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水县2015_2016学年中考物理电和磁(一)复习教案
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电与磁

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电与磁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电与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和磁场的基本概念;2. 电磁感应现象;3. 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4. 电能和磁能的转化;5. 磁场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电磁感应现象、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2. 难点:电能和磁能的转化、磁场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2. 利用实验和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4. 运用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电流和磁场的基本概念a. 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定义和特点;b. 介绍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磁场线;c. 讲解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安培定律。
2. 电磁感应现象a. 演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b. 讲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 探讨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如发电机和变压器。
3. 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a. 讲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构造;b. 演示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c. 探讨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锁和电磁起重机。
4. 电能和磁能的转化a. 讲解电能和磁能的转化原理;b. 分析电能和磁能转化的实例,如电热水器和工作磁铁;c. 引导学生思考电能和磁能转化的能量守恒定律。
5. 磁场的测量和表示方法a. 介绍磁场的测量工具,如磁力计和特斯拉计;b. 讲解磁场的表示方法,如磁感线和磁通量;c. 引导学生进行磁场测量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续)6.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a. 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洛伦兹力的产生;b. 分析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例,如电动机和扬声器;c. 探讨磁场对电流作用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
物理电与磁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物理电与磁基础知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等基本电学概念,加深对电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2. 复习磁场、磁感线、电磁感应等基本磁学知识点,巩固磁学理论。
3. 通过对电与磁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础知识:电荷、电场、电势、电流。
2. 磁学基础知识:磁场、磁感线、电磁感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回顾和巩固电与磁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电学基础知识复习:a. 回顾电荷的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b. 通过对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等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电场的性质和特点。
c. 电势的概念及其与电场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d. 电流的形成、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等,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特性。
2. 磁学基础知识复习:a. 磁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分布和特点。
b. 磁感线的概念、分布规律,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c.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d. 复习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等磁学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电与磁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电与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活动1. 电学实验:安排电荷守恒实验、电场强度测量等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电学基本原理。
2. 磁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磁铁性质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加深对磁学知识点的理解。
3. 综合案例分析:选取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电与磁现象,如电动机、发电机等,让学生分析其工作原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动画、图片等丰富资源的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与磁知识。
河南省商水县九年级物理复习专题 :电和磁课件(二)

• 自学指导二
• 1如图所示,是“探究磁 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的 实验
装置,当闭台开关S时,导线ab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
方向是
(选填“从a到b”,“从b到a”或“垂直
ab方向”),导线ab中电流方向是
。导线ab受到
磁场力的作用而向左运动;现在,如果只将磁场方向变
为与原来方
•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主要应用是电磁铁。
• 2、电动机中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与导体中 电流方向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
• 3、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 体运动的方向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
体做切割 磁感线运动,导体中能产生电流;
(
)机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
图18
• 2、(2013年临沂市)29.如图6所示,当闭
合开关.让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
有电流产生。这个实验电路中.导体相当
于
,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是
。
• 检测三 • 1.如下图甲所示是一种动圈式话筒,当你对
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它旁边
的磁针发生了偏转,他进而继续研究,终于证
实了电流周围存在
,在世界上第一个发
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如果把导线绕在圆筒
上做成螺线管,通电时磁场就会变强,通电螺
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的
方向有关.
2、.(2013•永州)闭合开关S后,小磁针静止时 北极的指向如图所示,则螺线管左端是 极
专题复习 电和磁(一)
邓城一中 程磊
学习目标
•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会判断电磁 铁的极性。
• 2.知道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知道电动机的 原理。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二十章《电和磁》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和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本课(2分钟)出示指南针和电铃,提问: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南北?电铃发声时是谁把小锤吸引下?回答:地球是个磁体,指南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小锤是电磁继电器吸引下的。
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1.磁体(15分钟)出示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刚棒,提问: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可以用哪些方法鉴别?根据讨论出的方法归纳磁体的特点: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都有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在地磁场中,悬空的磁体总是指向南北;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的关系。
