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民主化

合集下载

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包括:
1. 政治权利的扩大:19世纪初,英国只有一小部分人有投票权,主要是男性地主和财产阶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权利逐渐
扩大,逐步包括妇女、农民和工人。

2. 政党制度的确立:19世纪初,英国政党制度并不健全,政
治派系混乱。

然而,随着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政党制度得到了完善,两大主要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随之崛起。

3. 平等主义的兴起:19世纪是平等主义的兴起时期,人们开
始强调政治、经济、社会上的平等。

由此,许多改革法案和政策被
制定,从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消除贫困现象到提高妇女的地位、
保护少年等。

4. 媒体自由的发展:19世纪英国媒体自由度不断增高了,其
中以报纸为主要形式,成为传媒民主化的重要指标。

它对于公共社
会生活、政治变革等方面的发挥作用越来越重要。

总之,19世纪是英国民主政治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这种发展
除了民主制度这一基础外,也必须借助于各种经济、社会、文化和
人类思想等多方面的要素。

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历程

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历程

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历程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英格兰。

在此之前,英格兰实行封建制度,国王作为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开始走向演变。

1215年,《大宪章》通过,确立了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赋予了贵族某些权利。

这个里程碑标志着英国政治制度中权力分散的开始。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英国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

17世纪的英国内战后,国王的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并逐渐转变为君主立宪制。

这意味着国王只是象征性的元首,实际的政治权力由议会行使。

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崛起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的进程。

1832年,《改革法案》通过,扩大了选民的范围,减少了以贵族为主导的议会选举中的不平等。

此后,英国政治制度逐渐向着更加民主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20世纪初,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另一个重要转变。

1911年和1949年通过的《议会法案》和《议会法令》分别限制了上议院的权力,使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此外,20世纪中期,英国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推行福利国家制度和加入欧洲联盟。

这些改革对英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今,英国政治制度仍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例如,1997年通
过的《苏格兰议会法案》和2006年通过的《威尔士政府法案》赋予了苏格兰和威尔士更大的自治权。

总的来说,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封建制度到君主立宪制,再到民主制度的演变。

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政府改革,英国政治制度日益民主化和权力分散化。

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民主化进程

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民主化进程

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民主化进程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经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演变和民主化进程后,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以及它的民主化进程。

一、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

大约在公元380年,罗马帝国撤离不列颠岛后,古代不列颠人的王国开始兴起,进而演变为地方领主的统治。

在随后的七世纪,安格鲁-撒克逊人掌握了整个英国的大部分领土,并将其分为许多小王国。

此后,这些小王国逐渐合并为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政治体制开始发生变化。

最终,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份宪法——《大宪章》。

英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演变。

自运动开始以来,议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协调权力分配。

当然,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653年,奥利弗·克伦威尔一手掌握了政权,成为了英国的dictator。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将议会解散、任命一支新的议会和发布行政命令等。

这时的英国政府是由一个统治者掌握的,和今天的民主国家完全不同。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爆发,离不开英国的支持。

这时期也为英国的民主化起始提供了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议会的权力逐渐增加,国王的权力也逐步减少。

然而,直到十九世纪,选举权才得以逐渐扩大。

二、英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进程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

在19世纪,英国议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于贵族,议会的确立成为英国民主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时期,英国的选举制度还很有限,只有富人才有选举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选举权逐渐扩大。

到了20世纪初,英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得到了改善。

1918年选举法案使选举权的范围得到扩大,普通人也拥有了选举权。

1931年一份关于选举制度改革的报告得以通过,选拔选举的原则逐渐趋向于平等。

此外,劳动党的诞生以及在二战期间的领袖敦刻尔克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史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史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史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指1837年至1901年,女王维多利亚在位期间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伟大的不列颠帝国的全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背景维多利亚女王继承王位时年仅18岁,她在位期间长达63年,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维多利亚时代是工业革命的高峰期,英国从传统的农业国家迅速转变为工业化国家。

工业化的推进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英国的工业、贸易和殖民地扩张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二、社会变革与科技进步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

