 和其他组织 。“ 污染 者付费, 利用者补偿, 开发者保 护破 坏 会 快 速发 展 的 同 时 , 也面临“ 矿竭城衰” 的 难题 。 要 整 治 和 改善 者恢复 ” 的环境 资源基本法原则, 生态 自然资源受益人和使用 矿 产 资 源 型城 市 的 生 态环 境 , 摆 脱“ 矿竭城衰” 的厄运 , 使 矿 产 人应该成为补偿主体 。 由于老矿 山的开采企业或倒 闭 、 或变更 资 源 开发 与 生 态环 境 保 护 相 协 调 ,构 建 全 面 的 生 态补 偿 机 制 企业性 质 、 或 撤换法人等原 因 , 责任人 已很难 明确 , 政府作 为 成 了其 和谐 发 展 的 必然 选 择 。但 由于 对 生 态补 偿 这 一 问题 的 社会和 自然资源所有者的代表 ,有 责任 担负起废弃矿山的修 研 究尚不深入 , 缺 乏 统领 性 的 上 位 阶 的 法 律 制 度 , 各 个 法律 之 复治理 的组织和监管工作。现有开采矿 山和新建矿山开采对 间欠缺协调 ,以致不能有效的解决资源枯竭型城 市的转 型期 生态系统和 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 造成的污染 ,应 由 社会发展 的需要 。有效建立资源枯竭型城 市的 生态补偿 法律 造成破坏的开采企业完全负担 。 制度 , 不仅是 出于对其 自身和谐 发展的 需要 , 也是对 其他 资源 ( 二) 征 收 生 态 补偿 基金 型城 市 的 未 雨绸 缪 和 防 患于 未 然 。 因此 , 完 善 生 态补 偿 法律 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基金包括两 部分 :废 弃矿山的生 度 势在 必行 。 。 态恢复资金和新开矿山的生态恢复保证金 。废弃 矿山的生态 关键词 : 矿 山 环境 生 态补 偿 法律 对 策 恢复资金可以通过纵向和横 向两个渠道 获得 ,即通过 中央与 地方之间的转移支付 和地方之 间的转移 支付 两种 。新 开矿山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含义 的生态恢复保证金可以借鉴美 国的做法 ,即在开采许 可证 得 生态补偿 是个 比较热 门的话 题, 但 到 目前为止还没 有统 到批准但尚未颁 布前 , 申请人交纳生态恢 复治理保证金 。 保证 的定义,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是指 自然资源使 用人或生 金的数额根据许 可证所批准 的恢复治理要求确定 ,可因各采 态受益人 在合法利用 自然 自然资源过程 中, 对 自然 资源所 有 矿区的地理 、 地质 、 水文、 植被的不同而有差异 , 其数额 由管理 权人或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 的法律制度 。 机关决 定。一旦 工程结束 , 复垦或生态恢复达到验收要求 , 将 通 常 环 境 法 学 界认 为生 态 补 偿 有 广 义 和狭 义之 分 。 狭 义 保 证金退还 。 该保证金在采矿者不履行恢 复治理计划时 , 用来 的生态补偿,是指对 由人类 的社会 经济活动给生态 系统 和 自 支付恢 复治理作业 的费用 。 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造成 的污染 的补偿 、恢 复和综合 四、 结语 治理等一 系列活动 的总称 ; 广义 的生 态补偿, 还应包括对 因环 综 上所 述 , 我 国 目前 生态 补偿虽 然 已有部 分法 律规定 , 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 的区域 内的居 民进行 的资金 、 技术 、 实物 但 是其法律 制度所存于不 同的法 律规范之 中, 缺乏统一 的执 上的补偿 、 政策上 的优惠, 以及为增进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环境 行 标准 , 严重地 制约着我 国生态 补偿机 制 的构建 , 成 为实现 保护水平而进 行的科研 、 教育费用的支出。 生态补偿所追求 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效率与公正之 间协 ■、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法律现状 调 之 目标 的严重 障碍 。为 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 ( 一) 生 态补 偿 制 度 的 不 完 善 展 的矛盾 , 只有构 建具有 实践意 义的生 态补偿措施 , 有效地 矿产 资源 开发利用过程 中, 由于巨大经济利益 的刺激 , 造 发 挥制度 的规范优 势, 从 而实现经 济与 环境和谐 发展, 进而 成严 重 的 环境 污染 和生 态 破 坏 ,严 重 影 响 到 矿 产 资 源城 市 的 达 到人 与 自然 以及 整 个 社 会 的 和 谐 。 可持续发展 。在矿产资源 的开发利用时兼顾矿 区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 需 要 制度 的支 撑 ,而 生 态 补 偿 则 填 补 了这 个 制 度 空 缺 。 1 9 9 4 [ 1 ] 杨利雅 、 资源枯竭型城市 生态补偿法律界定 2 0 0 8 ( 8 ) 年, 国家重新颁布 了资源税征 收条例 , 对 资源 税的征收办法作 [ 2 ] 蒋 良勇 、 邹冬 生、 胡长青 、 李 林、 薛 伟、 对 完善 生态 补 了较 大修 改, 实行普遍征 收, 级差调节 。 偿 体 系 的 思考 < A > 农业现代化研 究 2 0 0 8 ( 1 ) ( -) 生态补偿主体不明确 [ 3 】 曹 明德 、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 、 法商研 究 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是指资源开发者对地方生态破坏造成 2 0 0 7 ( 2 ) 的损失 的补偿 ,补偿的 目的是将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到或 [ 4 ] 宋蕾 、 胡振 琪 、 李峰、 煤 炭 开采 的生 态 补偿机 制研 究 超过原生态环境生产能力 ,而不是单纯对损失价值 的经济补 2 0 0 6 ( 1 0 ) 偿 。生态补偿是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一种权利 、 义务、 责任 的 【 5 ] 李静云 、 王世进 、 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 究 2 o 0 7 ( 6 ) 重新平衡过程 。实施生态补偿 首先要明确各利益主体之 间的 [ 6 】 吴文 盛、 孟 立贤我国矿产资源开发 生态补偿机 制研 究 身份 和角 色, 明确其相应 的权利 、 义务和责任 内容 。 目前环境 [ J 】 . 生态经济 2 0 1 0 ( 5 ) 1 6 8 — 1 7 1 , . 资源 法律 法规都 没有对 生态补 偿主体 做 出明确 的界定 和规 [ 7 ] 高 清、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略论 2 0 0 8 ( 9 ) 定, 也没有对各利 益相关者做 出明确 的界定 和规定 , 有 的也仅 [ 8 】 吕雁 琴 、 李旭东 、 宋 岭、 试论 矿产资源开发 生态补偿机 限于原则性的规定 。导致无法根据法律 界定各利益相关者在 制 与资源税 费制度 改革 2 0 1 0 ( 1 )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 、 义务 、 责任关 系。

