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
最简易声控电路(声控灯,声控开关,声控门铃)

欢迎阅读声控灯1这里有个电路,通过调节电位器的大小,可以调节时间。
可以参考哦声控灯2时间、亮度可调声控灯3三极管VT3状态。
经电容 管×270×间。
下图,R1,R2,VT1构成放大电路,后面的构成单稳电路和开关。
下图声控电路,同样是放大然后是单稳电路,只是这里用的是定时IC ,双稳态声控电路,拍一下亮,再拍一下灭,如此循环。
本电路主要由音频放大电路和双稳态触发电路组成。
Q1和Q2组成二级音频放大电路,由MIC 接受的音频信号经C1耦合至Q1的基极,放大后由集电极直接馈至Q2的基极,在Q2的集电极得到一负方波,用来触发双稳态电路。
R1、C1将电路频响限制在3kHz 左右为高灵敏度范围。
电源接通时,双稳态电路的状态为Q4截止,Q3饱和,LED1不亮。
当MIC 接到控制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后输出一负方波,经过微分处理后负尖脉冲通过D1加至Q3的基极,使电路迅速翻转,LED1被点亮。
当MIC 再次接到控制信号,电路又发生翻转,LED1熄灭。
如果将LED 回路与其它电路连接也可以实现对其它电路的声控。
欢迎阅读本电路采用直流5V 电压供电,LED 熄灭时整机电流为3.4 mA , LED 点亮时整机电流为8.8mA 。
吹熄蜡烛IC :1. 上电LED _Y 仿蜡烛灯闪,LED _B 长亮2. 对MIC 头吹气可熄灭LED ,再吹一次LED 亮,如此循环3. 调节MIC 头的偏制电阻R2可改变MIC 头的灵敏度,电阻越大,MIC 头灵敏度越低,静态电流越小。
电阻参考范围30K -100K 。
以下是拍手电路,拍一下手灯亮,再拍一下灯灭。
(此电路笔者已验证)声控门铃:利用以下电路作为门铃时,不需在门前安装按钮开关,来客只需叩一下大门,门铃便会发声。
电路如图所示。
电V1、对C2提供振荡,=60;V2。
综合电路二、触摸与声光报警电路制作

综合电路二、触摸与声光报警电路制作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更好的运用综合知识,了解实际电路的安装和调试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工作原理触摸声光发生器由触摸记忆开关和音频振荡器两部分组成。
由图下可知,反相器I 、Ⅱ、Ⅲ构成触摸记忆开关,S为触摸电极片。
假定初始状态是反相器I输人端①脚为低电平0,经三级反相后⑥脚输出高电平l ,发光二极管LED 导通发光,VD 反相截止,反相器Ⅳ,Ⅴ组成的振荡器起振,⑩脚输出的音频振荡信号经R5送至VT 放大,扬声器B2就发出响亮的“嘟….”音频响声。
同时电容C1因②脚为高电平而充满电荷(左正右负)。
故C1的左端即触摸电极片S的下电极片为高电平。
如果这时用手指按住电极S,则C1左端的高电平就通过人体电阻和C2加到反相器的输人端⑤脚,使⑤脚为高电平,反相后⑥脚输出低电平0。
此时LED发光二极管熄灭,同时二极管VD导通,反相器Ⅳ输人端⑨脚被钳位低电平0,振荡器停振,B2不发声。
同时④脚为高电平经电阻R2反馈到反相器的①脚,使①脚为高电平,所以即使人手离开电极S 后,①脚仍能保持高电平不变,电路的状态就被记忆下来。
这时②脚为低电平,C1储存的电荷就通过R1向②脚泄放,使C1的左端变为低电平0。
再用手按一下电极S , LED 又会被点亮,扬声器又会发声。
这是因为手指按住S 时,C1左端的低电平通过人体电阻和C2加到⑤脚,反相后⑥脚输出高电平,使LED 导通发光,VD 截止,振荡器又起振,是扬声器发声。
图中B1为蜂鸣器,若用B1代替B2,则可由反相器V 的输出⑩脚直接驱动蜂鸣器发出响声。
如上所述电路声光信号有无,可通过手指触摸S 去控制。
三、元器件选择元器件可参考电路图中的参数进行选择。
触摸音量控制器

触摸音量控制器
一般的触摸式音量控制器电路较复杂,这里介绍的控制器只用两个元件,而体积小,可以安装在所有音响设备上,不会出现摩擦声。
1.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虚线框内是音量控制器,其核心元件是VMOS管VT。
众所周知,VMOS管内阻高,属电压控制器件。
若在栅极G及源极S间接充电电容,由于泄漏电流极小,电容电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基本保持不变。
另外,当VT工作于可调电阻区时,其漏源极电阻RDS将受栅源极电压即电容C的电压所控制,这时VT相当于压控可变电阻,将VT接入音响设备中与原音量电位器并联,就能通过控制C电压来控制音响设备的音量了。
控制C电压的方法很简单:用手轻触M片,电源经人手电阻向C充电,C电压升高,VT内阻减小,音量减小;触摸N片时C放电,电压降低,音量增大。
人手离开,C电压保持。
2.元件选择与制作
