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 常用修辞分析及例举

合集下载

全国高考作文范文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全国高考作文范文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全国高考作文范文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高考作文是考生们最为重要的一项考试,而其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更是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本文将针对全国高考作文范文进行解析,重点讨论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文学感。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可以使文章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全国高考作文范文《星空下的寻梦人》使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比如将校园比喻为“梦想的港湾”,将学生比喻为“星空下的寻梦人”,生动地描绘出了青少年们奋斗的场景。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通过对抽象事物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情感和亲和力。

例如,全国高考作文范文《雪花的坚韧》中使用了拟人手法,将雪花比喻为“坚韧的战士”,给人一种强大而顽强的形象。

三、夸张手法夸张手法常用于修辞手法中,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描述,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全国高考作文范文《时间的舞者》中使用了夸张手法,将时间比喻为“一位忙碌的舞者”,通过对时间的描写,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转。

四、排比手法排比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通过对词语或句子的重复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华丽和有韵律感。

例如,全国高考作文范文《岁月如歌》中使用了排比手法,将不同的时间段描绘成“婴儿的啼哭、童年的欢笑、青春的奋斗”,使全文显得更加有节奏感和庄严。

五、反问手法反问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来强调和加强自己观点的立场和主张。

例如,全国高考作文范文《环保,从我做起》中使用了反问手法,问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难道不应该保护它吗?”通过反问,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修辞手法在高考作文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各类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整体素质。

高考满分作文的修辞技巧

高考满分作文的修辞技巧

高考满分作文的修辞技巧高考作文是每个考生备战高考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总分。

要想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掌握一些修辞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高考满分作文修辞技巧,并且给出一些实例来说明。

通过学习和灵活运用这些技巧,相信每个考生都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作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让作文充满意象和情感,并且让读者对作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

比喻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来达到修辞的目的,而象征则是通过代指的方式来表达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当我们要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使用比喻技巧,比如:“湖泊如镜,水面平静如丝,仿佛进入了仙境。

”这句话通过将湖泊比喻为镜子,生动地描绘了湖泊的美丽与宁静,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排比与对偶排比和对偶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两种。

排比是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词语或结构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思想,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对偶则是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对象或概念,以达到加强描述或展示矛盾的目的。

例如:“寒风呼啸,雨水倾泻,大地仿佛进入了冰冷的冬季。

寂静无声,黑暗笼罩,仿佛是梦境中的世界。

”这段描述中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将寒冷和黑暗的景象进行对比,增强了读者对于冬季的感受。

三、夸张与反问夸张是以夸大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意图,通过其浓烈的感染力能够牢记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问则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整个城市都站在他的脚下,他每一步都带着惊天动地的力量,仿佛要改变这个世界。

”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英雄的形象,使得读者对于英雄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比较与对照比较和对照是作文中用于展示事物特点和特性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异同,能够更加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例如:“苹果如红日般鲜艳,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耀眼;梨子如银球般晶莹剔透,清爽的口感令人陶醉。

”这段描述通过对比苹果和梨子的特点和口感,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

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总结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掌握好修辞手法,对于提高作文、阅读理解等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对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进行复习总结,详细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技巧,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比喻:通过比较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1.修辞:用“如同、好像、亦如”等词引出比喻,使比喻接近事实。

2.例句:他的笑声如同春风,让人感觉温暖而愉悦。

二、拟人:赋予动物、植物或事物以人的意识、性格、行为等特征,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1.修辞: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性格等特征,进行拟人描写。

2.例句:太阳像个害羞的女孩,躲在云朵后面不敢出来。

三、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性状、程度或范围,起到强调的作用。

1.修辞:通过加强语气、增加程度词或使用程度相对应的修辞词来夸张描述。

2.例句:他跑得飞快,简直是飞起来了。

四、反问: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说话人自问自答的思维过程,起到强调、肯定或反驳的作用。

1.修辞:通过使用反问句语气和语调的变化,使对话更具说服力。

2.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五、排比:用连续的并列句,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句式结构,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力度。

1.修辞:通过使用并列句和重复,使语言更富有韵律感。

2.例句:既是经历,又是亲历;既是艰难,又是愉快。

六、对偶:用相对或对立的词句来表达相对或对立的意义,以增强表达的明确性和反差感。

1.修辞:通过使用对立词或句子结构的对称,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2.例句:母亲是我生命的坚强依靠,父亲是我生活的庇护所。

七、设问: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1.修辞:通过借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一起进行思考和探讨。

2.例句:你们看,人类是否注定是一个寂寞的物种?八、比照: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突出其中的共同点或差异,以增加表达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1.修辞:通过使用“像、如同、与……相似”等词语,进行比较描写。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高考作文是考生们的一项重大挑战,不仅要求思路清晰,论证充分,还需要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给文章增添亮点,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常见且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对象与另一个有相似之处的对象进行比较,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当我们要表达一个人勇敢无畏时,可以使用“他像一只雄鹰一样高飞在天空中”来进行比喻,让读者对这个人形成鲜明的形象。

