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荥溶解热实验数据

合集下载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通过测定物质的溶解热来探究其热力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掌握溶解热的测定方法和步骤。

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包括热量计、热量计杯、电磁搅拌器、温度计等;实验试剂为待测物质和溶剂。

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待测物质与溶剂混合,并通过测定混合物的温度变化来计算溶解热。

根据热力学原理,当物质溶解时,会吸收或释放一定量的热量,而溶解热则是单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实验步骤:1. 将热量计杯置于热量计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并记录溶剂的初始温度。

2. 将待测物质加入热量计杯中,并迅速搅拌均匀,记录混合物的最终温度。

3. 根据温度变化和溶剂的热容量,计算出溶解热的值。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和原理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溶解热。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溶解热的准确数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待测物质的溶解热值,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在讨论中,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热值,探讨其在热力学上的差异和特点,从而加深对溶解热的理解。

结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测定了待测物质的溶解热,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准确的结果。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溶解热的测定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溶解热的测定方法和步骤,还掌握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巧。

实验中的经验和收获将对我们今后的实验和研究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致谢,在此,特别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对我们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设备和试剂的准备工作。

同时也感谢实验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努力,共同完成了本次实验。

参考文献:1.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XXX,XXX出版社,201X年。

罗天荥溶解热实验数据

罗天荥溶解热实验数据

溶解热测定实验报告实验人:罗天荥,树甘区体、杨涛学号:11310021 实验日期:2013-10-09 一、基本数据实验温度:23.72℃水量:450 ml二.溶解过程温度变化:时间(分) 温差.05 -0.004.22 0.000.38 -0.002.55 -0.002.72 0.000.88 0.0031.05 0.0021.22 0.0001.38 0.0021.55 0.0051.72 0.0031.88 0.0092.05 0.0022.22 0.0062.38 0.0102.55 0.0102.72 0.0092.88 0.0103.05 0.0103.22 0.0093.38 0.0083.55 0.0093.72 0.0103.88 -0.0114.05 -0.0524.22 -0.0994.38 -0.1324.55 -0.1734.72 -0.1904.88 -0.2275.05 -0.2885.22 -0.3075.38 -0.4265.55 -0.4915.88 -0.5196.05 -0.5306.22 -0.5456.38 -0.5456.55 -0.5506.72 -0.5586.88 -0.5607.05 -0.5577.22 -0.5617.38 -0.5617.55 -0.5557.72 -0.5547.88 -0.5558.05 -0.5568.22 -0.5538.38 -0.5488.55 -0.5508.72 -0.5518.88 -0.5449.05 -0.5509.22 -0.5479.38 -0.5409.55 -0.5449.72 -0.5429.88 -0.53610.05 -0.543数据预处理说明(分别说明各段数据选择的实际时间范围和理由):过程之前和过程之后的数据选择应怎样考虑?溶解过程温差:-0.591三.电标定过程温度变化:时间(分) 温差.05 -0.002.22 0.000.38 0.004.55 0.005.72 0.008.88 0.0101.05 0.0121.22 0.0101.38 0.0121.55 0.0111.72 0.0082.05 0.020 2.22 0.019 2.38 0.017 2.55 0.017 2.72 0.0182.88 0.0183.05 0.021 3.22 0.028 3.38 0.030 3.55 0.034 3.72 0.0533.88 0.0834.05 0.114 4.22 0.145 4.38 0.175 4.55 0.221 4.72 0.2704.88 0.3065.05 0.349 5.22 0.402 5.38 0.456 5.55 0.501 5.72 0.5455.88 0.5856.05 0.600 6.22 0.630 6.38 0.656 6.55 0.668 6.72 0.6796.88 0.6997.05 0.704 7.22 0.711 7.38 0.718 7.55 0.720 7.72 0.7207.88 0.7358.05 0.732 8.22 0.736 8.38 0.740 8.55 0.740 8.72 0.7448.88 0.7479.05 0.7569.38 0.7539.55 0.7619.72 0.7599.88 0.76110.05 0.76310.22 0.76910.38 0.77110.55 0.77310.72 0.77710.88 0.77211.05 0.77611.22 0.78011.38 0.78111.55 0.781数据预处理说明(分别说明各段数据选择的实际时间范围和理由):过程之前和过程之后的数据选择应怎样考虑?电标定过程温差:0.652实验数据溶质质量:3.3336g溶质摩尔质量:101g/ml加热电压:7.08V加热电流:1.553A通电时间:118s四、实验结果溶解过程温差:-0.591 度电标定过程温差:0.652 度溶解热实验结果:37.12 KJ/mol (温度:23.72度)文献值(KJ/mol):35.19相对误差:5.4 %温差确定图为:电标定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图温差确定图为:溶解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图。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热测定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日期1 实验目的(1)了解电热补偿法测定热效应的基本原理。