电容C应选用涤纶电容,容量要求不严格;VT选用V20AT型场效应管;M、N片可用薄铜片自制粘在所改音响设备的外表,面积可视具体情况而定;电源直接取自音响设备中。
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

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如图为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
该电路中VT4是一个VMOS管,RP是功放机的原音量电位器,M+和M-是音量调高和调低触摸片。
触摸M-时,人体手指的皮肤电阻使VT2加上偏置而导通,V+通过VT2的e-c结和R2对C2充电,VT4的G极电位升高,其D-S极间阻抗减小,对功放输入的音频信号分流增加,音量减小。
触摸M+时,皮肤电阻使VT3导通,C2通过R3和VT3的c-e结放电,VT4的G极电位降低,D-S极间电阻增大,对音频信号分流减小,音量增大。
停止触摸时,VT2、VT3皆截止,由于VMOS管的G极输入阻抗极高,所以C2上电压可以很长时间保持不变,也即VT4的D—s极间电阻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或微变,音量便在调定状态不变。
由于c2可以平滑地充放电,且VMOS管具有较宽的线性放大区,所以触摸M+或M-时,音量呵以和缓平稳地升降。
VT1和R1、C1组成升机复位电路。
刚开机时,R1、C1在VT1的b极产生一个负脉冲,VT1瞬间导通,迅速给C2充满电,VT4呈饱和导通状态,进入功放的音频信号被全部短路,功放无输入、输出从而避免了开机时对功放管和扬声器的冲击。
电路中,VT1~VT3的β值以大于150为好,VT4可以用BS107、3D03等小功率VMOS场效应管,C2应选用漏电流小的电容。
V+取用功放机中的低压直流电源。
M+和M-可用两个直径1cm左右的薄铜片,一分为二,相距1~2mm用万能胶粘贴于机正面合适位置,注意连线隐蔽。
R2、R3的阻值决定了C2的充、放电速度,也即决定了触摸时音量大小的变化速度,可适当调整之,使音量可从容地调高或调低。
稳压管DW是为保护VT4而设,如果V+不超过12V,则DW可不用。
触摸式音量自动调节器电路图CD4017: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CD4017 是5 位Johns ON计数器,具有10 个译码输出端,CP、CR、INH 输入端。
时钟输入端的斯密特触发器具有脉冲整形功能,对输入时钟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无限制。
声控开关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声控开关电路图及工作原理声音传感器采用灵敏度较高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BM,输出阻抗2kΩ,R1为BM内部场效应管外接负载电阻器,注意BM两个焊点中与金属屏蔽壳相连的焊点为负极接地端。
射随驱动电路采用基极无偏置电压电路,当VT2基极输入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射极电阻器R5上有电压输出,VD1为VT2基极反向电荷提供通路。
只有当:R5信号电压上升,引脚1处于高电平状态,环境光线较暗,RG光敏电阻值较大(不小于5kΩ)时,输入端引脚2处于高电平状态,才能满足与门电路输出端引脚3上升到高电平状态的条件,通过限流电阻器R6触发单向晶闸管VS导通,其负载小电珠EL点亮。
电源GB通过开关二极管VD2降去0.7v后接集成电路VCC引脚。
本声控灯实验电路,在5m处击掌能控制灯亮。
通过2输入端与门电路实验,了解与门电路的作用。
首先,输入端信号电平达到开门电平时,输出端电压开始跃升,输入端信号电平升到一定程度,输出电压(4.5V)几乎不再变化,可以视为波形顶部的起伏变化被削顶;而输入端信号低于关门电平时,与门“关闭”,输出端电压几乎为零(O.15V),因此输出端信号为脉冲波形,这就是与门的整形作用。
其次,声音信号能否通过与门控制单向晶闸管导通,需要看另一个输入端一控制端电平的高低,环境光线较暗时,控制端处于高电平状态,用声音可以控制灯亮,这就是与门的选通作用;当环境光线较强时,控制端处于低电平状态,声控不起作用,这就是与门的禁止作用。
最后,与门的逻辑功能发挥作用,完成白天声控不起作用,黑夜用声音信号控制灯亮的功能。
当电子元件的伏安特性符合欧姆定律U=R.I时,我们称之为线性元件,而不符合欧姆定律的,称为非线性元件。
一般常见的线性电子元件主要有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
这些元件,都存在固定的电阻或电抗,它们的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不变且等同。