首先是城市化的加速,人口迁徙到城市,工厂迅速兴起,成为生产的中心。

此外,工会运动的兴起为工人争取合法权益,劳工阶级的地位逐渐提升。

同时,维多利亚时代也是教育普及的时期,大众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成为更多人的权利。

科技方面,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业化进程,铁路网的建设使得交通更加便利。

此外,电报的发明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加速了社会和经济的联系。

这些科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三、政治与帝国的扩张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其领土遍及全球各地。

英国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建立了众多殖民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这些殖民地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为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提供了支持。

在政治方面,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逐渐实现了民主化的进程。

1832年的改革法案扩大了选民的范围,增强了普通人的政治权力。

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下,英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消除贫困、改善卫生条件和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等。

四、文化与艺术的繁荣维多利亚时代也是英国文化和艺术繁荣的时期。

文学方面,英国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如狄更斯、柯南·道尔、勃朗特姐妹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推崇。

英国治国理念

英国治国理念

英国治国理念
英国治国理念主张民主化、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民主化体现在选举和议会制度中,民众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政府也必须负责向民众回应。

法治化体现在依法治国,政府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公正和平等,保护民众的权利和自由。

市场化则认为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分配资源的方式,政府应该提供公正的监管和保障制度,鼓励私营企业创新创业,提高经济效益。

国际化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发挥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

这些理念在英国的政策制定和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英国治国成功的重要因素。

- 1 -。

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制度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

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

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

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在对外交往中,君主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现在位女王的头衔全称“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及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就表明英王的权力;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虽然如此,英王仍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

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与议会制度: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与权力制衡

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与议会制度: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与权力制衡

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与议会制度: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与权力制衡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与议会制度: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与权力制衡英国的民主化进程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在这个过程中议会制度不断演变,政治改革也不断推进。

从英国的历史可以看出,权力制衡是实现民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英国的议会制度起源于13世纪。

当时,国王常常需要向贵族等特权阶层寻求政治和经济支持。

这导致了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了平衡权力,国王逐渐形成了广义的议会制度。

14世纪,伦敦市政府成立了由平民组成的议会,称为英国的“伦敦共和制”。

这是英国最早的民主实践之一,为后来的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16世纪,英国开始实行文化改革,其中的宗教改革对政治民主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清教徒革命后的1649年,英国废除了君主制,实行了短暂的共和制。

然而,在1653年,军事统治者奥利弗·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人政权,但其权力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受到了限制。

1688年,格洛斯特公爵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来到英国,开启了“光荣革命”。

他们承诺维护英国的权利和自由。

这一事件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确保了议会的民主地位。

威廉和玛丽签署了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文件,称为《权利法案》。

它确立了宪政原则,包括国王必须依法行事,不能强迫议会通过法律,并给予议会选举权和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

18世纪,英国进一步加强了议会制度并拓展了民主化进程。

议会的权力增加,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威尔士合并法案的通过。

这项法案将威尔士议会废除,并将威尔士纳入英国议会的管辖范围内。

此后,苏格兰议会也在1707年和英国议会合并。

这一过程确保了国家内的统一,并加强了国会的权力。

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加速了民主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英国各地有力的工人阶级不断争取更多的权利和政治参与。

1832年通过的《改革法案》是历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它扩大了选举权,并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政治决策中。

此外,英国还对选举制度进行了修改,通过取消堡垒选区和引入不同选区席位的比例代表制度,进一步增加了选民的代表性。

政治民主化及女权主义

政治民主化及女权主义

19世纪,英国的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为妇女冲破传统的束缚,走向社会,赢得独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妇女借助文明进步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争取自身权利,不仅为20世纪妇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推动了英国政治变革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一就法律与道德规范而言,在工业化以前,英国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正如当时有人描写的那样:“男人耕田地,女人守锅台。

男人佩刀剑,女人掌针线。

男人有头脑,女人有心地。

男人发号令,女人愿听命。

”(注: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陈叔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98页。

