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主政治历程
英国近代民主制度形成和发展(一)

时间: 1628年,柯克、皮姆等、向 国王提交了《权利请愿书》
目的: 抗议和约束王权的滥用
内容: 保护人权(财产权、生命权、 自由权),限制王权(财政、司法、 军事) 特点: 温和的请愿行为
斗争的檄文—《权利请愿书》 5、结果: 查理一世解散议会
6、意义:
①是议会对王权的公然挑战,是议会的一 次胜利,但查理一世没有认真履行,最终 把议会推向了国王的对立面。
• (1) 反映了自 13 世纪《大宪章》颁布以后,英 国逐渐确立起一种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即 国王虽享有很大权力,却受到议会的限制。不 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也不得随意侵犯 臣民的人身自由。 • (2) 材料二中查理一世的举动反映了查理一世 在破坏英国政治民主的传统,实行专制。 • (3) 查理一世被迫接受《权利请愿书》。它反 映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力量日益强大,王权已受到很大的制约。
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
英国近代的民主政治历程知识结构
争取民主————
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资产阶级革命(P44-49)
确立民主———— 《权利法案》(P20)
议会制形成及议会的改革 (P25)(P74)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p26)
完善民主———— 两党制(P27)(P78)
英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P88-93)
在宗教领域, 出现了反映资 产阶级和新贵 族利益的宗教 派别—清教。
清教提倡个人判断,反对轻信 盲从,提倡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 浪费和道德败坏,号召人民积极进 取,生财有道。 清教徒主张“纯洁”英国国 教,清除其中保留的许多天主教的 教义教规。他向英国国教的垄断地 位发起挑战,动摇了英国封建王朝 的精神支柱。
思考: 1、议会要通过《权利请愿书》达到什么目的? 2、 《权利请愿书》从哪些方面限制了王权? 3、《权利请愿书》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王室的第一次交锋,但 这次交锋却披上了几层温柔的“面纱”,你能发现这些面纱吗? 4、为什么议会要带上“面纱”呢?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斗争有何特点?
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背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背景资本主义经 济产生
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背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俾斯麦“铁血政策”)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2、代议制的确立 名称: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文献:《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主要内容:皇权和相权的规定;两院制议会职权 原则(特点):皇权至上 评价:不彻底、不完善
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背景资本主义经 济产生
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背景: 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 ②《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2、代议制的确立 名称:总统共和制 文献:1787年美国宪法 主要内容:三权的说明和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ABC 了简理解要解叙英英述国国英君政国主治资立制产宪度阶制的级的革特确命点立的和历阻程完碍,善了过解程英国历史上的议会斗争。 B斯了图解亚特英王国朝君的主专立制宪统制治的确立和完善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背景: ①2、资代本议主制义的经确济立的产生和发展与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 治②和③名政文主3形(4特、、的议英《称治献要成1点代9特矛会国大:前:内:世议点盾与资抗君 提 容《惯间纪制和王产议主:(权例接上的影权阶书立光原利(民半发响的级》宪荣则法1主期展6初革)制革)案;世)—步 命命:》弹纪—斗的(限(性)责争胜制11、→66任(利王88包开制89(《权容始年年内反大;性形))阁复宪保和成较章障自(量》议由18)、会度世《权纪权力前利期请)愿→书完》善 意职影义权响::结行缓束政和君权矛主和盾专立,制法促统权进治发展 与议会逐的顺步关应向系潮现:流代议,民会文主产明国生进家内步转阁变,(内政阁体对创议新会)负责 产生程世序政界:治样议框板会架选,举影→响下世院界多数党领袖(首相)产生→英 王任命首相→首相提出内阁和政府成员名单→英王批准
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民主化进程

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民主化进程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经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演变和民主化进程后,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以及它的民主化进程。
一、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
大约在公元380年,罗马帝国撤离不列颠岛后,古代不列颠人的王国开始兴起,进而演变为地方领主的统治。
在随后的七世纪,安格鲁-撒克逊人掌握了整个英国的大部分领土,并将其分为许多小王国。
此后,这些小王国逐渐合并为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政治体制开始发生变化。
最终,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份宪法——《大宪章》。
英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演变。
自运动开始以来,议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协调权力分配。
当然,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653年,奥利弗·克伦威尔一手掌握了政权,成为了英国的dictator。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将议会解散、任命一支新的议会和发布行政命令等。
这时的英国政府是由一个统治者掌握的,和今天的民主国家完全不同。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爆发,离不开英国的支持。
这时期也为英国的民主化起始提供了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议会的权力逐渐增加,国王的权力也逐步减少。
然而,直到十九世纪,选举权才得以逐渐扩大。
二、英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进程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
在19世纪,英国议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于贵族,议会的确立成为英国民主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时期,英国的选举制度还很有限,只有富人才有选举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选举权逐渐扩大。
到了20世纪初,英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得到了改善。
1918年选举法案使选举权的范围得到扩大,普通人也拥有了选举权。
1931年一份关于选举制度改革的报告得以通过,选拔选举的原则逐渐趋向于平等。
