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三单

合集下载

5年级数学第3单元

5年级数学第3单元

5年级数学第3单元1一个小数,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63.72,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2甲、乙两数的差是16.29,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就变成了甲数,甲、乙两数各是多少?3陈鹏在计算一个两位小数除以1.8时,把被除数的小数点漏掉了,结果商是120。

原来这个被除数是多少?正确的商是多少?4)a÷1.5=b,b是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3.0,a最大是多少?最小呢?5)a÷0.6=b,b是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2.0,a最大是多少?最小呢?6在循环小数6.abcd中,小数部分前100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00,这个循环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a.b,c,d为4个不同的自然数)7在循环小数4.382的小数部分的第10位上是几?第101位是几?第200位上是几?8一本童话书有79000个字,如果每页排27行,每行26个字,排完这些字需要多少想张纸?9一本abc有83000个字,如果每页排25行,每行24个字,排完这些字需要多少想张纸?10)3个足球和8个排球共557.5元,同样的3个足球和10个排球共660.5元。

每个足球多少钱?每个排球多少钱?11)买5支钢笔和8本日记本共38元,同样的5支钢笔和12本日记本共46元钱,每支钢笔多少钱?每本日记本多少钱?小红带了10元钱去买钢笔,她能买多少支?12)李老师要用100元买一些文具作为年级运动会的奖品。

他先画45.6元买了8本相册,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笔,每支笔2.5元,(1)李老师还可以买几支同样的笔?(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文体并解答吗?13刘老师要用100元买一些文具作为年级演讲比赛的奖品。

他先花52.8元买了8本相册,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钢笔笔,每支笔9元,(1)刘老师还可以买几支同样的笔?(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文体并解答吗?14玩具厂有塑料3.65吨,如果15千克塑料能生产玩具小熊60个,那么现有的塑料可生产多少个玩具小熊?。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 练习四(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 练习四(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四(1)一、课前准备1.预先复习第3单元内容。

2.准备好黑板、粉笔、讲义、练习册等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1.知道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的概念。

2.能够理解几何图形对称轴的作用。

3.能够识别几何图形中的对称轴。

4.能够运用对称轴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练习四(1)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图形,并提问:“这些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学生参与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图形有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呢?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对称的地方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2. 讲解对称轴的概念教师用绘图板或黑板上讲解对称轴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和作用。

3. 寻找对称轴教师让学生找出图形中的对称轴,并在黑板上标出来。

4. 对称轴的作用教师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例子和教师的示范,了解对称轴对图形的作用。

5. 练习教师把练习四(1)的题目投影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识别对称轴,并在黑板上标出来。

6. 总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知识点,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对称轴?•对称轴有哪些作用?•如何寻找对称轴?四、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四(1)的所有题目,并填写答案。

2.复习本课新学的知识,并准备好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的概念、作用和识别方法。

在练习中,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对称轴并解答问题。

这些知识将为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小数除法第2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小数除法第2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教材P26 练习六T3)
2.爸爸打长途电话,通话12分钟,花了 8.4 元, 平均 每分钟花多少钱?
8.4÷12=0.7(元) 答:平均每分钟花0.7元。
(教材P27 练习六T9)
3.下面哪些题的商小于1?在括号里画“√”。
12÷8 ()
1.8÷12 (√ )
10÷25 (√)
0.27÷9 (√)
(1)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添“0”
继续除。 (3)如果被除数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在
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
巩固运用
(教材P26 练习六T2)
1.《新编童话集》一套共4本,总价99.8元。 平均每本多少钱?
99.8÷4=24.95(元) 答:平均每本24.95元。
4 25
15 7 2 0 60
7 14.21 14
6 25.50 24
12 0
21
15
12 0
21
12
0
0
30
30
0
(2)7.83÷9=0.87 0.54÷6=0.09 6.3÷14=0.45
0 87
9 7.83 72 63 63
0
0 09
6 0.54 54
0
0 45 14 6 . 3 0
56
70 70
0
(3)12÷16=0.75 1.26÷28=0.045 0.416÷32=0.013
0 75 16 1 2 0 0
11 2
80 80
0
0 045
28 1 . 2 6 0 1 12 140
140 0
0 013
32 0 . 4 1 6 32 96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2: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2: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2: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2: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发现并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对倍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2和5的倍数特征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己发现并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发现并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并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并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学生活动材料:包括卡片、小棒等。

3.教学评价工具:包括评价表、问题清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2和5的倍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能找出这些图片中的规律吗?呈现(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卡片,让学生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

2.学生操作手中的小棒,尝试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

3.教师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操练(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判断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数学是一门理性与智慧交融的学科,也是一门能力与思维培养的课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主要包括整数与小数的运算、分数的认识和运算,以及简单的方程和代数式。

