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从算式到方程1--林美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1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1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是表示两个表达式相等的一种数学式子。它在解决含有未知数的问题时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华的身高是x厘米,那么小强的身高就是x-10厘米。我们可以通过方程x = (x-10) + 10来表示这个关系,并解出x的值。
4.方程的简单求解: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5.方程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பைடு நூலகம்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从算式到方程的过渡,使学生理解等量关系,并能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学会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识别有着不错的基础,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方程表示两个表达式相等的关系。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是感到有些困难。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解释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看到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发现,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对于方程求解的步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过,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意识到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的理解。

3.1 从算式到方程-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帮帮帮(人教版)

3.1 从算式到方程-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帮帮帮(人教版)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目标梳理知识梳理1.方程:(1)方程的定义:含有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叫做方程.注意: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不一定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 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2)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___________.2.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___________同一个___________,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那么a ±c =___________. (2)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___________,或除以同一个___________,结果仍相等.如果a =b ,那么ac =___________;如果a =b (c ≠0),那么ac=___________. (3)等式除了以上两条性质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性质:①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___________.如果a =b ,那么b =___________. ②传递性: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___________.等式的传递性,习惯上也称作是等量代换.3.一元一次方程(1)概念:方程只含有一个__________(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_________,等号两边都是___________,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___________,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___________,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___________.我们将___________(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并且a ≠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 是未知数的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x 的次数必须是1.1.(1)未知数 等式 (2)方程的解2.(1)加(或减) 数(或式子) b ±c (2)数 不为0的数 bcbc(3)①等式 a ②c3.(1)未知数 1 整式 (2)未知数 1 0 ax +b =0 系数 常数重点梳理【重点01】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是等式;②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2.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3.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重点0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重点03】方程的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重点04】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2.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那么ac =bc ;如果a =b (c ≠0),那么cbc a .例1 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A .7x -4=3xB .4x -6C .4+3=7D .2x <5【解析】7x -4=3x 是方程,故选项A 正确;4x -6不是等式,不是方程,故选项B 错误;4+3=7没有未知数,不是方程,故选项C 错误;2x <5不是等式,不是方程,故选项D 错误;故选A . 【答案】A【名师点睛】1.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可以不止一个,即方程的解可以有多个.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方程的解是通过解方程求得的,二者要区别开.例2 已知x 2m -3+1=7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是( )A .-1B .1C .-2D .2 【解析】因为x 2m -3+1=7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所以2m -3=1,解得m =2,故选D . 【答案】D【名师点睛】1.其中“一元”指只含一个未知数,“一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2.ax +b =0(a ≠0)通常叫做x 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其中,只有一个未知项ax ,一个常数项b ,方程右边是0.例3 下列方程中,解为x =4的方程是( )A .x -2=6B .x =12 C .2x +2=6 D .(x -2)=1 【解析】把x =4分别代入选项中的方程.左边=4-2=2,右边=6,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 =4不是方程的解,故选项A 错误;左边=×4=,右边=12,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 =4不是方程的解,故选项B 错误;左边=2×4+2=10,右边=6,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 =4不是方程的解,故选项C 错误;左边=(4-2)=1,右边=1,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 =4是方程的解,故选项D 正确;故选D . 【答案】D【名师点睛】1.方程的解可能有多个,也可能无解.2.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不能将所给的数直接代入方程中,而要把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1312134312当左边=右边时,这个数是方程的解,当左边≠右边时,这个数不是方程的解.例4 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的有( )A.2x=1,变形为x=2 B.x+5=3-3x,变形为4x=2C.23x-1=2,变形为2x-3=2 D.3x-6=0,变形为3x=6【解析】因为2x=1,变形为x=0.5,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因为x+5=3-3x,变形为4x=-2,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因为23x-1=2,变形为2x-3=6,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因为3x-6=0,变形为3x=6,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名师点睛】1.