此外,劳动党的诞生以及在二战期间的领袖敦刻尔克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英国的议会政治与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英国的议会政治与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英国议会政治与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个民主制度最为成熟、长久的国家,英国议会政治和民主制度具有深远的历史和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篇文章将会探讨英国议会政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民主制度在其中的角色和变革。
议会政治的形成其实,英国议会政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时期。
在11世纪到13世纪初期,英国国王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大多数情况下都与税收有关,这些法令叫做“议会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议会逐渐形成了一种代表人民、管理政治事务的机构。
然而,在早期的议会里,只有少数的权贵和贵族才能被视为议会成员。
直到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议会的范围才进一步扩大,使得民主制度开始有了更为正式的形式。
在这段时期里,议会成为维护英国民主制度的重要机构。
那些被选中的议员代表着各个群体的利益,并在特定的地点(如威斯敏斯特宫或牛津大学)定期开会。
议员们可以在议会中交换意见,向国王提出要求,并制定法律。
民主制度的角色议会从早期形成到现在的民主制度,是在历经了多次斗争和变革之后发展而来的。
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是“议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即国家政策由一个代表人民的议会作出,在此之上形成一种平民与贵族共同治理的新型制度。
当然,民主制度并不总是如此完美,尤其是在19世纪时。
当时,多数英国公民并没有投票权,英国议会也被视为贵族和富豪们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
然而,随着议会主义的推广和人民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议会的功能逐渐扩大,成为英国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议会的变革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议会政治中经过的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演变过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议会中的女性、少数族裔和劳工等角色的发展演变。
众所周知,过去英国议会中的女性没有任何的权利与表达人民意愿的途径。
但是,在20世纪初,英国革新了选举机制,为女性赋予了投票权。
这是民主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进步,标志着议会政治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英国政治的历史和演变

英国政治的历史和演变从古代空前的帝国到现代民主国家,英国政治的历史有着漫长而精彩的变迁。
跨越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英国政治的形式、制度和文化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这些变化也反映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革。
接下来,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英国政治的历史和演变。
望远古:不列颠的政治与文化讲起英国的政治历史,就不得不了解她的古代文化背景。
公元前5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便在不列颠岛上开始了定居生活。
这些原住民是部落社会,生活主要依靠狩猎、游牧和渔猎等方式。
由于各个部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缺乏,导致了不列颠岛上的文化和政治的分散和多样化。
在公元前43年,古罗马军事力量进入不列颠,打开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新纪元。
罗马人的到来,对当时的不列颠社会构成了重大影响。
他们建立了许多城市、堡垒和军事基地,引导了当时不列颠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当时不列颠岛上的大部分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
不过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公元410年,罗马撤退,留下了一个政治和文化的真空。
此后,不列颠恢复为一个原始而野蛮的社会,直到公元597年基督教传入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才开始有所发展。
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兴起中世纪是英国政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经历了层层的政治变革和制度建设,逐渐形成了封建制度。
这个时期,英国的“国王制度”也开始出现,世袭贵族获得了强大的权力和影响,这种政治结构不断地加强了英国的中央集权化调控。
12世纪,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通过大修法,强化了国王的权力地位,推进了政治和法律的中央集权,同时也引发了各方面的矛盾,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与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矛盾和冲突逐渐升级,英国的政治局面也逐渐变得紧张和复杂。
1265年,西蒙·德·蒙特福特率领的贵族与下议院,制定了《西蒙协定》。
这个协定是英国历史上实现议会制的重要法律文件,标志着政治权力从国王放手向议会转移,奠定了以议会制度为核心的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英美法德四国的民主历程

英国的议会改革与宪章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勃兴,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渐渐壮大。
他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权利。
18世纪60~70年代,围绕J.威尔克斯和《北不列颠人报》事件,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抨击国王的专横和议会的腐败,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取消“衰败选区”,扩大选举权,在议会中增添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他们的主张受到为乔治三世国王(1760~1820在位)所不信任的辉格党贵族的支持。
辉格党人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末,在法国革命影响下,下层人民群众掀起争取改革的运动,他们希望获得参政权以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并对后来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1830年,在各阶层人民压力下,辉格党C.格雷政府提出议会改革法案,经过一年多的斗争,1832年6月,改革法案经议会两院通过、国王批准成为法律。
1832年第1次议会改革法稍稍调整扩大了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开始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议会改革未给工人带来任何好处,他们为争取普选权进行新的斗争,宪章运动兴起。
1838年,伦敦工人协会提出《人民宪章》,要求按民主原则改革议会。
1840年成立全国宪章协会。
1840、1842和1848年,宪章派在全国掀起3次群众性的向议会请愿运动,在请愿书上签名者达数百万人,但请愿书都被否决,运动被镇压。
1848年以后,运动转入低潮,逐渐销声匿迹。
宪章运动虽未成功,但为工人阶级留下了宝贵的斗争遗产。
19世纪下半叶19世纪50~70年代,是英国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
其时正值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有“维多利亚时代”之称。
这个时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1/3以上,伦敦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
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和辉格党逐渐改造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两党轮流执政。