常见非线性元件有: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辉光放电管、电子管、晶闸管等。
这些元器件自身不存在固有电阻和电抗,却有固定的工作(击穿)电压。
音调电路原理

音调电路原理
音调电路是一种电子电路,用于控制音频信号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它在许多电子设备中都有应用,比如音乐播放器、电子乐器、通信设备等。
音调电路的原理是基于信号处理和频率调制的技术,通过改变电路中的元件参数来实现对音频信号频率的调节。
音调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和电感的特性来改变信号的频率。
在一个简单的RC电路中,当电容或电感的数值改变时,电路的共振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输入信号的频率。
通过调节电容或电感的数值,可以实现对音频信号频率的调节,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另一种常见的音调电路是使用可变电阻来调节频率。
可变电阻可以通过旋钮或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数值,从而影响信号的频率。
这种电路常见于音乐播放器和音响设备中,用户可以通过旋钮来调节声音的音调,实现音乐的高低音调节。
除了基本的RC电路和可变电阻电路,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音调电路,比如振荡器、滤波器等。
这些电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对
音频信号频率的调节,从而达到改变声音音调的效果。
在电子音乐乐器中,这些音调电路常常被用于创造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音效。
在实际应用中,音调电路通常会与放大器、滤波器等其他电路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更丰富的声音效果。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节这些电路的参数,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音效,满足不同音乐风格和个人喜好的需求。
总的来说,音调电路是一种通过改变电路参数来调节音频信号频率的电子电路,它在许多电子设备中都有重要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节,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音效,为人们的生活和娱乐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希望本文对音调电路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调节音量的电位器原理

调节音量的电位器原理电位器是一种用于调节电路中电压或电流大小的元件,通过改变其内部可调整的电阻值,从而实现对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调节。
在调节音量的电位器中,通过改变其电阻值可以实现对音频信号的调节,控制音响设备的音量大小。
调节音量的电位器通常采用可变电阻的方式,即电位器的内部由一个可调的电阻组成。
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可以改变通过电路的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
电位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为I = V/R,其中I为电流,V 为电压,R为电阻。
当电位器的电阻值改变时,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在音量调节电位器中,通常采用一个旋钮或滑动条来改变电位器的电阻值。
旋钮或滑动条的位置决定了电位器的电阻值。
电阻值的变化通过电位器内部的电阻器或可调电阻环来实现。
在具体的电路中,音频信号通常被输入到电位器的一个端口,通过旋钮或滑动条调节电位器的电阻值,进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调节后的电流或电压再被传递到下一级电路或音响设备,最终用于控制音量的大小。
