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生产现状
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葡萄是一种丰富营养、口感丰富的水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水果之一,也是世界酒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葡萄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
一、葡萄产业的现状1.国内葡萄产量逐年增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生产国之一,据统计,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500万亩以上,年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2019年,我国葡萄总产量为1141.3万吨,较上年增长2.2%。
2.葡萄品种多样化我国葡萄品种多样,但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葡萄品种差异也很大。
目前国内种植的葡萄品种主要有酿酒葡萄、餐桌葡萄和干葡萄等,其中酿酒葡萄是占据最大比例的品种。
3.葡萄种植技术逐步提高葡萄种植技术是影响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葡萄种植技术也在逐步提高。
例如,目前国内已普及的葡萄无土栽培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果实贮藏技术等,都能够有效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4.葡萄贸易逐年增长我国葡萄的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
据统计,2019年我国葡萄的出口量达到了20.4万吨,同比增长了9.4%。
主要的出口市场有俄罗斯、印度、泰国等国家。
二、葡萄产业的发展1.加强葡萄品牌建设葡萄品牌建设是提高葡萄产业附加值的关键。
目前,国内葡萄品牌建设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葡萄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葡萄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
3.扩大葡萄出口葡萄出口是提高葡萄产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需要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4.加强葡萄产业链建设葡萄产业链建设是提高葡萄产业综合效益的关键。
需要加强葡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配合,提高葡萄产业的整体效益。
三、结语总之,葡萄产业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领域的重要产业之一。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加强葡萄产业的发展,提高葡萄产业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葡萄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产业之一,葡萄的种植和加工已经成为了许多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目前,我国的葡萄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从产量和种植面积来看,我国的葡萄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在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亩,产量超过1500万吨。
同时,我国的葡萄种植技术和品种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更新,提高了葡萄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葡萄加工业也在迅速发展。
葡萄酒产量近年来也在不断增长,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此外,葡萄干、葡萄醋、葡萄酱等深加工产品也在逐渐增加,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葡萄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葡萄种植面积虽然大,但绝大部分是普通葡萄,高档品种较少。
此外,由于葡萄品种较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低廉。
其次是市场营销不足。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最后是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葡萄产业中仍然存在着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限制了葡萄产业进一步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科研力量,推动葡萄品种和种植技术的创新。
其次,加强行业协作,建立健全葡萄产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化。
再次,加强市场开拓,开展葡萄的宣传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葡萄产业与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业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出更多的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
总的来说,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市场推广和政策支持,相信我国的葡萄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3年葡萄行业概况及现状:鲜食葡萄占据消费市场85%以上_3

2023年葡萄行业概况及现状:鲜食葡萄占据消费市场85%以上网讯,葡萄是我们日常食用的水果,经过多年的进展葡萄产业链也渐渐趋于成熟,葡萄加工也有所拓展。
近些年来葡萄鲜食的市场需求渐渐增加,葡萄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
葡萄行业市场供需状况葡萄按用途可分为鲜食、酿酒、制干、其他加工品种,以及砧木品种。
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2022年中国葡萄产量达1431.4万吨,较2022年增加了11.90万吨,同比增长0.84%,目前,葡萄产业已成为许多地方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市场对鲜食葡萄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人们也更加注意葡萄的品质,致使新疆地区的葡萄产量逐年扩大,2022年新疆葡萄产量达326.97万吨,较2022年增加了21.37万吨,同比增长6.99%。