演示:条形磁体的一端吸引两根铁丁,观察铁丁下端是互相排斥还是吸引?解释原因讨论后回答: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根据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的特点判断。
解释磁化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回忆基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磁场(10分钟)演示:用条形磁体的一端隔着纸吸引铁屑提问:磁体是通过什么对铁屑产生作用的?磁场看不见,它的方向可以通过什么现象体现出?为了描述磁场,我们建立了一种假想的模型,是什么?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哪些方面?1.已知磁极,确定磁感线分布及方向或小磁针的N 极例:如图磁场的磁感线描述错误的是()2.已知磁感线方向或小磁针N极指向,确定磁体的磁极例:见中考指导117页20、21题3.正确认识磁场和磁感线例: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磁铁的周围才会有磁场B.磁感线是由铁屑组成的C.小磁针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D.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回到S极回答:磁场;在磁场中放入小磁针,它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磁场的分布、各点磁场的方向(磁感线上一点的切线方向)、磁极的强弱(磁感线的疏密);学生看书35页,图16-8、图16-9复习各种磁体的磁感线的画法练习例题多媒体演示更清楚3.电流的磁场(10分钟)由上一题的A选项引出通电导体也可以产生磁场1.奥斯特实验演示:小磁针平行放在导线AB的正下方,当给导线通电时,会观察到现象,人们把这个实验称为___实验,这一现象说明;若改变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会看到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河南省商水县九年级物理复习专题 :教案1

教案:光学作图专题训练(一)白寺一中鲁建勇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光学的基础,也是光学作图的基本工具,内容比较多、比较琐碎。
3.中招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4.学情分析学生容易把基本的知识点混淆,应用是会出现多种错误;另外由于不细心,往往虚线和实线不分,光线箭头忘标。
复习目标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完成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解释。
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4、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评价任务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来解释平面镜成像特点。
2、能解释平面镜成像实例。
3、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来作图。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与评价任务评价要点两类结构或要点归纳复习目标1 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完成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解释。
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复习指导11、学生复习回顾教材内容P53----60。
2、时间:4分钟3、能完成以下作图检测练1一、按要求完成光路图二、反射定律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界面、法线,(四项中知二求一)∠β= ∠α∠α= ∠βa)求作反射光线b)求作入射光线2、如图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归纳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镜面与法线垂直的关系确定平面镜位置。
αβαβAB AB作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作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ABO ABO3、如图所示,试画出光源S 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 点的光路图。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1、物、像、镜面、连线 (四项中知二求一)1)已知物、镜面 2)已知像、镜面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对称,成虚像,点光源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河南省商水县2015-2016学年中考物理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C )。
7、元电荷(e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10-19C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 ②电路闭合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中考物理专题《电磁学》复习教案《电与磁》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电与磁》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4.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5.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知道电动机的基本构造.7.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例题讲解和做测试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1.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板演,让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并能自己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理顺本章的知识点,并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二、典型例题用投影仪打出例题.例1:根据图中磁铁或通电线圈旁边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判断磁铁的南北极,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分析]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感线方向”,先按条形磁铁磁感线的形状画一条磁感线,并使它通过小磁针,确定磁感线方向,再根据“磁感线在磁体外部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便可以确定条形磁铁的南北极.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再根据安培定则确定导线中电流方向,那么电流流出的那一端便是电源的正极.两块磁体的磁极彼此靠近,根据图中小磁针的位置,可以确定两磁极同名,画出磁感线的方向均指向磁极,那么两磁极都是S极.正确答案:例2:下列所述情况,哪些说明钢棒有磁性A.将钢棒一端接近磁针北极,两者互相吸引,再将钢棒的这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相互排斥B.将钢棒一端接近磁针北极时,两者相互排斥C.将钢棒一端接近磁针北极时,两者相互吸引,再将钢棒调转,仍相互吸引D.将钢棒一端靠近磁针北极时,两者相互吸引,将钢棒调转,则互相排斥[分析]磁极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而有磁性的物体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就是说,磁体能吸引钢,钢棒也吸引小磁针.因此“吸引”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磁体吸引铁、钴、镍、钢之类物体,二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以“小磁针一端吸引钢棒”不能判断出钢棒是否有磁性,而“排斥”现象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以“小磁针一端与钢棒相排斥”可以判断出钢棒有磁性,且这端磁极与小磁针的这端磁极属同名磁极.答案:ABD例3: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对象有:铁片、铝片、玻璃片、纸片、钢片,将这些研究对象分别置于U形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请将实验探究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哪些物质插入后回形针会下落形针不会下落[分析]能够被磁化的物质像铁、钢等物质插入后,马上被磁化有磁性,中间磁性很弱,回形针会落下来,像玻璃片、铝片、纸片等物质不会被磁化,放入后磁性不变,则回形针不会掉下来.答案:左侧填:铁片、钢片;右侧填:铝片、玻璃片、纸片例4:关于磁感线,正确的说法是A.用磁感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和它的分布情况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线C.磁铁外面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南极出来,回到北极D.在磁场中画出许多曲线,此曲线叫磁感线[分析]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是从放在磁体外的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变化判断出来的,因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另一个磁体有力的作用,小磁针正是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偏转,如果沿着众多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连成曲线,就得到了假想的磁感线,这根磁感线的方向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它是用来帮助我们研究磁场的情况.