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第四单元单元限时练(四) 人教版陕西专版2023

③他赤脚站立船头,十个脚趾比常人的分得开些,像锚齿稳稳钉 住船板。我问:“怎么没带黑儿?”黑儿是他麾下“领头鸬鹚”。他叹了口 气:“当时儿子考上重点高中,为筹齐学费,狠心卖掉了。”
12345678
④鲤鱼产卵的黄金时辰是夕阳落水时。此时,筲箕湖宛如一匹抖 动的蓝纱,一蓬蓬水草自湖底袅娜向上,为鲤族铺下繁育后代的安谧 软床,母鲤挺着“大肚子”,腹和尾部弯曲成弓形,继而拼力甩尾,拍 击水面。鲤卵形似熟透的油菜籽,色泽金黄,散附于草叶上,恍若数以万 计的小金珠,在夕阳映衬下煞是耀眼。
12345678
7.筲箕湖上的护鱼人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 __①__责__任__感__强__,__面__对__捕__鱼__者__的__软__硬__兼__施__不__为__所__动__,__勇__敢__制__止__偷__渔__行__为__;_ _②__无__私__奉__献__,__即__便__没__有__补__贴__,__仍__主__动__巡__湖__。__(__每__点__2_分__)__
省;莫顿●亨特趴在悬崖上,神情恍惚,惊慌失cuò,最后因父亲的鼓
<zd>
</zd>
励,成功脱险,给人启迪。
12345678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热chén( 忱 ) 惊慌失cuò( 措 ) (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殉职( xùn ) 恍惚( huǎnɡ )
12345678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
①洞庭湖西滨这万亩内湖,因形如筲箕(shāojī),家乡人称它 为筲箕湖。十多年前,筲箕湖人还是“两桨一根篙,常年水上漂”,捕 鱼是主业。饶金多,外号“多鸬鹚”,因养的鸬鹚多,且捕鱼如同鸬鹚 般稳准麻利。近两年他添了个职务,筲箕湖水环境与资源保护协会副 会长,人称“多会长”。
12345678
④鲤鱼产卵的黄金时辰是夕阳落水时。此时,筲箕湖宛如一匹抖 动的蓝纱,一蓬蓬水草自湖底袅娜向上,为鲤族铺下繁育后代的安谧 软床,母鲤挺着“大肚子”,腹和尾部弯曲成弓形,继而拼力甩尾,拍 击水面。鲤卵形似熟透的油菜籽,色泽金黄,散附于草叶上,恍若数以万 计的小金珠,在夕阳映衬下煞是耀眼。
12345678
7.筲箕湖上的护鱼人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 __①__责__任__感__强__,__面__对__捕__鱼__者__的__软__硬__兼__施__不__为__所__动__,__勇__敢__制__止__偷__渔__行__为__;_ _②__无__私__奉__献__,__即__便__没__有__补__贴__,__仍__主__动__巡__湖__。__(__每__点__2_分__)__
省;莫顿●亨特趴在悬崖上,神情恍惚,惊慌失cuò,最后因父亲的鼓
<zd>
</zd>
励,成功脱险,给人启迪。
12345678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热chén( 忱 ) 惊慌失cuò( 措 ) (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殉职( xùn ) 恍惚( huǎnɡ )
12345678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
①洞庭湖西滨这万亩内湖,因形如筲箕(shāojī),家乡人称它 为筲箕湖。十多年前,筲箕湖人还是“两桨一根篙,常年水上漂”,捕 鱼是主业。饶金多,外号“多鸬鹚”,因养的鸬鹚多,且捕鱼如同鸬鹚 般稳准麻利。近两年他添了个职务,筲箕湖水环境与资源保护协会副 会长,人称“多会长”。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四首ppt优秀课件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 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 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 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 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 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 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 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 人,与杜甫齐名,世称“ 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 给他
《观沧海》赏析
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 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 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 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 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 负。
掌握字 音、字义,扫除阅读障碍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第四单元复习建构课+++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
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这是毛主
席对白求恩的评价,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号召大家学习他)
(二)写作之法
运用对比,突显人物精神
《纪,念《白纪念求》 恩》
白求恩 对比
不少的人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 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 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 五台山,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 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 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单元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 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2.学习默读,学会圈点批注。 3.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思路。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搭建写作的支架,学以致用。
课文分目标
《纪念白求恩》 《植树的牧羊人》
学习对比写法,理解其作用。 勾画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心
理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 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描
写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再一次,我做到了。 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叙议结合,相得益彰
《
走 一
爬悬崖的经历
步
(记叙)生动、细腻
,
再
走 一
启 示—— 冷静面对,分解困难
步
(议论)简明、扼要
》
基 础
的信念。 )
细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 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 取各自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中所蕴含了哪些深刻哲理和现实意义? 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产生哪些影响?
人格修养: 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 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愠,不亦君子乎?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本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自 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为内存的自觉要 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论语》十二章 难点名称:理解《<论语>十二章》所蕴
最新人教版(部编)七上语文第9课时组文阅读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件_

