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声源识别
3声音空间环境及效果

混响声场
• 混响声场则是一种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个传播方 向作无规分布的声场即扩散声场。混响声场只能 在封闭空间中形成。 • 在这样的声场中任何一点所接收到的任一方向的 声能都是相同的。在这一声场中不仅有直达声, 而且还有大量反射声。它们相互交集在一起,彼 此密不可分。 • 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并不马上消失而要延续 一段时间,即混响。 混响现象是扩散声场的基本 特征。对混响状况的分析是研究这种声场特点的 基本方法之一。
空间透视效果
• 通过声音展示声源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以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 反映这种听感的就是所谓“声音的方位 感”,这是一种属于立体声范畴听觉感受。
• 反映这些特征的,在听觉上就是空间透视 感。用这一听感可能获得的声音效果就是 声音的空间透视效果。
空间环境效果
通过声音展示空间的环境状况,它 既可以展示空间内部(例如电影电视中的画内空间) 状况,也可以展示空间的外部(如画外空间) 状况。 由于声音的无限连续性,使它具有展 示叙事空间以外(画外空间)的能力。 在这一方面,声音比画面具有更强的 叙事功能和更大的艺术魅力。
实际空间环境
• 任何声音总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环境特点;
• 实际的录音空间环境可能与事物发生的空间环境 相同或相似(如同期录音),也可能与之不同(如有些后
期配音)。
• 但无论实际录音空间环境的声学条件如何,最终 获得的声音都必须满足特定空间环境的要求,而 不管它是再现事物发生的空间环境,还是为满足 艺术要求而重新营造的某种声音意境。
• (2)直达声的持续时间完全取决于声源的辐射时 间。 • 声源的瞬态特性就决定了直达声的瞬态特性。瞬 态特性对声音的音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 (3)直达声是人们判断声源位置和宽度的重要依 据之一。 • 由于“哈斯效应” 或称哈斯的“先入为主”效应, 实际上直达声抑制了反射声而成为判断声源位置 与宽度的重要依据。
Vocaloid3 AE声源安装指导手册

音源安装指导手册Vocaloid3 AE声源安装指导手册主讲:伊吕波【索引】在Vocaloid3 AE中目前被移植的音源分成三种,C社、外社、Y组。
这些声源根据所属类型的不同安装位置也不同。
那么请参考下面的对照表来了解音源的分类。
==========================》Y组对应位置盘符:\ V3 AE程序\VoiceDB\Legacy Libraries Bundle Vol.3文件夹歌手信息:VOCALOID2 Voice DB (Tonio) (V2)文件夹:BLNRDGP4MTWM2LC6歌手信息:VOCALOID2 Voice DB (Prima) (V2)文件夹:BMMM8HPZFWTHTMC7歌手信息:VOCALOID2 Voice DB (BigAl) (V2)文件夹:BEGP8BT3FMXLTEBD歌手信息:VOCALOID2 Voice DB (SweetANN) (V2)文件夹:BDEN8AP2FLTKTDBA歌手信息:VOCALOID2 Voice DB (Sonika) (V2)文件夹:BEPP6BT3DMXLRECA------------------------------------------------外社VoiceDB\Legacy Libraries Bundle Vol.2文件夹Hiyama Kiyoteru BMMKDH66MWXP2MCCGachapoid BK6D7FGZESRHSKA7Gackpoid BH9N4ER9BRWTNHABIroha BKHFFFF3PSSL4KB6Kaai Yuki BDRH6AZ5DL2NRDCKlily BX5DCS6ZL5PHZX97megpoid(Gumi) BC8F59N3CKTLPCAAmiki BGPLBDD7KPZRYGA8VOCALOID3 AE音源安装手册piko BCCDB9PZKKTHYCAFVY1 BCXDC9KZLKZHZCB4VY2 