葡萄行业市场分析指出,中国主要产区有新疆、河北、山东、云南、河南等地,2022年新疆葡萄产量完成305.6万吨,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21.3%,全国排名第一;河北葡萄产量完成124.6万吨,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8.7%%,全国排名其次;山东葡萄产量完成116.1万吨,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8.1%%,全国排名第三;云南葡萄产量完成97.5万吨,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6.8%%,全国排名第四;河南葡萄产量完成88.1万吨,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6.2%%,全国排名第五。
我国是目前全球其次大葡萄生产国,是第一大鲜食葡萄生产国,葡萄种植面积占到全世界的12.3%,我国与欧洲产区的区分是葡萄主要以鲜食为主,鲜食葡萄基本占到国内葡萄消费的85%以上,其次是干制和加工。
全球鲜食葡萄消费量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土耳其、欧盟、巴西,中国是全球主要的鲜食葡萄生产国,也是主要的消费国。
葡萄行业市场概况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夏黑和阳光玫瑰进展快速。
我国葡萄的种植现状与种植发展趋势

我国葡萄的种植现状与种植发展趋势一、我国葡萄的种植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生产国之一,近年来,葡萄的产量和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当前,国内的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数十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北、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等省份。
其中,新疆的葡萄种植面积最大,品种也最为丰富,包括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红葡萄等。
河北和山东也是葡萄的主产区,主要的品种有无核白鸡心、巨峰、红提、黑提等。
1、我国葡萄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随着整个葡萄产业不断走向成熟,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不断加强。
采后贮藏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015年鲜食葡萄贮藏保鲜总量5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7%左右。
葡萄酒生产能力迅速提高,2015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66.83万吨,其中张裕、王朝、中粮、威龙等4家葡萄酒企业的葡萄酒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
随着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大批葡萄生产、销售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对葡萄的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龙头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葡萄出口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鲜食葡萄出口量达5.6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27%,而葡萄干出口量达2.58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13%。
2、我国葡萄的生产进入稳定阶段:从栽培面积变化来看,2003-2015年葡萄栽培面积趋于稳定,由42.1万公顷上升到43.8万公顷,年增长率仅为4.04%,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处于结构调整阶段。
非适宜区和适宜区内的非适宜品种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地区的栽培面积大幅减少,而优势生态区及我国南方经济效益较高地区的栽培面积稳定增加。
在产量和单产提高的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及栽培技术的提高,果品质量逐年改善,葡萄生产开始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面积渐趋合理,生产进入产业化新阶段。
3、我国葡萄种植的区域优势逐步显现:近10年来,我国葡萄生产逐渐向资源禀赋优、产业基础好、出口潜力大和比较效益高的区域集中,促进葡萄优势产业带的形成。
目前初步形成了环渤海湾葡萄产业带、西北及黄土高原葡萄产业带、黄河故道、长三角南方葡萄产业带、东北及西南特色葡萄产业带等优势产业带或产业群,其中环渤海湾和西北及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业带种植面积占全国葡萄总种植面积的66.23%,产量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69.2%。
浅析我国葡萄种植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葡萄种植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葡萄种植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变革后,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和稳定。
葡萄是一种重要的水果作物,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之一,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葡萄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本文将对我国葡萄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一、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葡萄产量和产值也在不断攀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