性质1中“同一个”是指等式两边所加(或减)的数(或式子)必须相同.2.等式的性质包括加、减、乘和除,其中加、减或乘的数往往是任意的,只有除法中的除数不能为0.1.在方程3x-y=2,x+1=0,12x=12,x2-2x-3=0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若a =b +2,则下面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A .a -b +2=0B .3-a =b -1C .2a =2b +2D .2a -2b =1 3.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若-2x =5,则x =-25B .若3(x +1)-2x =1,则3x +1-2x =1C .若5x -6=-2x -8,则5x +2x =8+6D .若3x +12x -=1,则2x +3(x -1)=6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3x -m +4=0的解是x =-2,则m 的值为( ) A .2 B .-2 C .4 D .5 5.下列方程的解为x =1的是( )A .3x +2=2x +3B .x +1=12C .6=5-xD .2x -1=2 6.若关于x 的方程ax +1=2x +a 无解,则a 的值是( )A .1B .2C .-1D .-2 7.已知关于x 的方程2a x -=33bx -的解是x =2,则代数式8a -6b的值为( ) A .-124 B .0 C .124D .2 8.下面四个等式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 .由2x +4=0得x +2=0B .由x +7=5-3x 得4x =2C .由35x =4得x =125D .由-4(x -1)=-2得4x =-69.下列各等式的变形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若2a=0,则a =2 B .若a =b ,则2(a -1)=2(b -1) C .若-2a =-3,则a =23 D .若a =b ,则a c =b c10.要将等式-12x =1进行一次变形,得到x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等式两边同时加32x B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 C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 D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 11.若a =b ,则a -c = .12.若2x 3k -5=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 .13.已知x =3是关于x 的方程ax +2x -3=0的解,则a 的值为 -1 .14.方程3+▲=2x ,▲处被墨水盖住了,已知该方程的解是x =0,那么▲处的数字是 . 1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019x -a =12020x +2021的解为x =3,那么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2019(y +1)-a =12020(y +1)+2021的解y = . 16.已知方程(m +1)x n -1=n +1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 (1)求m ,n 满足的条件.(2)若m 为整数,且方程的解为正整数,求m 值.17.已知A=2x2+mx-m,B=x2+m.(1)求A-2B;(2)在(1)的条件下,若x=1是方程A-2B=x+5m的解,求m的值.18.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a≠0)的解恰好为a+b即x=a+b,则称该方程为“友好方程”.例如:方程2x=-4的解为x=-2,而-2=-4+2,则方程2x=-4为“友好方程”.(1)①-2x=4,①3x=-4.5;①12x=-1三个方程中,为“友好方程”的是(填写序号)(2)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3x=b是“友好方程”,求b的值;(3)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x=2m+1是“友好方程”,求m的值.1. 【答案】B 【解析】一元一次方程有x +1=0,12x =12,共2个,故选B . 2. 【答案】D 【解析】①a =b +2,①a -b -2=0,故选项A 不成立;①a =b +2,①3-a =3-b -2=1-b ,故选项B 不成立;①a =b +2,①2a =2b +4,故选项C 不成立;①a =b +2,①2a -2b=1,故选项D 成立.故选D .3. 【答案】D 【解析】若-2x =5,则x =-52,错误,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若3(x +1)-2x =1,则3x +3-2x =1,错误,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若5x -6=-2x -8,则5x +2x =-8+6,错误,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若3x +12x -=1,则2x +3(x -1)=6,正确,故选项D 符合题意;故选D . 4. 【答案】B 【解析】把x =-2代入方程3x -m +4=0,得3×(-2)-m +4=0.解得m =-2,故选B . 5. 【答案】A 【解析】把x =1代入方程3x +2=2x +3,得左边=3+2=5,右边=2+3=5,左边=右边,所以x =1是方程3x +2=2x +3的解,故选项A 符合题意;x +1=12,解得x =-12,所以x =1不是方程x +1=12的解,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6=5-x ,解得x =-1,所以x =1不是方程6=5-x 的解,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2x -1=2,解得x =1.5,所以x =1不是方程2x -1=2的解,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 6. 【答案】B 【解析】①ax +1=2x +a ,①ax -2x =a -1,①(a -2)x =a -1,当a -2=0,a -1≠0时,方程无解,解得a =2,故选B .7. 【答案】B 【解析】把x =2代入方程2a x -=33bx -得22a -=233b -,①3a -6=4b -6,①3a -4b =0,①8a -6b =6848a b -=2(34)48a b -=2048⨯=0.故选B . 8. 【答案】A 【解析】由2x +4=0方程两边都除以2即可得出x +2=0,原变形正确,故选项A 符合题意;由x +7=5-3x 可得4x =-2,原变形错误,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由35x =4可得x =203,原变形错误,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由-4(x -1)=-2可得4x =6,原变形错误,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答案】B 【解析】①2a=0,①两边都乘以2,得a =0,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①a =b ,①a -1=b -1,①2(a -1)=2(b -1),故选项B 符合题意;①-2a =-3,①两边都除以-2,得a =32,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只有当c ≠0时,由a =b 才能得出a c =bc,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 【答案】D 【解析】将等式-12x =1进行一次变形,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到x =-2.故选D . 11. 【答案】b -c 【解析】若a =b ,则a -c =b -c .12. 【答案】2 【解析】①2x 3k -5=5是一元一次方程,①3k -5=1,解得k =2.13. 【答案】-1 【解析】将x =3代入方程,得3a +2×3-3=0,解得a =-1. 14. 【答案】-3 【解析】把x =0代入方程,得3+▲=0,解得▲=-3. 15. 【答案】2 【解析】①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019x -a =12020x +2021的解为x =3,①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2019(y +1)-a =12020(y +1)+2021中y +1=3,解得y =2,即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2019(y +1)-a =12020(y +1)+2021的解是y =2. 16. 解:(1)因为方程(m +1)x n -1=n +1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所以m +1≠0,且n -1=1,所以m ≠-1,且n =2;(2)由(1)可知原方程可整理为(m +1)x =3,因为m 为整数,且方程的解为正整数,所以m +1为正整数.当x =1时,m +1=3,解得m =2;当x =3时,m +1=1,解得m =0;所以m 的取值为0或2.17. 解:(1)①A =2x 2+mx -m ,B =x 2+m ,①A -2B =(2x 2+mx -m )-2(x 2+m )=2x 2+mx -m -2x 2-2m =mx -3m ;(2)①x =1是方程A -2B =x +5m 的解,①A -2B =1+5m ,①A -2B =mx -3m ,①m -3m =1+5m ,解得m =-17. 18. 解:(1)① 提示:-2x =4的解是x =2≠-2+4,即方程-2x =4不是“友好方程”,3x =-4.5的解是x =-1.5=3+(-4.5),即方程3x =-4.5是“友好方程”,12x =-1的解是x =-2≠12+(-1),即方程12x=-1不是“友好方程”;(2)①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x =b 是“友好方程”,①3b =3+b ,解得b =-4.5; (3)①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x =2m +1是“友好方程”,212m +-=-2+(2m +1),解得m =16.。

