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汇总.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一年级培养科学兴趣的实验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一年级培养科学兴趣的实验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一年级培养科学兴趣的实验教学方法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与探究精神。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一、直观展示实验直观展示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验道具,如魔法瓶、水球、风筝等,通过展示这些实验道具,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在展示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实验道具,再向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简单实践实验简单实践实验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在一年级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如水油不混溶实验、溶解速度实验等,让学生按照指导进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三、生活实践实验生活实践实验是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验主题,如水的状态变化、太阳的运动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普遍存在。

在生活实践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总结。

通过与生活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四、团队合作实验团队合作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一年级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

小学教育中的科学实验设计与操作

小学教育中的科学实验设计与操作

小学教育中的科学实验设计与操作一、引言在小学教育中,科学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实验设计1.明确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前,教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实验目的应该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

2.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该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器材,并确保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3.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4.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在进行实验前,教师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学生的安全。

例如,在涉及化学试剂的实验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化学试剂的危险性,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

三、实验操作1.导入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操作实验器材:教师按照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操作实验器材,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3.分析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4.总结与反思: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次实验。

四、注意事项1.安全性:在进行实验前,教师需要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学生的安全。

例如,在涉及化学试剂的实验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化学试剂的危险性,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

同时,教师也应该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观察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范本(三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范本(三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背景和任务本学年我担任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要求,负责设计、组织和指导小学生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任务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

二、工作实施情况1. 实验教学计划设计根据学校实验教学安排和教材内容,我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我注重把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确保实验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器材准备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我提前对实验器材进行了准备和检查。

对于实验中需要的材料和仪器,我积极联系采购和借用,确保实验教学所需的器材完备。

3. 实验教学组织和指导我注重实验教学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在每次实验前,我会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方法,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并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合作,互相帮助,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实验后,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结论。

4. 实验教学评价我重视对学生实验教学的评价工作。

在每次实验结束后,我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我还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来检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通过实验报告的写作和实验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三、工作效果和反思1. 工作效果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我发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和结论,并能够将实验结果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学生的实验报告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归纳。

2. 反思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发现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创新和灵活性,有时过于依赖教材内容,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

小学生科学实验安全指导

小学生科学实验安全指导

小学生科学实验安全指导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培养科学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本文将为小学生提供科学实验安全指导,帮助他们在实验中保持安全。

1. 实验之前的准备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小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1 阅读实验步骤:仔细阅读实验步骤,确保了解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1.2 选取合适的实验场地:选择宽敞、明亮、干燥的实验场地,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整洁。

1.3 穿戴合适的实验服装:穿戴实验服装,包括实验服、实验帽、实验手套等,以避免实验中的意外伤害。

1.4 收拾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整,如玻璃器皿是否有破损,电源是否正常,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 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操作:2.1 手部卫生:实验前后务必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有毒品质或化学试剂后应彻底清洗双手,避免意外食用或接触眼睛等引发意外。

2.2 物质储存:将化学试剂储存在适当的地方,远离食物、饮料,避免误食或污染。

2.3 火源操作:进行与火源有关的实验时,小学生应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操作,保证火源安全,并随时保持警惕。

2.4 电力安全:在涉及电源的实验中,小学生要遵循电器使用规范,禁止未经允许擅自触碰电源或其它电器设备,确保电力安全。

3. 实验后的安全整理实验结束后,小学生需要进行以下安全整理工作:3.1 清理实验场地:将实验场地恢复整洁,及时清理洒在地上的试剂或其他材料,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3.2 处理废弃物: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妥善处理,需按照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分类并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3 关闭电源:在涉及电源的实验中,小学生需要前往关闭电源开关,遵守正确的关机步骤,确保电源的安全。

3.4 设备归位:将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和工具归位,避免堆积,确保实验室的整洁有序。

4. 危险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尽管我们都希望实验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危险事故,但有时意外还是会发生。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方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从实验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为小学生科学实验提供一份指导方案,以帮助他们进行有趣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指实验者希望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以便于进行实验设计和取得实验效果。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指进行实验所需的物质和器具。

不同实验需要不同的材料,例如试管、烧杯、显微镜、放大镜、化学试剂等。

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

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指进行实验时所需的操作流程。

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正确和规范。

四、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是指对实验过程中的重要观察和记录。

可以使用实验笔记本或实验报告来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前的设想、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后的总结等内容。