)她们在家服从父兄,出嫁依附于丈夫,丈夫既是主宰者又是保护人。

所以,妇女完全没有财产权、订立契约权和离婚权。

勃兰克斯顿有句名言:“丈夫和妻子是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丈夫。

”因此,妇女的生活中心就是男人与家庭,“女人要取悦于男人,要贡献给男人,要赢得男人的爱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顾男人,要劝慰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甜密且愉悦”(注:苏珊·艾丽丝·沃特肯斯著:《女性主义》,陈侃如译,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

工业化开始之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中上层阶级认为,工作是社会上的竞争和拚搏,而家庭是一个罪恶、丑陋和致命性竞争的避难所,也是一座围着墙壁的花园。

女性是营造与维护这一美好环境的天使。

妇女的主要责任是管理家政、相夫教子。

但是,19世纪的一些公共立法却给予妇女较多的经济权。

有关法律规定:第一,丈夫有责任为妇女提供生活保障。

第二,妻子可以充当丈夫经济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在一些小型的地方法院,妻子可以代替丈夫上法庭。

如在1849年波士顿郡的165个案例中,由妻子代替丈夫作为原告的就有15个(注:《历史杂志》(The Historical Journal),剑桥大学,1996年第3期,第703-722页。

)。

1853年妇女财产法明确规定丈夫有责任为妻子提供适合于身份地位的消费,不管他们是否生活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近代民主思想的内涵: 反封建专制
近代资级民主思想的内涵相同。 各国的文化传统、民族习惯、斗
争方式等不同,在民主发展道路及 最终形成的制度上也各有特色。
英国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民主化的过程)
民主思 想理论 民主思想 法制化 形成民主 制度 运行并不 断普及
回顾法律: 中国古代:商鞅时代、秦律、唐律、大明律等 古希腊梭伦时代的法律: 古罗马的法律:
C 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学以致用之二: 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特征的 表述,正确的是: 首相 A、国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同时也 议会 是最高行政长官。 B、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 权和立法权,是最高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议会 C、责任内阁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内阁的权 力主要表现为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本党 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 D、责任内阁制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是 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答:D
2、君主立宪学说: 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 是当今社会契约最完美的表现。 3、分权思想
(1).洛克认为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 行政权和对外权。其中立法权最高,属于议会。 立法权是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来保护 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 行政权和对外权属于国王。 对外权是负责决定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 盟以及同国外进行一切事务的权力。
盲点点拨: 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曾经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尽快结束混乱局 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然而, 11年后, 面,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自己的利益而 同样是他们,却迎来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 与斯图亚特王朝妥协。 辟,他们的做法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
英国革命过程中对不同政体选择的内在联系 君主专制引发革命 革命后否定君权,建立共和国
2、议会权力不断上升:《从权利请愿书》到《大抗议书》 (1)导火线:税收问题 (2)斗争的焦点: 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 孰重的问题 (3)实质: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4)表现:两个回合的斗争活动 ①《权利请愿书》 1628 目的:抗议和约束王权的滥用 内容:财产和人身安全、议会决定税收 结果:违心同意、解散议会 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有权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封 建王权的运用要受到议会的制约。
2、国家学说
(1). 国家的产生:霍布斯从契约的角度论证了国 家的产生: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 它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 段,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 式,形成一个人格。承担这一人格的,就是主权 者,其余的人都是他的臣民。他用《圣经》中 “利维坦”象征国家,象征着国家具有威慑所有 人的恐怖力量。 (2).国家政体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 体。他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制度,君主的私利和 公益合二为一。但无论哪种政体,权力都必须集 中在主权者手里,而不能交给人民。
明内阁直接听命于君主,对君主负责。
3、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历史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利,英国获 得了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2)英国在本质上逐渐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
的转变。
(3)英国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为欧洲乃至世界
做出了贡献。
(二)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含义: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 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 形成的 (1)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2)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 主持内阁会议 (3)发展:18C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惯例 (4)完善:19世纪上半期, 议会改革(1832年议 会改革—必修1P37)、两党制度
【解析与探究】 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明朝的内阁 制有什么区别?与君主关系如何? (思考角度:实质、权力大小、关系)
实质:中君主专制产物;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权力:英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 虚有其位;
