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热胀冷缩的小游戏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精彩教案《有趣的膨胀》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精彩教案《有趣的膨胀》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结合幼儿园中班儿童的认知特点,选择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物质的变化”中的第2节“有趣的膨胀”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物体因温度、湿度变化而发生的膨胀现象,探索膨胀的原因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膨胀现象,知道膨胀是物体体积增大的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膨胀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和操作物体膨胀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材料(如气球、热水、冷水、瓶子等)、教学PPT、实物展示台。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气球、瓶子、热水、冷水、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吹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会变大呢?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膨胀。
”2. 例题讲解(1)讲解膨胀的定义,让幼儿了解膨胀是物体体积增大的过程。
(2)通过PPT展示,讲解膨胀的原因和规律。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球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膨胀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讨论膨胀现象的原因。
(2)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膨胀”2. 板书内容:(1)膨胀的定义(2)膨胀的原因(3)膨胀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膨胀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分析原因。
2. 答案示例:(1)现象:夏天,自行车的轮胎会鼓起来。
(2)原因:温度升高,气体分子运动加快,体积膨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膨胀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使用热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有趣的膨胀》教案(1)1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有趣的膨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有趣的膨胀》。
本节课通过实践游戏,让幼儿了解物体因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而产生的膨胀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膨胀的概念,知道物体因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会产生膨胀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膨胀现象的产生原因。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游戏,观察、体验膨胀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气球、瓶子、橡皮泥、尺子、温度计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瓶子、橡皮泥、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准备热水和冷水,让幼儿观察气球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
(2)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发生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膨胀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物体因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会产生膨胀现象。
(2)通过讲解,让幼儿明白气球在热水中膨胀的原因。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瓶子中的橡皮泥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现象。
(2)让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产生膨胀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膨胀》2. 板书内容:(1)膨胀现象:物体因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而产生。
(2)实例:气球在热水中的膨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会产生膨胀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例如:热水袋、热气球、夏天汽车轮胎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游戏,让幼儿观察、体验膨胀现象,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膨胀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膨胀现象,并进行讨论、分析。
热胀冷缩幼儿园实验教案

热胀冷缩幼儿园实验教案知识背景我们知道,物质随温度的变化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
物质在受热时会膨胀,而在受冷时则会收缩。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夏天的水龙头放置较长时间后会变得很热,转动水龙头后,水流量明显增大,这就是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让幼儿们通过实践认识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空心金属棒实验步骤1.准备空心金属棒,向其中注入适量的水,注意不要注入太多。
2.将空心金属棒放入热水中5-10分钟,观察金属棒是否发生变形。
3.取出金属棒,用干净的毛巾将金属棒上的水泼干净。
4.将干净的金属棒放入冷水中,观察金属棒是否发生变形。
5.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在实验本上。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注意安全。
2.实验完成后需要清理实验器材和场地,并将金属棒放回原处,保持整洁。
3.如果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实验并向老师报告。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金属棒受热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膨胀,而受冷时则会随着温度的降低收缩。
这就是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本次实验,幼儿们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热胀冷缩现象,而且还可以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其中的原理,加深记忆,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幼儿们通过实践认识到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并体验到了其中的原理。
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直观和生动地展示科学实验,帮助孩子们获取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兴趣和实践将成为他们日后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教案《有趣的膨胀》(1)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教案《有趣的膨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质变化》,具体内容为“有趣的膨胀”。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实践,让幼儿了解物体因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变化而发生膨胀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膨胀的概念,知道物体膨胀是由于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变化所引起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膨胀的概念,掌握膨胀现象的基本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乒乓球、气球、瓶子、吸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乒乓球、气球、瓶子、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吹起来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气球为什么变得这么大呢?”(2)请幼儿猜测原因,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膨胀实验,让幼儿观察现象。
(2)教师讲解膨胀的原理,引导幼儿思考。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2)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现象。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膨胀的概念2. 膨胀的原因3. 膨胀实验步骤4. 生活中的膨胀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膨胀现象,记录下来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示例:热水瓶的瓶塞跳出来,因为热水加热使瓶内气体膨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膨胀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膨胀现象,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强亲子互动。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谢丽丽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山潭中心小学谢丽丽【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进程与方式:用多种方式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用“模型”说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讨爱好。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式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看空气体积转变的方式设计、用“模型”说明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预备】为每组预备:烧瓶、大烧杯、热水、常温水、气球、记录单。
一、导入让乒乓球从头鼓起来。
请学生想方法把踩瘪的乒乓球从头鼓起来。
学生说方法放入热水中,师演示操作,提问:把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什么缘故能让它从头鼓起来?或许乒乓球里面的空气也和其他液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今天,咱们一路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如何转变。
1‘二、讨论分析:如何观看到空气是不是会热胀冷缩一、同窗们,空气充满着周围的空间,咱们如何掏出一部份进行研究呢?(可提示之前如何研究水),实验要求:①.各小组按记录单上的顺序进行实验②.每人记录完观看到的现象再做下一个实验③.依如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二、交流汇报呈现记录单,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3、教师补充实验老师那个地址还有一个简单的装置也能让大伙儿清楚地看到空气体积的转变。
演示:用红水堵住玻璃管管口,用手温焐热烧瓶,让学生观看玻璃管中红水的位置转变,从而再次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四、比较空气与水的热胀冷缩的不同一、水和空气都有热胀冷缩的本领,这二者的本领谁大呢?二、水和空气在热胀冷缩时有什么不同的地址呢?(预设:空气转变得更快、体积转变比水明显等)3、得出结论: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比水更明显。
3‘五、说明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转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转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咱们能说明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吗?当咱们全班同窗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全班每一个人都手舞足蹈的跳起来时,哪一种情形下占据的空间大?接下来咱们一路来做一做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从游戏中咱们能明白什么?看看能不能试着说明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空气的热胀冷缩》热PPT教学课件3