看末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诫儿子,要想老有所成,一是 莫负年华,应在年轻力壮时苦下 功夫;同时不能仅以书本知识为 满足,而应注重“躬行”。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9课时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目标
巧用方法鉴赏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忧国伤
时之愁
看注解
潼关
清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注)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 (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 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 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勇往直前,追求个 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第一
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
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
“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
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羁旅思乡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忠君爱国 民生疾苦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单元四字成语整理课件ppt(适用于考试)

•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 神,叫作女娲。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 片莽(mǎng)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着周 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 5.灵机一动
• 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 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 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 6.眉开眼笑
不感慨万分。
• 4.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唯恐
•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 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 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 外发生。
• 5.不求甚解
•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 “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 “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 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
5单元
• 1.毫无生意
• 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 2.提心吊胆
•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 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 3.畏罪潜逃
•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 4.妄下断语
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13.遥不可及 惊慌失措
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 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 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3单元
• 1.人迹罕至 •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
来捕鸟。 • 2.人声鼎沸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3.截然不同 •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
• 7.迫不及待 • 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及待地来找我。
• 5.灵机一动
• 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 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 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 6.眉开眼笑
不感慨万分。
• 4.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唯恐
•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 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 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 外发生。
• 5.不求甚解
•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 “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 “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 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
5单元
• 1.毫无生意
• 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 2.提心吊胆
•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 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 3.畏罪潜逃
•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 4.妄下断语
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13.遥不可及 惊慌失措
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 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 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3单元
• 1.人迹罕至 •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
来捕鸟。 • 2.人声鼎沸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3.截然不同 •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
• 7.迫不及待 • 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及待地来找我。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秀课件(68页)

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 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江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 家园?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4 古代诗歌四首
2020年秋语文统编版
七年级上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 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你记得历史上哪些优 秀诗歌?
初读诗歌
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裁各不相同,有四
言诗,有绝句,有律诗,有散曲。根据以前学诗
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们区分体裁吗?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 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 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奠定全诗伤 感的基调。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 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的啼声悲哀凄惨。 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 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 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 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 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 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 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 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 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 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 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 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江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 家园?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4 古代诗歌四首
2020年秋语文统编版
七年级上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 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你记得历史上哪些优 秀诗歌?
初读诗歌
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裁各不相同,有四
言诗,有绝句,有律诗,有散曲。根据以前学诗
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们区分体裁吗?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 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 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奠定全诗伤 感的基调。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 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的啼声悲哀凄惨。 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 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 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 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 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 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 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 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 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 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 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 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希沃白板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希沃白板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b0d5a1ba0d4a7302763ab0.png)
1. 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关键字眼是 哪一个?
明确: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 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 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 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 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 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 《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 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 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 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 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3. 这篇文章共讲了哪些事情?你能用4个字分别给它们加个小标题吗?
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 航偷豆——六一送豆
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 味其运用之妙。
动词: 拨、点、磕、架等 (1)充分描绘出小伙伴架船技术的熟 练,反映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xǐng háng
dàn
xù dao
归省 行家 惮 絮叨
dài
cuān duo
fú
chán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
chui yùn zǎo
juàn piāo miǎo
歌吹 蕴藻 家眷 漂渺
1. 快速阅读全文,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又是按照 什么顺序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 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 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 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 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 )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达标题答案:
1.A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 途送他。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 民的好官。(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1.痴 惑 瞬 诫 嶙峋 耸 迂 凝 啜 蹋 辜 肃 绽酿迸仃虬伫强 肴 2. ①嶙峋 ②忧心忡忡 ③小心翼翼 ④擎 天撼地 ⑤肃然起敬 ⑥忍俊不禁 3.①美 莫顿· 亨特 ②宗璞 《铁箫人语》 ③学记 戴圣
阅读《虽有佳肴》回答: 1.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道 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 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本文集中论述了(教) 与(学) 的关系问题,说 明了(教学互相促进) 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饮食 ”作比继而引入“ 学习 道理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 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4.略
第四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 梳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积累知识 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总结、反思、训练,提高学 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3.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及自身的人文 素养。 重点难点: 1.学会对单元知识的梳理。 2.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命 的感悟 。
1.看拼音写汉字。 chī 想 诱huò 一shùn 间 训jiè 瘦骨lí n xún sǒng 立 yū 回 ní ng 视 chuò 泣 糟tà gū 负 sù 然起敬 zhàn 放 酝 niàng bèng 溅 伶dīng 盘 iú 卧龙 zhù 立 自qiǎng 嘉yáo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人十分瘦。( ) ②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 ( ) ③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④举起天,摇动地,形容力量巨大。( ) ⑤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 ⑥忍不住笑。( ) 3.文学常识。 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 国作家 。 ②《紫藤萝瀑布》选自当代女作家 的 。 ③《虽有佳肴》选自 ,相传为西汉 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