二、夸张的表达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描述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的丰富想象力时,可以使用“他的脑海中有无数个星球,每一个星球上都生活着各种形形色色的生物”来进行夸张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这个人丰富的想象力。

三、对比与对照对比与对照是一种有效地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不同之处或相似之处,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例如,在写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进行对比,如“白云在碧蓝的天空中自由飘荡,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废弃的工厂则破旧不堪,它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照描写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风景之美。

四、排比的应用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相同或相似的语句结构进行排列,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他努力学习,他勤奋工作,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样的排比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整齐有序,增强表达的力度。

五、反问的运用反问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使表达更具说服力。

例如,在叙述一个人的成就时,可以用反问句“他取得这一伟大的成就,岂是等闲之辈所能及的吗?”来突出这个人的非凡成就。

六、拟人的描写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性化的属性和行为来进行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

例如,描述大海时可以使用“大海张开了宽阔的胸怀,欢迎着远航的船只”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使读者对大海有更加真切的感受。

总之,丰富的修辞手法能够为作文增添亮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一、常见八种修辞手法01.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02.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03.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4.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05.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高考作文修辞技巧 精品

高考作文修辞技巧 精品

修辞扮靓作文一、分类联想巧设喻1、自然类。

我们要表达“生活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这个话题,便可这样设喻: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2、诗词类。

灿若星辰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

以“生命”和“乐观”为例:(1)引用古诗词。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2)化用古诗词。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3、人文类。

如果能在比喻中注入文化含量与人文精神,那自然也就更有文采了。

例如:(1)名人+名事。

命运就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

命运就是屈原留在汨罗河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

命运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2)名人+名言+名德。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二、花叶相宜巧映衬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

”借这个比方,文章中的一些中心句好似红花,一枝独艳稍嫌单调,如果能从其他角度铺排几句(绿叶)陪衬起来,就有韵味和风采了。

1、拨叶寻花——铺垫式。

(兴、类比)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叶—铺垫句)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花—中心句)2、擎花携叶——牵引式。

(假设论证)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花—中心句)。

2023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应用实例

2023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应用实例

2023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应用实例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常常涉及的知识点。

掌握修辞手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2023年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给出相应的实例。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而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意义。

比喻能够丰富文字的表达,增加文章的艺术感。

实例1:在讨论自然环境时,可以使用比喻手法来形容美丽的景色,如“大海如同一面银色的镜子,熠熠生辉”。

实例2:在讨论人物形象时,可以使用比喻手法来描绘其特征,如“他的眼睛像一把锐利的利剑,透过人们的心灵”。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感情、意愿等特点的修辞手法。

拟人可以给文章增添情感色彩,使文笔更生动。

实例1:形容风时,可以使用拟人手法来赋予其人性化特点,如“风儿轻轻地吹拂着大地,低声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实例2:在描述植物时,可以使用拟人手法来让植物栩栩如生,如“那棵大树伸出自己的手臂,拥抱着阳光”。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将事物的特征或现象进行夸大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塑造鲜明的形象,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实例1:形容夜晚的静寂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突出其宁静,如“寂静的夜晚,连一颗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实例2:在描写战争的残酷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凸显其惨烈,如“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的伤亡让人痛心”。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用问句来表示肯定或否定意义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在文章中起到强调和烘托的作用,增加语言的力度。

实例1:在探讨环境保护时,可以使用反问手法来质问人们的行为,如“我们难道不应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吗?”。

实例2: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可以使用反问手法来让读者思考,如“这样的悲剧真的应该重演吗?”。

五、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的方式表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让文章结构清晰,内容饱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高中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高中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高中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运用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修辞手法的运用变得尤为重要。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语言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达力的技巧。

在撰写高中作文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章的质量和文采。

1. 比喻:通过某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说明主题或描述事物的特点。

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这个比喻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他的笑容的温暖。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征和行为,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校园像一个宽容而温暖的大家庭,欢笑声、读书声、篮球声交织成一首动听的乐曲。

3. 象征: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常见于描写和抒情性文章中,以此体现深意。

如:英雄用血肉之躯浇灌民族的花朵,象征着英雄的无私和奉献。

4. 对比: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对比来突出主题或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如:春日阳光下,花朵绽放,而秋叶却开始凋零,宛如生与死、盛与衰的鲜明对比。

5. 排比:通过将几个事物连续列举出来,起到增强修辞效果的作用。

如:我看到了他的温柔,看到了他的善良,看到了他的坚韧。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使写作更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6. 修辞问答:通过提出问题并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来展示自己的观点或论点。

如:千万别小看自己的力量,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7. 夸张:通过夸大某些事物的特征和程度,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如:我渴望得像一条狗一样,我无法忍受一刻钟的等待。

8. 反问:用反问提问的方式,将观点或论点表达出来,增加说服力和表现力。

如: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吗?9. 比较: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如:读书如蜡烛,照亮自己的同时也能照亮别人。