──但丁 ──贝弗里奇
● 最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狂热者的热情。
● 昨天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而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耶曼逊 ● 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斯宾塞
──罗曼· 罗兰 ──马克思
●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 ──马克思 ──马克思 ──马克思
●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李大钊 ●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 ──高尔基 ●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 ● 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 ──爱因斯坦 ──托尔斯泰 ──华罗庚
常温
热水
冷水
气球 空气
常温下
热水中
冷水中
空气受热时,气球会 空气受冷时,气球会
,说明空气体积 ,说明空气体积
; 。
空气、水以及许多其他液体 都会热胀冷缩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模拟空气“微粒”运动游戏
1、以小组为单位,同学间手拉手站在 圆圈内,模拟“空气微粒”。 2、请“空气微粒”们手舞足蹈或做运 动。
科学活动:神气的热涨冷缩

科学活动:神气的热涨冷缩——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活动教案活动内容:神奇的热胀冷缩活动目标:通过科学小实验观察物体热胀冷缩这一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重点:观察物体热胀冷缩这一科学现象。
活动难点: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实验材料:透明容器、温度计;瘪可乐瓶,开水温度计每组一支活动过程:一、乒乓球变圆了。
教师演示将踩瘪的可乐瓶放在开水中,请幼儿观察瘪的部位发生变化的神奇现象。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可乐瓶会发生什么的变化?为什么可乐瓶会鼓出来?二、温度计的变化。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温度计液面高度,并记录数值。
提问:未插入前温度计的度数是多少?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有什么变化?温度计插入冷水中有什么变化?@_@我是分割线@_@在冷水中慢慢加入热水,温度计的度数又有什么变化?2、给自己测量体温,感受热胀冷缩现象。
(1)、提示:你有没有量过体温?在身体的什么位置量?怎样测量体温?怎样看刻度?(2)、教师提示操作步骤,幼儿两人一组给自己测量体温(宜采用腋下测量体温),对比体温表前后液面的高度差距。
案例与分析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通过提问来促进幼儿感悟知识、理解知识。
实际上教学活动主要涉及到叫什么、如何教、如何学等问题。
有时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卡壳”、“而不发”、“不感不悟”的现象,往往是因为教师的问题与该年龄幼儿特有的思维视角偏差引起的。
最近我们预成了“转转转变变变”的主题活动,根据主题,我们又设计生成了科学活动《有趣的热胀冷缩》,下面是我在同一个活动中的两段提问的片段对话:案例一:刚开始我根据活动的设计步骤,问幼儿: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幼:一个踩扁了的可乐瓶。
师:想一想,可乐瓶会发生什么的变化?幼:不知道。
师:为什么可乐瓶会鼓出来?(教师的本意是想发挥幼儿的想象,扩充其思维)幼:因为可乐瓶装进了水,所以它就鼓出来了。
师:嗯。
幼:因为把可乐瓶放到了热水里了,所以就鼓起来了。
师:嗯。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有趣的膨胀》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有趣的膨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物体的膨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体膨胀的概念,知道膨胀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膨胀的原因。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物体膨胀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用的气球、瓶子、水、沙子、小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用品(气球、瓶子、水、沙子、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气球进行小魔术,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吹起气球,然后让气球在装有沙子的瓶子中慢慢膨胀,让幼儿观察气球膨胀的现象。
2. 例题讲解:讲解膨胀的概念,通过举例(如:热胀冷缩、水膨胀等)让幼儿了解膨胀现象。
1. 演示实验:将气球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膨胀。
2. 演示实验:将瓶子装满水,放入沙子,让幼儿观察瓶子膨胀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 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球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程度。
2. 让幼儿讨论并回答:为什么物体会有膨胀现象?5. 情景再现:通过一个故事,让幼儿运用膨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膨胀》2. 主要内容:1. 膨胀的概念2. 膨胀的原因3. 膨胀的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观察家中的物体,找出具有膨胀现象的物品,并描述其膨胀的原因。
2. 设计一个简单的膨胀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 例:热水瓶、热水袋等,因为热水会使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加剧,从而导致体积膨胀。
2. 例:将气球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 让幼儿在家中尝试寻找其他膨胀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 组织一次关于膨胀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探索膨胀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