电位器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线性电位器和非线性电位器。
线性电位器的电阻值变化与旋钮或滑动条的位置成线性关系,即变化的量与位置变化成比例关系;非线性电位器的电阻值变化与旋钮或滑动条的位置不成线性关系,变化的量与位置变化不成比例关系。
在音量调节电位器中,常见的是线性电位器,因为线性电位器的变化与旋钮或滑动条的位置成比例关系,更易于控制和调节音量。
除了线性电位器和非线性电位器之外,还有柯蒂斯电位器,它是一种特殊的电位器,常用于调节音频信号的音量。
柯蒂斯电位器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非线性电位器,可以在旋钮或滑动条的不同位置提供不同的电阻变化量,实现更加精细的音量调节。
总体而言,调节音量的电位器通过改变其内部可调的电阻值,实现对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调节。
通过旋钮或滑动条的改变,通过改变电位器的电阻值,从而控制音频信号的大小,实现音响设备的音量调节。
电位器是调节音量的关键元件之一,广泛用于音响设备、放大器等电路中,起到调节音量的重要作用。
声控开关电路图

声控开关电路图引言声控开关电路是一种使用声音信号作为触发器的电路,它可以根据环境中的声音信号来控制电器的开关状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基于声控开关电路的典型电路图。
电路结构声控开关电路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麦克风(Microphone):用于接收环境中的声音信号。
2.声音信号处理电路:负责对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3.比较器(Comparator):用于将处理后的声音信号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触发开关操作。
4.开关电路:根据比较器的输出状态,控制电器的开关。
下图展示了一个典型的声控开关电路的电路图的示意图:+-------------+ +------+ +----------+ +-------+| 麦克风 |----| 声音信号处理电路 |----| 比较器 |----| 开关 || | | | | | | |+-------------+ +------+ +----------+ +-------+```电路说明接下来,我们将对电路图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具体说明。
麦克风(Microphone)麦克风是声控开关电路的输入设备,它可以将周围环境中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
一般来说,麦克风的输出信号较弱,需要经过后续的处理才能使用。
在电路图中,麦克风的输出信号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接。
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声音信号处理电路负责对麦克风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放大可以增加信号的幅度,使其更容易被后续的比较器检测。
滤波则可以去除噪声,提取出有效的声音信号。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
比较器(Comparator)比较器是声控开关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处理后的声音信号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
当声音信号的幅度超过阈值时,比较器会输出高电平信号,否则输出低电平信号。
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将作为开关电路控制的输入信号。
开关电路开关电路根据比较器的输出信号,控制电器的开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
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
如图为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
该电路中VT4是一个VMOS管,RP是功放机的原音量电位器,M+和M-是音量调高和调低触摸片。
触摸M-时,人体手指的皮肤电阻使VT2加上偏置而导通,V+通过VT2的e-c结和R2对C2充电,VT4的G极电位升高,其D-S极间阻抗减小,对功放输入的音频信号分流增加,音量减小。
