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
文言文十二则全部翻译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三、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四、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五、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七、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八、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九、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十、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十一、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命令也能行动;自身品行不正,即使命令也无法遵守。
”十二、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不改正,这就是真正的错误。
”。
文言文词语翻译

文言文词语翻译中:zhōng①内;里。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②中间;内部。
《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
”③半;一半。
《乐羊子妻》:“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④中等;不高,不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内心。
《史记·韩安国列传》:“深中隐厚。
”⑥中国。
《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
”zhòng①符合。
《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②射中。
《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
”③击中。
《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④考中。
《范时中举》:“你恭喜中了举人。
”⑤猜中。
《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
”⑥中伤。
《书博鸡者事》:“臧怒,欲中守法。
”每:měi①每一。
《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每逢;每一次。
《庖丁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时常;往往。
《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④在近代汉语中表名词复数,相当于“们”。
《窦娥冤》:“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mèi见“每每”。
【每每】⒈肥美,茂盛的样子。
⒉昏昧的样子。
切:qiē①切割;用刀分割东西。
《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②磨。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qiè①贴近;切近。
《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②恳切;深切。
《柳毅传》:“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③迫切;急切。
《黄生借书》:“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④严厉。
《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⑤务必;一定。
《失街亭》:“切宜小心在意。
”甫:①古代男子的美称。
《仪礼·士昏礼》:“伯某甫,促叔季,唯其所当。
”②大;广大。
《诗经·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③刚刚;刚。
《汉书·匈奴传》:“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
经典文言文名篇翻译【五篇】

经典文言文名篇翻译【五篇】【篇一】经典文言文名篇翻译分享: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仅仅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能够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使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
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个条路。
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
所以,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
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
所以,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使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经典文言文大全带翻译

【导语】⽂⾔⽂的学习好⽐是另⼀门语⾔的学习,语⾔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积累基础知识,付出了时间,才可以学好⽂⾔⽂。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全带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全带翻译 醉翁亭记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六七⾥,渐闻⽔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年⼜,故⾃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
⼭⽔之乐,得之⼼⽽寓之酒也。
若夫⽇出⽽林霏开,云归⽽岩⽳暝,晦明变化者,⼭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幽⾹,佳⽊秀⽽繁阴,风霜⾼洁,⽔落⽽⽯出者,⼭间之四时也。
朝⽽往,暮⽽归,四时之景不同,⽽乐亦⽆穷也。
⾄于负者歌于途,⾏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游也。
临溪⽽渔,溪深⽽鱼肥,酿泉为酒,泉⾹⽽酒洌,⼭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丝⾮⽵,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阳在⼭,⼈影散乱,太守归⽽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去⽽禽鸟乐也。
然⽽禽鸟知⼭林之乐,⽽不知⼈之乐;⼈知从太守游⽽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 环绕滁州的都是⼭。
那西南⽅的⼏座⼭峰,树林和⼭⾕格外秀美。
⼀眼望去,树⽊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
沿着⼭路⾛六七⾥,渐渐听到潺潺的流⽔声,看到流⽔从两座⼭峰之间倾泻⽽出的,那是酿泉。
泉⽔沿着⼭峰折绕,沿着⼭路拐弯,有⼀座亭⼦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的是谁呢?是⼭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是谁呢?太守⽤⾃⼰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饮酒,只喝⼀点⼉就醉了;⽽且年纪⼜,所以⾃号“醉翁”。
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序】述而不作,《春秋》而求准,《诗》而求法。
有悔莫大于言而不行,有为莫大于行而不已。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人之所以有成就,皆由心志决定。
心志坚定则事事可为,胆怯优柔则事事无成。
故为人者,须要勤勉奋发,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
【正文】文言文是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传达古人智慧与思想的重要媒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翻译一些文言文的经典原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第一篇:《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二篇:《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于所学,而能以其情实之者,又能以其辞达之者,此之谓至德也。
知之者上也、不知而知之者次也。
”第三篇:《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四篇:《论语·阳货》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曰:“若圣人之仁不成,得与?长求以为,成也不难矣。
”第五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事下不类则形亡。
气急则速递,气缓则困穷。
诸大夫之谋衰败者,皆不夷然、失其度也。
第六篇:《史记·滥驾》周顷王,河阳嘧军杀成王而立之,即位十二年而景王立。
大臣杀周宣王以立幸成,成立三十年,宪王立,立十三年而不立,立景王。
【结语】文言文作为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通过翻译文言文的经典原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智慧和思想,增进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认识。
同时,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我们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字理解能力和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工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传承和发扬古人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
文言文全部翻译中文

原文:游园不值,方知有客至。
偶值主人出,把酒话桑麻。
山色远含烟,竹影深依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游历园中,却发现并无价值,正当我疑惑之际,忽有客人来访。
恰好遇到主人外出,我们拿起酒杯,谈论起农桑之事。
远处的山色被淡淡的烟雾笼罩,竹林里的影子依偎在房屋旁。
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弹奏着琴,又放声高歌。
深林中的人们不知道,明亮的月光却来与我相伴。
原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登上高山,极目远眺,天地间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
浩瀚的大江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
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白色的波浪九道流转,如同雪山般巍峨。
我兴致勃勃地吟咏庐山的歌谣,灵感源自庐山的美景。
闲暇之余,我凝视着石镜,清澈的水面洗净了我的心灵。
谢公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苍苔覆盖。
我早年服用仙丹,超脱了尘世的纷扰,琴音三叠,道行初成。
遥望那仙人,在彩云之中手执荷花,朝拜玉京。
我期待着在九垓之上,与卢敖一同游历太清仙境。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出现?我举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又担心那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难以承受。
起身舞动,清影相伴,何如人间?转瞬间,朱红色的阁楼,低垂的绮户,照亮了无眠的夜晚。
不应该有遗憾,为何总是在离别时月亮圆满?。
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读:1、学不可以已。
——《荀子》翻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2、好学而不贰。
——《左传》翻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3、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翻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翻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翻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翻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8、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翻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9、知耻近乎勇。
——《中庸》翻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1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翻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11、三思而后行。
——《论语》翻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翻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3、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翻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翻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翻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翻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17、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翻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8、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翻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0、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翻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2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翻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经典文言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学习主题
文言翻译
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翻译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准确翻译文中句子。
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单元学习活动
1.独立完成典型例题
是
2.学习活动是否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本质?
是
3.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
是
4.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否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是
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
是
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是
3.目标是否能反映学科本质?是否能反映学科专家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和价值观?
是
4.目标是否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是
5.目标是否能具体清晰说明期望学生实际学到什么及学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告知学生?
是
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是否能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在教学实施设计中是否把单元目标从陈述句转换成了引导深度学习的疑问句?
是
2.小组交流答案
3.推荐代表展示答案
4.总结纠错
单元学是否与课标相符合?是否切合单元学习主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目标是否形成目标结构?
是
2.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