葡萄产值更是高达上千亿元,成为了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品种日益丰富我国葡萄种植业在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培育出了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各种葡萄新品种,涵盖了鲜食葡萄、酿酒葡萄、干葡萄等多个品种。
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科技的进步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国在葡萄种植技术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加大了对葡萄种植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积极引进国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全面提升了我国葡萄种植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4.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葡萄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葡萄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葡萄的深加工业也在快速发展,葡萄酒、干葡萄、葡萄饮料等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二、发展趋势1.进一步加强品种改良和推广目前我国葡萄栽培品种虽然已经相对丰富,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差、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葡萄品种改良和推广,培育出更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质品种,提高整个葡萄产业的生产效益。
2.推动葡萄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葡萄种植业与旅游业是一对互补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促进。
我国葡萄产业的地位、产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现状

我国葡萄产业的地位、产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现状葡萄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水果,仅次于苹果、柑橘、梨及桃。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近20年来,随着葡萄育种、栽培及管理技术的提高,加上葡萄生产的相对较高的经济收益吸引,我国葡萄种植已由传统的优势产区发展到全国各省区都有种植,特别是南方产区葡萄的种植面积增长较快。
目前,葡萄产业已成为很多地方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我国葡萄产业的地位①在世界葡萄产业中居优势地位:从2012年开始,中国葡萄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葡萄园面积在西班牙之后位列第2位;鲜食葡萄产量占世界总产的近50%;葡萄干产量居世界第3位;葡萄酒产量居第10位、消费量居第5位。
②葡萄在我国水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人均200千克的水果中,葡萄贡献了7.6%的份额,位居苹果、柑桔、梨之后列第4位,鲜食葡萄人均8.67千克。
葡萄已成为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消费市场不可缺少的大宗水果。
③为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葡萄是高效经济作物,其适应性强,种植广,易管理。
葡萄第一年种植,第二年便可丰产,是不少地方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从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29年间新增葡萄面积不足3万公顷,产量只有10多万吨,为缓慢发展阶段。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葡萄产业有了完整的统计数据,40年来我国葡萄产业蓬勃发展,呈现以下发展历程和特点。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1978—1987年):改革开放对葡萄产业首次有了统计数据,1978年面积为2.6万公顷,产量10.4万吨,呈现面积小、产量低的发展格局。
从此葡萄产业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到1986年面积首次跃上10万公顷。
在第一个10年结束时的1987年,面积达到14.3万公顷,产量64.1万吨,面积、产量均衡增长,分别是1978年的5.5倍和6.2倍。
改革开放第二个10年(1988—1997年):从1988年到1997年的第二个10年,面积突破15万公顷。
2023年葡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葡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注:本文所讨论的葡萄行业市场为中国市场)葡萄是一种广泛种植的水果,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葡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维护健康和预防多种疾病。
因此,葡萄也广泛应用于葡萄酒、果汁、干果等领域。
本文将分析中国葡萄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现状1、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目前,中国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万亩左右,其中15万亩以上的葡萄种植面积位于我国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新疆库尔勒地区。
此外,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区也有较大的葡萄种植面积。
2、葡萄酒市场增长迅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因此,高品质葡萄酒的消费需求逐年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Euromonitor发布的报告,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5%。
3、进口葡萄和葡萄酒增长迅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口葡萄和葡萄酒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8年我国进口葡萄量已经达到了57.27万吨,同比增长了17.3%。