触摸M+时,皮肤电阻使VT3导通,C2通过R3和VT3的c-e结放电,VT4的G极电位降低,D-S极间电阻增大,对音频信号分流减小,音量增大。
停止触摸时,VT2、VT3皆截止,由于VMOS管的G极输入阻抗极高,所以C2上电压可以很长时间保持不变,也即VT4的D—s极间电阻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或微变,音量便在调定状态不变。
由于c2可以平滑地充放电,且VMOS管具有较宽的线性放大区,所以触摸M+或M-时,音量呵以和缓平稳地升降。
VT1和R1、C1组成升机复位电路。
刚开机时,R1、C1在VT1的b极产生一个负脉冲,VT1瞬间导通,迅速给C2充满电,VT4呈饱和导通状态,进入功放的音频信号被全部短路,功放无输入、输出从而避免了开机时对功放管和扬声器的冲击。
电路中,VT1~VT3的β值以大于150为好,VT4可以用BS107、3D03等小功率VMOS场效应管,C2应选用漏电流小的电容。
V+取用功放机中的低压直流电源。
M+和M-可用两个直径1cm左右的薄铜片,一分为二,相距1~2mm用万能胶粘贴于机正面合适位置,注意连线隐蔽。
R2、R3的阻值决定了C2的充、放电速度,也即决定了触摸时音量大小的变化速度,可适当调整之,使音量可从容地调高或调低。
稳压管DW是为保护VT4而设,如果V+不超过12V,则DW可不用。
触摸式音量自动调节器电路图
CD4017: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CD4017 是5 位Johns ON计数器,具有10 个译码输出端,CP、CR、INH 输入端。
时钟输入端的斯密特触发器具有脉冲整形功能,对输入时钟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无限制。
INH 为低电平时,计数器在时钟上升沿计数;反之,计数功能无效。
CR 为高电平时,计数器清零。
Johnson 计数器,提供了快速操作、2 输入译码选通和无毛刺译码输出。
防锁选通,保证了正确的计数顺序。
译码输出一般为低电平,只有在对应时钟周期内保持高电平。
在每10 个时钟输入周期CO 信号完成一次进位,并用作多级计数链的下级脉动时钟。
CD4017 提供了16 引线多层陶瓷双列直插(D)、熔封陶瓷双列直插(J)、塑料双列直插(P)和陶瓷片状载体(C)4 种封装形式
触摸式10档音量自动调节器电路图
VT1、VT2、VT3及阻容元件组成触摸开关。
当手摸金属片T时,感应电压经VT1放大,D1、C1整流滤波,其直流电压使VT2导通,VT3截止,IC1(555)的复位端呈高电平,则由555和R7、R8、C2组成的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振荡脉冲。
T=0.693(R7+2R6)C2
图示参数的周期约在3秒左右。
555的输出脉冲作为IC2(CD4017)的计数时钟CP。
CD4017是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在CP作用下,Q0~Q9依次呈现高电平脉冲,使场效应管VT4导通。
电阻R1~R10的选择,应使其阻值从小到大排列,这样就可使R1~R10的分压在VT4的栅极产生的电压依次减小,则VT4的沟道电阻RDS会依次增大。
Vi经R12和RDS 分压后,输出的音量信号依次增大。
当感到音量合适时,松开金属片T,由于555的4脚呈低电平,使555强制复位,振荡中止,使CD4017计数中止,并自锁,故音量保持在当前水平。
简单音量调节电路
音量调节电路见图9。
音频信号由Vi端输入,经分压电阻R11和隔直电容加到由R1~R10构成的加/减电阻网络。
CD40192为十进制加/减计数器,“与非”门YF3、YF4构成低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是指产生频率在0.1赫兹到10赫兹之间交流讯号的振荡器。
这个词通常用在音讯合成中,用来区别其他的音讯振荡器。
振荡器主要可以分成两种:谐波振荡与弛张振荡器),“与非”门YF1、YF2分别为加计数端CPU(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几十张纸那么厚,但它却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电脑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和减计数端CPD的计数闸门。
当D1端为高电平时,闸门YF1开通,低频脉冲经YF1加到CD40192的CPU端,使其作加法计数,输出端Q0~Q3数据增大,使16路模拟开关的刀向低端转换,顺序接通R1~R10,接通的电阻增大,经与R11分压后,使输出音频信号V o增大;当D2端为高电平时,闸门YF2开通,低频脉冲经YF2加到CD40192的CPD端,使其作减法计数,输出端Q0~Q3数据减小,使16路模拟开关的刀向高端转换,顺序接通R10~R1,接通的电阻减小,经与R11分压后,使输出音频信号V o减小。
