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画长方形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
2024-2025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标准模板(四篇)

2024-2025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标准模板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
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____%。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全校学生数学期末考查及格率达一、二年级____%以上,三、四年级____%以上,五、六年级____%以上,全校优生率高于____%。
三、工作重点:1、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常规课的教学质量。
3、切实作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档案。
4、通过城区“小教办”和学校教研等活动,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工作措施:(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主要任务:以会“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____%,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 画长方形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3课时画长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2.教师出示: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板书课题:画长方形)二、自主探究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1)(2)(3)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大容量、高效率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3课《我们班 他们班》第一课时教案

第3课《我们班他们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及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三“我们的学校生活”第7条“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的现实意义”。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走进他们班”,旨在以调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班的特点和长处。
第二板块的话题是“增进班级间的合作”,第三板块的话题是“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两个板块旨在以班级间的合作与竞争为题,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共赢的健康班级关系。
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为他班喝彩”,旨在破除班级间狭隘的竞争关系,形成互相尊重、相互欣赏的新型班级关系,营造健康、和谐、民主、平等的学校生活氛围或环境。
根据教材这一特点,分两个课时来完成:前面两个板块为第一课时,后面两个板块为第二课时。
二、学情分析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接触了不少集体活动,对于班集体有了初步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能感受到快乐,能有意识地维护集体荣誉,这标明他们的集体意识正在形成中。
但是由于他们现阶段认知水平的不足,集体意识仅仅停留于“我们班”,在校园生活中面对“他们班”的问题时,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视为“对手”,尤其是在学校集体比赛中,更多的表现为一心只希望自己班赢,而不希望“他们班”好,甚至有些同学会为了自己班集体的荣誉而做出“喝倒彩”的一些行为。
因此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其它集体,帮助学生克服小团体本位思想,学会群体和群体间的相处,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
本课体现了新的集体教育观。
未来社会更强调的是共生、共存关系,当前社会正在从竞争逻辑向共生逻辑转变。
因此,编者旨在引导学生对本班、本校的归属与认同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对他班、他校的承认、宽容、尊重,让学生既为成为本群体的一员而自豪,也能够为外群体喝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会发现他们班的特点和长处,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的集体。
2.懂得班级之间合作的意义,积极增进班级间的合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3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3 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教材第7 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写法,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难点: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 的数的写法。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课件。
1.课件出示:(1)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六千三百九十七千米。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七千零六十二米。
(3)世界上现有哺乳动物约有四千零一十种。
(4)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这些信息中有一些数据,你能写出来吗?师:想一想,万以内的数怎么写?(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2.课件出示: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师:这里还有一条信息读一读。
“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亿以内数的写法)1.探究亿以内数的写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7 页例4。
师:你能写出信息中的这个数吗?试一试。
(230184)师:你是怎么写这个数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占位。
生2:按级写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方法,那么你们的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大家是从哪一级写起的?你们为什么把23 写在万级,而把184 写在个级?(学生汇报总结。
)师: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万”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生: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万”字前面的数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在个级。
师:看来“万”字真的很重要,那我们可以把它圈出来。
“二十三万”说明23 在万级,就在万级上写23,184 就写在个级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3 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材第51 页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件。
1.口算。
15×8=25×4=170×5=26×100=30×50=32×300=36×20=9×800=42×400=8×600=20×300=240×5=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课题导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 元,买2 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 元)买4 个文具盒呢?(48 元)买6 个文具盒呢?(72 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
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51 页例3。
(1)6×2=12 (2)20×4=806×20=120 10×4=406×200=1200 5×4=20师: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师: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怎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师: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师: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师:用以上的方法比较右边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发现。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
2.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教材第51 页“做一做”。
(1)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未知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3、情感与态度方面: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想象、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在教学设计中,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片段,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观察、分类、交流、摆一摆等的活动,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解说: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精彩的开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例10
填写下表
被除数 24
除数
4
商
6
240 2400 4800
40
400
800
6
6
6
(1) 把第2、3、4组分别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
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被除数和除数同步扩大相同旳倍数,商不变。
(1) 把第3、2、1组分别同第4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
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被除数和除数同步缩小相同旳倍数,商不变。
2. 在除法里,被除数扩大5倍,除数扩大6倍,
商不变。( × )
例11
口算 3600 ÷600
3600÷600 = (3600÷100)÷(600÷100) = 36÷6 =6
例11
口算 3600 ÷600 3600÷600
= 36÷6 =6
例11
口算 3600 ÷600 3600÷600 = 6
例10
填写下表
被除数 24
除数
4
商
6
240 2400 4800
40
400
800
6
6
6
被除数和除数同步扩大相同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步缩小相同旳倍数,商不变。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步扩 大(或缩小)相同旳倍数,商不变。
下面说法对吗?为何?
1. 在除法里,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
商不变。( × )
80÷4 = 20
720÷90 = 8 360÷30 = 12 800÷40 = 20
7200÷900 = 8 3600÷300 = 12 8000÷400 = 20
同步缩小100倍:划去被除数、除数末尾各两个0。 同步缩小10倍:划去被除数、除数末尾各一种0。 同步缩小1000倍:划去被除数、除数末尾各三个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课时 画长方形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3课时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1.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
(2)
(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
2.
3.
(1)画一条长2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
(3)把
(1)(2)(3
4.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
2.教材“练习十”第11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3.教材“练习十”第12
(1
(2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1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3课时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1.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
(2)
(3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
2.
3.
(1)画一条长2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
(3)把
(1)(2)(3
4.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
2.教材“练习十”第11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3.教材“练习十”第12
(1
(2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