(2)用电热补偿法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通过计算或作图求出硝酸钾在水中的微分溶解热、积分溶解热和微分冲淡热。

(3)掌握用微机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

2 实验原理溶解热:恒温恒压下,物质的量为2n 的溶质溶于物质的量为1n 的溶剂(或溶于某浓度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用Q 表示。

积分溶解热:恒温恒压下,1mol 溶质溶解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整个过程产生的热效应。

用s Q 表示。

微分溶解热:恒温恒压下,1mol 溶质溶于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以12nn Q ⎪⎪⎭⎫⎝⎛∂∂表示。

冲淡热:恒温恒压下,一定量的溶剂A 加到某浓度的溶液使之稀释所产生的热效应。

积分冲淡热:恒温恒压下,在含有1mol 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使之稀释成另一浓度的溶液的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以d Q 表示。

微分冲淡热:恒温恒压下,1mol 溶剂加入到某一浓度无限量的溶液中所发生的热效应,以21n n Q ⎪⎪⎭⎫⎝⎛∂∂或20n s n Q ⎪⎪⎭⎫ ⎝⎛∂∂表示。

它们之间关系可表示为:s Q n Q =2 令021n n n= 21002n s n s n Q n n Q Q ⎪⎪⎭⎫ ⎝⎛∂∂+⎪⎪⎭⎫ ⎝⎛∂∂= ()()0201n s n s d Q Q Q -=积分溶解热s Q 可由实验测得,其他三种热效应则可通过0n Q s -曲线求得,曲线某点的切线的斜率为该浓度下的摩尔微分稀释热,切线与纵坐标的截距,为该浓度下的摩尔微分溶解热(即OC )。

显然,图中A 点的摩尔溶解热与B 点的摩尔溶解热之差为该过程的摩尔积分稀释热(即BE )。

欲求溶解过程的各种热效应,应测定各种浓度下的摩尔积分溶解热。

实验中采用累加的方法,先在纯溶剂中加入溶质,测出溶解热,然后在这溶液中再加入溶质,测出热效应,根据先后加入溶质总量可求出,各次热效应总和即为该浓度下的溶解热。

溶解热实验报告

溶解热实验报告

溶解热实验报告引言溶解热是指单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它是描述物质溶解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程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溶解热的方法,探究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与方法材料•烧杯•热量计•恒温槽•砂浴•稳定器•试管•温度计•称量器方法1.在恒温槽内加入适量的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2.将烧杯放入热量计中,并通过计算器将稳定器放在烧杯内。

3.在试管中称量一定质量的试样物质,并记录其质量。

4.打开热量计的电源,将试管中的试样物质放入烧杯中。

5.稳定后,用温度计测量溶解液的最终温度。

6.记录溶解过程中热量计显示的数值。

结果与分析实验数据•水的初始温度:25℃•试样物质的质量:10g•溶解液的最终温度:30℃•热量计显示的数值:1000J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热量计的显示数值,可以计算溶解热的数值。

首先,计算溶解液的温度变化:ΔT = 最终温度 - 初始温度 = 30℃ - 25℃ = 5℃然后,计算溶解热的数值:溶解热 = 热量计显示的数值 / 试样物质的质量 = 1000J / 10g = 100J/g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此实验中使用的试样物质的溶解热为100J/g。

2. 溶解过程中,试样物质吸收了100J的热量。

3. 在实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了5℃,说明溶解热是一个吸热过程。

实验误差与改进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的因素,如温度测量的不准确、试样物质的量未完全溶解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使用更精确的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2. 搅拌试样物质和溶液,以促进试样物质的溶解。

3. 执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溶解热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测量了溶解热的数值。

溶解热在化学和物理实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深入理解和掌握溶解热的性质对于研究物质的溶解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溶解热的方法,探究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并了解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仪器:热量计、电子天平、恒温槽、烧杯、玻璃棒等。

实验原理:溶解热是指单位物质在吸热或放热下完全溶解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物质溶解时需要吸收热量应与物质溶解时释放的热量之和相等。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热量计来测定单位物质溶解时所吸收的热量,从而得到溶解热。