答案:A例5:下图为奥斯特实验示意图,比较甲与乙可得出的结论是:;比较甲与丙可得出的结论是:.[分析]该实验中的甲、丙图表明,当有电流通过导体时,就有磁场产生,可通过电流的方向不同,说明小磁针偏转不同,即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乙图断开,无电流,则小磁针不偏转.答案: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或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例6:如图是张磊同学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为某仓库设计的一种防盗报警器,其踏板放在仓库的门口,电铃和灯泡放在值班室内,观察电路可知,这个报警器的原理是:(1)有人踩踏板时.(2)无人踩踏板时.[分析]当有人踩踏板时,低压电路上触点接触,线圈有电流通过产生磁性,把衔铁吸下来,则电铃响;若无人踩踏板时,低压电路不通,灯泡电路工作,灯亮.答案:(1)电磁铁有磁性,电铃电路工作,铃响报警(2)电磁铁无磁性,灯泡电路工作,灯亮安全例7:如图所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极间运动,图中小圆圈表示导体的横截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a的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同B.图b和图c的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同C.图b和图c的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反D.图a和图b的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同[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①闭合电路里的一部分导体;②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由图可知,a、b、c中导线都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且又是闭合电路里的一部分导体,所以导线中都有感生电流产生.图a、b中导体运动方向相同,但磁感线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相反.图b、c中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都相同,故电流方向也相同.答案:B例8:关于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机是利用磁场对电流作用的现象制成的,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发电机是利用法拉第的发现制成的,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交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构造相同,因此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利用这种现象制成了发电机,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在磁场里会发生转动,利用这一现象发明了电动机,实现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B例9:如图所示,当手摇交流发电机线圈以每秒钟5转的速度转动时A.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小灯泡正常发光B.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小灯泡闪烁发光C.电流表指针左右大幅度摆动,小灯泡不亮D.电流表指针左右小幅度摆动,小灯泡闪烁[分析]我们知道,线圈以每秒5转的速度旋转,产生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 Hz,即每秒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10次,电流表的指针由于受惯性的作用,不可能做大幅度的左右摆动,只能小幅度左右摆动,而小灯泡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交流发电机的线圈在与磁场方向垂直时,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无电流,因此灯泡中的电流是周期性变化的,灯丝的亮度也有周期性变化,由于频率较低,这样的变化人眼能分辨出来,发生了闪烁现象.答案:D例10:如下图的四幅图中,用来研究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实验装置是[分析]A为奥斯特实验,导线中电流通过,小磁针方向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磁效应;B为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C为电磁感应实验;D为直流发电机模型.答案:B。
河南省商水县中考物理电路故障分析复习教案

原因可能是( )
A.灯 L1 断路
B.灯 L2 短路
C.灯 L1 短路
D.灯 L1、 L2 均断路
图 12
8 / 10
图 13
9 / 10
小结
1、电路中电压表、电路表示数 的变化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 置的移动会引起哪些物理量的 变化。 2、电路中出现短路和断路现象 两表示数如何变化。
课后反思
10 / 10
电路故障分析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熟知电路中常见的故障问题。 (2)通过分析,能够判断电路出现问题的原因。 2、教材分析
本课时复习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二、四、五节及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复习的重点是:短 路、断路现象,电流表和电压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难点是:根据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准确 的分析原因。 3、中招考点
路
B.若灯 L′亮,则灯 L 一定短
路
C.若灯 L′不亮,则电阻 R 一
定断路
D.若灯 L′不亮,则电阻 R 一
定短路
2、( 08 连云港)如图 13 所
示,当开关 S 闭合后,两只灯
泡均发光,两表均有示数。过
一段时间后,发现电压表示数
变为 0,电流表示数增大。经
检查除小灯泡外
其余器材
的连接良好,造成这种情况的
分析由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的 移动引起的电 压表、电流表 示数的变化。
(D) 电压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2、在如图 2 所示电路中,当闭 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 片 P 向右移动时( ) (A) 电压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 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 亮。 . ( D)电流表示数不变,灯变 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和磁(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a.了解磁体、磁场、磁性、磁感线、磁化等;
b.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知道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教材分析
本专题内容包括磁现象、电和磁的三个联系: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现象。
分两课时复习,第一课时复习磁现象及电和磁三个联系的原理。
第二课时复习电和磁三个联系的应用及变形实验。
3中招考点
判断电磁铁的极性、画出磁感线;探究奥斯特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何因素有关、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4学情分析
对于本专题内容涉及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缺少总结和概括,让学生对比电和磁三个联系之间的关系及不同点,加深对本专题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目标
• 1.归纳总结本章知识要点(磁现象的一些概念及电和磁的三个联系).
• 2.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评价任务
1.提问学生磁现象中的一些概念。
2.通过提问,学生能说出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并能用安培定则判断出电磁铁
的极性。
3.让学生说出电动机的原理。
4.让学生说出发电机的原理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1.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奥斯特B.安培 C.法拉第D.焦耳
2.下列装置中,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电动机
B、电磁铁
C、电灯
D、发电机
3.1831年,英国著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的发明,从而开辟了人类电的时代。
4 .下列电器中,利用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来工作的是( )
A.电风扇B.电热毯C.白炽灯D.电饭煲
5.如图甲、乙中,MD是导体运动,请分析下述各种情况下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A.在图甲中,M D导体沿纸面向左或向右运动
B.在图乙中,M D导体沿纸面向左或向右运动
C.在图甲中,M D导体垂直纸面向里或向外运动
D.在图乙中,M D导体垂直纸面向里或向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