同时,中国去年从法国、澳大利亚、智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进口了大量的高品质进口葡萄酒。
4、葡萄干市场需求增加除了鲜葡萄和葡萄酒之外,葡萄干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葡萄干是葡萄经过加工干燥制成的一种干果,因其香甜美味,且易于保存,在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长。
二、面临问题1、葡萄种植基础不稳葡萄种植需要特定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
然而,我国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宜葡萄生长。
因此,有些地区的葡萄产量甚至下降了。
2、内需市场较为单一目前,中国的葡萄行业内需市场以葡萄酒市场为主。
虽然进口葡萄、葡萄酒和葡萄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相较于葡萄酒市场来说,市场规模较小。
3、加工水平不高目前,中国的葡萄行业加工领域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和生产领域的难题。
加工设备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也导致了加工品质不一,加工成品质量也不稳定。
三、发展趋势1、进一步推进国际化中国葡萄行业在推进国际化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中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仍是全球最大葡萄消费国

中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仍是全球最大葡萄消费国一、葡萄产业概况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国主要产区有安徽的萧县,新疆的吐鲁番、和田,山东的烟台,河北的张家口、宣化、昌黎,辽宁的大连、熊岳、沈阳及河南的芦庙乡、民权、仪封等地。
二、葡萄产业现状与其他果品相比,葡萄产品多样性要丰富得多。
人们根据生活需要、加工品的贮运性要求、营养保健作用等因素,还将葡萄加工成葡萄干、葡萄汁、葡萄籽饮料、葡萄籽油等常见产品。
2014年以来中国葡萄产量呈波动增长,2018年中国葡萄产量为1367万吨,较上年增产58万吨,同比增长4.46%;2019年中国葡萄产量为1420万吨,较上年增产53万吨,同比增长3.86%。
中国最大葡萄产区是新疆,葡萄产业成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支柱产业,2019年新疆葡萄产量为313.2万吨,其次是河北、山东,河北、山东葡萄产量分别是118.8万吨、112.5万吨。
《2020-2026年中国葡萄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葡萄进出口量均呈稳步增长的态势运行,2018年中国葡萄进口数量为23.17万吨,出口数量为27.72万吨;2019年中国葡萄进口数量为25.23万吨,出口数量为36.65万吨。
2015年开始中国葡萄进出口贸易市场呈贸易顺差态势,2018年中国葡萄进口金额为58629万美元,出口金额为68968万美元,实现贸易顺差额10338万美元;2019年中国葡萄进口金额为64391万美元,出口金额为98724万美元,实现贸易顺差额34334万美元。
中国葡萄进出口价格继续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格局,2019年中国葡萄进口均价为0.26万美元/吨,比去年上涨0.85%;2019年中国葡萄出口均价为0.27万美元/吨,比去年上涨8.25%。
中国仍是全球最大葡萄消费国,2016-2019年中国葡萄表观消费量呈阶梯式增长,2018年中国葡萄表观消费量为1362万吨,较上年增加59万吨,同比增长4.49%;2019年中国葡萄表观消费量为1408万吨,较上年增加46万吨,同比增长3.3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葡萄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园艺134班:万胜摘要:我国已成为葡萄产量世界第一,面积第二,葡萄酒产量第六位的葡萄产业国,鲜食葡萄生产规模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是在葡萄品质方面还有相当差距,在世界葡萄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扼要分析了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葡萄产业鲜食葡萄生产生产现状栽培面积进出口量正文:一、生产现状2014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 76.72 万公顷(1150.8 万亩),总产量达1254.6 万吨,葡萄酒年产量 116.1 万千升,我国已成为葡萄产量世界第一,面积第二,葡萄酒产量第六位的葡萄产业大国。
近年来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及产量变化(面积单位:万公顷,产量单位:万吨)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面积:40.79 41.87 43.83 45.12 49.34 55.199 59.69 66.56 71.46产量: 579.4 627.1 669.7 715.1 794.1 854.9 906.7 1054.3 11552013年我国葡萄主产区产量及其所占比例(总产量1155万吨)产区产量占比例产区产量占比例新疆: 223.9 19.39% 浙江: 65.9 5.70%河北: 137.0 11.86% 陕西: 60.7 5.25%山东: 112.5 9.70% 河南: 55.7 4.82%辽宁: 81.6 7.06% 江苏: 51.4 4.45%云南: 65.9 5.70% 广西: 36.7 3.17%安徽: 35.8 3.09% 四川: 28.8 2.49%甘肃: 25.9 2.24% 湖北: 23.7 2.05%山西: 20.7 1.79% 宁夏: 17.2 1.49%1.生产进入稳定阶段从栽培面积变化来看,2005-2008年葡萄栽培面积趋于稳定,由40.79万公顷上升到45.12万公顷,年增长率仅为3.54%,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处于结构调整阶段。
从地区产量来看,新疆、河北、山东、辽宁、云南、浙江、陕西、河南、江苏等为我国的主要产区;非适宜区和适宜区内的非适宜品种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地区的栽培面积大幅减少,而优势生态区及我国南方经济效益较高地区的栽培面积稳定增加。
在产量和单产提高的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及栽培技术的提高,果品质量逐年改善,葡萄生产开始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面积渐趋合理,生产进入产业化新阶段。
2区域优势逐步显现近10年来,我国葡萄生产逐渐向资源禀赋优、产业基础好、出口潜力大和比较效益高的区域集中,促进葡萄优势产业带的形成。