一、整数与小数的运算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整数与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整数是自然数、0和负数的总称,它们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小数是有限的十进制数或无限不循环的十进制数,它们也可以与整数进行运算。

首先,我们来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

当整数相加时,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可以通过移动数轴上的点来辅助计算。

例如,计算(-2)+3,我们可以先在数轴上从原点向左走两个单位,然后再向右走3个单位,最后所在的位置即为答案1。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4)+(-6)等。

其次,我们将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的加减运算与整数相同,只需对应相加或相减即可。

当小数相乘时,我们只需将两个小数的数位相乘,然后根据结果的小数点位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例如,计算3.2×2.5,我们将两个小数相乘得8,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最后得到结果8.0。

在小数的除法运算中,我们要注意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点移动,然后进行长除运算。

例如,计算0.6÷0.2,我们将两个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一位,然后进行长除运算,得到结果3。

二、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分数是表示一个数与单位的关系。

它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母表示单位的个数,分子表示所取的单位部分的个数。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分数的认识和运算。

首先,我们来认识分数的意义。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如,取一个苹果,用1/2表示就是取整个苹果的一半。

分数还可以表示比率和百分数,例如,3/4表示百分之75。

其次,我们将学习分数的加减运算。

当分数的分母相同时,我们只需对应相加或相减分子即可。

当分数的分母不同时,我们需要先化为通分分数,再进行运算。

例如,计算1/2+1/3,我们可以先化为通分分数2/6+3/6,然后相加得到结果为5/6。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课件-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课件-冀教版

•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除数是整数的 小数除法
想一想,算一算。 14÷2= 7 25÷5= 5 3.7×4= 14.8
电池价格。
5号电池 7号电池
1号电池
一节5号电池多少元? 一节7号电池多少元? 一节1号电池多少元?
一节5号电池多少元钱? 5÷2= (元)
5÷2= (元)
2.5 25
4
10 10
归纳 总结
小数除以整数,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 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要 在个位上商0,点上小数点在继续除;除 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在余数 的后面添0继续除。
试一试
22.4÷7= 75÷6= 84÷8= 15.2÷16=
练一练
1、算出每种食物的单价。
196.2÷9= 21.8(千米)
答:平均每小时航行21.8千米。
6、奶奶买来15米丝绳编“中国结”,编 了18个,用了14.4米丝绳。
14.4÷18= 0.8(米) 答:每个“中国结”用0.8米丝绳。
•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卡耐基
•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0
余1怎么办?
在2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在余数1后面添0继续除。
一节7号电池多少元钱? 7.2÷4= (元)
7.2÷4= (元)
1. 8 4 7.2
4 32 32
0
一节1号电池多少元钱? 5.4÷6= (元)
5.4÷6= (元)
0. 9 6 5.4
54
0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3单元-循环小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3单元-循环小数

第6 课时循环小数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6 页循环小数。

教学提示: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体验”循环”1、学生列队踏步,踏步口令有什么特点?(板书:121121…无限)2.找规律,猜图形。

(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3、师: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用一个词来说明?也就是“循环”出现。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循环现象了吗?(举例说说)【设计意图:利用日常所见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很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加深对循环现象的理解。

】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情景图.例题1:苹果10 元3 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栗子83 元11 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1)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列算式10÷3,83÷11(3)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教师巡视.(4)当学生露出疑问的神情,窃窃私语交流时,及时让学生停下来,说一说自己的疑问,也就是谈一谈计算中发现算式的特点。