BLSGDGS4MTWM2LC6---------------------------------------------------------C社VoiceDB\Legacy Libraries Bundle Vol.1miku BHHN4EF9BRWTNHABmiku dark(beta) BMKKDH86MWXP2MCCmiku soft(beta) BHMKEES6NRZP3HB8miku dark BNGL77A7EXTRSNC3miku soft BENMBYY8KM2SYED9miku solid BDHG8XT4FLWMTDDAmiku sweet BWFHMC35X4SN9WE6miku vivid BCGFDWN3MKTL2CD5rin BEMKBBT6KMZPYEB9rin act2 BEKF6B63DMXLRECArin power BMLKD636MWYP2MEKrin sweet BDPEAXH2HL3KXDC4rin warm BTKELB42W3XK8TE2len BLLN5G89CTYTPLCBlen act2 BMLBDHXXMWYF2MBElen cold BDHEBXD2KLWKYDC5len power BXEPEDXAN5RW3XELlen serious BLHGD5E4MTWM2LC6luka JPN BCMDC9MZLKZHZCB4luka ENG BHLNEE62NRYK3HD2miku_light BXEEFD32P5RK4XE7没有自己的话自己建立一个文件夹安装音源过程示例安装歌手:歌愛ユキ AHS(Kaai Yuki)1.到论坛选择音源下载/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extra=page%3D1以上为VOCALOID3 AE 移植过来的PO2音源。
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件第3章

3.1 机器感知基础
3.1.3 机器感知的特性与要求
6.学习和适应力
人脑的感知系统在出生时并未完全发育。尽管某些模式需要通过遗传密码进行预定义,但是 许多与感知有关的概念和相关性只有在生命周期中才能学会。
对于机器感知模型而言,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是在系统启动之前需要预定义哪些内容,可以从 示例和经验中学到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这种学习。
第3章 机器感知及其应用
目录
3.1 机器感知基础 3.2 视觉感知 3.3 听觉感知 3.4 机器感知应用
3.1 机器感知基础
3.1.1 机器感知的概念
人类通过“拟人化”的方式使得机器具备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知能力。由于敏感 域、敏感度和分辨力等突破了人类感官局限,机器感知能够帮助人类获得了超越自身感官的感知能力。
3.1 机器感知基础
3.1.2 机器感知的物理原理
4.机器嗅觉
机器嗅觉是指机器通过敏感的化学传感器阵列和适当的模式识别算法,实现对气味的测量与 识别,它是一种模拟生物嗅觉工作原理的仿生技术。
机器嗅觉的基本工作原理:气味分子被机器嗅觉系统中的传感器阵列吸附,产生电信号,然 后对该信号进行加工处理与传输,并使用模式识别系统对其做出判别。
在感知时,触摸感可能需要与其它感知方式(例如视觉和听觉感知)融合在一起,以便机器 能够获得外界物体更加完整的属性信息。
机器触觉在临床诊断、健康评估、健康监控、虚拟电子、柔性触摸屏、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拥有很大的 应用潜力。例如,柔性触觉传感器不仅能提供外界物体的尺寸、形状、纹理等特性,还能提供安全和友好的 交互体验,实现类似于人类皮肤的功能,因此它也被称为电子皮肤。
以图像的方式对观测场景或目标做出描述和解释的行为,在广义上被认为是机器视觉感知。 所以,工作在电磁波其它频段的微波成像雷达、激光成像雷达,可以被认为是机器视觉感知的新 手段。
3声现象的认识和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等;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3声源识别

目 录
1 2 3 4 5 LMS 总体声学解决方案 如何声源识别技术 声源识别技术
传统外场声阵列
LMS HDCam 声学照相机 LMS 内场声源识别技术
6
声学试验涵盖哪些领域? 与客户需求有什么样的相关性?