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是对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科学原理、规律和结论。

六、实验保健与安全实验保健与安全是进行实验时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小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有成年人的指导和监督。

同时,要对实验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操作时注意器具的使用和化学试剂的安全。

七、实验扩展与延伸实验扩展与延伸是指通过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发散和深入研究相关的科学知识。

可以通过进行变量改变、条件改变、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方式来扩展和延伸实验。

八、实验思考与问题探究实验思考与问题探究是指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

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九、实验展示与交流实验展示与交流是指将实验结果和体会进行展示和交流。

可以通过实验报告、海报、口头报告等形式,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实验成果。

十、实验应用与实践实验应用与实践是指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通过将实验结果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容器3. 滴管4. 测量器具(如尺子、天平等)5. 温度计6. 火柴或打火机7. 实验剂(依据不同实验而定)三、实验前准备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将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剂准备齐备。

3. 安全知识讲解: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例如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小心使用火柴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以下以“观察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为例)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实验室服装、戴上手套,并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2. 取适量的昆虫翅膀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3. 调整显微镜:先用较低倍率的物镜观察昆虫翅膀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率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确保观察清晰。

4. 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翅膀的纹理、颜色和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猜想或解释,并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和比较。

6. 清理实验区域:将用过的显微镜玻片归位,清理好实验区域,确保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前需经过老师或指导员的指导,不得擅自进行操作。

3. 如遇到实验器材损坏或实验剂不足等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指导员报告。

4. 学生在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应由老师或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六、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和思考。

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份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我们将帮助小学生正确、安全地开展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这个指导计划能帮助到你们!。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

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如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用一张牛皮纸折一只小船,看谁的小船承载的重量最大?然后我出示第一个水槽把一团橡皮泥放到水中,沉到槽底。

这时进行谈话,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团橡皮泥浮在水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实验把这块橡皮泥做成船形,则浮在水面上。

再让学生用小铁皮和小铁皮做的不漏水的小船进行操作实验。

通过实验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懂得物体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水中的体积有关,完成向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任务。

二、将电化教学运用到实验教学中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现代思想观念为基础理解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把握电化教育是历史的必然。

在小学自然实验教学中,电教教法以其丰富多彩,声像并茂的特点,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之间,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儿童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儿童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求知欲。

自然课常常能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极易引起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如讲《牙齿》一课时,要学生了解龋齿的成因及防治,很难进行实验教学,只凭教师借助几幅挂图作口头介绍,显得呆板乏味。

而應用现代化的电视录像手段,以动画片的形式讲述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中的细菌是怎样一步步腐蚀掉原本洁白光滑的牙齿的故事,这样把原本深奥复杂的科学道理化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发展了儿童的形象思维与想象能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一、引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实验目的:教师应清晰阐述实验目的,确保学生了解实验的意义和目标。

2.准备实验器材: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强调实验安全: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他们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三、实验过程中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4.小组合作与交流:分组进行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实验后的总结与反思1.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假设的正确性。

2.实验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的经验与教训。

3.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将实验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拓展他们的科学视野。

五、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完善实验设施:加强学校实验设施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3.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结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的准备、过程指导以及实验后的总结与反思,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一、上好小学科学实验第一课1、小学科学实验第一课首要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第一,关键是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探究形式。

第二,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可以进行分解,降低实验难度。

对于学生来讲,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能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确定实验探究的目标要具体。

实验目标的确立应该具体、明确,一般先从单一目标开始。

具体的实验目标,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导向上,实验前,师生要明确:我们将要做什么,在实验中要解决什么问题。

既使是目标不确定的观察类实验,也要强调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和观察时要注意的事项,不能盲目。

3、准备实验探究的材料要细心。

首先,要尽量从生活中获得实验材料。

其次,实验材料的安全要从学生的判断方式着手,实验材料的安全性要考虑到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心理特征。

4、收集实验探究的信息要求真。

真实的信息是指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真实体验。

其实,做同样的实验,不同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不同的做法,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体验,在收集实验探究的信息时,尽量不要掺杂过多的个人主观因素。