明内阁权力很轻,无决策权,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 机构。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关系:英内阁形式上由君主任命,不对君主负责;
②《大抗议书》 1641 背景:社会矛盾激化,长期议会召开(1640) 内容:提出限制王权要求 结果:矛盾激化,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实质:明确表达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 上的要求,反映了他们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文件。 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 (1)政治上: “君权神授”,专制统治 (2)经济上:王室垄断 (3)宗教政策上:迫害清教徒 (4)财政政策上:企图通过征税解决财政危机
(二)洛克的法治与分权思想
1、社会契约学说: (1)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 以保护人们生来就有的各种自然权利; (2)如果国王或政府违背了人民意志,违反了 社会契约,人民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
洛克从法治与自由、法治与统治的关系上 来论证法治。 (1).在法治与自由方面,他提出法律的 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 由。 (2).在法治与统治方面,洛克提出政府 只能以正式公布和经常有效的法律,法律的目 的,只能是为人民谋福利。 (3).主张法治,反对专制。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②经济: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工业革命) ③世界意义:引领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英国式代议制民主为世界许多国家采用。
四、巩固政权的一系列制度。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 本框架形成
(1)、目的: 限制王权、提高议会权力 (2 )、 主要 内容: 限制国王权力: 财政、立法、军事 确立议会权力: 征税、立法、军事 规定臣民权利:法案》让王权不再神圣
材料一: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 统治之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 “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材料二: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 命……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 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詹姆士二世。这是 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史称“光荣革命”。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王的权力有何明显区 别?
5、曲折: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1688)(查
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
6、结束:光荣革命(1688)
盲点点拨 :为什么在英国民主与专制会出 现反复较量?
1、原因 (1)封建思想短时期内难以彻底清除 (2)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 相对于封建阶级而言,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2、启示:历史是曲折向前发展,螺旋式的上升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扫除封建专 制的阻碍 1、开始: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2、发展:两次内战(1642——1648)
克伦威尔、“新模范军”、纳西比战役
3、高潮: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1649——1653) 4、护国政体(1653——1660) 实质:资产阶级的军事
独裁
3、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首相
内阁与首相在 政治上共进退
集体对议会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控 制行政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4、内阁制原则: ⑴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 ;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 选任命。 ⑵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⑶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 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 行大选。
•习惯法——成文法
•公民法——万民法
•自然法
一、从思想走向法律的民主
有理想成分
对民主运动成果的认可
保留
为实现民主提供法律制
度保障
(一)英国政治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财产权问题是出发点和归宿
☉国王与议会关系是中心内容
☉限制王权、君主立宪是核心主题
(二)霍布斯的契约论与国家学说
1、社会契约论
( 1).人们订立契约时交出了全部的权 利;但为了自我保存人们交出的实质上是惩 罚、侵害他人的权利。 (2).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不受契约 的约束,享有绝对的权力;但主权者不可违 抗自然法。 (3).霍布斯区分了两种取得主权的方 式,一是按约建立,一是以自然之力取得, 比如战争。
学以致用之一: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A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下议院获得多数票数通过,但也有120多名工党议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员对政府动议投出的反对票使首相布莱尔蒙受了打 击。 B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 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君权神授
议会授权
(3)、体现的基本原则:
(1)法律至上 原 (2)限制王权 则 (3)议会主权至上
(4)、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1)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保障了议 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 (2)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 (3)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4)是实现“人治”到“法治”的标志。
2、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8世纪中叶) (行政权) 内 阁 负 责 组多 阁数 (象征 统而不治)
形式任命
君主
下院 选 举 选
任 命
上院 组成议会 (权力中心立法权) (大贵族) 民 司 法独 立 (司法权)
思考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虚君(议会掌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 最高权力的象征 ) 2、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为行政机构,受议会 监督。) 3、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4、一定程度的分权和制衡。 5、选举权不断扩大(议会选举规则改革) 6、19世纪70年代后,内阁权力膨胀(权力核心 由议会向内阁转移) 特点: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二、英国的民主化历程线索:
主要线索:四个阶段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