最新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1 从算式到方程》精品教学课件 (1)

最新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1 从算式到方程》精品教学课件 (1)
(通常用x,y,z等字母) (2)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中有关的量;
作业
P72 —阅读与思考 P77 —阅读与思考
P105 —1
善于 比较
解法一:直接设题目的问题(“王10家:00庄到翠湖的距离13”:00)为x 15:00 千米. 解法二:间接地设王家庄到青山的距离为y 千米.
y
解法三:间接地设王家庄到秀水的距离为z 千米.
(2)比a小3的数为9.2, 求a. 方程为
a -3=9.2 ;
(3)y的2倍是9,求y的值. 方程为
2y=9 ;
(4)比m的一半大4 的数是10,m等于几? 方程为
12m+4=.10
开心果:
方程是: 含有未知数(x,y,z等)的等式.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
(3)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1) 设恰当的未知数(直接或间接的)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独立思考,抢当汪涵小将 OK
1.一个数是a, 那么它的相反数是 -a .
2.一个数是n, 那么:
(1)比它大1的数表示为 n+1
;
(2)比它小3的数表示为 n-3
;
(3)它的2倍是 2n
50 0 x 50
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表示为 3 千米/小时;
x 70
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又表示为 2 千米/小时.
可列方程:
x 50 x 70
3=
2
Hale Waihona Puke 程是含有未知数(x,y,z等)的等式.
从算式方法到方程方法是数学的一种进步! 思考: 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