实验步骤:1.首先,在恒温槽中预先调节溶液的温度,使其保持恒定。

2.称取一定质量的物质(例如NaCl)放入烧杯中,并记录其质量。

3.将烧杯放入恒温槽中,使溶液与温度恒定的介质充分接触,等待溶解过程完成。

4.测量热量计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5.从热量计的示数中计算出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以1g的物质溶解过程中吸热量为Q(J),则单位质量物质的溶解热即为ΔH = Q/m (J/g),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

实验讨论:1.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推断溶解过程中的溶解热是吸热还是放热的。

如果测得的热量为正值,则说明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如果热量为负值,则说明溶解过程为放热过程。

2.溶解热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溶解热较大的正值,而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则导致溶解热为负值。

3.实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进行测定,比较它们的溶解热大小,从中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4.溶解热的测定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药物研发、化工工艺等。

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溶解热有助于优化工艺和提高效率。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物质的溶解热,从中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中使用的测定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获得溶解热的数值,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研究溶解热有助于深入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物质特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实验四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 溶解热的测定【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了解电热热补偿法测定热效应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测温量热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采用雷诺图解法及量热法,测定了KNO 3在水中的溶解热。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表明KNO 3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为52688.865J mol ⁄;结果说明实验误差为34.89%,误差较大。

【前言】物质溶解于溶剂过程的热效应称为溶解热。

溶解热可进:.步划分为积分溶解热和微分溶解热两种。

(前者是指在恒温恒压下,1 mol 溶质溶于n 0mol 溶剂中产生的热效应,用Q s 表示后者是指在恒温恒压下,1mol 溶质溶于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所产生的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浓度可视为不变,可以将其用符号(∂Q ∂n ⁄)T,p,n 0表示。

本实验测定硝酸钾溶解于水中时的积分溶解热。

水中溶解硝酸钾是一个溶解过程中温度会逐渐降低的吸热过程,故该实验采用电热补偿法进行测定。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溶解热实验装置即先测定体系的起始温度T,溶解过程中体系温度会随溶解过程的进行而降低,再用电加热法使体系升温至起始温度,根据所消耗电能求出溶解过程的热效应Q 。

溶解过程和电加热过程均在杜瓦瓶中进行,可近似地将体系看成是绝热体系,此时电加热产生的热效应等于体系的热容与温度的乘积,即:Q =UIt =C 体∆T 1其中,I 为电流强度(A);U 为电阻丝两端所施加的电压(V);t 为通电时间(s)s ;C 体为体系的热容; ∆T 1为电加热导致的温度升高值。

通过上式可标定出体系的热容C 体。

同理,测定因加入硝酸钾面导致的温度降低值∆T 2,即可求出KNO 3的积分溶解热。

m KNO 3M KNO 3Q s=C 体∆T 2其中,,m KNO3和M KNO3分别为确酸钾的质量和原尔质量, ∆T2为加人KNO3而引起的温度的降低值。

整个过程中体系和环境必然有少许的热量交换.故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对温差进行雷诺图法校正。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溶解热是描述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能力,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溶解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变化,来确定溶解热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量热器、电子天平、试管、溶液A和溶液B。

2. 量取溶液A: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溶液A,并记录下质量。

3. 量取溶液B:同样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溶液B,并记录下质量。

4. 混合溶液A和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倒入量热器中,并迅速搅拌均匀。

5. 记录温度变化:使用温度计记录混合溶液的初始温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下一系列温度变化。

6. 分析数据:根据温度变化曲线,计算出溶解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大小。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曲线。

在溶解过程开始时,温度会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溶解过程吸热作用的结果。

随着溶解的进行,温度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最高点。

这是因为溶解过程中吸热作用逐渐被平衡,导致温度升高。

最终,温度趋于稳定,说明溶解过程已经完成。

根据实验数据和温度变化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溶解热的大小。

溶解热的计算公式为:溶解热 = (溶液A的质量 + 溶液B的质量) × (最终温度 - 初始温度)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出溶解热的数值。

这个数值反映了溶解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大小,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热性质。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实验时温度计的读数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称取溶液的质量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会对最终计算出的溶解热数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使用更精确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变化;在称取溶液质量时,使用更准确的电子天平,并进行多次称量取平均值。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减小误差的影响。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
溶解热的测定
溶解热是专指溶质在一定压力下从固体形态转变为液体形态时,其能量所耗费的热量大小,也就是说溶解过程中溶液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本次实验以NaCl为溶质,采用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液体的方式,来测定它在溶解过程中的溶解热。