沈阳经济区背景下的资源枯竭型阜新城市转型

沈阳经济区背景下的资源枯竭型阜新城市转型

沈阳经济区背景下的资源枯竭型阜新城市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难题,因为这样的城市虽然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由于资源枯竭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都趋近于瘫痪状态,就会造成社会的慌乱。

要想实现这类城市的转型,必须以国家政策为先导,以发达地区的带动和辐射来促其转型。

本文以阜新市为例,探讨了阜新加入沈阳经济区这个大家庭之后如何转型和发展。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沈阳经济区;经济转型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当地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作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

但是,当这类城市的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时,就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辽宁省阜新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

1.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经过了几十年的开采挖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全市的煤炭资源就趋于枯竭,部分煤矿和矿井陆续关闭停产,大批工人失业,并随之而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污染等。

其中采煤沉陷区给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经济造成了巨额的损失,人们生活苦不堪言。

对于这种“灾难”,国家和政府在2001年12月把阜新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试点。

在转型过程中,阜新主要参照鲁尔的转型,着重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

十年来,阜新的经济转型道路并不平坦,虽然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但是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增长都是相当缓慢的,与其他较发达的城市有很大差距,经济水平比较落后。

2.振翅高飞的雄鹰—沈阳经济区最近几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沈阳经济区”这个区域性发展战略。