这个声音正常么? 为什么听上去不舒服? 声品质
回放/滤波,心理声学指标, 客观及主观评价
高频测试需要大量的麦克风 近场声全息 近场声聚焦
低频的分辨率一般
Solution: 用近场声全息进行低频段声源识别,用近场声聚焦进行高频段声源识别 两种方法可以通过一次试验完成。
22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07
LMS 传统声全息+声聚焦应用实例
• 测试过程中,包含过程及状态指示器
• 全自动 (所有测点) • 半自动 (逐点) • 手动 • 分析 • 声功率 & 声源定位
21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11
LMS 声全息+声聚焦应用实例
任何频率下都有好的分辨率
高频段有良好的分辨 率 高频段测试需要的麦 克风数量较少
frequency Hz 50 100 124 500 1.000 2.000 5.000 wave microphone hologram lenght distance size cm cm cm 686 343 343 172 277 138 69 34 34 17,2 17 8,6 7 3,4
空间分辨率决定是否将声源进行分离
差 声强法 中等 声线法 好 声全息
Intensite dB 98 97 96 95 94 93 92 91 90
第 三 章.声 辅导教案

第三章:声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叫做声源。
比如:正在演奏乐曲的吉他笛子小号锣鼓…..(二)、声音的产生: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吉他…用棒敲鼓,鼓就能发声,这时如将一些细沙放在鼓面上,会看到沙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到了我们的耳朵.当鼓面停止振动时,发声也__________.2、发声体的性质: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三)、声音的传播:1、传播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以声源处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声波具有能量。
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传播条件:声音必须依靠介质(传播声音的媒介物质)传播。
声音能够在各种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声波沿空气传来的。
(我们平常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则是通过自身的骨骼传来的)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2)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但需注意:不是只要有振动就一定会发声,也不是只要在发声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结合课本37页实验讲*.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3、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声性能也不同。
一般说来: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较慢,而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空气中的声速:15 ℃时340 m / s;25 ℃时346 m / s 。
回声的三个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回声的三个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将讨论回声的三个条件。
回声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到原来的位置。
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到,例如山谷、房间和剧院等。
回声的形成有三个重要条件,包括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首先,声源是回声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声源可以是产生声音的任何物体,如人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或其他声音发生器。
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环境中传播,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反射。
其次,障碍物也是回声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障碍物可以是任何能够反射声波的物体,如墙壁、山峰或其他物体的表面。
当声波碰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最后,接收器是回声形成的最后一个条件。
接收器是指接收声波的设备或器官,如耳朵或麦克风。
当反射回来的声波被接收器接收到时,我们才能感知到回声的存在。
回声的形成不仅仅依赖于这三个条件的存在,还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形状和声波的频率有关。
例如,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越远,回声的延迟时间就越长。
此外,障碍物的形状和材质也会对回声的声音特性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回声的三个条件包括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存在时,我们才能感知到回声的存在。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每个条件对回声的形成和特点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了解文章的整体分布和组织结构的描述。
在回声的三个条件这篇文章中,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描述: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将要讨论的主题,回声的三个条件。
文章结构部分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的组织结构。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三个要点的详细讨论。
每个要点将会在单独的小节中进行阐述,分别是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
每个要点将会详细介绍回声的其中一个条件,并提供相关的例子和论证。
结论部分总结了每个要点的要点,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与语音增强方法研究共3篇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与语音增强方法研究共3篇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与语音增强方法研究1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声音信号处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由于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干扰,音频信号可能会失真、弱化或干扰。
因此,对于一些需要精确处理声音的领域,比如语音识别、人机交互、视频会议等,如何有效的增强和定位声源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
本文将从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和语音增强两个方向分别进行研究并提供当前的一些方法及趋势。
一、声源定位声源定位是指通过分析进入麦克风阵列的声波,根据信号到达不同麦克风时差,来估计声源位置的过程。
其基本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麦克风位置校准为了进行精确的声源定位,需要首先确定麦克风阵列的摆放位置。
通常的方法是通过一些定位仪器或自主机器人,将麦克风阵列在空间中的坐标位置进行测量并校准。
2、声波同步为了进行声源的到达时间分析,需要在各个麦克风间建立同步时钟。
通过将麦克风的信号进行时间同步,我们就能够进一步分析声源的到达时间差。
3、时差计算在排好位置并将麦克风信号同步后,使用时差估计算法计算麦克风之间信号到达的时间差。
对于小间距的麦克风阵列,我们可以采用信号交叉相关函数法(time delay estimation method);而对于大间距阵列,我们则可以采取声波到达角度的算法(angle of arrival estimation method)。
4、声源定位麦克风到达时间差后,声源定位应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基于规则的几何算法以及最小二乘法都是当前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最小二乘法因其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和易于实现的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语音增强语音增强是指在复杂的背景噪声环境下,对语音信号进行降噪、去回声、声音增益等一系列信号处理操作的过程,以实现语音信号的最佳信噪比增益。
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1、基于小波分解的语音增强基于小波分解的语音增强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分离语音信号中的噪声和有用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源是什么? 声源? 传递途径? 声振耦合分析工程
传递路径分析 声源量化排序 声振耦合模态分析
需要用什么样的材料来 降低噪声?