5、指导实验探究的过程要规范。

实验,也是一种严谨的活动,在活动中能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

二、科学实验的类型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针对某一原理的描述或者根据某个已知的实验结论,按特定的实验程序,再现原理或原有结论所描述的现象。

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在已有的实验步骤上进行操作的,操作者的任务是严格按照设计步骤完成准确的操作要求,进而获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

验证性实验的操作过程比较严谨,一般要在实验前讲清楚要求及注意事项。

2、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在认识某一原理或现象的过程中,无法获得产生原始现象所需的实验材料或原始场景,而采用替代物模拟原始现象的发生过程,使学生获得感知映像,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而实施的实验。

3、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预测、设计证明预测是否正确的实验计划、获取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自己的见解。

三、实验学业考核方略1、对实验的认识2、参与实验的过程、方法3、对实验结论的理解4、实验学业考核对实验学业考核的方法可以采用口头测试、书面测试等,还可以检查学生已有的观察记录,此外,实际操作也是考核实验学业最常用的方式。

四、实验室管理制度凡损坏而又不能维修或失去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应予以报废,报废要履行严格的财经制度。

所有报废物品,均须记入《仪器设备报废账》。

第二章经典实验的教学第一节生命世界一、根毛吸收水分方法一根毛的形态(1)根毛都生长在幼嫩的根尖部位(不是最尖端,而是伸长区以上的根毛区),毛茸茸的。

(2)根毛是白色的,非常细,壁很薄,几乎是透明的。

(3)根毛的数量非常多。

二、茎运输水分水和溶解在水中的养料是经过根吸收后,再通过茎向上输送的。

三、种子的构造观察菜豆种子的构造。

种子外面是一层薄而韧的种皮,用镊子把种皮轻轻剥下,可以看见乳白色的豆瓣——子叶。

把两片子叶轻轻用镊子分开,用放大镜仔细观观察,可以看见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一条圆锥形、又白又嫩的胚根,还有两片浅黄色的小叶,这是胚芽。

观察到的各种植物的种子都有胚和种皮。

四、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五、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茎、叶在单向光刺激下会引起定向运动,即植物有向光性。

六、植物的向水性植物的根有向水性。

七、植物的向地性植物的根总是朝着地心的方向生长,即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八、光合作用绿叶能制造淀粉,绿叶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九、果实的构造和分类观察、比较各种果实的果皮,可以发现:苹果、梨、黄瓜、枣的果皮肥厚,含水分多;花生、向日葵籽、栗子的果皮干燥。

据此可以把这些果实分为两类,前一类为肉果,后一类为干果。

1、果皮通常可以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三层,当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只把外果皮认作是果皮时,要及时纠正。

2、如果有的学生带来核桃,不要把核桃当作干果,因为在外面原来还包有一层多汁的肉质果皮,所以核桃果实应划归肉果一类。

可以找到相关图片给学生看看以加深印象。

3、在有的果实内部看不到种子,如香蕉。

可以向学生解释,这类植物属于单性结实的种类,即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能发育成果实,胚珠没有发育,所以形成的果实内不含种子。

十、花的构造方法一完全花的构造花的最下面是细细的花柄,花柄上面是四片绿色的萼片,萼片上面是四片花瓣。

在花瓣中间有一枚雌蕊,雌蕊周围有六枚雄蕊。

用镊子一根一根地将雄蕊从基部摘下来,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雄蕊的构造——可分为花丝和花药两部分。

用手指轻轻碰一下花粉,它很容易离开花药沾在手指上。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花粉是一粒一粒的。

用镊子将萼片剥下来,放在纸上。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雌蕊的外形,可以看到雌蕊下部比较膨大,这是子房;子房上部是比较细的圆柱,这是花柱;花柱的顶端是柱头。

用手指轻轻触摸柱头,是否感觉到有粘液。

左手持花柄,将雌蕊放在玻璃或硬纸上,右手用刀片将雌蕊纵切开。

用放大镜观察子房的剖面,可以看到子房内有一个或几个像小珠子一样的胚珠。

十一、种一株植物理想的情况:从种子到长出新的种子,周期不宜超过90天,4月初播种,6月中下旬种子成熟。

生长周期刚好在一个学期之内。

十二、细胞再用摄子夹取一干净的盖玻片,将其一边放于载玻片上,和水面接触,另一边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防碍观察。