该战略以沈阳为中心,在百公里半径范围内辐射了鞍山、辽阳、抚顺、本溪、营口、铁岭、和阜新八个城市,八城市将优势互补、共同谋求发展,打造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沈阳作为该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它拥有基础雄厚的传统产业,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地方财政入不敷 出 .
阜新市财政状况十 分困 地方财政入不敷出, 难, 是全省 1个市中唯一 1 4 个市级和 7 个 县区全 部享受省补贴的市。20 年, 01 阜新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人 45亿元, . 4 全市人均 26 为辽宁 3 元, 省平均水平的3.%。 45 市政府除保证五大机关工资和社会保障支出以 其 外, 他建 设性支出无几① 。
崔料豁彝群瞥黔黔释 一蘸一 - 采 荟 丽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以阜新市为例
罗月丰
( 地质大学 北 中国 京 1 03 0 8) 0 摘 要 资源 型城市 是我国 城市类 型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城市, 由于经济和地域结 构不 合理, 其发展 相对落后, 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并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揭 之后城市 如何持续发 展这一严峻问 题。 在分 析了 如何进行资源 枯竭型 城市 产业及 经济结 构转型从而 促进地区长 稳定、 期、 健康发展的问题后, 率新市为例初步探 以 讨并 提出资源 型城市实 现可 持续 发展应从产业结 资源开发、 构、 绿色经营及 提高 人 口素质 等多方面 入手 加以解决。
阜新市经济结构长期以来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严密约束和控制, 为国家整体利益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所受到的 体制约束较之其 他城市更深、 更烈。 长期以来, 能源原材料一直处 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资源型产业处于主 导地位的 经济结构日 趋僵化, 难以改变, 使在 2 世 即 0 纪9年 0 代中 期以 国家经济已经步人了买方市场阶段, 后, 原有的资源配置体制和价格体制 仍然有着深刻的惯性作用。 阜新是资源察赋条件优越的地区, 资源产业也曾给整个区域经 济带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逐渐形成了 居民 依靠资源、 依靠传统产业的思维惯性, 普遍缺乏
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 产能力大量闲置。随着煤炭 市场变 为买 方市场. 生 以及开采成本 逐年提高 , 炭产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危 机。 煤 22 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区域政策的影响 .
1 |
长期以 我国 来, 遵循的是传统计 划经济体制下 生产力统一布局, 政府根据各地的资 中央 源察赋、 有生 原 产加工 体系以及劳动 力素质与结构, 进行有分工的生产力布局, 这种生产力 布局一旦形成其经济功能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延续。 资源地区向 东部地区 提供农副产品和 原材料, 经过东部比 较完善的工业 加工后再向西部地区提供工业产成品。由于 加工工业的 利润比 较高, 价格上 存在较大差异, 补偿, 作为 中央政府从东部地区 上缴的利润中以财政拨 款的方式向 西部地区 提供购买资金。 从理论上说, 这种生产力布局是合理的, 它可以 充分发 挥各地的 资源察赋优势。 然而从实践中 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又是无效率的, 为它弱化 看, 因
通过建立最低安 全标准来要求 当代人 承担某种责 任, 一种方法则 是通过费用— 另 效 益分
析来权衡利弊 得最低安全标准规定为 3 y 条:
“ 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 , 不得超过 可再生资源的更新 速度 ; 社会使用 非再生资源 的速 度, 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 、 可持续 利用 的可再生资源 的开发速度 ; 社会排 放污染物 的速
设, 原有畸形经济结构被强化 ; 方面阜新 在国家一度实 行的所谓“ 另一 捆住 卜 放开 下游” 游,
价格政策下 蒙受了巨大的 经济损失 田。
一— 一一万二 石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 - 8届全 国青年 管理科 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第 ; 燕拭龚漂鬓祺缨誉拌共卿婪之
23 观 念的束缚 .
仁 作者简介」 罗月丰(9I )男, 18- , 硕士研究生, 主耍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联系电话 0。 2204Em i I一8322, a - l l@ beur y cg. n f u d.