材料及部件测试
吸声,传递损失 驻波管法,现场试验法,试验室法
产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声功率 & 通过噪声
声压法 & 声强法 试验室内,车内,试车场
声全息
2 个相距 20cm 的声源 利用60x60 cm²的测试
阵列
采集 10x10 个点 8dB scale
ct. 1/3 1000 - G lobal - () - H 2sourcesb - Focal_7cm- 2 sources_7cm- O 2sourcesb - Focal_7cm- 2 sources_7cm- O ct. 1/3 400 - G lobal - () - H 2sourcesb - Focal_7cm- 2 sources_7cm- O ct. 1/3 2000 - G lobal - () - H 2sourcesb - Focal_7cm- 2 sources_7cm- O ct. 1/3 4000 - G lobal - () - H
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声源识别
声强 – 波束成型 声全息 – 声聚焦 Cartographie moteur Renault_2 - carto_proche - distribution - mont閑- 2800 - 3230 Hz - (A) - H 车外 & 车内噪声源识别 Intensite
声源识别技术
声强
声强 = 声压 x 粒子速度
声压-声压 探头 2个传声器 根据声压梯度近似计算粒子速度 有限的频率范围
声压-速度 探头 传声器 + 粒子速度传感器 通过细铂丝的温度变化推导粒子速度 全频段
传声器间距 6 mm 12 mm 50 mm
低频 210 Hz 105 Hz 25 Hz
空间分辨率决定是否将声源进行分离
差 声强法 中等 声线法 好 声全息
Intensite dB 98 97 96 95 94 93 92 91 90
到被测声源的距离
远场 声线法 声强法 近场 声全息 声强法
声学环境
外场(自由场) 内场 (反射场)
2D 阵列
3D 阵列
运行工况
稳态 声强法 瞬态 声全息 声线法
以发动机声源识别为例: 声全息阵列尺寸定为. 0.8 m X 1m 如果仅使用近场声全息方法(要求麦克风间距<1/2最小波长)
1700 Hz, λ= 20 cm, microphone spacing = 10 cm => 9 x 11 = 99 points 3400 Hz, λ = 10 cm, microphone spacing = 5 cm => 17 x 21 = 357 points
23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07
LMS 传统声全息+声聚焦应用实例
2sourcesb - hologramme - 2 sources_7cm- O ct. 1/3 1000 - G lobal - () - 2sourcesb H 2sourcesb - hologramme - 2 sources_7cm- O ct. 1/3 400 - G lobal - () - H - hologramme - 2 sources_7cm- O ct. 1/3 2000 - G lobal - () - H 2sourcesb - hologramme - 2 sources_7cm- O ct. 1/3 4000 - G lobal - () - H Intensite dB 78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Intensite dB 87 86 85 84 83 82 81 80 79 Intensite dB 91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Intensite dB 91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j 1
N
ikR j
with kRj 2f j
因此:声线法可用于远场声源识别, 声聚焦可用于近场声源识别
近场声全息技术
假设条件: 测试得到近场的耗散波
Pc ( x, y, w) Sc (k x , k y , w).e
j ( k x x k y y )
.