七年级数学上册 3.1 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3.1 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
先设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就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了 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继续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五、合作学习,开拓创新
1、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今天,老师在来滨江初中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汽车匀速行驶,7:00从实验初中出发,7:30途经常青初中到达滨江初中是7:50,吴庄在常青初中、滨江初中两地之间,距常青初中6千米,与滨江 初中的距离是总路程的,问实验初中到吴庄的路程有多远?
从算式到方程
题目




知识
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
与方法
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巩固练习,提高发展
1、现在我们就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请拿出学案纸,完成第一大题。要求是:(屏幕出示)根据下列 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同样不需要求出结果。
2、学生 独立完成。
3、哪位同学来讲讲你做的第一题,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4、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统计每道题用算术方法和用代数方法的人数。
3、通过解决刚才的这几个问题,对于做一道题时,是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你有什么感想?(生答)
其实呀,方程确实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数学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可以用方 程解决。下面我们不妨来试试看。好吗?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 3.1 从算式到方程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 3.1 从算式到方程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 3.1 从算式到方程(人教版)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1.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的概念.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阅读教材P78~80,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它们的解?怎样列方程?知识探究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自学反馈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为2 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4x=24.2.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52%x,男生数为52%x-80,依题意得方程:52%x+52%x-80=x.3.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解:设小明买了x本,列方程得:0.8x=10-4.4. 4.长方形的周长为24 cm,长比宽多2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解:设长为xcm,则宽为(x-2)cm,依题意得方程:2(x+x-2)=24.先设未知数,再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来源:学+科+网Z+X+X+K]活动1 小组讨论例 1 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①x+3=4;(√)②-2x+3=1;(√)③2x+13=6-y;(×)④1x=6;(×)⑤2x-8-10;(×)⑥3+4x=7x.(√)例2 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x-52-1=x-2的解.解:-3是,2不是.带入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例3 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为100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2)长方形的周长为40 cm,长比宽多3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5%,比男生多5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4)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小车从A地开往B 地,3小时后离B地还有20千米,求小车的平均速度.解:略.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活动2 跟踪训练1.下列方程的解为x=2的是(C)A.5-x=2B.3x-1=4-2xC.3-(x-1)=2x-2D.x-4=5x-22.在2+1=3,4+x=1,y2-2y=3x,x2-2x+1中,一元一次方程有(A)A.1个B.2个C.3个D.4个3.老师要求把一篇有2 000字的文章输入电脑,小明输入了700字,剩下的让小华输入,小华平均每分钟能输入50个字,问:小华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请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尝试求出方程的解)解:设小华要x分钟完成,由题意,得50x+700=2 000,x=26.活动3 课堂小结1.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如何列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3.1.2 等式的性质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阅读教材P81~82,思考下列问题.1.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知识探究1.如果a=b,那么a±c=b±c(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2.如果a=b,那么ac=b.如果a=b(c≠0),那么ac=bc.自学反馈1.已知a=b,请用“=”或“≠”填空:(1)3a=3b;(2)a4=b4;(3)-5a=-5b.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 5x=20;(3)-2(x+1)=10.解:(1)x=19.(2)x=-4.(3)x=-6.[来源:学_科_网]注意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逐步变形,最终可变形为“x=a”的形式.活动1 小组讨论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x-9 =6;(2)-0.2x=10;(3)3-13x=2;(4)-2x+1=0;(5)4(x+1)=-20.解:(1)x=15.(2)x=-50.(3)x=3.(4)x=12.(5)x =-6.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不能漏掉某一边或某一项.活动2 跟踪训练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x+5=8;[来源:学|科|网Z|X|X|K](2)-x-1=0;[来源:学+科+网Z+X+X+K](3)-2-14x=2;(4)6x-2=0.解:(1)x=3.(2)x=-1.(3)=-16.(4)x=活动3 课堂小结1.等式有哪些性质?2.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电话计费等有关方案决策的问题.阅读教材P104~105探究3的内容,思考题中所提出的问题.知识探究方案决策问题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求得每种方案的结果,再结合结果做出判断.[来源:学科网]自学反馈某市乘公交车(非空调)每次需投币1.5元或者购买IC卡,每次刷卡扣款1.35元,但办理IC卡时需付工本费15元.问需乘坐公交车多少次时两种收费方式的收费一样?当超过这个次数后哪种收费方式较合算?[来源:]解:100次,购买IC卡合算.活动1 小组讨论例(教材P104探究3)电话计费问题下表中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月使用费/元主叫限定时间/min主叫超时费/(元/min)被叫方式一581500.25免费方式二883500.19免费考虑下列问题:(1)设一个月用移动电话主叫为t min(t是正整数).根据上表,列表说明:当t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2)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看法.活动2 跟踪训练某厂招聘运输工,有两种方法来结算工资,一种是每月基本工资300元,每运1吨货给15元;另一种是没有基本工资,每运1吨货给20元.问每月运多少吨货时两种结算方法给的工资一样多?如果某工人每月可运货70吨,那么用哪种结算方法可多拿工资?解:60吨,用第二种结算方法可多拿工资.活动3 课堂小结电话计费等有关的方案决策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教案