第一个算式的余数1 不断地重复出现,商一直商3.那么算式的结果怎样写呢?请学生说一说:可以写作3.333......,多写一个重复的数字3 然后点上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无数个3。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小数除法
商的近似数
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数。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83×0.9≈2.5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1.07×0.56≈0.60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 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 商的近似数。
81 ÷ 1.5=54 81 + 1.5=82.5
(教材P37 练习八T8)
4.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行驶305 km,用了1.2小时。 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路程÷时间=速度 305÷2.6≈117.31(km)
答:平均每小时行驶117.31 km。
这节课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10 0 68
16
2 90
32
273
17
练习
(教材P36 练习八T2)
1. 一支铺路队铺一段公路。上午工作 3.5 小时,
铺了164.9 m;下午工作 4.5 小时,铺了 206.7 m。
这只铺路队铺路的速度是上午快,还是下午快?
164.9÷3.5≈47(米/时) 206.7÷4.5≈46(米/时) 47>46
同学们,下课吧!
(教材P32 例6)
知识点: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爸爸给王鹏买了一筒羽毛球,这筒羽毛球19.4元, 每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总价÷数量=单价
列式:19.4÷12
保留两位小数:
19.4÷12 ≈ 1.62 (元)
计算价钱,保留两位小 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 19.4÷12 ≈ 1.6 (元)
计算价钱,保留一位小 数,表示精确到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P12思考题
四、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写画一画)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
五、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张坊中心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问题拓展单
班 级组 名姓 名
一、填空。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叫做它的表面积。
(2)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长方体的( )。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1.5分米,高3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提出问题:
1、不明白的:
2、和生活有联系的:
3、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张坊中心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问题训练单
班 级组 名姓 名
一、复习回顾:
1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多少条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顶点?
二、小组合作探究:
讨论(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
2、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
三.看图,并填空单位:厘米
1、
5
3 3
(1)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厘米。
785 ml=()cm3=()dm37.5 L=()dm3=()cm3
8.04dm3=()L =()ml2750cm3=()ml=()L
算一算:
一个长方体的水池,从里面量长1.2米、宽0.8米。如果要使池里的水面高度达到20厘米,应注入多少升水?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张坊中心校《容积和容积单位 》问题训练拓展单
四 、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写画一画)
五、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张坊中心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问题拓展单
班 级组 名姓 名
一.填空
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 ),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长( cm )
宽(cm )
高( cm )
小正方体的块数
体积(cm2)
第1个长方体
第2个长方体
第3个长方体
3、讨论: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4、汇报总结:长方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
5、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
(3)棱长总和是( )厘米。 (4)上下两个面是( )形。
2、
5
(1)这是一个( )体 (2)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
(3)棱长之和是( )厘米 (4)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实际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7、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后面呢?下面呢?(请画出长方体立体草图,标出相应数据后再计算)
四、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五、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张坊中心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问题导读单
班 级组 名姓 名
学习目标:
三、未解决问题:
1、不明白的:
2、和生活有联系的:
3、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四、成果检测:
填一填:
一瓶钢笔水的容积是60()摩托车油箱的容积是8()
一瓶矿泉水的容积是600()运货集装箱的容积约是40()
微波炉的容积是45()
化一化:
4 L=()ml4800 ml =()L2.4 L=()ml500 ml =()L
知识链接:
一、认识体积
1、准备一个土豆和一个正方体的石块,想一想:哪个大?
你有什么好办法测出谁的体积大吗?
2、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3、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求呢?
三、未解决问题:
1、不明白的:
2、和生活有联系的:
3、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张坊中心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问题训练单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0.5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长4分米、宽2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 ),表面积是( )。
二、实际应用
1.两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三、1、用布做一个正方形的沙包, 如图( P5/4) 并在接缝处都缝上花边, 已知沙包的棱长是8厘米, 那么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厘米?
2、王爷爷用一根长3.6米的木条做了一个防蝇罩框架, 如图( P5/5)这个防蝇罩的高是多少厘米?
3 、把17个小正方体拚摆在一起 ,如图( P6/7) 从不同加度观察, 得到 下面4种不同的图形.
6、水泥厂要制作10根长方体铁皮通风管,管口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管子长2米。共需多少平方米铁皮?
7、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0米,宽15米,深2米,现要将它的每个面先抹上水泥,再贴上边长4分米瓷砖,需要这样的瓷砖多少块?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5千克,要用去多少水泥?
8、一种长方体铁皮烟囱,底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高4米,制这样一节烟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1、通过动手折长方体、正方体的过程,体会对应面、对应棱之间的关系。
2 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动手的能力
学法提示:观察、操作、比较
知识链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看一看,想一想:
1、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
2、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想一想,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未解决问题:
四 、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写画一画)
五、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张坊中心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问题导读单
班 级组 名姓 名
学习目标
1 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法提示:查、划、写、记、练、思
(3)将1毫升水挤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将两瓶500ml的水倒入量杯中,观察量杯的刻度你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5)估算1L的大小: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估计一下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杯水大约是1升。倒入量杯,验证估算结果。
3、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不明白的:
2、和生活有联系的:
3、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张坊中心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问题训练单
班 级组 名姓 名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
例1把一块长方体木料(P9)的各个面涂上一层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
9、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本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它的长是9厘米,宽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1、张大爷制作了一种卖苹果用的长方体木箱(无盖),它的长是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做这种箱子至少用多少木板至少平方米?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10册
问题导读、训练、拓展单
房山区张坊中心校
编制人 隗永服
调整人
张坊中心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问题导读、生成单
班 级组 名姓 名
学习目标
1、 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体验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4、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5、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多少平方米?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例2小闹钟的包装是正方体的,它的棱长是16厘米,这个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盒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想一想,做一做:
1、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一块长方体的木料,底边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 高是1.5分米,这块木料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间教室长8米, 宽6米, 高4米, 现在要粉刷教师的天花板和四壁, 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2.8平方米以外,每平方米用涂料300克. 粉刷这间教室一共要用涂料多少平方米?
班 级组 名姓 名
一、复习回顾:
1 、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 、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3 、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体积
1、材料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每人至少16块。
2、要求:(1)用正方体摆出两个以上的长方体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