dk x dk y . 2 2
• 测试过程中,包含过程及状态指示器
• 全自动 (所有测点) • 半自动 (逐点) • 手动 • 分析 • 声功率 & 声源定位
21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11
LMS 声全息+声聚焦应用实例
任何频率下都有好的分辨率
高频段有良好的分辨 率 高频段测试需要的麦 克风数量较少
65
麦克风阵列尺寸: 50*50cm
麦克风间距: 5 cm
60
55
50
45
20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000 1250 1600 2000 2500 3150 4000 5000 6300
如果近场声全息和近场声聚焦结合使用:
测量阵列: microphone spacing = 10 cm => 9 x 11 = 99 points 近场声全息可以测试1700 Hz以内的频带 近场声聚焦可以测试: 1700 Hz to 3400 Hz。
节省硬件投入或测试时间,但测量精度可以保证
14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08
声聚焦 对近场声全息 & 远场波束成型 (HD Acoustic camera) 试验效果的改进
频率
空间分辨率 = 可将相邻声源分离开的 最小间距 270 cm 125 Hz 70 cm 500 Hz
波长
17 cm 2 kHz 7 cm 8 kHz
声线法和声聚焦均认为所有麦克风是同时记录声 压信号。 声线法假设:麦克风阵列是在远场,声源是以平 面波传递的。
1 s (t ) N
p (t
j 1 j
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 with j d cos
c
声聚焦假设:麦克风阵列是在近场,声源是以球 面波传递的。
S ( f ) Pj ( f )e
18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09
传统声全息阵列 示例
传统声全息阵列 示例
2D & 3D 机器人
2D & 3D 机器人用于:
• 声强测试
Y: 3720mm
Z: 3320mm
• 声全息 • 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Z Y X X: 1130mm
使用流程: • 几何建模: 定义网格
Intensite dB 81 80 79 78 77 76 75 74 73
近场声聚焦
Intensite dB 91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Intensite dB 98 97 96 95 94 93 92 91 90
Intensite dB 101 100 99 98 97 96 95 94 93
高频测试需要大量的麦克风 近场声全息 近场声聚焦
低频的分辨率一般
Solution: 用近场声全息进行低频段声源识别,用近场声聚焦进行高频段声源识别 两种方法可以通过一次试验完成。
22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07
LMS 传统声全息+声聚焦应用实例
声强高级报告 3维视图-活动图片
• 2维 & 3维视图 • 线框架几何模型 • 背景图片 • 幅值表征: • 颜色 • 箭头 (向量)
• 位移
• 静态或动画 • 可在微软office软件中生成活
动图片
10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11
声线法:Beamforming 和 声聚焦 Focalazation
高频 10.000 Hz 5.000 Hz 125 Hz
声压 20Hz- 20.000 Hz 速度 1Hz - 20.000Hz
新技术 & 无标准要求 供应商: Microflown technologies (NL)
9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11
是否满足产品质量目标? 声学分析仪
声级计,Leq连续等效声压级,倍频程, 响度,语言清晰度,..
如何进行噪声源识别
Is this source identification ?
声源识别过程简介
麦克风阵列
声源
测试声压
声源识别计算
6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09
5 cm
传统的近场声全息 与声聚焦组合使用 用经济的方法拓宽了能够处理的频率
空间分辨率性能
20 cm
范围
80 cm
传统的波束成型 LMS HD 声学照相机 (波束成型 & 声聚焦Focalization)
通过声聚焦提高试验效率和精确度
通过声聚焦改善了空间分辨率
15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08
Fmin 空间 分辨率
传统的声全息
Fmax
近场技术 (靠近声源进行测试) 阵列要覆盖整个测试物表面 (也可以分块测试) 频率下限决定于阵列尺寸 频率上限决定于麦克风间距 空间分辨率决定于麦克风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