3.1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提出课本问题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讲解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x -503 =x+70 5,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x -503 =50+70 2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 等字母); (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渗透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程序。

5、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1 从算式到方程》word教案 (2)

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1 从算式到方程》word教案 (2)
C. x(x-2)=3 D. 2x-7=12
(2)方程 的解是()
A.-3.B- C. 12 D.-1 2
(3)已知x-5与2x-4的值互为相反数,列出关于x的 方程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1.必做题:P/113 1(1)(2)(3)(4)和同步(开放形题目)
选做题:
1.某班开展为贫困山区学校捐 书活动,捐的书比平均每人捐3本多21本,比平均每人捐4本少27本,求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如果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请列出关于 x的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2、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估算方法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
重点
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
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男生 和女生的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P81思考
2、P82 1、2、3
3、(1)x=3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A. 3x-1-9=0 B. x=10-4x
在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设这个学校的男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x+80),全校的学生数为(x+x+80).
列方程:x+80=52%(x+x+80).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3.1_从算式到方程_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3.1_从算式到方程_1

学 科:数学学 段:初中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 级:七年级(上)课 题:3.1.1 一元一次方程作 者:林春叶教学设计:3.1.1 一元一次方程林春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 过程与方法: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

教学过程:(一)引入1、问题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

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试试看你能列出方程吗?王家庄 青山 翠湖 秀水以后大家解行程的问题都要画出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从章前图的时间表中可以得到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 小时,王家庄到秀水行车 小时(x-50、x+70)(3、5)。

问提中有哪些相等关系呢?(从王家庄到青山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的速度)由相等关系能列出方程吗?解: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根据提意,可列方程x-503 =x+705(1)那在方程中,x-503 表示什么意义?x+705呢? 以后我们再学习如何解方程中的x 。

小学我们主要用算术方法解题,但有时用算术方法不容易列出来;而方程解决问题则方便得多,以后你们自己去慢慢体会。

我们在列方程是通常用x,y,z 等字母表示未知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遨游太空
(1)“嫦娥一号”是我国目前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 地球的距离约为38万公里,比我国以前发射的最远距 离的卫星离地面的9倍还多2万公里。我国以前发射最 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的多少万公里?
若设我国以前发射的最远距离
的卫星离地面 x 万公里那么
“嫦娥一号”距地球的距离用 含的式子表示为9x+2 万公里.
所以,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回顾反思:
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设:恰当的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问
题中的未知量 2.找: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关键
3.列:利用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作业
(1)三维 P41 第一课时 (2)数学练习册 相应习题
比如,当x=6时,4x的值是24,这时方程 4x=24等号左右两边相等。X=6叫做方程 4x=24的解,这就是说方程4x=24中未知数 x的值应是6.
一、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
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2.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 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个多少支?
X
3
=
50+70 2
小试牛刀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 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
少cm?
解:如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 cm,
列方程, 4x=24.
一显身手: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 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解: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 2450 小时, 那么在 x 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 150x (即 150 乘
秀水 15:00
小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翠湖秀 水三地,爸爸问小明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王家庄 10:00
50千米 70千米
青山 13:00
翠湖
秀水 15:00
问题1: 从上图中你获得哪些关于时间和路程的信息?
X千米 50千米
70千米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翠湖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 x 千米,则:
“嫦娥一号”距地球的距离为38万公里
列出方程: 9x+2=38
讲解概念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如:9x+2=38
像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1: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2x+3y=0 (不是)
秀水 15:00
王家庄: 青山
路程 (千米)
x-50
王家庄
秀 水 x+70
时间 (小时)
3
5
速度 (千米/时)
X- 50 3
X+70 5