如水不足,沿盖玻片边缘滴加,如边缘水分过多,可用纱布拭去,这样做成临时装片后,就可放置显微镜下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选择一个清晰的细胞用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形状及各部分构造,可见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数呈长方形,外为细胞壁,内有无色细胞质和细胞核,圆形的细胞核内可见到1-2个更小的折光较强的核仁。

从盖玻片一边加入1-2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边吸去水,使碘液透入材料中,这时细胞核染成黄褐色,细胞质染成浅黄色,液泡颜色较淡。

十三、养蚕【过程】1、收蚁2、饲养给桑、除沙、眠蚕处理、控制温湿度3、上簇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十四、蚯蚓蚯蚓是环节动物,没有腿和脚,它是通过身体的屈伸和刚毛的配合进行运动的。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蚯蚓喜欢冷凉的环境。

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十五、生态瓶【过程】1、准备一个大的玻璃水槽或透明的大塑料瓶(比如大的饮料瓶),如果是塑料瓶,剪去上面的部分。

2、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如图二-9。

4、把田螺、小鱼、小虾、小泥鳅等放进去。

5、将生态瓶放在教室窗台或者其他通风的地方。

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十六、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全身被毛,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十七、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

十八、鱼的主要特征各种鱼的外形虽然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的特征——生活在水中,流线型身体,有鳞,有鳍,有鳃。

十九、人的身体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躯干包括胸部、腹部;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

上肢又包括上臂、前臂、手;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足。

二十、食物的成分1、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

蛋白质在燃烧时特有的气味。

在纸上留下油迹是脂肪的特性。

遇到碘酒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

二十一、唾液消化淀粉碘酒如果太浓,不容易使淀粉糊显蓝色。

稀释碘酒的办法是在碘酒中加一些酒精或水。

二十二、晶状体的作用眼睛中的晶状体,就像是个凸透镜。

以烛光表示外界物体,以凸透镜表示晶状体,以纸屏表示视网膜,可以模拟物体在眼球中成像。

晶状体的凸度是可以调节的,所以人能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

二十三、人的呼吸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想象到肺的呼吸动作——当横膈膜下降时,胸腔扩大,肺扩张,肺内压强变小,外界空气进入肺;当横膈膜上升时,胸腔缩小,肺收缩,肺内压强变大,把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方法二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以上的现象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二氧化碳多。

方法三测肺活量用自制的简易肺活量测量计测试肺活量。

利用橡皮管、大玻璃瓶和一个大水槽,按照下面图示就可以组合成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计。

二十四、脉搏和心跳用橡胶管把两只漏斗连接起来,在一只漏斗口上蒙上橡皮膜,用细线扎牢,做成一个简易听诊器。

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最容易摸到脉搏。

第二节物质世界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只要物体在发声,它一定是在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同时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三、音调的高低金属板越短,发出的音调越高;金属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

瓶子越矮、越细,发出的音调越高;瓶子越高、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取其中任意一只瓶子,先吹几下,记住它发出的音调。

然后向瓶内倒一些水,吹几声;再倒一些水,再吹几声。

可以发现:瓶内水越多,即水面上的空气柱越短,发出的音调越高。

把水逐渐减少,再吹一次,可以发现:瓶内的水越少,即水面上的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

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振动的频率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条件有关系。

四、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小孔成像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六、平面镜的作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的路线,即能够反射光线,平面镜还能够成像。

七、凸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当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凸透镜上,通过凸透镜后发生偏折,并会聚于透镜主轴上一点,这一点称为焦点。

焦点处因汇集了一定范围内的光,所以该点比周围亮度大,温度高,能够将火柴点燃。

实验也说明,光能透过凸透镜并且改变了传播路线,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是:将透镜置于阳光下聚焦,当得到最小的光斑时,用直尺量出透镜至光斑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

(1)蜡烛离透镜近(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纸屏离透镜远(2倍焦距以外)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像(实像);(2)蜡烛离透镜远(2倍焦距以外),纸屏离透镜近(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实像)。

(3)蜡烛离透镜更近(1倍焦距以内)时的能成正立放大的像(虚像)。

通过此实验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八、彩虹的秘密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虹是由于阳光的色散形成的。

九、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防止人的体温影响温度表,在测定温度时,手要拿住温度表的上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