电子音量控制器一般均采用集成电路
采用电子音量控制器后,由于音频信号本身并不通过音量电位器,而且可以采用相应的消除噪声措施,这样电位器存在动片接触不好时也不会引起明显的噪声。
另外,双声道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中,可以用一只单联电位器同时控制左、右声道的音量。
电子音量控制器一般均采用集成电路,而且在一些电路中将音调控制、立体声平衡控制器也设在集成电路中。
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由手动控制,二是通过红外遥控器来控制。
1.电子音量控制器原理电路
图3-32所示是电子音量控制器原理电路。
电路中,VT1、VT2构成差分放大器,VT3构成VT1和VT2发射极回路恒流管,RP1是音量电位器。
U为音频输入信号,U为经过电子音量控制器控制后的输出信号。
这一电路的音频信号传输线路如图3-33所示,音频信号“经Cl 耦合,加到VT1基极,经放大和控制后从其集电极输出。
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的工作原理是:VT1和VT2发射极电流之和等于VT3的集电极电流,而VT3集电极电流受RP1动片控制。
(1) RP1动辟在最下端时电路分析。
VT3基极电压为零,其集电极电流为零,VT1和VT2截止,无输出信号,处于音量关死状态。
(2) RP1动片从下端向上滑动时电路分析。
VT3基极电压逐渐增大,基极和集电极电流也逐渐增大,由于VT2的基极电流由R4决定,所以VT2发射极电流基本不变。
这样VT3集电极电流增大导致VT1发射极电流逐渐增大,VT1发射极电流增大就是其放大能力增大,使输出信号增大,即音量在增大。
(3) RP1动片滑到最上端时电路分析。
VT3集电极电流和VT1
发射极电流最大,这时音量最大。
电路中,C3用来消除RP1动片可能出现接触不良而带来的噪声,当RPI动片发生接触不良时,由于C3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这样保证了加到VT3基极电压的比较平稳,达到消除因RP1接触不良引起噪声的目的。
另外,从电路中可以看出,音频信号只经过VT1传输而不经过RP1传输。
在双声道电路中,再设一套VT1、VT2和VT3压控增益电路,可以利用RP1动片电压大小来控制左、右两个声道音量,这样可以实现用一只单联电位器RP1同步控制左、右声道音量的目的。
2.集成双声道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
图3-34所示是一个集成双声道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踣,其中RP1、RP2是音量电位器。
这一电路与前面电路不同的是,RP1、RP不直接参与音量信号的传输,故它引起的转动噪声,不会窜入音频信号电路中。
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经耦合电容送到输入端①、⑧脚。
实现信号强、弱控制后,从③、⑩脚输出,经耦合电容送到低放电路。
调节RP1、RP2只改变控制电压。
集成电路BJ829各引脚作用见表3-7。
为了进一步分析集成双声道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的原理,画出BJ829内电路如图3-35所示。
电路中,VT1、VT2、VT3构成镜像恒流源,使VT3的Ic为恒定值,即在其集电极负载变化时,Ic保持不变。
VT3的集电极负载由RP1及电阻等组成。
KI661- KI662 调节RP1时,VT4基极电压作相应变化。
RP1调至0时,VT4基极电压最低;RP1调大时,
VT4基极电压也相应增大。
VT4基极电压变化,引起其集电极电压化,又引起VT5的发射极电压变化。
当RP1调至0时,VT4的饥变低,使VT4的职变高,则VT5的Ue变高;反之,VT5的Ue则变低。
VT5仉的高低变化控制了VT11、VT14基极电压。
输入信号从①脚(或⑧脚)送入VT10基极。
VT10为恒流管和放大管,其集电极输出信号,经VT12内阻(c-e)送到VT17基极。
VT17为射极输出器,发射极的输出电压经电阻R3由③脚(或⑩脚)
送到外电路。
VT12的Ic≈Ie,Ic数值等于VT10Ic值减去VT11的Ie值。
若VT11Ie增大,就会使VT12Ic小,则送到输出管VT17的信号变小,③脚输出小,反之则大。
这样便达到了音量控制的目的。
所以,RP1通过控制VT5Ue大小,控制了VT11、VT14基极电压大小,同时还控制了VT17输入大小,从而控制③脚输出信号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