路 程 时间 速 度
分 析
王家庄: 青山
x-50
3
王家庄 x+70
秀水
5
X- 50 3
X+70 5
汽 车 匀 速 行
从王家庄到青山的速度
X-50 3 千米/时,
讨论交流:比较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题的特点
算术方法: 列出的算式表示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 能 用已知数.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列算式比较困难. 列方程(代数方法): 方程是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 的等式.其中既含已知数,又含未未知数.使问题的已知 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表示,解决问题就比较方 便.
使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我们的骄傲
• 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方程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在我国,“方程”一词最早出现于《九章算
术》.《九章算术》全书共分九章,第八章就 叫“方程”.
12世纪前后,我国数学家用“天元术”来解 题,即先要“立天元为某某”,相当于“设为 某某”.
14世纪初,我国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创立了 “四元术”,四元指天、地、人、物,相当于 四个未知数.
3、方程(a+6)x2 +3x-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
程,则a= _-_6___。
实际问题 设未知数 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 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 以解出未知数。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 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解:设参加十七大的人大代表有x人,女代表
的人数 20%x 人,男代表的人数 (1-20%)x 人,
列出方程: (1-20%)x-20%x =1320
或(1-20%)x-1320 =20%x
或20%x +1320=(1-20%)x
二、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 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俩梨。请问
x)小时,根据题意得 相等关系:
已用的时间+还可用时间150x小时=规定的检测时间2450小时.
1700 + 150x = 2450
关注十七大
(3)十月的北京云淡风清,秋高气爽。党的十七大于 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女代表人数占全 体代表人数的20%,比男代表人数少1320人,问参加 十七大的人大代表共有多少人?
考考你
• 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 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 个,一人两个少俩梨。请 问君子知道否,几个老头 几个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 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 哲学使人复兴获中学得林智美 慧,科学可改善物 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例1:
根据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x与18的和等于54; (2)27与x的差得一半等于x 的4倍。
练习:
根据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12与x的差等于x的2倍; (2)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 于6。
3x 2、方程 a1 2 6 是一元一次方程,
则a=__2___,3a-3= __3___
(2) x2 –3x+2=0 (不是 )
(3)x+1=2x-5
(是 )
(4)0.32m-(3+0.02m)=0.7 ( 是 )
讲解概念:
2x-3=5x-15
把X=3代入方程的左边 把X=3代入方程的右边
2X-3=2×3-3=3
5X-3=5×3-15=0
左边≠右边
X=4,5,6时呢?
X=4叫做方程2x-3=5x-15的解.
君子知道否,几个老头几个梨?
• 解法一:设有x个老头,根据梨的总数 相等,列方程
• x+1=2x-2
• 解法二:设有x个梨,老头的人数相等, 列方程
x-1 = x+2
1
2
回到过去
隔墙听得客分银, 不知人数不知银.
七两分之多四两, 九两分之少半斤.
(注:在古代1斤是16两,半斤就是8两)
古诗文意思: 有几个客人在房间内分银子,每 人分七两,最后多四两,每人分 九两,最后还差八两,问有几个 人?有几两银子?

X+70
从王家庄到秀水的速度为 5 千米/时.
解: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
1设
相等关系王家庄到青山的速度=王家பைடு நூலகம்到秀水的速度 2找
方程
=
3列
议一议:
王家庄 10:00
X千米
50千米 70千米
青山 13:00
翠湖
秀水 15:00
如果设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为 x 千米
相等关系王家庄到青山的速度=青山到秀水的速度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 列方程时,要先分析问题中的数 量关系,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 后根据问题,找出其中的相等的关 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十一黄金周,小明一家驾车出游,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 庄、青山、翠湖、秀水三地的时间、距离分别如图示.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翠湖
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求上底。
二、列等式表示:
1.比a大5的数等于8;
2.b的三分之一等于9;
3.x的2倍于10的和等于1
4.x的三分之一减Y的差等于6;
5.比a的3倍大5的数等于a的4倍;
6.比b的一半小7的数等于a与b的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