10. 双关:通过一个词或短语的多义或多重解释,使文章更有趣味和幽默感。

如:她追求的爱情,不是金钱堆砌的现实,而是心灵和思想的相互交融。

以上是常见的高中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的这些常用修辞!你都会了吗?(附:案例分析)修辞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素养,在高考语文和中考语文的考察中,通常表现在选择题、古诗文写作、仿写等题型。

不仅如此,在语文写作中,掌握修辞,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进行有效表达,改善作文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富有韵味。

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目的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中心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清楚、不理解、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1) 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比喻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同时,他们之间也需要有相似之处。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成立,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举例来看“他的性格像母亲”,在这个小短句中,本体是他的性格,喻体是母亲,这两者是不在同一个层面的两个事物,而且在本质上可以呈依托的关系,无法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2) 分类A.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B.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C.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D.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3) 案例分析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比喻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片段一)梧桐就住在那栋楼的对面中央的位置,他比其他树都高大很多。

(片段二)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闲读梧桐》节选片段片段一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梧桐树的位置以及和其他树的对比,并没有任何修辞手法的修饰。

我们观察下片段二中的划线句子,文字通过比喻的写作手法,先后把梧桐树比喻成“伟丈夫”、“矜持的少女”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粗壮伟岸和枝繁叶茂的特点。

而这种比喻的手法的运用,也更好的在写作中为我们传达出作者字里行间中对于这颗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我们在进行写作时,比喻手法虽然只是为我所用的一种对于景物、人物的描述,但是如果运用的好,则可以很好地通过具体的描写让读者感受你的感情,这是一种非常高级表达情感的方式。

2比拟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比拟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1) 分类A.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写作中非常常用的手法,后面会详细讲解)B.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类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如: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另一类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案例分析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比拟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片段一)我很怀念我的青春,每每回忆起,都能让我很感伤。

(片段二)把青春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垂垂老矣的时候,用文火一起温来喝,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

掀开壶盖,铺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两段表达的感情都十分清楚,都是在写青春的易逝与怀念。

片段一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诉说,片段二则将青春比作酒,把青春比作月光,用了比拟的写作手法,将青春的令人沉醉以及美好通过两个酒和月光进行概括,使读者一下子就能带入情境中,新颖别致,颇具诗意。

再者,“饮酒”本是一常见的生活情景,但“温一壶月光下酒”就显得非同寻常,超凡脱俗。

在现实写作中,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很好的办法。

就像第二段的描写,谈到青春的时候可以写,谈到时光的时候也可以写,谈到怀念父母健在的日子,怀念童年感叹成长的时候也可以写。

3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

拟人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更活泼、亲近。

(1) 分类A.把非生物拟人化把一些非生物的事物,如“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B.把有生物拟人化把一些生物,如“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如: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老舍《月牙儿》)C.把抽象概念拟人化把一些抽象概念,如“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如: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

(马克思《资本论》)(2) 案例分析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拟人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片段一)那年三月,我一个人一路北上回到了鲁院,院子非常冷情,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却感受到了一种豁然与清爽。

(片段二)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两段话描写的意思是一致的,片段一中话比较直白描述了自己旅途回到鲁院过程以及内心的感受,片段二则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将自己回到鲁院的感受具象化与情境化了。

两段话的对比非常明显,在片段二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草木化作人。

作者用它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带领着我们跟他一起以自由的、淡然的情绪踏入了北京的鲁院。

其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将草木化作了与自己同行的伙伴,反而将孤独的情境淡化了,但同时也更加深化了作者的阅读感受。

短短一个很小的段落,却给读者们营造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就叫做排比。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1) 分类A.排比写人:丰满细致【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B.排比说理:条理分明【例】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C.排比抒情:和谐洋溢【例】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D.排比写景:生动形象【例】没有落日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

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

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

(2) 案例分析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排比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片段一)我爱高山,它看起来很平,但同时又有骨骼的隆起。

它经历了板块运作的折叠,从而获得了高耸的臂膀。

我的高山是伟大的,是温柔的,他可以接受登山者的驻足,也可以无畏征服高山的短视与菲薄。

(片段二)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

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

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

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

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

这两段话都是在对高山进行描写以及对高山这一形象抒发热爱之情。

片段一比较直白的表达了对于高山哪些方面的感情,片段二则着重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的同时增加了全文的气势。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片段一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描写中也是比较细腻的,但是与片段二相比,细腻有余,气势不足。

特别是叙述这种较为宏大的主题时,排比的手法相对其他修辞手法更能凸显出情境与情怀。

在片段二的文字中,我们能通过作者排比的修辞手法一层一层感受到作者对于高山的情感递进,一开始高山是高大的,然后高山他经历了不少苦难,最后,尽管高山高大但是他温柔宽厚。

作者的写作层次通过排比的语言层层剥落,这就是排比的魅力。

在语文写作中,排比是最好模仿同时最容易让老师直接感受到语言功底的写作手法,建议在训练的时候一方面注重排比的层次,排比中三个或者多个语句所涉及的方面属于同一主题的同一方面,如都是情感类或者都聚焦于行动;另一方面注意每一句的语言开头需工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