12 煤炭资源 . 逐渐姜缩
下 骊袭豁馨纂赞馨禁黔 丽
省 之首。在 下岗和 失业人员中, 矿区占 40 50 。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 矿区下岗职 工还将逐
观念变更和创新的动力 , 主动承受 市场风 险、 业风险的能力 , 缺乏 产 变革 既存经济格 局的动
力明显不足, 一定程度 上存在等、 要的 靠、 思想。思维观念的落后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障
碍之一
3 阜新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 31 资源 . 适度开 采的可 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 对资源的消耗, 特别是对非再生资源的消耗, 虽然满足了当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但 其必然 成为 今后长期 稳定和可持续 发展的限定因素, 这一点愈来愈明显。许多学者在研究 城市可 持续发展时, 把保护非再生资源和 最大地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循环利用资源作为城 市可 持续发 展的基本 原则。托曼(o a) T mn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保护资源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
重等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促使产业结构高度化, 经济将失去 地区 活力。以 铁为基础的德 煤、 国鲁尔区在 2 世纪5 年代末期. 世界 0 0 随着 能源 需求结构的 变化和 一 命的冲击, 科技革 出现了 以主导产业衰落、 业人数下降、 外流、 就 人口 环境污染为突出表现的 结构性危机。 阜新市的 支柱产业是以资源( 要是煤) 主 的开采和初加工生产为主的产业。目 阜新市还直 前, 接面临 煤炭资源枯竭的问题, 加之环境污 技术老化、 染、 设备陈旧、 矿区土 地塌陷、 水资源R E 乏等问 题已经相当 突出[ L Z J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 一般生活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发 由 展阶段和以原材料 工业为中 心的重工业发展阶段已经基本结束, 开始进人以高加工度、 高附加值、 高技术含量 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产品的买方 市场已经 基本形成, 阜新市以 煤炭为支柱的超重型产业结
数 据) 。
es. 』 班 圆 目 圈 留 日
上 述诸多 矛盾和问 题都需要在实 现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解决。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与 其他资 源型 城市相比, 阜新所面临的 问题更为特殊, 更为严重。因此. 深入研究阜新的可 持续发展, 使阜新经济走上健康、 性、 良 持续发展的 轨道, 对于全国同类城市的经济发展工作
多座 矿山因资源枯竭 而面临闭坑 的威胁。全国 46 2 座矿业 城镇 中有 4 座 面临资源枯竭 后 7
的 转型振兴和可持 续发展问题。 川
‘| | | | | | | | 〕 国 朋 愈 . 困 田 日 846
1 阜新市基本概况及经济发展现状 阜新市是一个因煤而兴 、 煤而立的 因 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 年来 , 。 累计为国 家开采原煤 5 t 亿 , 10 亿 k - 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 发电 4。 W h 时, 进人 2 世纪 8 年代以 , 0 0 来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 煤层越来越深, 开采条件更加复 杂, 开采成本逐年加大, 亏损逐年增多。 加之部分矿井关闭, 失业人员逐年增多, 下岗 给
东部提供 的制成 品, 中西部地区形成价值“ 导致 双向流失” 。中西部 在东部 累积 效应的作用
下, 各种资源不可遏制地流出, 使东部的 资源配置达到优化, 促进了其经济高速发展。 其结
果是 由于投资政策 和价格政策有利 于东部沿海地 区及其它较 发达地 区的发展 , 而使以生 产
能源、 原材料为主的地区利益受到损失。 阜新作为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基地, 结构一直 经济 深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 严密 约束和 控制, 一方面国家对阜新的资源产业进行 了 模的投资建 大规
| .| 1 国 颐 佩 阅 翻 圈 口 84
了人们优化 自身资源配置的动力 。 改革开放 以后 , 中央政府在效 率优先 的原 则指 导下, 对东部经 济发展采 取 了优惠的政
策, 在计划投资、 财政分配、 金融领 域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 使东部地区 成为最有吸引 力的地区。中 西部地区主 要是上游产品, 中西部为东部加工业提供廉价的原材料, 然后吸收
将 具有十分 重要 的借 鉴作用 。
① 阜新统计年鉴20 02
847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 口!L拳典参鬓睿i琴T条 学学术会二; '}8届全 国青年管理科学与7 }第 G 系统科 t 石而一-- —' 议论 文集
2 阜新市经济发展现状的成 因分析
21 资源产业的发展趋 势和 市场条件 的改变 . 在工业化初中期 , 资源产业在很长 一段时 间内具有坚挺 的发展趋势 , 但从整个工业化 进 程看 , 由于需求层 次的变更 、 技术的发展 , 产业的地位 是不断下 降的。世界上进人 工业 资源 化后期的资源型产业带 , 一般都 出现 区内资源 枯竭 , 采掘业 等资源 型产业衰落 , 环境污染 严
年增加 。预计到 20 年 , 05 全市下 岗职工 、 失业人员将达到 2 0万人。
在33 t 采储量中, 可 .亿 经济可采储量少, 煤层过 条件复杂, 深, 采掘成本过高。 阜矿集 团( 原阜新矿务局) 作为百 年老矿, 2 世纪 8 年代后, 进人 0 0 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 计报 已累 废主 体矿 1 对, 现在, 井 4 而 全国闻名的海州露天矿也将报废。 如果没有新的接替矿山, 阜矿 集团的煤 炭年产 量将骤减至 50 左右, 0 万t 带来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13 大量 . 职工处于 贫困 状态 20 年, 01 阜新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 4 元, 37 比全国和辽宁省平均水平分别低 2 2 元和1 元。 53 3 4 5 8 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6 特困居民 1 8 5 元的 有 9 万人, . 占市区人 口 的2.%。由 56 于自19 年来连续遭遇严重早灾, 9 9 农民人均收人仅为 1 元, 12 农村返贫人 2 口 上升到6 万人, 农村人 口 56a 0 占 的5.0, 1 产业结构单一, . 4 经济总量小 阜新 20 年末人口占辽宁省总人口的47 1 市 0 . %左右, 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占辽宁省的 1 %, 全省倒数第一位。19年至 20 年 5 . 居 4 96 00 年间G P D 平均增长 27 比中国西部地 .%, 区 还低。2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 元, 0 年, 0 7 0 0 是辽宁省平均水平的 3. 。替代产业没 1O Y . 有形成, 地方工业销售收人超过亿元的企业只有 6 最高的不足 2 户, 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