目前初步形成了环渤海湾葡萄产业带、西北及黄土高原葡萄产业带、黄河故道、长三角南方葡萄产业带、东北及西南特色葡萄产业带等优势产业带或产业群,其中环渤海湾和西北及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业带种植面积占全国葡萄总种植面积的66.23%,产量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69.2%。
3栽培形式多种多样目前葡萄栽培已从单纯的露地栽培模式发展到露地与设施栽培模式并存,而且设施栽培模式又分为促早栽培、延后栽培及避雨栽培等多种形式。
到目前为止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已经超过4万公顷。
葡萄设施栽培的发展,不仅扩大了栽培区域,延长了果品上市供应期,而且显著提高了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
4品种结构趋于优化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种结构趋于优化,而且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鲜食葡萄中,巨峰、红提、玫瑰香、藤稔、夏黑、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白等优新品种栽培面积已经占到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而且巨玫瑰、早黑宝、醉金香、火焰无核、克瑞森无核等品种以及刺葡萄也发展很快。
酿酒葡萄中,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和西拉等优良品种已成为我国酿酒葡萄的主栽品种,栽培面积约占到全国酿酒葡萄的80%,而且山葡萄和刺葡萄的酿酒利用也进一步加快。
5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出口创汇持续增加随着整个葡萄产业不断走向成熟,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不断加强。
采后贮藏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005年鲜食葡萄贮藏保鲜总量5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7%左右。
葡萄酒生产能力迅速提高,200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66.83万吨,其中张裕、王朝、中粮、威龙等4家葡萄酒企业的葡萄酒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
随着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大批葡萄生产、销售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对葡萄的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龙头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葡萄出口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鲜食葡萄出口量达25.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199%,进口量达45.0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8.5%而葡萄干出口量达2.58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13%。
二、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1、重化肥轻有机肥我国葡萄生产地区,在施肥方面一直重视化肥而轻视有机肥, 葡萄园长期使用单一化肥致使土地营养失调, 同时也出现了土壤板结、土壤有益菌大量死亡、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环境污染、产量及品质下降等严重问题,在化肥的选择上只重视氮肥,轻视磷肥、钾肥,在生长季节出现了徒长枝过多、嫩枝不易木质化、微量元素匮乏、病虫害发生严重、苗木抗寒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2、重产量轻质量虽然我国葡萄单产20多年来持续增长,亩产量翻了好多倍,但是葡萄品质比较差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果农在生产过程中一味追求产量,花序多的年份亩产量高达2000kg,甚至更高,以致出现严重的大小年现象,这与日本的亩产量1000kg要求相差甚远,盲目追求产量的结果是果实个小,大小不均匀,果面不光洁、果面色泽不好、着色不均匀、优质果率下降、低档果量增多、致使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价格下滑、葡萄品质及果品包装与出口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使得我国葡萄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只能靠低价位去占据市场;目前我国葡萄主要出口国是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进入欧美国家的量很少,由于我国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起步晚,受果农民素质影响,推广难度较大,滥用剧毒农药及激素现象普遍存在,果实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直接制约我国葡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重化学防治轻其它防治近年来葡萄园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具有严重发生的趋势,归其原因与盲目引进新品种土肥水管理落后有关,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广大果农忽视,那就是长期滥用化学农药,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的几种高效化学药剂致使葡萄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化学药剂的淘汰速度也显著加快,我国已知的危害葡萄的病害有近40种其中危害严重或局部地区较严重的有10种左右,主要的病虫害有: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褐斑病、灰霉病、蓟马、红蜘蛛、叶蝉、斑衣蜡蝉、透翅蛾等。
目前化学防治还是病虫害防治中的主要手段,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屡禁不止,喷洒有机磷类高毒农药到处可见,随着病虫害的猖獗,病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当今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矛盾,由于农药的大面积使用,使得许多葡萄主产区农药残留量远远超过了欧盟地区的出口标准。
4、葡萄栽培中存在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倾向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葡萄栽培中的一项积极措施,但过度使用则产生以下问题: 一、果穗和果粒过大过密影响品质。