实验环境、设备及试剂
本实验室使用的温度测定设备为“风冷式热量卡尔托热量计”,溶质的试剂为氯化钠。

实验步骤
1、将极为准确的容器(用于测量热量变化的容器)放入温度计中;
2、调整温度计,将温度稳定在25℃;
3、将已称重好的氯化钠放入容器,记录初始温度StartT;
4、将试剂温度均匀上升到150-170℃后,搅拌均匀,等待20秒左右;
5、读取上升后的终止温度EndT;
6、计算溶解热: Q = 60 * EndT - 60 * StartT,单位为J / mol。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次实验的初始温度StartT=25℃,上升后的终止温度EndT=90℃,溶解热Q=60* EndT - 60 *StartT=18000 J/mol,在实验室配置的误差范围内,结果合格。

结论
本次实验中使用盐酸与碳酸钠混合液体的溶液,测定了溶质NaCl的溶解热,结果为18000 J/mol,在实验室配置的误差范围内,结果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热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人:罗天荥、树甘区体、杨涛
学号:11310021 11310025 11310038 实验日期:2013-10-09 一、基本数据
实验温度:23.72℃
水量:450 ml
二.溶解过程温度变化:
时间(分) 温差
.05 -0.004
.22 0.000
.38 -0.002
.55 -0.002
.72 0.000
.88 0.003
1.05 0.002
1.22 0.000
1.38 0.002
1.55 0.005
1.72 0.003
1.88 0.009
2.05 0.002
2.22 0.006
2.38 0.010
2.55 0.010
2.72 0.009
2.88 0.010
3.05 0.010
3.22 0.009
3.38 0.008
3.55 0.009
3.72 0.010
3.88 -0.011
4.05 -0.052
4.22 -0.099
4.38 -0.132
4.55 -0.173
4.72 -0.190
4.88 -0.227
5.05 -0.288
5.22 -0.307
5.38 -0.426
5.55 -0.491
5.88 -0.519
6.05 -0.530
6.22 -0.545
6.38 -0.545
6.55 -0.550
6.72 -0.558
6.88 -0.560
7.05 -0.557
7.22 -0.561
7.38 -0.561
7.55 -0.555
7.72 -0.554
7.88 -0.555
8.05 -0.556
8.22 -0.553
8.38 -0.548
8.55 -0.550
8.72 -0.551
8.88 -0.544
9.05 -0.550
9.22 -0.547
9.38 -0.540
9.55 -0.544
9.72 -0.542
9.88 -0.536
10.05 -0.543
数据预处理说明(分别说明各段数据选择的实际时间范围和理由):
过程之前和过程之后的数据选择应怎样考虑?
溶解过程温差:-0.591
三.电标定过程温度变化:
时间(分) 温差
.05 -0.002
.22 0.000
.38 0.004
.55 0.005
.72 0.008
.88 0.010
1.05 0.012
1.22 0.010
1.38 0.012
1.55 0.011
1.72 0.008
2.05 0.020 2.22 0.019 2.38 0.017 2.55 0.017 2.72 0.018
2.88 0.018
3.05 0.021 3.22 0.028 3.38 0.030 3.55 0.034 3.72 0.053
3.88 0.083
4.05 0.114 4.22 0.145 4.38 0.175 4.55 0.221 4.72 0.270
4.88 0.306
5.05 0.349 5.22 0.402 5.38 0.456 5.55 0.501 5.72 0.545
5.88 0.585
6.05 0.600 6.22 0.630 6.38 0.656 6.55 0.668 6.72 0.679
6.88 0.699
7.05 0.704 7.22 0.711 7.38 0.718 7.55 0.720 7.72 0.720
7.88 0.735
8.05 0.732 8.22 0.736 8.38 0.740 8.55 0.740 8.72 0.744
8.88 0.747
9.05 0.756
9.38 0.753
9.55 0.761
9.72 0.759
9.88 0.761
10.05 0.763
10.22 0.769
10.38 0.771
10.55 0.773
10.72 0.777
10.88 0.772
11.05 0.776
11.22 0.780
11.38 0.781
11.55 0.781
数据预处理说明(分别说明各段数据选择的实际时间范围和理由):
过程之前和过程之后的数据选择应怎样考虑?
电标定过程温差:0.652
实验数据
溶质质量:3.3336g
溶质摩尔质量:101g/ml
加热电压:7.08V
加热电流:1.553A
通电时间:118s
四、实验结果
溶解过程温差:-0.591 度
电标定过程温差:0.652 度
溶解热实验结果:37.12 KJ/mol (温度:23.72度)
文献值(KJ/mol):35.19
相对误差:5.4 %
温差确定图为:
电标定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图
温差确定图为:
溶解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图
讨论:
1、第三、四副图像为什么弯曲得不正常?
综合罗天荥、杨涛、树甘区体的讨论结果:因为加药品时速率控制得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