由于经济地位巩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开放较多的民主自由。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民主化之路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民主化之路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而其演变趋势则在19世纪中期逐渐形成。
自那以后,英国政治制度从一个相对封闭和专制的体制向着开放、民主和多元化方向转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改革。
传统制度下的英国政治在漫长的历史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封闭、理性化的国家,国王和上层贵族拥有巨大的权利,民众则只有少数的代表权利。
在18世纪初,英国的政治体系由于政治腐败、选票贿赂等问题而陷入混乱。
1780年,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结束后,英国贵族、商人和工业家们认为如果英国不改进其封闭、愚蠢和缓慢的议会制度,那将意味着大英帝国的逐渐衰败。
如此一来,在19世纪初期,英国政治体制逐渐从传统体系向现代体系转变。
在此期间,英国的议会制度由一个由贵族主导的国会转变为一个议会系统,其中英国的下议院逐渐成为一个代表人民的机构。
同时,英国的繁荣也促进了对文化生活的改善,文化产业的崛起也导致了议会对广泛的社会问题的关注。
政治改革的兴起19世纪是英国政治改革的重要时期,英国政治体制基本上由一个专制的、禁锢的体制转变为一个更为民主化的体制。
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使得英国的选举体制从诸如宗教、财产等以前的传统限制中解放出来。
该法案将自由土地拥有者的绝对权利转化为普选权,这使得所有成年男性都能够参加选举。
此举虽然并没有彻底地扫除贵族的特权,但它确实是英国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开始。
第三议会转型也是英国政治改革的一大亮点。
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英国直到现在所巩固的政治框架开始显现——这个框架允许广泛的选民群体参加选举。
强大的政党系统和立法机构也是英国民主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一阶段,英国的政党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呈现两大政党竞争的局面。
不仅仅是政治制度本身的变化,还包括英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劳动力的流动,民主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也在英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英国政治制度通过数个世纪的演变和改革,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已经稳定,英国议会制度赋予了普通人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女王
首相 内阁与首相在政 治上共进退 不 对 国 王 负 责
形 式 任 命
议 会 下 院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 政
内阁(政府)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过程)
1、确立标志(权力从国王转移到议会): 2、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3、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选举权扩大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4、强化:内阁专横(19世纪末):内阁权力膨胀,凌驾于 议会之上,“第三院”。
3、评价(进步性和局限性):
(1)地位
(2)作用
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①制约了权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②平衡了利益----缓和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③拥有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一的全国市场开始形成, 国家安全得以保证,新政权得以巩固。
美国1787年宪法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统而不治”(虚君); (2)议会居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 (3)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后来权力不断膨胀;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结束君主专制,是历史的进步; (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 革命); (3)为各国提供一种政治体制模式;
政 局 不 稳
4、收支失衡,外债巨额 1、边境面临严重威胁 2、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松 散 的 邦 联 体 制
制定一部宪法 加强中央集权
美国总统共和民主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制定)
(一)年轻美国的窘境(背景) (二)1787宪法的制定及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治一世不懂英语不愿意参加内阁会议,从此国 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成为实 际上的内阁首相,从此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并组建内阁,责任内阁制由此建立。
18世纪一场新的革命悄然兴起
飞梭
提高了织 布速度, 使棉纱供 不应求。
珍妮纺纱机
提高纺纱 速度,但 细而易断
1839年7月,英国各地群众开展宪章运动,要求扩大普 选权。工人阶级不畏强暴,为了政治权利展开了英勇斗争。
20世纪初,经过不懈努力,议会再次改革,英国 3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
一战期间,女性展开要求普选权的斗争。1918年 《人民代表法》通过,部分女性获得普选权。
经过不懈斗争,1969年英国年满18岁以上的男女 均获得普选权。
1999年,时任英国首相、工党党首布莱尔废止了约 600名贵族上院议员席位,仅留下92名世袭贵族为上院 议员,上院总议席由此缩减为704个。
进入21世纪后,英国民众参与选举热情高涨,通 过选举代表维护自己的利益。
英国篇
1
11111
英国篇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 《大宪章》
第14条规定:
国王在国家重要事务上, 包括征税和服兵役,必须征 求贵族意见,并且得到他们 的同意 第39条规定:
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 合法的人身自由
——《大宪章》 形成了用法律限制国王权 利的政治传统.
议会实行两院制: 上院为贵族院由 僧侣、贵族、骑士构成 下院为平民院由 乡绅、市民 议员们向国王请愿、 申冤指点朝政。
1295年
英国模范议会组建
1649年—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展开输死斗争。
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议会,颁布限制 王权的《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பைடு நூலகம்
“光荣革命”后,议会邀请荷兰国王威廉成 为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创立内阁,内阁成为国王 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水力纺纱机 提高纺纱 速度,但 粗而结实
骡机 提高纺纱 速度,且 细而结实
自动织布机 提高织 布效率 40倍
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瓦特和他的改良型蒸汽机 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上 第一个工业国。
工业革命后,力量壮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 政治权利,1832年议会改革。选民财产资格降低、 增加了新兴选区、选民对象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