二、穗轴及果柄严重硬化易落粒。
三、食用安全无保障,可能危害健康,造成滥用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者盲目追求大果、大穗和高产量,也和某些制造商及代言人的片面宣传有关,有些产区由于多次并超量使用各种膨大素和催熟剂而使葡萄的食用品质和贮藏性能显著恶化,应引起高度重视。
5 、重采前轻采后果农往往比较重视果树生长期的综合管理,而在采果以后放松对葡萄的管理,导致当年生枝条成熟不良,秋季发根受到抑制,影响翌年葡萄的产量及品质,采收后放弃树体管理不利于恢复树势及葡萄连年稳产,不利于提早上市,也不利于病虫害的长期控制,由于我国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采收后的果实往往忽视了修整分级包装等环节。
6、品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急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我国葡萄品种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以巨峰和红提为主),成熟期搭配不合理(中晚熟品种比例过高,早熟、中熟品种比例过低),鲜食与酿酒品种比例不协调(鲜食品种比例过高,酿酒品种比例过低)。
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品种,随着品种商业化趋势的增加,我国品种更新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障碍,阻碍了我国葡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新品种来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
7、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葡萄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和苗木生产、销售秩序混乱是我国当前葡萄产业中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葡萄种苗的生产和销售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检疫形同虚设,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品种纯正的标准化脱毒良种苗木生产尚未启动。
8、机械化程度低、比例低2013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71.46万公顷,位居世界第四位。
但我国葡萄机械化程度低、比例低、标准化程度低,局限于几种农业通用机械,针对葡萄园大面积应用的只有埋藤机。
当前,我国葡萄机械化生产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是传统观念和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化发展理念和技术不相适应的矛盾;二是现有种植模式尤其是葡萄园建设与轻简化发展不匹配的矛盾。
与国内相此,国外葡萄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已实现机械化,酿酒葡萄等已经解决了机器采收问题。
9、平均单产低,总体质量较差虽然我国葡萄单产20多年来持续增长,1978年为4.01吨/公顷,2013年已增至16.16吨/公顷,但整体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
我国葡萄品质与出口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加之产后包装业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削弱了我国葡萄的国际竞争力,一般靠低价位竞争市场,出口目的国主要是东南亚和俄罗斯,出口到欧美国家的量很少。
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刚刚起步,滥用激素现象时有发生,仍有不同程度的农残超标,直接影响了我国葡萄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
10、葡萄消费方面2010-2014年世界鲜食葡萄主产国的生产量(万吨)国家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12 1 4年比例中国 620.0 660.0 740.0 808.5 900.0 43.78%印度 123.5 124.0 248.3 250.0 250.0 12.16%土耳其 215.0 220.0 220.0 220.0 192.0 9.34%欧盟 209.0 189.8 172.4 193.6 163.0 7.93%巴西 130.0 130.0 130.0 130.0 130.0 6.32%智利 121.5 117.5 119.5 105.5 120.5 5.86%美国 86.5 85.7 87.4 101.4 95.0 4.62%秘鲁 29.7 36.5 39.8 50.0 54.0 2.63%乌克兰 32.0 32.0 32.0 32.0 32.0 1.556%南非 26.0 28.6 30.2 28.0 30.0 1.46%其他 89.4 87.1 96.1 89.2 89.0 4.33%总计 1682.6 1711.1 1915.8 2008.2 2055.536.85% 38.57% 38.62% 40.26% 43.78 % (中国占比率)2010-2014年世界鲜食葡萄主产国的消费量 (万吨)国家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中国 623.0 664.4 743.6 821.2 916.0印度 116.6 113.0 233.5 236.4 236.7欧盟 251.4 234.5 213.4 235.3 204.0土耳其 191.4 196.0 199.2 199.7 175.1巴西 127.5 128.1 128.9 130.3 130.0美国 111.8 104.4 108.4 111.9 111.5俄罗斯 43.6 44.7 44.3 45.0 45.0智利 36.1 36.3 33.9 32.5 38.0乌克兰 35.9 36.0 36.4 35.3 35.2南非 31.3 33.1 31.5 32.0 32.5其他 89.9 95.3 100.0 98.2 95.9总计 1658.6 1685.8 1873.2 1977.8 2019.737.56% 39.41% 39.70% 41.52% 45.35% (中国占世界比率)近5年我国葡萄干生产情况 (万吨)2010 2011 2012 2013 201413.50 10.00 15.00 16.50 18.00近5年我国葡萄干消费状况 (万吨)2010 2011 2012 2013 201410.18 9.10 13.82 14.47 16.502010-2014年我国鲜食葡萄进出口量(万吨)2010 2011 2011 2013 2014出口量 19.7 23.0 22.8 26.8 25.5进口量 26.1 31.3 30.3 44.1 45.0我国葡萄消费主要是鲜食,2013年鲜食葡萄生产占到总产量的71.1%,占世界鲜食葡萄生产的43.78%,而我国鲜食葡萄消费占世界的45.35%,我国鲜食葡萄基本上供应国内市场,出口量比例较小,还有20万吨左右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